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蘋果(Apple)開始預售iPhone 11和11 Pro,這是繼iPhone x之後的首款兩位數機型。作為矽谷的象徵,蘋果幾乎肯定會在亞洲聘請一批承包商,幫助其生產iPhone 11和11 Pro,並將其推向全球市場。臺灣是擁有約50年歷史的全球科技硬體中心,通常會承擔大部分工作。這些訂單為面臨海外競爭的科技行業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支持。
分析師們表示,這一次,臺灣供應商和裝配商預計,訂單數量至少與蘋果之前為生產較早款iPhone而擴大的訂單數量相同,甚至可能更多。他們表示,中美貿易戰可能會破壞蘋果在中國大陸的合同,而iPhone 11的新定位跟蹤晶片應該會為臺灣一家主要半導體生產商帶來業務。
英國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無線業務執行董事莫斯頓(Neil Mawston)說,日本、韓國和中國傾向於提供價格更高的部件,比如顯示器、電池或內存。不過,他補充稱,蘋果近年來增加了對臺灣零部件供應商和組裝商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中國企業的依賴。
臺灣的承包商通常為iphone提供中小型部件,如金屬外殼、包裝或晶片。蘋果公司過去也經常挑選日本和韓國的電子公司來籤訂這些合同。
臺灣承包商名單
技術專家指出,他們認為至少有17家臺灣公司將組裝或提供iPhone 11的零部件。臺北市場情報與諮詢研究所(Market Intelligence & Consulting Institute)高級行業分析師Eddie Han表示:「與以前的iphone相比,臺灣企業在這iPhone 11款手機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預計總部位於臺灣的大立光電(Largan Precision)將提供相機鏡頭,就像它為早期的iphone所做的那樣。據Mawston預測,ASE技術公司將負責手機的包裝,TPK Holding公司將提供觸控模塊。可成科技(Catcher Technology)是一家生產鋁和鎂壓鑄設備的企業。
韓說,在紐約上市的臺積電(TSMC)將生產新的U1位置跟蹤晶片,這是新一代手機所特有的。
科技分析師預計,總部位於臺北郊區、擁有25萬名員工、2018年收入1710億美元的富士康科技(Foxconn Technology)及其同城同行和碩(Pegatron)將組裝iPhone 11。兩家公司都把工作交給了中國的工廠。
總部位於臺北的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預計,一些相機鏡頭訂單可能也會流向臺灣中部的Genius電子光學公司。TrendForce表示,臺灣公司Win semiconductor將為這iPhone 11款手機提供3D傳感模塊,就像它為iPhone X提供的那樣。該公司預計Simplo Technology將為iPhone 11系列手機提供電池組。
這些公司的股價可能反映了投資者對訂單的信心。例如,今年截至10月2日,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的價格上漲了172%,而和碩的股價上漲了8.8%,而TPK的股價則上漲了19.2%。
TrendForce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今年iPhone機型的主要組裝商也是與蘋果合作了一段時間的臺灣(合同)公司。」
蘋果及其承包商通常都不對零部件和組裝交易發表評論。
訂單比平時多
Mawston表示,與之前的機型相比,由於貿易爭端,可能會有更多的訂單流向臺灣。
中美貿易摩擦已經進入第二年,導致中國對價值5500億美元的貨物徵收進口關稅,這使得電子元件的出口更加昂貴。最新一輪關稅涵蓋價值1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包括眾多消費電子產品類別。
莫斯頓表示:「我們認為,臺灣在iPhone中的地位將在今年乃至本世紀20年代得到提升,原因是國際貿易戰正悄悄從中國大陸搶走一些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