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在將本觀點應用於光、陰影、形式或顏色的任何其他情況時,我發現比例約為三分之二至三分之一,或者比例為一比二更好、更協調。比精確的一半超出了五分之四,比任何其他比例都好。
這是1797年約翰·託馬斯·史密斯(John Thomas Smith)在他的《鄉村風光的評論》一書中首次提及的觀點,現已成為攝影界最普遍的構圖法則。在他看來,山水畫的效果不是當天空和土地的分量相等時,而是當一個或另一個佔整個畫布三分之一時效果最佳。史密斯(Smith)的理論比照相機的發明早了大約二十年,現如今當我們討論構圖時,我們仍會首先推崇史密斯在幾百年前提出的概念:三分法則。
什麼是三分法則
「三分法則」是能夠立即提高您的攝影技能並拍攝出吸引人圖像的最簡單方法之一,它能夠幫助攝影師拍攝高質量且引人入勝的照片。「三分法則」是將您的照片網格化,分別使用水平和垂直兩條相等間隔的線條,將畫面分成9個相等的部分。在此網格中,縱橫線條的交點突出顯示了四個最強的焦點(標記為藍色)。線條則是畫面中的第二強焦點。
「三分法則」是非常受歡迎也非常重要的,如今在許多數位相機(手機)都將網格圖案疊加在取景器或實時取景監視器上,讓「三分法則」的使用更加方便。使用「三分法則」可以幫助您定位照片中的元素,並將最重要的元素進行合理的安置。
「三分法則」的作用
大家經常使用「三分法則」進行創作,因為它的理論已經得到證明。如果拍攝主體在圖像中間,則會給人以靜態和呆板的感覺。您的眼睛在看到它之後,便不知再去看什麼,因為主體與各個方向的距離相等。相反,當您將拍攝主體按照「三分法則」放置時,主體會讓您的眼睛跟隨它並找到它。這樣可以使觀眾在您的圖像上停留的時間更長。這幾乎是交互式的,就像照片和您之間的對話一樣,會使照片更具吸引力。
以向日葵瓶花這張照片為例。它位於圖片的左側三分之一,就像以上所講由於左右兩側距離不同,觀眾的眼睛會在主體和右側背景之間移動;而如果把它置於畫面中間位置,您的眼睛將無處可去,也會會看一眼就作罷。
「三分法則」對構圖的影響
「三分法則」對於構圖的影響,我們先從兩種不同的規則來看,這些規則大致簡化為:
不要將主題放在框架的中心線上不要將拍攝對象放置在離邊緣太近的地方下圖大致表示了這兩個規則建議的「排除」區域。畫面中避免放置對象的區域以紅色表示。
當將兩個規則的排除區域組合在一起時,可以放置物體的區域看起來像是三分法則。
因此,「三分法則」是一個可以使用的規則,特別是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以它為指導原則,可以幫助避免許多構圖錯誤。
如何使用「三分法則」
好多攝影愛好者有時會將拍攝主體置於畫面的正中央。雖然這可以在某些情況下能夠形成強大的構圖,但也會拍攝出缺乏興趣的靜態圖像。即使沒有網格,觀眾也會自然的遵循一個構成元素:視覺平衡。通常,拍攝主體會產生最大的視覺重量,把主體置於大約三分之一的位置,可以留下足夠的負空間來取得平衡。
1、在拍攝人物時,您希望將模特置於畫面中網格線的一條垂直線位置,當然不一定要精確,但越接近越好。除此之外,您還希望模特的眼睛與其中一條水平線大致對齊。如果模特不是往相機方向看而是朝向一側,朝向的一側應該保留更大的空間。
2、拍攝風景時,可使地平線與兩條水平線中的一條對齊,杜絕在視覺上將圖像分成兩半。至於與兩條水平線中的那一條對齊,要看場景的具體情況,比如,天空中雲朵非常美,或者有絢麗的色彩,比地面場景更加吸引人們的目光,這樣就可以著重表現天空,將地平線至於下方的水平線附近。反之,如果地景非常棒,天空空洞無雲,則將地平線置於高位置的水平線附近。
使用後期處理增強「三分法則」
有時我們需要使用「三分法則」,但是由於受拍攝環境等原因的影響,在現場不容易或不可能按照「三分法則」拍攝。例如,如果您正在拍攝昆蟲的微距照片,您會竭盡所能利用「三分法則」構圖,但是由於昆蟲移動速度非常快,可能無法做到這點。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拍攝範圍擴大一些,為後期留出可以調整為「三分法則」的空間。還有在拍攝前確保調整使用RAW格式拍攝,這樣在後期調整裁切時不至於使圖像質量下降。
如果您只是想增強三分法則效果,可以使用調整圖層蒙版(或在Photoshop、Lightroom中使用調整筆刷)添加一些飽和度、增強亮度或進行一些選擇性銳化處理以引起對這些區域的注意。
一定要遵守「三分法則」嗎?
