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在太空待了60天,身體發生可怕變異,目前沒有方法預防

2020-12-16 奇點先驅

筆者-小文

宇宙是一個美麗又神秘的地方,探索宇宙是每個人的夢想,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接觸太空,去到太空的太空人不僅要擁有強大的身體素質,而且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也有要求。

待在太空中的太空人要承受宇宙中看不見的輻射,並且還要適應無重力環境下對身體的負擔,有的人可能覺得,體格強健的太空人在升空之前已經經歷了大量的訓練,那麼無重力環境根本算不上是挑戰,而實際上,習慣了地球引力的人們,一旦失去了引力的作用,身體各項技能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腸胃的消化功能,腸胃的消化主要依靠兩個方面,其一是腸胃的蠕動,將食物輸送到胃裡,其二就是胃部的研磨和消化功能了。

但腸道的蠕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球的引力,所有有質量的物體都會往下沉,而在太空無重力的環境下,太空人的腸胃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一些太空人還會出現消化不良胃脹等不適的反應。

而即使太空人勉強適應了腸胃帶來的不適,無重力其次「攻擊」的就是人體的肌肉了,大部分太空人在進行了數個月的太空任務後,肌肉都出現了萎縮的現象。

美國太空人安德魯-福伊斯特爾在國際空間站度過了漫長的197天後順利回到了地球,但安德魯首要面對的問題卻是:再次適應地球的重力環境。

由於長時間在無重力的環境下漂浮,安德魯的四肢出現了輕微的萎縮症狀,而在回到地球後,這名太空人不得不在輔助器材的幫助下重新學習走路。

最後就是血液循環的問題,這一點關乎太空人的生命,在2020年1月2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一名身體健康,家族中沒有血栓家族史的太空人在升空60天後出現了頸部靜脈栓塞。

該發現顯示,人體在太空中會經歷意想不到的變化,人類還沒有完全掌握太空醫學,而作為一個為太空人治療的醫師,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醫學院醫學教授史蒂芬·莫爾表示,對於太空人出現的血栓只能使用依諾肝素來進行治療。

