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花式種樹 馴服庫布其

2021-01-20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沙產業理論,是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於20世紀80年代首先提出來的,他預言創建知識密集型沙產業、草產業,將是21世紀在中國出現的第六次產業革命。

如今,在幾代人的探索和奮鬥下,先哲的構想正變成現實。

庫布齊沙漠,古稱「庫結沙」、「破訥沙」,亦作「普納沙」,是中國第七大沙漠,總面積約1.39萬平方公裡,流動沙丘約佔61%,長400公裡,寬50公裡,沙丘高10~60米,「庫布其」為蒙古語,意思是弓上的弦,因為它處在黃河下像一根掛在黃河上的弦,因此得名,又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

如今,這條黃龍如今在「迎風坡種樹法」、「沙障法」、「微創種植法」、「甘草治沙法」等等技術的運用下,不但被馴服變綠,而且還成了當地治沙企業和群眾的聚寶盆。

央視8月7日「焦點訪談」播出了相關專題片:

《科技日報》8月7日也刊出相關報導:

「那時大漠裡,生活實在太苦。好不容易種上的麥子,大風一來就全埋了。低矮的土房子,在一夜大風後,被沙子埋得死死的,門都打不開,只得從窗戶口把沙子扒開,爬出去。到了斷糧的時候,全家人只能吃野草籽。父親就決心賣羊種樹。」高二雲說道。

沙漠對庫布其人來說是深深的痛,內蒙古達拉特旗中和西鎮官井村位於庫布其沙漠腹地,高二雲的父親高樹林,是村裡敢於同沙漠鬥爭的第一人。

在沙漠中,這種鬥爭更需要策略和智慧。正是缺少科技參與,庫布其沙漠治理曾一度陷入「治理—惡化—再治理—再惡化」的怪圈。

在治沙實踐中,庫布其逐漸闖出了一條科技治沙之路。

這條路成為了沙治的「高速路」。近日,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組織召開評定會,專家委員會認為,經過30年的治理,庫布其沙漠治理區流動沙地從總面積的73.3%減少到44.5%,固定半固定沙地從總面積的26.7%提高到55.5%。

創新種植方法成就治沙利器

「傳統的人工治沙方式,先挖坑再種樹,人均日種約2畝,苗木成活率不足30%。利用『微創種植法』,10秒就可種植一株沙柳,兩個人一天能種40畝,成活率提高約60%以上。」69歲的陳寧布,是杭錦旗道圖嘎查村老支書,種樹護樹20多年,樹是他最好的「夥計」。

「微創,是借鑑醫學微創手術的概念。在2009年之後,我們主要採取微創氣流法造林,即以常水壓為動力,在沙地衝出栽植孔洞,然後將浸泡後的灌木條插入栽植孔中,使苗條與沙土層緊緊結合。」億利沙漠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吉樹說。

看似簡單的「微創植樹法」可使樹木成活率由20%提高到80%以上,且十幾秒就可以種一棵樹,大大提高了植樹效率,是庫布其治沙植樹主要方法之一

目前,僅億利集團利用該技術就已治理庫布其沙漠150餘萬畝。

位於杭錦旗獨貴塔拉鎮的億利生態治理區,是庫布其沙漠最難治理的硬骨頭。然而,這裡出現了綿延上百公裡的森林帶,在森林覆蓋的地帶,看到了水鳥,聽到了蛙聲。

「在無人區治理中,我們採用了飛播與無人機治沙技術。庫布其設有專門的飛播機場,在流動沙丘上採取地面處理、分播、復播、重播的方式進行飛播造林。利用衛星定位導航輔助的無人機,攜帶專利凝水劑包裹的植物種子,將包衣的種子射入土中,並利用高倍數凝水劑攜帶的水分滿足種子初期生長發育用水需求。」億利治沙專家韓美飛說。

產業化治理是治沙靈魂

「當年的『甜根根』(甘草)今天真正成為了『甜根根』,種植它每年能收入上萬元。」牧民白音道爾計祖輩生活在庫布其沙漠,到處都是明沙,缺水、出行難,吃了上頓沒下頓,是他小時候生活的記憶,治沙後來成為他生活的全部。

在庫布其治沙模式推廣中,甘草總是「打頭陣」,它有何神奇之處?

