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最酷的大屏幕,讓摺疊屏、瀑布屏都黯然失色

2020-12-19 騰訊網

前幾天發布的 iPhone 12 Pro Max,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款 iPhone ,屏幕尺寸達到 6.7 英寸。雖然蘋果也推出了 5.4 英寸的 12 mini ,但大屏無疑才是主流的趨勢。

屏幕已經成為當代科技生活的一個符號,就像影視劇中那塊無處不在的「黑鏡」。它指的不僅是手中的那些智能設備,還有城市建築中越來越難以忽視的大屏幕。

在《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等科幻電影中,摩天大樓外牆上高懸的巨大屏幕,已經成為描繪賽博朋克城市一個標誌性的視覺元素。

▲ 圖片來自:《銀翼殺手2049》

這些上世紀對未來城市的幻想,隨著屏幕技術的發展早已成為現實,甚至可以呈現出比科幻電影更加酷炫的效果.

城市中的大屏幕,不只是一塊大型的廣告牌,還在改變大眾與公共空間的交互模式,並衍生出一種城市屏幕文化。

「裸眼 3D」 大屏,讓你可以在城市裡看滔天巨浪

國慶前夕,廣州的著名景點北京路步行街完成了升級改造,當中最引人矚目的變化,莫過於新大新百貨外牆的那塊的 L 形巨幅屏幕。

當夜幕降臨,一條巨龍從屏幕中呼嘯而出,逼真的效果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觀看,也給這家有百年歷史的老店注入了科技的活力。

這塊大屏幕是全國最大的裸眼 3D 超高清曲面 LED 顯示屏,寬 24 米,長 50 米,整體面積約1200 平方米,重達 90 噸,有著 8K 解析度,可以實現裸眼 3D 和 AR 互動的視覺效果。

據打造這塊屏幕的雷曼光電介紹,技術團隊解決了無電子圖紙核算、建築平衡測量、承重荷載等技術難點,才得以如期交付。

這樣的「裸眼 3D」 大屏,正在成為大城市的新地標。

國慶期間除了北京路上的巨龍,成都春熙路上橫空出世的《星際迷航》「銀女士」飛船也在社交媒體上刷屏,這也是一塊「裸眼 3D」 大屏。

這塊屏幕比北京路上的略小,約為 888 平方米,從想法到落地籌備了 3 個多月。而且為了在不同光線下與周圍牆體更好地匹配,白天和黑夜用的是兩個不同的版本。

更加震撼的「裸眼 3D」 大屏在韓國首爾的 COEX artium,路邊行人一抬頭就看到滔天巨浪拍向自己,不過這其實只是一塊 2D 的 LED 屏幕,「裸眼 3D」的效果則是通過全息投影實現的。

這是三星和數字藝術創意公司 d'strict 共同打造的數字藝術項目「wave」。整塊顯示屏由兩個擁有超過 30000 個獨立 LED 顯示模塊的屏幕,佔地 1620 平方米,相當於四個籃球場大小。

為了讓效果更加逼真,製作團隊還在屏幕上安裝了音響裝置,來模擬海浪拍打玻璃的音效,並根據光線調整顯示效果。

據 d'strict 介紹,這種顯示技術的靈感來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變形藝術(Anamorphosis)。能讓觀看者在特定的視角看到變幻莫測的驚豔效果。

除了「wave」,韓國目前最大的戶外 LED 屏就同樣出自 d'strict,除了「裸眼 3D」效果,這塊還支持 MOBILE AR技術,可以在大屏幕上「雕刻」出遊客的樣子,留下一張立體的紀念照。

d'strict 還將這樣的數字藝術帶到全球多個城市,比如在中國的北京、衢州、南京、銀川等地,都曾出現 d'strict 操刀的戶外大屏幕。

▲ d'strict 在北京國貿外牆進行的 3D 投影秀.

d'strict 創始人李東勳表示,類似「wave」的戶外大屏不只是一個藝術品,還代表了未來的一種商業模式。因為許多公司打廣告已經不希望局限在品牌露出,而是期待可以通過藝術的內容來吸引更多人關注。

