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獅版」《獅子王》7月12日起全國公映,領先北美一周,這距離原版二維動畫片《獅子王》的面世,已經時隔25年了。「真獅版」《獅子王》基本上復刻了動畫版,二者一脈相承,「真獅版」多增加的近半個小時只是豐滿了細節和笑點。雖然現在迪士尼旗下擁有諸多熱門大IP,但《獅子王》之於迪士尼卻是意義重大的一個,於許多觀眾而言,亦是如此。
「真獅版」《獅子王》海報迪士尼影業在北美市場一家獨大,在全球市場也具有統治性的影響力,不過迪士尼也不是一天之間「建成」的。華特·迪士尼1923年創建華特·迪斯尼公司,開始主要生產動畫系列短片。1928年,迪士尼公司製作的全球第一部有聲動畫片《威利號汽船》將米老鼠帶上了熒幕;1937年,迪士尼公司推出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成為美國動畫史上第一部長篇動畫作品;1950-1960年代迪士尼迎來第一個發展的黃金期,《金銀島》《愛麗絲夢遊仙境》《小飛俠》《睡美人》等經典動畫問世;不過1966年底,華特·迪士尼去世,迪士尼動畫失去了靈魂人物,進入了長達20年的困頓期。
1994年推出的動畫片《獅子王》,是迪士尼發展歷程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開啟了迪士尼的第二個繁榮期,它是迪士尼二維手繪動畫中最優秀的一部。電影曾創下全球9.87億美元的動畫電影票房記錄,這個記錄一直保持到2010年《玩具總動員3》的上映。《獅子王》1995年7月15日在內地上映,票房高達4100萬(當年整個內地電影市場的總量也就近10億元)。
1994年版《獅子王》劇照作為85後,筆者並不是在電影院看的《獅子王》,而是在小學三年級時通過錄像帶看到的。之後無論在什麼年齡段重溫《獅子王》,都能收穫某種力量和同樣的感動。雖然「真獅版」《獅子王》遭遇了不少差評,諸如「面癱」「不及動畫片生動」,但只要是小辛巴的成長故事,它就依然能夠找到它的觀眾。
「王子復仇記」《獅子王》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小獅子辛巴的父親木法沙是一位威嚴的國王,管理著榮耀草原。辛巴的叔叔刀疤覬覦王位很久,將辛巴誘騙於危險之中,木法沙只身前去營救辛巴,被刀疤推落谷底而死。
刀疤將所有責任歸咎於辛巴,假意勸辛巴逃亡,卻同時命令手下鬣狗將辛巴趕盡殺絕。在逃亡過程中,辛巴結識了疣豬彭彭和狐獴丁滿,他學會放下過去快樂生活。但刀疤管理下的榮耀草原已滿目瘡痍,辛巴與娜娜重逢,並在家人、愛人和朋友的鼓勵下,重新承擔起責任,與刀疤展開決鬥,拯救了榮耀草原,並重新奪回王位。
「真獅版」中的辛巴《獅子王》雖然是一個原創故事,但觀眾不難從中看到莎士比亞經典戲劇《哈姆雷特》的影子,都是「王子復仇記」,也有著相似的人物關係。這其實是迪士尼第二個黃金髮展期的一個特點,以開放的胸懷,對一系列世界經典作品(以童年和傳說為主)進行追憶、援引、合併和重組,並轉化為動畫片,以新穎的敘事述說古老的傳奇,開拓了動畫片新的可能。《阿拉丁》(1992)、《風中奇緣》(1995)、《花木蘭》(1998)等都是如此。
《獅子王》與《哈姆雷特》雖同是「王子復仇記」,但主題、人物特徵和作品風格,卻截然不同。《哈姆雷特》以復仇思考生存或毀滅,《獅子王》並沒有過多宣洩復仇情緒;哈姆雷特憂鬱、迷惘,辛巴開朗、樂觀;哈姆雷特被家人、愛人和朋友出賣,但辛巴卻一直有家人、愛人和朋友相伴;《哈姆雷特》風格沉鬱,敘事複雜,最終以悲劇收場,但《獅子王》是好萊塢常見的三幕式結構,敘事明朗簡單,有一個大團圓式的結局。
「真獅版」中的彭彭和丁滿如果說《哈姆雷特》是以深邃的絕望成就思想高度,那麼《獅子王》則是以簡潔直擊人心。它以童話般浪漫簡潔的故事向觀眾傳遞了最澄澈的哲思,關於「我是誰」的自我認同,關於愛與責任,以及生命傳承的生生不息。
「我是誰」首先困惑辛巴的是,「我是誰」。
辛巴曾跟所有的小孩子一樣,天真,頑皮,不顧一切。基於父親木法沙是榮耀草原國王的身份,他看到了父親享受了眾人的擁護和愛戴,他既對父親產生崇拜,也一度盲目地認為,草原眾生對父親的崇拜只是源於父親「國王」的身份。只要成為國王,就無所畏懼,就「萬獸來朝」。
電影中辛巴歡快地唱著《I can't wait to be king》(《我迫不及待要成為獅子王》),便非常形象地表明了辛巴這一單純而幼稚的心態,他認為成為一個國王,就可以「發號施令」,「現在沒有任何束縛,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獅子王不需要建議,別浪費口舌」……換句話說,他以為成為獅子王只為享受王的一切權力和榮耀而已。
