《靜靜的頓河》:對頓河的熱愛,就是對俄羅斯的大地崇拜情懷

2020-12-12 戴夢demo

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向人們展示了長期生活在俄羅斯大地的哥薩克民族充滿熱血的生活。肖洛霍夫對哥薩克民族的讚揚之情溢於言表,在他的心目中,哥薩克代表了力量、勇敢、熱情、智慧以及生命力。

而頓河流域就成為了這種熱血生活展開的主要場所。對於哥薩克的熱愛,就是對於頓河的熱愛,對於頓河的熱愛,就是對於俄羅斯的大地崇拜情懷

頓河——柔美四季

俄羅斯遼闊的疆域賦予了這裡美麗的自然景觀,引起了眾多文人學者爭相歌頌。

肖洛霍夫的代表作品《靜靜的頓河》雖然沒有成為一部長篇的敘事讚美詩,但是卻勝似詩歌,因為在這部小說裡面包含了肖洛霍夫本人熱烈的感情,那就是對於長期生活的頓河流域的深沉熱愛

《靜靜的頓河》這部作品中展示出的大地崇拜情懷非常熱烈,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作者肖洛霍夫對於頓河流域美麗自然景觀的書寫

作者用柔美的筆觸書寫出這裡的四季景觀,讓閱讀者為這裡的美麗怦然心動,相信沒有深沉的大地崇拜情節,也寫不出如此優美的語句。

春天的頓河,冰雪融化在陽光下,閃著金色的光芒,無論是那些遍地開放的野花還是堅強不屈的野草,都顯示了頓河流域萬物復甦、生氣勃勃的景象。

肖洛霍夫賦予了頓河一種野性的美,這種美麗不同於文人氣的矯揉造作。而是一種充滿陽性氣息的剛強和野性。夏天的頓河更加熱烈。青蛙的叫聲連成一片,那些放羊的姑娘們接二連三地返回自己的家中。她們歡聲笑語,夕陽的光輝映在她們的臉上,仿佛她們是金色的花朵。

肖洛霍夫筆下的哈薩克少女具有非常熱烈的青春氣息,並且有一種原始性的生命力。她們生活得自由自在,如同這裡的植物一樣受著陽光和雨水的滋潤,生長為美麗的花朵。

秋天和冬天,頓河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景。肖洛霍夫對這些景色都做了一一的抒寫,讓人們體會到他對於頓河流域的細緻觀察,以及他發自內心對於這個地方的深沉熱愛

肖洛霍夫對於俄羅斯大地的崇拜情感還體現在生命力崇拜,對於愛情的歌頌鮮明體現出這一點。

豪爽熱烈的哥薩克

這裡的人們性格豪爽,但是卻愛好和平,如同《靜靜的頓河》寧靜而樸素,他們遠離城市,仿佛過著桃花源一般的生活

但是他們骨子裡面那種旺盛的生命力,卻讓他們顯得格外與眾不同,譬如這部著作中的主人公葛利高爾就是一個性格豪放、生命力旺盛的人物

小說中描述他對於心愛的姑娘第一印象的時候使用了一些與傳統詞彙相背離的一些感官印象詞語,比如"豐滿"、"貪婪"等等。這些詞語體現出主人公葛利高爾內心中的欲望,以及他對於一個性感女郎所產生的本能喜愛。而他與這位女郎之間的愛情也相當的驚世駭俗

在這部小說中,女主人公阿克西尼亞充滿野性、欲望以及令人折服的美麗,這種美麗是無人可以匹敵的,因為在這種美麗的內層是旺盛的生命力。對於主人公葛利高爾與阿克西尼亞的相愛,作者持一種肯定的態度,並且作者將男女主人公的約會地點基本都安排在野外。

有的時候是在灑滿月光的麥田,有的時候則是在陽光燦爛的菜園。這其中體現出的生命意識以及土地情懷是非常強烈的。正是在這樣的場合,男女主人公開始了他們的愛情追尋。

俄羅斯大地是這對戀人愛情的見證。而他們的愛情本身也和這裡的自然風景一樣,唯美動人並且充滿生機活力。

永恆的歸屬——俄羅斯地母

肖洛霍夫對於大地情懷的歌頌,還體現於他賦予了頓河非常多的包容性與和平性。要知道在男主人公葛利高爾生活的那個年代正處於世界第一次戰爭,葛利高爾莫名其妙地捲入了這次戰爭,而且他軍功顯著,最後擁有了一定的軍銜和頭銜