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一座城市的符號

要討論城市大屏幕,紐約時代廣場是絕對無法繞過去的一個存在。

1978年,世界上第一塊商用電子大屏幕「Spectacolor」出現在紐約時代廣場,如今這裡全世界戶外大屏幕最密集的一個地方,有著超過 300 塊巨幅廣告屏幕。

在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的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一直是這裡的焦點。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最火的電影、遊戲、當紅的明星小鮮肉,似乎一切商業和流行文化都爭相將這裡當做一個重要的展示窗口。

可口可樂從上世紀 20 年代就開始在時代廣場打廣告,2017 年還在這裡打造了全球首塊 3D 機械廣告牌,由 1760 塊獨立移動的 LED 屏幕組成,可以通過模塊運動展現出不同的形狀變化。

時代廣場匯聚了全紐約 11% 的經濟活動,平均每天有30 多萬行人在琳琅滿目的大屏幕下經過,因此這裡的大屏幕也成了全球最吸金的建築立面。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早在 2012 年,光是時代廣場 1 號樓的廣告屏幕,一年的收入就高達 2300 萬美元。其中橫跨百老匯大街 45 街和 46 街的大屏幕,曾是世界最大的數字廣告牌,一個月租金就超過 250 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紐約市還專門為時代廣場的大屏幕特別立法,要求這裡的業主必須掛上亮眼的廣告屏幕,此外一切建設改造必須尊重和保護這一標誌性的城市景觀。

時代廣場大屏幕之於美國的意義,絲毫不亞於自由女神像,而且它不是一個靜態的地標,而是一個隨著時代變遷和流行文化更迭不斷變化的視覺符號

這完美符合法國著名建築家 Paul Virilio 提出的「媒體建築」(media architecture)概念,他認為成熟的計算機和多媒體顯示技術,讓建築的主要功能變成提供信息而非提供住所

在清華大學建築學碩士陳曉霽撰寫的論文《城市大屏幕:重塑城市公共空間》中指出,以紐約時代廣場為代表的城市大屏幕,能夠表現和引導城市的視覺文化取向,逐漸融入城市景觀,形成新的文化傳統的一部分,以及高度可識別的城市特徵。

大屏幕正在改變大眾與公共空間的交互模式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屏幕提高的不僅僅是畫質和尺寸。就像智慧型手機的觸控屏徹底改變了用戶與手機的交互模式,戶外大屏幕也不僅僅是單向展示的顯示器,也開始和大眾有了更多的互動。

就像上文提到在首爾街頭掀起「滔天巨浪的」d'strict,曾在 2014 年給拉斯維加斯 SLS 酒店做過一塊特別的大屏幕,可以以 AR、VR等技術可以顧客進行互動。

而日本澀谷的大型商場「澀谷 MODI」外,也出現過一塊由索尼打造的大屏幕「Sony Vision Shibuya」,通過屏幕上方一臺 4K 攝像機實時捕捉行人的動作,讓行人可以與屏幕中的動畫人物進行互動。

丹麥的 Aarhus 音樂廳也採用過一個類似的戶外屏幕,通過攝像頭拍攝廣場上人們的舞姿,以光的剪影投影在建築外牆上。

在英國加的夫,還有一塊叫做 Storyboard 的大屏幕,所有市民只要發送簡訊到一個固定號碼,就可以在這塊大屏幕上顯示一句話。

在一些大型的公共事件中,城市中的屏幕往往成為人們集會的一個固定地點。比如在 2005 年的地鐵爆炸案發生後,利物浦民眾自發前往當地大屏幕下哀悼,人數甚至超過了大教堂。

▲科比去世後麥迪遜廣場花園在大屏幕悼念.

就像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陳錦榮所說的,城市公共屏幕正在成為連接以及擴展個體式的公共體驗和意識的一個連接點。

我們身處一個「屏幕世界」

學者 L. Wallace 曾在 2003 年一篇文章中預言,城市的未來將演變成一個「屏幕世界」(screenworld)。

他指出,人們將生活在屏幕的包圍中,我們所處的空間也成為了「媒介空間」,人們通過屏幕等媒介來與這個世界進行交互。

義大利符號學家 Umberto Eco 也在《功能與符號──建築的符號學》一書中,提出建築本身就是一種大眾傳播方式,可以向受眾傳播一種廣泛認同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而建築敘事中常被引入的「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正逐漸被大屏幕所重塑