「真獅版」也完整地復刻了動畫版的這一橋段辛巴很快遇到了困境。他先是誤信陰險的叔叔刀疤,過於魯莽,誤闖象冢,好在木法沙趕到;但第二次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木法沙再次為了營救辛巴,而被刀疤陷害。父親的去世讓辛巴深深自責,並踏上逃亡之路,他一度自暴自棄,也一度表現出軟弱、退縮,甚至想過放棄。他先是建立了錯誤的自我認知,繼而導致身份迷失。
但在娜娜、長老以及父親神靈的指引下,辛巴建立了正確的身份認同。他知道,獅子王是他的身份,成為獅子王是他的使命,但王之為王,是因為他肩負著維持整個榮耀草原生態平衡、生生不息的責任。如同王者所站立的那塊崖石一樣,有著至光榮耀,也要承受高處不勝寒。
獅子王肩負著承擔的責任他選擇重回榮耀草原,勇敢地接受命運,勇敢面對錯誤,勇敢戰鬥,不畏懼、不退縮、不躲避,最終拯救了榮耀草原的「子民」,同時也實現了對自我的救贖。
我是誰?——只有當我學會承擔並勇於承擔責任與命運時,我們才能成為我們自己,我們才是「王」。
「生生不息」故事情節簡單、人物關係簡單,但兩個版本的《獅子王》都給人一種史詩般的氣魄。這離不開電影出神入化的光影運用對情緒的營造和傳達,離不開與電影情節完美貼合的龐大恢弘的配樂,但根本在於,電影將一個「我是誰」的自我成長與自我救贖故事,融入到了生命輪迴、生生不息、生命守恆的宏大主題中,從而讓觀眾收穫對於生命難以言喻的悲憫與豁達。
像電影一開始,就有一個高光段落,《Circle of Life》的背景音樂響起,旭日東升、萬物復甦、欣欣向榮之際,羚羊、金錢豹、犀牛、大象、天鵝、大雁等等所有的飛禽走獸都來朝賀辛巴的誕生。獅王木法沙與妻子相擁,新生的小獅子辛巴在母親懷抱裡張開好奇的雙眼。長老拉法奇伸出雙臂將辛巴在懸崖上高高舉起,音樂正至「世界正在轉動,永遠不停息」,所有動物先是歡呼,繼而是跪下朝拜……壯觀,恢弘,充滿儀式感,也讓觀眾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對新生命的欣喜,以及對生命的敬畏。
無論是哪個版本,這一刻都讓人感受到對新生的由衷讚美故事的結尾,這一場景重現,仿佛回到了最初,只是主角變了。故事伊始,辛巴誕生,故事結束,辛巴的女兒誕生。我們都知道,老獅王木法沙已經死去,而有朝一日辛巴同樣也會老去,但這又如何?生命仍舊會這樣生生不息地輪轉下去,就像木法沙曾對辛巴講的,「如同日升日落,總有一天,我日薄西山的時刻,你將旭日東升成為新國王。」
木法沙第一次帶著辛巴俯瞰整個榮耀草原另外一個經典橋段是,木法沙曾對辛巴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一個微妙的平衡中。身為國王,你不但要了解那個平衡,還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螞蟻和跳躍的羚羊。」當辛巴困惑地問,「我們不是吃羚羊嗎?」我們為何敬畏生命又要吃掉他們?
木法沙說,「我們死後呢,我們的身體會變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我們都聯繫在這個神秘而偉大的生命圈裡。」生命的輪迴有它的自然秩序與平衡法則,任何生命都是短暫而渺小的,又是永恆而崇高的。
每一個生命都在循環中有他自己的位置很多人有過這樣的誤解,迪士尼的動畫片是給兒童看的,事實上,它的簡單也蘊含著豐富。筆者最初看《獅子王》時,是純粹地喜歡辛巴,再後來喜歡上了復仇的熱血與燃,再後來從木法沙身上感受到做一個男人所擁有的品格,而今不惑之年,了悟的是關於生命傳承與繁衍生息的奧秘。哦,辛巴,就如此不經意間,你成為了很多人生命中的兄長、夥伴與導師。
襁褓中的辛巴終有一日會成長。辛巴的成長故事,也影響了許多觀眾的成長「真獅版」《獅子王》有著強大的技術團隊。導演喬恩·費儒曾執導過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奇幻森林》,《獅子王》比《奇幻森林》在技術上更進一步,更先進的CG技術+虛擬電影拍攝方式+動作捕捉、VR/AR等技術,畫風更細膩逼真,所有一切都像是真實的。但導演希望的是,「當大家看到這部影片時不要刻意關注這些技術,只是希望通過這種技術能給觀眾帶來與眾不同的感覺,就像在真實環境中拍攝動物一樣,讓觀眾更易從情感上感到共鳴。」從風評上看,「真獅版」的技術之於動畫是利是弊仍有爭議,過於逼真是否會丟失了動畫片的繪畫本質,以及其獨有的絢爛多彩和天馬行空?
但無論如何,「真獅版」《獅子王》仍值得推薦。也許24年前,是你父親帶著你觀看《獅子王》,24年後的今天,是你帶著你的孩子觀看「真獅版」《獅子王》……電影外的一切仿佛也與電影中的故事形成一個映照,生命的傳承感傷又動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