在杭錦旗獨貴塔拉鎮億利阿木古龍甘草產業示範園,科技日報記者看到,這裡自創了讓豎著長的甘草橫著長的技術,讓1棵甘草的治沙面積由0.1平方米擴大到1平方米。

從此,庫布其沙漠的梁外甘草(烏拉爾甘草)走出了沙漠,走向了全國。

「農牧民種植1畝甘草的年收益400至450元,兩三年就可以把沙漠變良田,每畝價值1至2萬元。」億利集團扶貧辦主任郝亮舍說,甘草還可以做成藥品、食品,拉動以甘草為主線的產業鏈。目前,甘草治沙改土扶貧模式已覆蓋我國幾大沙區,面積達132萬畝,預計5年帶動脫貧5萬人。

種質資源是治沙之本

30多年前,在沙漠種菜是件不可想像的事兒。大黃、茄多多、四粒紅花生……在甘草產業示範園內,就種著多種蔬菜、水果。這些種子從哪裡來?

來到距此不遠的種質資源庫,記者發現有20多名工作人員中,90%以上都是碩士研究生。

在種苗組培室,瓶瓶罐罐裡面都是培育好的幼苗,草莓、黃瓜、西紅柿……這都是用科技孕育出來的致富金種子。

中國林業科學院首席科學家楊文斌說:「沙地其實是個『聚寶盆』,尤其是沙生植物。比如甘草,不僅是藥材,而且固氮量大,是名副其實的『固氮工廠』。」

沙漠怎麼變成良田?靠的是科學治沙:種樹治沙時,選擇主要種植豆科類,經年累積,形成的「生物固氮」效應,使沙漠出現了生物結皮和黑色土壤,具備了農業耕作條件。這被稱為「沙漠奇蹟」。

「我們擁有中國西部最大的種質資源庫,已搜集了1000多種,培育並大規模成功運用了238種。不僅利用當地的原生態植物,還引進了同緯度其他地區的耐寒、耐旱、耐鹽鹼『三耐』植物,豐富了庫布其沙漠的植物多樣性。」億利庫布其沙漠研究院研發工程師蘇建英說。

不到20年時間,庫布其沙漠森林覆蓋率、植被覆蓋率已分別由2002年的0.8%、16.2%,大幅提升到2016年的15.7%、53%,成為名副其實的綠洲。

作為世界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庫布其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庫布其治沙技術已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雲南、河北等地成功複製,而且已向沙特、蒙古等「一帶一路」國家推廣,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相關焦點