比如位於蘇州時代廣場、北京世貿天階和拉斯維加斯等地巨型 LED天幕,幾百米的屏幕貫穿於商業街上空,通過畫面形成視覺錯位,改變了人們對於空間的感知,營造出傳統空間不能提供的視覺奇觀。

而且不斷變換的畫面,既可以讓受眾穿越到千年之前的古城,瞬間又回到時尚現代的大都會,同時承載歷史的厚重感和現代的流行文化。

如果說智慧型手機、無線耳機等設備已經成為我們感官的延伸,那城市中的大屏幕也不僅僅是建築的外立面,而是與建築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多媒體的建築皮膚,從更多方面介入到城市的公共生活中。

當大屏幕成為當代城市最顯著的視覺特徵,它既可以是消費主義和流行文化的櫥窗,也可以為公共討論和藝術表達提供舞臺。城市大屏幕究竟會成為怎樣的一塊「黑鏡」,最終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

相關焦點

  • 手機屏幕新形態,小米伸縮屏專利曝光!比摺疊屏還炫酷?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發展迅速,從內而外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外觀上的變化主要來自於屏幕,劉海、下巴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水滴、挖孔、甚至真全面屏。不過這些顯然不能滿足用戶們追求「新穎」的好奇心,手機廠商們也並不滿足於現狀,故此摺疊屏、環幕屏等直接改變屏幕形態的手機應運而生。
  • 三星發布第二代摺疊屏手機,容易碎的屏幕怎麼就能摺疊了?
    在傳統的印象中,屏幕往往是最容易受損的部分,將屏幕摺疊起來更是難以想像,那麼市面上現在的摺疊屏手機是如何實現的呢?屏幕材質的選擇:LCD還是OLED?此外,OLED的色彩飽和度、對比度高和功耗均優於LCD,因此,越來越多的廠商放棄了後者,大量使用OLED材質屏幕。對比兩種材質我們會發現,OLED更適合用作摺疊屏。柔性OLED,用料是關鍵OLED屏幕又分成剛性和柔性兩類。柔性OLED又根據彎曲的程度分為撓曲屏、摺疊屏和捲曲屏。
  • 摺疊屏手機不是未來,柔性屏如何加速前進?
    近些年來,柔性屏相關產品的熱度一直不溫不火。直到近期三星、華為等知名手機廠商紛紛推出了摺疊屏手機,將市場對於摺疊屏手機的熱情再度激發。而柔性屏作為摺疊手機的關鍵部件,成為了各大面板製造廠商追逐的重點。如今,有著極大潛力的柔性屏市場,正在成為資本聚焦的焦點。但對於面板製造廠商來說,柔性屏的未來會朝向何方?
  • OPPO捲軸屏、華為摺疊屏供應商又有新動作 啟動大屏風暴
    原標題:OPPO捲軸屏、華為摺疊屏供應商又有新動作,啟動大屏風暴   11月18日,京東方(BOE)召開全球創新夥伴大會。
  • OPPO三鉸鏈摺疊屏概念機曝光,手機真可以做到屏幕可大可小了
    OPPO又出來一部概念手機,三鉸鏈摺疊屏手機,當然這部手機的設計真的很有意思,因為這幾乎就是我們想像的摺疊屏手機的一個樣子之一!這款手機應該是叫OPPO slide-phone,是由三個鉸鏈連接的四段式機身組成的手機,屏幕最大是7英寸,正常使用是摺疊屏造型,背面是竹節設計的思路,這個概念機有後招四攝,手機可以8釐米和4釐米的屏幕長轉換,還有手寫筆,所以,這部手機真的是想要多大屏都可以設定的手機,而且這幾乎就是摺疊屏需要追求的東西,便攜,在需要的時候變成大屏,正常使用可以是中屏,正常形態是小屏
  • 淺談摺疊屏它究竟是個啥
    三星柔性屏的技術原理 但是摺疊屏幕的原理我們大致可以摸清,根據此前三星公布的柔性屏技術原理來看,我們使用的屏幕都有一個基板,像素點被分布在這個基板之上組成顯示屏幕。傳統屏幕是硬的,而柔性屏和摺疊屏則通過新材料讓基板「軟」了下來,甚至可以進行摺疊。當然,各家的技術研發方向也不盡相同,據悉蘋果的摺疊屏專利則通過微型的鉸鏈來實現。
