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貓奴愛起貓來,比起現代鏟屎官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宋朝的時候,收養貓咪稱為「聘狸奴」,在接貓回家之前,鏟屎官還要準備聘書和聘禮,是不是很有儀式感?
聘禮一般分為兩種,如果要聘的是家貓生的小貓,那麼要給主人家送鹽,也有送糖、茶葉、芝麻等不同物品的;如果要聘的是野貓生的小貓,那麼要給貓媽媽送一串魚。
聘書也是很講究的,上面要寫上聘貓的日期,貓咪的外貌和性格特徵,以及主人對貓咪的期望:要好好捉老鼠,不要到處亂跑,不要偷吃東西等等。
我們熟悉的大詩人陸遊,就曾寫過一首聘貓詩: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其實,現在在一些地方,收養貓咪還是有「下聘」的習俗哦~之前就有粉絲分享過自己家鄉聘貓的習俗,一起來看一下吧!
1
@Karmen:
我這邊是拿糖當聘禮,啥糖都可以。或者小紅包/10塊/20塊等等。
2
@春陽:
我們家鄉要人家的貓要帶上筷子,因為筷子跟老鼠諧音,意思會抓老鼠吧。
3
@毛海玉:
我們那裡要給點錢,哪怕一塊錢都可以,意思意思,不然說怕養不活。
4
@Min:
包紅包的,廣東人在這就算是流浪貓也要包,然後塞在撿貓的角落裡。
5
@天天連wifi:
用糖下聘禮。回家後在灶邊拜了拜,還圍著吃飯的桌子腳轉了幾圈。最後正式成為一員!
6
@煙花-桃子:
我家貓就是包了個兩元紅包和一袋鹽聘禮給接回家來的因為老年人說給鹽它才會忘記舊家,死心塌地的留在新家裡。
7
@離歌:
我是廣東的,在我們家長,去別人家領小貓,即使關係再熟再好,也要給個紅包,數額大小全看心意。領回家要帶它去廚房拜一下灶神,如果家裡有養狗子的,要帶他們互相認識一下,告訴他們要和睦相處,一起看家護院。還小的時候家裡貓狗都有養,這些都是兒時的記憶了,不知道現在還有走不走這些程序。
8
@今年今日:
之前領養貓咪給八十八紅包和兩根棒棒糖,原主人說是她奶奶說的哈哈哈,習俗~
9
@Ivy:
我家喵大王是公路橋上撿的,聽朋友說不能白撿,特意去扔了個硬幣,算是聘禮了。
10
@蔣小喵:
小時候去我們那邊一戶人家裡要小貓,我媽媽還跟拜年一樣提了一提酒和東西,然後當天小貓們出去玩了不在家,隔天那家人又給送過來的。
你們那裡帶貓回家有什麼習俗嗎?
你接貓回家的時候準備聘禮了嗎?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