世上沒有絕對的事,實際上,盲目遵循三分法會導致畫面失去平衡,有時甚至使構圖變得糟糕。
比如下面兩張照片。
左邊是原稿。右邊是我更改為符合「三分法則」。通過將櫻桃與「三分法則」線條交叉點對齊,這樣看來右側在視覺上太重,使圖像在視覺上變得不平衡。很明顯這裡使用「三分法則」是不合適的。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正確的使用「三分法則」取得理想的構圖呢?
有一個觀點:
「三分法則」是對初學者非常有用工具嗎,優秀的攝影師將不再依賴它來構圖。建議大家學習「三分法則」,然後此基礎上靈活使用,不再將「三分法則」作為構圖的指導性原則。
在所有關於「三分法則」的爭論中,這是我最同意觀點。我相信,在某種程度上,「三分法則」是攝影愛好者了解構圖的一種簡單方法。可以幫助這些攝影師認識到主體偏離中心時同樣可以拍攝出完美的作品。另一方面,儘管攝影愛好者使用「三分法則」構圖的圖像看起來很漂亮,但是一味這樣做,拍出的作品會千篇一律,而且還會限制作者的創造性,因此,我真的不贊成將「三分法則」神化的觀點,因為場景千變萬化,您需要通盤考慮一些事情。
使用「三分法則」要考慮的一些事情
如果您在以下情況之一下拍攝,則三分法可能不適合用來進行構圖。
1、如果您希望產生大的影響
拍攝名人肖像時。要儘可能的擴大他的影響力,因此主題是最為重要的事情。儘管一些作品也使用了「三分法則」,但這些作品在突出人像地位的能力上都要減弱。再如,拍攝領導開會講話的鏡頭,您如果使用「三分法則」拍攝,領導肯定會找你談話的。
2、如果您使用過於頻繁
「三分法則」旨在激發創造力,而不是抑制創造力。如果您開始嚴重依賴「三分法則」,並且看到很多作品看起來非常相似,那麼您是時候嘗試一些新東西了。
3、如果您非常在乎鏡頭畸變
如果您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將被攝主體放在三分之一或者更靠外的位置,這會導致扭曲和變形。如果您不想拍出這樣的效果,請不再使用「三分法則」進行構圖。
4、如果您是在拍攝微距
儘管在微距攝影中,部分作品使用「三分法則」也比較成功,但是「三分法則」在微距攝影中使用的比例很低,原因如下:
該主體非常有趣,因此不需要其他構圖技術淺景深可能會限制構圖的選擇主體在其中心時可以拍攝最清晰的圖像快速自動對焦點通常位於自動對焦感應器的中央區域點測光也使用畫面中的中心區域當然使用不使用「三分法則」完全取決於藝術家的視野,而不是任何規則的限制。以上這些情況是您在使用「三分法則」時要考慮的,同時使用「三分法則」也存在一些誤區,讓我們進行往下看。
「三分法則」使用誤區
經常聽人說「規則是用來被打破的」或「只有先學會規則,然後才能更好的打破規則。」
「規則」一詞的含義好像被定義為否定的。在實際拍攝中對於「三分法則」的使用存在很多誤區。
誤區1:可以產生令人愉悅視覺效果
在開始學習攝影時,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觀點,「三分法則」會產生令人愉悅的視覺效果,
但是,我在欣賞使用「三分法則」進行構圖的作品時,看到主體後,不會先產生愉悅的心情,而是在另外一側,尋求能夠使其視覺平衡的元素。因此,畫面產生愉悅心情是建立在整體平衡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因為使用「三分法則」而產生。
誤區2:專業攝影師都在使用它
這同樣是一個誤區,您可以隨機挑選一位攝影師,看看他們拍攝的照片,有多少是採用「三分法則」的。專業攝影師會使用網格線來幫助進行構圖,用對角線、垂直線和水平線來幫助在圖像中創建節奏和協調等。但是無論是繪畫、攝影還是雕塑,「三分法則」卻不能像「對稱構圖」那樣無論在什麼領域都可以完美的使用。
誤區3:它使視線在主體周圍移動
使用「三分法則」的確可以使視線在主體周圍移動,但是,並不是最主動的一種方式。還有很多中構圖方式和紋理會讓視線在畫面中產生更大的運動。