然而這只是過眼煙雲,後來他發現戰爭的無休無止,使得他陷入了深重的苦難,他感受到人性中邪惡的張揚,以及自己對於這種人性之惡的恐懼,此時他想要的就是回到自己的故鄉頓河。

他要去找心目中的和平與神聖,只有故鄉才能夠安撫他不安的情緒。此時的頓河已經成為男主人公心目中的神聖歸屬,那裡是愛與希望的永恆住所,那裡能夠接納傷痕累累的自己。

葛利高爾在一戰中儘管軍功顯著,但是他卻殘殺了無數人,可以說是雙手沾滿了鮮血。而有過這樣經歷的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對生活的懷疑,因為每個人心目中所追求的都是一種幸福而安穩的生活,男主人公葛利高爾也是如此。

儘管戰爭能夠給予他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但是他卻急於逃離,最終他毅然決然的返回了家鄉,去尋找他心目中的頓河。

在微風的吹拂之下,平靜地蕩起波濤,頓河依然如此美麗。哪怕只是靜靜的遠遠觀看頓河,葛利高爾心中的怨恨、恐懼和其他負面情緒也會被清洗得一乾二淨。

頓河早已經超越了他本身而成為了作者心目中神聖的象徵,也成為了男主人公撫平自己情緒的最佳地點,他在這裡能夠感受到平靜和安逸,只有在這裡葛利高爾才能夠尋找到他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作者對於俄羅斯大地的歌頌也正是體現在這裡,其高明之處就在於不漏痕跡地抒發了對於俄羅斯地母的歌頌與熱愛。

他將這種感情深深融入在故事情節發展之中,使人們在跟隨著主人公格力高爾進行一個又一個人生旅行之後發現原來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一直在頓河,不論頓河是在心中還是在眼前,頓河從來都沒有離開過葛利高爾。

同樣讀者的心目當中也永遠留下了頓河,再也不會忘記這樣一個美麗而平和的地方——俄羅斯。

在俄國小說中,大地崇拜情結多次出現,然而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對於大地情懷的書寫就是難以承認的,作者不落痕跡的將這種內心中深深的感情抒發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讓閱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那深沉的頓河靜靜流淌,哥薩克永遠熱愛這片廣闊的土地。