  • 小米摺疊屏專利曝光,內折屏和彈出式攝像頭設計?
    小米的又一款專利曝光,這次曝光的依然還是摺疊屏手機,當然這個摺疊屏的設計思路很有意思,幾乎把現在最可能的全面屏方案都使用了,現在的摺疊屏方案也是使用了,一起看看吧!現在看,這摺疊屏手機,算內折屏設計吧,類似三星的Galaxyfold設計,外面有一個屏幕,展開也有一個完整的屏幕,所以基本就是三星摺疊屏的設計思路,但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部手機的攝像頭設計看起來很有意思,那就是有彈出式的攝像頭設計,這樣的設計也就讓手機的屏幕比較完整了,所以這部手機也可以說是全面屏手機,當然,沒有看到後置攝像頭的排列,可能是後置攝像頭取消了,
  • 什麼叫水滴屏、劉海屏、瀑布屏、全面屏?
    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從屏幕的設計創先方式來說,確實vivo做的是最極致的,不管是最開始的水滴屏幕,還是說後續的真正全面屏,或者是瀑布屏幕,以及打孔屏幕。1.水滴屏幕。實際這個是國內廠商為了增加屏佔比採用的一種方式,雖然蘋果的劉海屏幕確實在當初有很多廠商學習,但是人們好像並不是太喜歡,以為劉海確實佔用屏幕的面積相對比較大,所以OV手機就有開始創新,而vivoX23確實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 實現屏幕無縫貼合,柔宇科技摺疊屏手機FlexPai 2獨樹一幟
    9月,柔宇新一代摺疊屏手機FlexPai 2上市,作為FlexPai的二代產品,FlexPai 2在屏幕、鉸鏈等硬體軟體上有明顯突破和升級。11月,FlexPai 2榮獲手機設計界「奧斯卡」的天鵝獎,受到權威的肯定。
  • 智慧型手機屏幕江湖,誰是幕後大佬?
    2019年,手機屏幕產業創新再度登上一個新高潮。摺疊屏、瀑布屏、環幕屏、環繞屏,眼花繚亂的屏幕形式成為了手機終端大戰的一個聚焦點,同時也成為5G手機大戰前的一個縮影。作為視頻呈現的物理載體,屏幕產業也正迎來黃金時代。在今年新推出的電子消費終端產品如智能音箱、智慧屏上,屏幕的重要性在不斷提高。以華為為首的通信和終端巨頭,更是打出「多屏協同」的口號。一塊華為摺疊屏手機Mate X的屏幕維修成本就高達7080元人民幣。由於限量供應,甚至傳出了華為摺疊屏手機Mate X售價被黃牛炒到9萬元人民幣。
  • 華為Mate40Pro概念圖:瀑布環繞屏+鴻蒙系統,這樣的華為才最豪橫
    而手握5G技術優勢的華為再次令人大開眼界,要不是因為被打壓,幾乎都不知道原來華為是這麼強大。下半年華為旗艦機Mate40Pro無疑備受矚目,在如此困境下,還能夠呈現怎樣的驚豔設計給用戶呢?如今這裡就有一款華為Mate40Pro概念設計圖,不僅瀑布屏環繞,而且還可能讓鴻蒙系統提前發布。看完後才發現,這樣的華為才最豪橫。
  • 讓其他LED大屏都黯然失色的裸眼3D,究竟隱藏了多少掘金潛力?
    慧聰LED屏網報導       導語:城市中的大屏幕,不只是一塊大型廣告牌。技術的應用讓它正在改變大眾與公共空間的交互模式,衍生出城市屏幕文化。實際上,這就是一塊巨大的裸眼3D LED曲面屏,整塊顯示屏由兩個擁有超過 30000 個獨立 LED 顯示模塊的屏幕,佔地 1620 平方米,相當於四個籃球場大小。為了讓效果更加逼真,製作團隊還在屏幕上安裝了音響裝置,來模擬海浪拍打玻璃的音效,並根據光線調整顯示效果,最終展現出的逼真效果讓觀眾從各種角度來看都難以分辨真假。
  • TCL 首款摺疊屏手機公布:7.2寸屏+四攝