引導線:它是通過畫面中存在或者隱含的線條,來讓視線移動的最佳方式。讓畫面具有含蓄的效果和突出主體的作用。在不考慮整體的情況下將主題繪製在某個點上將無助於構圖的運動。阿拉伯式花紋:這是一種曲線元素,您可以將應用到藝術作品中,會讓您的視線在作品中來回移動。美術大師在作品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邊對邊關係:使視線產生運動的另一種技術,它們將多個元素統一起來並可以可以使視線產生左右移動。誤區4:它使主體脫離中心
有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對稱律」,它的含義是人類的大腦總是試圖在視覺刺激中尋找平衡。因此,如果我們使用三分法則並將拍攝對象偏離畫面中心,那麼我們將需要一個對應對象來幫助我們平衡圖像。如果找不到這個元素,那麼我們拍攝的畫面就會產生視覺不平衡。
平衡可分為垂直、水平的平衡,我們必須學會控制這些,才能拍攝出適當的平衡構圖。在拍攝時,由於考慮了垂直和水平平衡,讓主要拍攝對象居中,因此可以達到適當的平衡。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能消除三分法對我作品的影響。因為我總是將拍攝對象放在一側,而不考慮整個圖像的平衡。
誤區5:另一側必須有元素與之對應
我們已經介紹過對稱法則,它會自然的顯示圖像的平衡,但是如果我們使用「三分法則」進行構圖,我們通常將主體放在線條交叉點,如果畫面的另一側沒有相對應對象,就會產生的負空間,它也會將觀眾的注意力從主體上移開,從而取得視覺平衡。負空間可以創設孤獨感,攝影愛好者會經常使用。
誤區6:「三分法則」對於初學者特別有用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三分法則」只會自己的攝影走上一條死路。我與更多的攝影愛好者一樣,起初我以為它是指導性的,後來隨著拍攝水平的提高,卻發現自己不會使用正確的構圖了,因為「三分法則」始終在指導著我。
誤區7: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創造了三分法則
「三分法則」最早是在史密斯的書中出現的(大約1797年),如果看一下他的畫作,就會發現他根本不是大師。達·文西(Da Vinci)和其他希臘大師畫家更多的是使用了動態對稱、黃金分割以及其他設計技術,如蔓藤花紋、色域、輻射線、人物與地面的關係等等。
誤區8:人眼被交叉點自然吸引
我真的希望這時正確的,但是非常遺憾,這也是錯誤的。
有一個現象我們稱之為「 邊緣閃爍」。它指的是畫面邊緣附近的高對比度元素,這會極大地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並且也會先於交叉點主體被觀眾看到。
將畫面的對比度拉開層次,減少整體色調的差別,最大程度的將觀眾的視線保持在主體及其周圍。
誤區9:拍攝照片後裁切成三等分是保存圖像的好方法
裁剪會造成構圖和光線差別使圖像將保存失去意義。因此,請儘量不要這樣做,為相機節省儲存空間。學習構圖就是要解決視覺問題並將其正確地放在相機中。請不要為了「三分法則」而浪費時間,同時您的創造力也會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誤解10:使用「三分法則」會產生張力
到目前為止,據我所知,使用「三分法則」將主體置於交叉點不會產生張力。
如果我們了解一種稱為「臨近定律」的現象,我們就會知道如何才能產生視覺張力。就像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的畫一樣,人物之間的距離顯然很統一,會產生一種視覺張力,但是視覺張力是由他們似碰非碰而造成的,也就是這是衝擊之前的那一刻。視覺張力與「三分法則」並沒有關係。
如何打破「三分法則」
通過以上這些誤區的了解,現在我們知道了「三分法則」,並不是構圖的萬能良藥,有時候還會讓我們誤入歧途。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打破三分法則呢?
