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開放新功能啦!
雖然我們依舊不能在不使用手機的情況下登陸電腦的微信,聊天記錄也不支持雲同步,必須在穩定的Wi-Fi下龜速傳輸備份,但今天,我們加入了「翹首以待」的「自定義紅包封面」,終於向個人用戶開放了!
從今天起,只需要在發紅包時選擇紅包封面,再輸入序列號就可以領取紅包封面啦,趕緊動手試……不對,過年的時候不就領取過品牌紅包封面了嗎?這是把之前的資訊「回收再利用」了嗎?
並不是,微信此前確實向特定品牌開放了自定義紅包封面的權限,但這次有些不一樣,因為這次微信將此功能開放給了個人用戶。換句話說,我們不用換工作也能使用自己的紅包封面了。而且定製紅包封面的價格也有所下降,從原本的10元降低至1元一個,可以說比某些遊戲品牌打折力度還要大。
這次個人紅包封面與企業紅包封面的領取方式也差不多,同樣是通過紅包封面裡的序列號領取,考慮到定製紅包封面也需要成本,收到序列號的各位不妨給那些封面作者一些小小的「鼓勵」。
儘管準入門檻降低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能用紅包來「發色圖」或發小廣告——個人定製紅包封面同樣要經過微信的審核,我們可以在微信紅包封面平臺的後臺上看到「個人」與「企業」兩個入口,即使選擇的是「個人」,定製紅包封面也有著嚴謹的規範和審核標準。
更重要的是,想要定製紅包,我還得先通過「個人認證」——這個認證不是我們熟悉的網絡實名認證,而是視頻號認證。
沒錯,兜兜轉轉,我們話題又回到了視頻號上。
我已經記不清楚這是今年第幾次寫關於視頻號的內容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短視頻內容井噴的2020年,海內外各大短視頻平臺給了微信太大的壓力。眼看著其他短視頻平臺的變現能力,手握海量活躍用戶,日活好幾億卻「希望用戶早點睡」的微信終於站不住了。
自2020年春節前開放內測以來,微信時時刻刻都在用各種手段為視頻號引流:從朋友圈頂部的直播入口到聊天記錄裡的藍色標籤,即使不看屏幕我都有把握在10秒內找到視頻號的入口。
事實證明,這種「轟炸」式引流確實為視頻號帶來了不少流量和人氣,儘管視頻號內測至今近一年不到,但其中熱門作品的播放量早已突破百萬,雖然與抖音、快手等平臺還有這數量級的差距,但對於一個剛面世不到一年的平臺來說,視頻號已經具備初步影響力了。
視頻號的成果我們有目共睹,但問題來了,微信作為國民級應用,手握其他品牌無法想像的資源,為什麼還要用如此「著急」的方式為視頻號引流呢?在我看來還是之前多次提及的原因:微信這個身份不適合做陌生人社交。
隨著「私域流量」這個概念的興起,越來越多人選擇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廣告。儘管微信在現在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免費簡訊」,通訊錄裡的聯繫人我們也不一定叫得出名字,但與微博、QQ等半匿名社交軟體相比,即時通訊(IM)的身份還是賦予了微信「真人實名」的色彩。
在這個前提下,基於陌生人社交模式的視頻社交自然難以開展。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微博吐槽老闆時不少人都「義憤填膺」;但要他們在朋友圈裡吐槽老闆,打字之前就得先提前把分組給勾上。聊天和視頻號從根本上就是兩個不同領域內的事物,因此我們也能看到微信正以當年推廣公眾號的方式來運營視頻號。為了提高用戶活躍度,也用上自己生態內的一切手段與入口推廣視頻號。
但話又說回來,雖然定製紅包封面需要開通視頻號並完成認證,但至少在使用的時候,紅包封面體驗還算不錯。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說到「皮膚」,這可是騰訊的老本行。
早在QQ時代,騰訊就推出了各式各樣的,基於「社交」「皮膚」的增值項目,比如當年的QQ皮膚、QQ空間、QQ家園以及最成功的項目——QQ秀。
只用手機QQ的朋友可能不知道,10年前當大家還在用電腦聊QQ的時候,聊天框的右邊默認會顯示雙方的QQ秀——一個既不能當頭像也沒有什麼實際用處的虛擬形象。但對當時的「小年輕」來說,沒有什麼比「對面珠光穿的珠光寶氣、自己穿著內衣褲衩」更能打擊人了。憑藉這個無中生有的皮膚「剛需」,QQ秀上線半年就有500萬用戶付費。
而現在的定製紅包封面,在我看來也是一樣的道理——畢竟不會給自己發紅包,收紅包的都是別人嘛。作為下一個「彰顯個性與時尚」的功能,只花一元就能獲得自己專屬的個性紅包封面,這種和10年前「個性彩鈴」幾乎一模一樣的項目顯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相信不久後我們也能在自媒體中看到微信紅包封面一天收入破XX萬的標題。
相信到那個時候,視頻號註冊人數一定能再創新高。
除此之外,被「逼急了」的微信未來也很有可能會抓住機會,在微信裡推出各式各樣的增值服務,比如會員皮膚、會員專屬通知鈴聲甚至是會員專屬聊天氣泡,總之QQ當年怎麼做的,未來我們都很有可能在微信上「重溫」一次。
順帶一提,如果你為了能用CallKit而在註冊時填寫了海外手機號,因為視頻號不支持海外用戶註冊,微信紅包封面恐怕短時間內都與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