    中關村在線消息:今日據悉,TCL在CES上發布了旗下首款摺疊屏手機,其屏幕尺寸為7.2英寸,屏幕覆蓋的是塑料材質。TCL 首款摺疊屏手機公布:7.2寸屏+四攝該機後置四枚攝像頭,具體規格暫時不得而知。機身採用翡翠配色,背部擁有菱形紋理圖案,極具辨識度。
  • OPPO全新摺疊屏概念手機,屏幕可自由伸縮,這是一次不一樣的體驗
    文|科技在前方說起未來的手機,想必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摺疊屏手機,摺疊屏手機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小米那種探索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因為那是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銀進行研發的,雖然華為的Mate X量產了,但是每一臺手機都是賠錢賣的,因為投入太多的研發了。同樣做摺疊屏手機的還有國際巨頭三星,三星fold這款手機相比於華為來說整體體驗要差很多。
  • 摺疊屏手機為何叫好不叫座?
    至此,華為、三星、小米、vivo、OPPO、柔宇、蘋果等眾多手機廠商都曝出了旗下的摺疊屏幕專利,但賦予到實際產品的摺疊屏手機卻寥寥無幾,時下的摺疊屏手機行業只能說叫好不叫座。目前在手機行業中,「挖孔屏」日益成熟並且成為行業主流的產品方案,而近幾年挖孔屏在解決良品率問題後,同時滿足了各大廠商追求屏佔比以及美觀的兩大訴求,如果柔性屏不解決種種問題那麼是無法取代挖孔屏的。
  • 想要好屏幕?想要高大上?三星Galaxy Z Fold2 5G手機不都有嗎?
    同時三星Galaxy Z Fold2 5G的7.6英寸(直角)AMOLED屏幕支持100% DCI-P3色域,它給人帶來最直觀的感受便是色彩的鮮豔與真實在這塊屏幕上不再衝突,而是可以結合它的第二代動態AMOLED屏幕特性完美互補
  • 小米MIX摺疊屏手機曝光:升降式雙攝,內屏實現真全面屏形態
    近日,網際網路上曝光了一份小米摺疊屏手機的設計專利圖,據了解該設計方案是小米公司於2020年9月25日向國際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提交的,通過設計專利圖可以看出,這套摺疊屏手機的設計方案與三星Galaxy Fold非常相似,同樣採用了書籍式的內外雙屏幕設計,只不過相比三星而言,小米為其新增加了電動升降式前置雙攝鏡頭
  • 這可能是2019年最拉風的手機,三星Galaxy Fold摺疊屏手機體驗
    來源:鈦媒體摘要: 改善了屏幕保護膜和鉸鏈結構,Galaxy Fold變得更完美了。2019年手機行業最重要的創新應用一個是5G落地,另一個則是柔性屏技術應用到手機產品中,而三星的Galaxy Fold無疑是今年手機行業最亮眼的產品。
  • 華為Mate50Pro概念圖:96%屏佔比+鴻蒙系統,這樣的瀑布屏喜歡嗎
    #華為Mate50Pro#瀑布屏一直都是華為旗艦機標誌性設計,曾採用劉海和雙打孔的造型,都沒有影響瀑布屏的顏值。而這款華為Mate50Pro將瀑布屏額頭上的雙打孔取消,大大提升了屏幕觀賞性。瀑布邊框顯得更加寬敞,而且還新增多個虛擬控制項,分布了許多快捷app,讓操作手勢變得更加方便。華為Mate50Pro採用屏下鏡頭,而3D人臉識別元件設計在額頭頂部的黑邊上。這樣一來就實現了瀑布真全面屏的設計效果。
  • 拆解豎屏摺疊屏手機摩託羅拉 Razr:被iFixit稱為結構最複雜的手機
    x62ednc儘管摺疊屏手機已經問世足有一年,其耐用性依然還是大家所擔心的地方,誰都不想花一萬塊買三個月一修的手機,所以如果說 CPU 是手機的大腦、AI 是手機的智商,那麼屏幕和鉸鏈就是摺疊屏手機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