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國內還是有很多專業演員是不需要配音的,老戲骨基本都自己上場,陳道明,吳剛這一類業內標杆,他們都覺得配音是演員的分內工作,不存在什麼另外的配音演員來一起完成自己的角色,給自己的角色加分,業務能力一流,一個人足夠撐起這個角色。
但近幾年來,為什麼很多新演員,他們出演的新劇,基本全部都是配音老師完成的呢,不僅主角如此,配角也清一色靠配音,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試想,一部劇,有限的預算裡,要花大價錢請來演員保證流量,但偏偏這群人業務還不過關,還得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再撥出一份預算另外請專業的配音老師完成配音,這是多麼心塞的一件事啊!
首先總結下為什麼要請專業配音演員來配音?
1、演員臺詞功底不行,表現力差
2、演員本身氣質形象與聲音不符,配音會出戲,或者口音重
3、演員自身行程、檔期等原因,自己配音會加大工作量
其實嚴格來說,第2點的原因請配音演員來完成配音工作是完全正確的。比如劉詩詩,人稱外號「詩爺」,聲音較低,音色渾厚,顯然跟她「清淡優雅」的外貌形象不符合,試想如果龍葵和若曦一開口就是這種聲音,還會這麼多人憐愛嗎?
但是其他兩點就另當別論了,臺詞功底差,自身行程問題而請來專業配音演員來幫TA完成工作,這就是怠工,不敬業!
功底不行,表現力差完全可以靠自身不斷學習來改善,不怕能力不夠,就怕不上進還不當一回事。據悉,劉亦菲所有的電影都自己上場配音,但她剛開始配音很出色嗎?並不是,一開始她的氣場完全不足,咬字不夠清晰,表現力層次也不夠,但她堅持自己來完成自己的角色,到後面越來越優秀,可萌可嬌亦可霸氣。
還有張含韻,相信通過《身臨其境》足夠讓人對她刮目相看,這麼一個軟萌的女孩子配音時聲線多變,氣場十足,而她自己表示,這是她不斷練習得來的,一遍又一遍,練到滿意為止。
所以,功底差,表現力不足是沒法改變的嗎?由此看來並不是,但為什麼這些年來,一個演過不少劇的演員,卻從頭到尾都在用配音演員來完成自己的角色,TA努力過了嗎?
而為什麼演員自身原因,卻要劇組來為TA們買單呢?專業配音演員因為足夠專業,配音速度也快,一天可以配 6-10 集。但是普通演員一般來說最多只能配 3-4 集,那麼按照現在平均50集的電視劇來說,一個演員自己配音大概就要花1個月最少……那麼問題來了,這一個月耽誤下來,妨礙到TA們另外賺錢了?
配音本來是潤色的,錦上添花,但莫名其妙現在成了雪中送炭,原聲配音越來越少,屏幕前聽到的永遠是那麼幾個配音老師在聲嘶力竭。雖然因為無良媒體誇大,說請配音演員是因為存在很多「數字演員」,原聲配音就敬業而一味追捧,但還是要說,自己的角色還是請演員們敬業一點,負責到底,不要丟一屁股債給劇組……
當然這篇吐槽的前提是,演員。但現在娛樂圈前僕後繼的更多是明星,愛豆—歌手—演員—明星,說到底就是一個造星時代,演戲是明星們滿足自身虛榮的墊腳石,不是人人都是演員,不是人人都對演員懷著敬畏之心去認真對待這個職業,而墊腳石,是不需要認真對待的。
憑運氣而不是靠實力獲得榮譽的時代,什麼時候能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