1、 使用對稱打破
「對稱」是打破三分法則的最簡單方法。它是通過在畫面的左側和右側之間顯示元素的特定模式或相等平衡來完成的。有時,它也可以位於頂部和底部之間。
如上圖,左右元素之間的平衡使您可以集中注意中間的線條。這是因為眼睛被對稱吸引了。但是在現實拍攝中具有對稱性場景不是非常多見,要打破「三分法則」還有其他方法。
2、使用引導線打破
不採用中心構圖的主要原因是觀眾的眼睛不知道要去哪裡。那麼使用「引導線構圖」可以很好的引導觀眾的視線。當線條在圖像中突出顯示時,它可以將眼睛引導到特定區域。看一下上面的圖片。注意地平線和坡道的線如何在中心收斂。當您看著雲層時,似乎正在形成某種形式的流動,使您也可以向中心移動。這解決了您的眼睛無方向遊蕩的問題。引導線構圖能夠使主體更加突出,畫面也變得相對含蓄,是「三分法則」外經常使用的一種構圖方式。
3、使用框架打破
框架構圖也是一種常用的構圖方式,它是利用建築物或者自然形成的一些框架結構,來約束觀眾的視線,讓其集中到畫面主體之上的一種方式。
如,上圖中主體幾乎位於圖像的中心,但左右兩邊的建築物卻創建了一個框架,該畫面限制了您的視線,並阻礙了您的視線。是打破「三分法則」的另外一種構圖方式。
4、使用暗區打破
黑暗會限制視線的移動。由於您在黑暗中看不到太多東西,因此會將視線專注於明亮的區域。
如,上圖中由於畫面被大部分被非常暗的色調佔據,因此您的眼睛會受到光線的限制,並且不會在畫面中移動。如果顏色是白色或較淺的顏色,您的視線就不會那麼專注。因此,黑暗也是約束視線的一種方式,可以打破傳統的「三分法則」。
5、使用滿構圖打破
畫面中的空白區域可能會引起觀眾的注意,即使它在的照片有四個邊緣。那麼,我們可以靠近拍攝,直至讓拍攝主體充滿整個畫面。這是微距攝影經常採用的拍攝方式。
儘管許多採用滿構圖的圖像,也會採用「三分法則」來定位畫面主體,但是依據畫面情況,也不是必須的,想上圖這幅向日葵的作品,將畫面主體置於右下角,與左側比較長的花瓣形成了視覺平衡,打破了傳統「三分法則」的構圖樣式。
6、使用方形畫幅打破
正方形圖像格式是使用圖像居中的極好方法。正方形具有相等的邊,將主題放置在中心即可。對我來說,我喜歡它,因為對於某些主題,它到各個邊緣的距離可以相等,如下圖所示。
方形格式絕對適用於的這幅睡蓮。
7、使用模糊、抽象打破
幾乎所有攝影師都努力拍攝出清晰的圖像,但是失焦模糊有時也是一種很好的創作方式。
一位出色的攝影師Uta Barth以其失焦攝影而聞名。模糊圖像中的主題可以提供一種新的方式來觀看,可以拍攝出人們可能難以置信的作品。模糊作品因沒有一個清晰的主體可以對焦,因此在構圖上也不用使用「三分法則」。
8、使用傾斜打破
拍攝中的所有元素都應保持水平。如果照片中的地平線略微偏離,可能會使觀眾看到攝影師的拍攝不嚴謹。但是,如果您有意識地打破了這一規則,那就不是拍攝錯誤了。它必須非常簡單。這樣,傾斜的地平線看起來更有創造力和動感。傾斜的地平線不用在放置在畫面中上下兩條線的位置,可以自由的改變角度進行創意構圖。
結論
通過以上的講解我們了解了「三分法則」,有時當可以幫助創建平衡,請使用三分法。在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打破「三分法則」。
當您的主體非常有趣時,可以置於中心位置(尤其是當背景中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平衡時)中心構圖可用於顯示孤立將您的主體放在中心可以給人一種穩定感需要強調對稱時始終將主體放在邊緣可以幫助產生緊張感當您的前景或背景更有趣時,不要害怕給它更多的空間有倒影時,居中的地平線看起來很棒能夠創造不同的視覺效果遇到以上這些情況時,要毫不猶豫的打破「三分法則」,使用其他構圖形式會拍攝出更好的效果。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您更好的進行構圖。如果您有好的建議或者好的作品,請在討論區分享給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