  • 瞭望|庫布其沙漠綠生金
    這就是庫布其沙漠——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準格爾旗等5個旗區境內。過去,沙漠裡植被稀少,風沙肆虐,「地不打糧畜無草,做飯取暖沒柴燒」,當地百姓生活窮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受困。南鎖、北堵、中切割。經過近70年治理,桀驁不馴的庫布其沉靜下來,片片不毛之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 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都消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消滅嗎?
    沙漠是非常惡劣的一種地區,因為沙漠是完全被沙子所覆蓋幾乎沒有植物生長,而且雨水非常稀少空氣乾燥,大部分的沙漠地區都是非常荒蕪的。但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都已經被消滅了,而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最具有誘惑力的一個,那麼塔克拉瑪幹沙漠也會被消滅嗎?
  • 治沙生態產業扶貧 五大沙漠用上了庫布其模式
    30年前,距離北京最近的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曾經每年向北京吹送數十噸黃沙。如今,庫布其沙漠作為我國防沙治沙、脫貧攻堅的樣板,向全國輸出治沙、脫貧經驗的進程正在全國展開。這些天來,幾大沙漠的億利治沙人和農牧民起早貪黑,務求抓緊每年治沙工程最關鍵的春季時間,保障治沙造林的效果。
  • 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逐漸變綠洲,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被治理好嗎?
    想必,世界上10大沙漠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它們分別是: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利比亞沙漠、澳大利亞沙漠、戈壁沙漠、巴塔哥尼亞沙漠、魯卜哈利沙漠、卡拉哈裡沙漠、大沙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這些沙漠的總面積有1778萬平方公裡,比俄羅斯的面積還要大將近68萬平方公裡。
  • 中國第七大沙漠上的「生態科技」元素
    圖為治理後的庫布其沙漠綠意盎然。 鵬飛 攝中新網9月19日電 題:中國第七大沙漠上的「生態科技」元素中新網記者李愛平「經過30餘年治理的庫布其沙漠,正在推出更多『生態科技』元素。」19日,張吉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中國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或變矮變小,或徹底消失……  這是金秋時節記者在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採訪時,看到的情景。種樹可一點兒都耽誤不得!」殷玉珍說。  殷玉珍的脖子上,有一大塊貼過膏藥的痕跡。「背樹挑水壓出了頸椎病,脖子這塊兒僵硬著呢。」長期的勞累使她落下了不少病痛,不過她說,「不奮鬥,哪能過上好日子?種樹治沙,我還要堅持幹下去!」  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毛烏素沙地綠色延展、沙丘退卻的滄桑巨變,正是殷玉珍們鍥而不捨、持續奮鬥的結果。
  • 支付寶「螞蟻森林」真種樹了嗎?3年多過去了,現在變得怎麼樣?
    最重要的是,用戶獲得能量之後就可以在螞蟻森林種樹了,而且不是說說而已,等到你的樹長大之後,螞蟻森林真的會在阿拉善等沙漠地帶種下一顆真正的樹,3年多過去了,支付寶「螞蟻森林」現在變得怎麼樣呢?據了解,支付寶用戶自從螞蟻森林推出之後,對於準時收能量、偷能量、給好友澆水的熱情不斷高漲,先不說螞蟻森林變得怎麼樣了,相信現在已經有很多的用戶在支付寶上獲得了好幾個環保證書了,換句話說,有幾個環保證書就為阿拉善等沙漠做出了一顆樹的貢獻。
  • 中國第七大沙漠上演首屆沙漠婚禮論壇
    圖為庫布其沙漠上演的沙漠主題室外婚禮秀。 李瑩 攝中新網鄂爾多斯7月5日電 (記者 李愛平)新郎穿沙越野而來,新娘乘著駱駝款款而至,相攜至許願樹下共誓今生,最終放飛告白氣球,掀起現場一陣粉色熱潮,眾人紛紛拿出手機記錄精彩瞬間。
  • 我國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
    這裡地處毛烏素沙漠腹地,當時黃沙漫漫,一片荒涼。一個半掩在荒沙裡、隨時可能被沙子吞沒的「地窨子」,就是殷玉珍和丈夫白萬祥的新房。「這輩子寧肯種樹治沙累死,也不能讓風沙給欺負死!」從1985年開始,殷玉珍和白萬祥持之以恆在沙地種樹治沙。寒來暑往,他們把6萬多畝荒沙變成了生態莊園。雖然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勞模、治沙女傑,54歲的殷玉珍仍然在治沙一線勞作。
  • 馬雲退休後,螞蟻森林還在「種樹」,如今沙漠變成了啥樣?
    馬雲退休後,螞蟻森林還在「種樹」,如今沙漠變成了啥樣?眾所周知,馬雲確實是一位傑出的企業家,儘管很多的人,都喜歡把他跟任正非、曹德旺等人對比,但筆者卻認為,這並沒有必要。但馬雲去年就退休了,雖說如此,在馬雲退休後,其實即便是現在,他曾經花「天價」打造的螞蟻森林,也還在「種樹」,支付寶用戶通過一些低碳行為,就能收集到「綠色能量」,攢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能以個人的名義,在沙漠種樹。然而在此期間,我們不需要出錢出力,可想而知,螞蟻森林的種樹成本,還是非常高的。
  • 馬雲真的信守承諾在沙漠種樹了嗎?看看如今的沙漠,淚流滿面!
    文/行走天涯馬雲真的信守承諾在沙漠種樹了嗎?看看如今的沙漠,淚流滿面!馬雲是我國非常知名的一位企業家。作為一位公眾人物,馬雲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世界的關注。等能量集聚到一定數值的時候,馬雲就會在沙漠中為大家種下一棵綠樹。起初的時候,大多數人肯定是不相信螞蟻森林的。更不相信自己每天走一走,沙漠中就有一顆自己種下的樹木。畢竟馬雲圖什麼呢?因此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馬雲的話。然而馬雲作為一個大人物,如果真的欺騙了全中國的話,則必然會受到抵制。那麼三年的時間過去了,沙漠中有了馬云為我們每個人種下的樹木了嗎?
  • 塔克拉瑪幹沙漠種樹不現實?看看如何給樹木提供水,天才的設計
    塔克拉瑪幹沙漠上種樹不現實?看看如何給樹木提供水,天才的設計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中心,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約33.76萬平方公裡,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
  • 內蒙古新聞聯播|沙漠「換臉」 綠生金
    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蒙古語意為「弓上的弦」。奔騰不息的黃河似弓,橫亙東西,綿延400多公裡的沙漠如弦。位於庫布其沙漠邊緣的杭錦旗通過植樹造林發展沙產業,把6000多平方公裡的沙漠「換臉」成綠洲。
  • 迷你世界馴服動物大全 動物馴服繁殖攻略
    在迷你世界中有不少動物可以進行馴服、繁殖。今天18183小編就給大家匯總一下迷你世界中動物馴服和繁殖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 造林人紮根沙漠40年種出百萬畝綠洲:曾睡羊圈,半夜狼嚎四起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也是離北京最近的沙漠。它曾經寸草不生,風沙肆虐,又被稱為「死亡之海」。四十年前,一片造林地在它的腹地出現。一代林場人推著這片林子向外擴張,生生把沙漠養成了綠洲。今天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不會忘記,那一群在沙海裡揮灑青春的林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