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開始將焦距的目光轉移至中國核動力航母何時面世。現階段關於國產航母討論最大的還是第二艘國產航母,已經進行分段合攏,如果進度快的話,在今年就可以看到它的基本模樣。第二艘國產航母肯定會採用全通直甲板和安裝彈射器等,而這就決定了它的動力系統必定是核反應堆。在第16屆核工業展覽上見證中國核動力航母未來發展走向的好消息,那便是「玲龍一號」民用版小型化核反應堆。
艦用小型化核反應堆,是中國當前亟需攻克的一個技術瓶頸,這是核航母的關鍵。但「玲龍一號」民用版小型化核反應堆也才剛剛試運行,民用技術轉為軍用,這需要一個複雜的技術轉換和時間周期,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核反應堆小型化中國早就做到了,已經在核潛艇上應用。大型核反應堆中國也能造了,比如中國自主建造的核電站,而且非常先進。我們缺的是一個功率輸出,和體積跟航母相匹配的反應堆,這就需要重新研發。中國現在在反應堆技術上已處於國際領先之列,航母是個系統性工程,中國在各項子系統上都不弱,但是缺少美國那樣先進航母的設計和使用經驗,所以中國現在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而不是一味燒錢全部用最新技術。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我國下一艘航母肯定會直接採取核動力。我國武器發展一向都很穩重,不會跨步這麼多。因為核動力航母的技術難點很多,首先是小型化問題,航母核動力反應堆不像陸地固定式的核反應堆,基本沒有尺寸的限制,而航母核反應堆就需要考慮小型化,然後在小型化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動力輸出問題,採用核動力系統的航母,排水量基本在80000噸以上,如此巨大的排水量,必然需要核反應堆具有很強的動力輸出,這兩大問題就已經非常困難了。
並且航母核動力反應堆還需要考慮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問題,綜合起來難度相當大,目前全世界掌握核動力航母技術的國家也只有美國,雖然法國也有一艘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但是這艘航母採用的法國核潛艇一樣的核反應堆,雖然排水量只有40000多噸,但是依然造成動力輸出不夠,最大航速只有25節,而一般航母都需要超過30節的速度。
只要美國一國掌握就足以說明核動力航母技術難度有多高,所以一向謹慎的我國武器研製部門,也會一步一個腳印,先是常規動力航母,積累大型航母的建造和服役經驗,然後才會建造大型核動力航母,這樣才符合科學又嚴謹的發展規律,預計國產核動力航母還要再過幾年才能建造完成下水服役。(文/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