相關焦點

  • 《靜靜的頓河》:只有回到了故土,精神才找到根
    《靜靜的頓河》是米哈依爾·肖洛霍夫最為重要的小說,作品滲透著作家對人生的感悟、思考與對哥薩克人苦難命運的悲憫、同情,蘊含著深厚的悲劇精神,展現了對生命、心靈的自由追求。他憑藉小說《靜靜的頓河》獲得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
  • 讓我們無法到達彼岸的,恰恰是那條靜靜的頓河
    是靜靜的頓河。這裡的靜靜,不是你想靜靜時挨了一巴掌的靜靜。而是那個偉大的年代,一會兒是蘇聯紅軍,一會兒是白匪,輪流佔據著,歷史在選擇。正念和邪念,主流和雜想,輪流滋擾著內心的寧靜,遇到這樣的河流怎麼才能過去呢?巴普洛夫筆下的頓河,每當鈴鐺響起,嘴裡都會唾液奔湧。
  • 精煉的俄羅斯電視劇
    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只有6集,《罪與罰》與《安娜·卡列尼娜》只有8集,《卡拉瑪佐夫兄弟》《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都是12集,《靜靜的頓河》共14集。這些優秀作品曾被多次翻拍,既有俄羅斯獨立攝製的,也有和歐洲國家合拍的;既有黑白的普通銀幕電影,也有彩色寬銀幕影片。但是,這些翻拍作品並沒有越拍越長,而是在藝術上精益求精,是質量的提高而不是長度的擴展,始終把思想和藝術追求擺在第一位。
  • ...導演李霄峰、製片人頓河:我們對九十年代的記錄和表達還遠遠不夠
    製片人頓河正是看過李霄峰的上一部電影《灰燼重生》之後決定合作。在頓河看來,李霄峰頗為難得的一點是,描述自己熟悉的時代構成他在創作上最堅實的依託。「如果你往回看,第五代、第六代的導演,他們都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時代拍的非常通透,但現在很少有導演願意去做真正有寫實感的故事,我們對九十年代的記錄和表達還遠遠不夠,我覺得李霄峰導演的三部片子對這個時代的闡述是有貢獻的。」
  • 咋這麼厲害,俄羅斯一大半領土都是他們打下來的
    我們的土地用馬蹄來翻耕,光榮的土地上種的是哥薩克的頭顱,靜靜的頓河到處裝點著年輕的寡婦,……——哥薩克古歌蘇聯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寫的《靜靜的頓河》想必很多人都閱讀過,主人公格裡高利的英雄形象像刀刻畫的那樣深刻,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俄國二十世紀前二十年代頓河哥薩克的歷史
  • 說起俄羅斯的貓,連普京和熊都要甘拜下風……
    西伯利亞貓,又稱西伯利亞森林貓,其歷史已經比較難考究,一說來自挪威森林貓,16世紀時跟隨移民從俄羅斯北方來到了西伯利亞。一說來自布哈爾貓,被往來的商人從中亞帶到了西伯利亞,一說是挪威森林貓、布哈爾貓和當地貓種的共同後代。從西伯利亞到整個俄羅斯,城市裡,郊區農村,都有西伯利亞貓的蹤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大貓!
  • 鏖戰200多年俄土戰爭,俄羅斯為什麼要搶黑海出海口?
    如果說歐洲是一部殖民史,那麼俄羅斯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尋找出海口的歷史。它的國土東南西北方向都有出海口,而北邊及東邊的北冰洋、太平洋的出海口是,處於高緯度地區,氣候嚴寒不是俄羅斯眼中的溫暖海港,而波羅的海雖然是溫暖海港,但較為狹窄也不理想。而最理想的就是黑海出海口。
  • 靜靜的頓河:愛情在波瀾壯闊的歷史裡是那麼的悲壯
    寒月高,淡雲之上,陡垂雪覆蓋大地。那最寒冷的,是從對愛絕望的心來的。第一次見到古利時,納塔利亞愛上了他。娜塔莉瘋狂的愛情不需要多少浪漫,也不需要像她那樣對生活的要求太高,一個家庭,一枚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只有她是可愛的大小姐,支持她的主婦,丈夫照顧孩子,照顧這個家。可憐的她的心,隨著高裡的遠近而起伏著。
  • 熱愛盡情揮灑在畫布,俄羅斯女畫家瑪麗娜作品《大地回春》賞析
    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都充滿了畫家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愛。俄羅斯油畫在世界畫壇上能夠獨樹一幟,全憑層出不窮的優秀畫家們,充滿熱情地揮灑在畫布上,創作出的一幅幅出色的作品。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新一代俄羅斯傑出女畫家瑪麗娜的作品——《大地回春》。
  • 羅曼諾夫王朝是俄羅斯歷史上第2個,也是最後1個王朝
    羅曼諾夫王朝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王朝,在王朝統治早期,通過頒布一系列法令與殘酷鎮壓農民的反抗,俄羅斯的農奴制度得到了確立和強化,俄羅斯漸漸成為歐洲地區最為專制的國家。(一)羅曼諾夫當選新沙皇米寧和帕扎爾斯基率領民軍將波蘭人從莫斯科趕走之後,邀請了一些大貴族、京官和服役貴族,商議選舉沙皇事宜。
  • 真不愧是戰鬥民族,俄羅斯世界盃舉辦城市個個都是軍事重鎮
    6月14日晚,舉世矚目的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在俄羅斯正式拉開序幕。世界盃第一次來到東歐國家,地大物博的俄羅斯一共有11個城市的12座球場舉行世界盃足球賽決賽階段比賽,而有意思的是,俄羅斯的11個舉辦城市,幾乎個個都是軍事重鎮。
  • 現代神話學丨「蘇俄轉播」和21世紀中文語境俄羅斯文化擬像
    二,列夫·朵金導演八小時史詩《兄弟姐妹》(此處可以對照聖彼得堡馬斯特卡雅劇院的八小時《靜靜的頓河》),文學性超越戲劇性,意識形態追捧超越藝術領域討論——純粹寫實性的傳統表演,對歷史的「反思性」呈現,對其的評價和稱讚甚至完全忽略演出本體(除了「八小時」這一空無的符號之外)而只專注於對原著文學的評價,甚至僅是對原著所蘊含的意識形態的讚譽。
  • 文學經典與國家形象:世界認知俄羅斯的一扇窗口
    俄羅斯是一個以文學藝術而聞名於世的國家,其社會和歷史進程中一直閃耀著文學的光輝。即便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5G時代,文學也依然是世界認知俄羅斯的一扇重要窗口。放眼當下,大大小小的文學節、翻譯家大會在俄羅斯不同城市舉辦,人們自發組織和參與的詩歌朗誦會等也數不勝數,可以說,文學是糅進俄羅斯人生命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