在太空人接受注射後的47天,他脖子中的血凝塊基本已經消失,但如果沒有及時發現的話,該症狀還可能引發敗血症、肺栓塞等致命併發症。

相關焦點

  • 太空人在太空待久了,身體會發生可怕的變化。
    近日,嫦娥五號完成探月任務,攜帶月壤返回地球的信息刷爆了朋友圈,證明我國探索月球又邁出了嶄新的一步,探索宇宙是世界各國科學家的夢想,也是我們人類發展太空文明的夢想,宇宙是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接觸太空的。探索太空的太空人不僅要有強大的身體素質,同時還要具備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 太空人在太空待久了,身體會發生可怕的變化
    近日,嫦娥五號完成探月任務,攜帶月壤返回地球的信息刷爆了朋友圈,證明我國探索月球又邁出了嶄新的一步,探索宇宙是世界各國科學家的夢想,也是我們人類發展太空文明的夢想,宇宙是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接觸太空的。
  • NASA雙胞胎太空人DNA發生永久突變!人類在太空待久了真的會「變異...
    同卵雙胞胎斯科特·凱利(右)和馬克·凱利(左)都是美國宇航局的退休太空人,他們共同參加了一項研究,該研究分析了斯科特在空間站待了將近一年之後,太空飛行對他身體的影響。如果沒有向下的重力,身體的工作就會大大減少,導致肌肉退化和骨密度下降。美國宇航局稱,太空人在太空中待上一個月,他們的骨質流失量相當於絕經後女性一年的骨質流失量。這一驚人的下降會導致血液中的鈣水平升高,從而導致腎結石的發生率增加。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太空人會在空間站上使用專門設計的機器進行劇烈運動。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在其整個任務過程中鍛鍊了大約700小時。
  • 太空人從太空返回後,身體通常會發生什麼變化?
    ,所以,在空間站的太空人往往駐留太空的時間較長,一般都要90天左右,在空間站工作時間最長的太空人為俄羅斯一名內科醫生,他所創造的紀錄為438天。在這兩種情況下,無論是搭乘登陸倉登陸其它天體,還是在宇宙飛船內活動,由於沒有定期的補給,有保障的活動空間也比較有限,再加上工作計劃的時效性也非常強,因此在太空環境中停留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比如,搭乘阿波羅11號的3位美國太空人,從土星五號火箭升空到返回地球,共經歷了10天時間;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從神州五號火箭發射升空到返回倉返回地球,一共在太空中停留了約21.5小時。
  • 剛到太空沒多久,送他上去的國家就沒了,只能在太空待了311天
    剛到太空沒多久,送他上去的國家就沒了,只能在太空待了311天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也是越來越頻繁,但是相比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面,人類在太空當中,總還是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尤其是在失重的情況之下
  • 太空人被困太空311天,回來時國家已不存在,身體也到了極限
    上世紀60年代,一個全新的職業出現了——太空人。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國登月的故事,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登月之前,這些被選中的太空人,其實他們的本職工作都並非如此。只是為了責任和榮譽,才最終完成了挑戰。根據資料顯示,當時登月的太空人,他們都是從空軍和試飛員中挑選出的精英,然後經過NASA的培訓後,才飛往月球,他們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批太空人之一。
  • 在太空中喪命的太空人,能否被帶回地球?
    可能有人會覺得,是不是太空中存在某種細菌,冒然運回在太空站中喪命的太空人,會導致細菌變異等等,甚至可能會出現科幻片中的場景。其實這些都是多慮了,雖然人類自從踏入太空以來,有22位太空人不幸遇難,但如果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都不是在太空中喪命的,所以我們探討太空人在外太空遇難,也僅僅只能停留在科學假設的地步。
  • 休眠病毒復甦,DNA鏈被修改,太空人去趟太空就是遭罪
    太空環境危險而複雜,即便我們最大程度的保護太空人,可他們的身體還是受到了損傷。體內病毒復甦,基因變異,給太空人和科學家帶來了新的挑戰。太空人作為人類進行太空移民的先行者,少數的在太空生活過的人,他們也受到了關注。但是讓人感到不安的是,這些太空人的身體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異變,典型症狀就是體內的病毒活性上升,侵蝕人體,還有DNA鏈被修改。
  • 太空人太空生活6個月,身體發生變化,馬斯克火星移民會實現嗎?
    對於人類來說,在太空當中的生存並不是一件好事,它對於人體所造成的影響和危害是非常巨大的,相關的研究已經表明太空人在太空飛行的過程當中,身體中的端粒和線粒體功能都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因為在太空環境中失去了地球磁場和大氣層的保護,將人體直接暴露在太空輻射當中,雖然有防護服的保護,但這並不是萬全之策,宇宙中還有失重時差等一些不利於人體的現象出現,那麼這些太空人的身體到底發生了哪些改變呢
  • 太空環境有多可怕?若太空人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分分鐘被壓垮!
    到了太空,人類會感到無限的孤獨,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也許會在太空探索中迷失自我。太空人雖然看起來很光榮,但是背地裡承受的,卻是普通人所看不到的。空間環境很可怕,如果太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夠強,其實很容易患上抑鬱,會被孤獨感壓垮。太空人的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職業之一。即使叫他們天之驕子也不過分。
  • 太空人長期在太空飛行,會有哪些危害?NASA的結果讓人害怕
    著名的雙胞胎實驗自從上世紀60年代,人類進入到太空時代以來,一個全新的職業——太空人出現了。一直到今天,太空人仍然是一份非常偉大的職業,而且每一名成為太空人的人,都是經過了非常嚴格的選拔,特別是那些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亦是行業中最優秀的一批人。
  • 研究表明:人類長期待在太空中會改變大腦影響視力!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對11名太空人(10名男性和1名女性)在太空旅行前後和返回後長達一年的時間裡進行了腦部核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一種使用專門掃描儀利用磁場對身體部分成像的技術)。這些核磁共振圖像顯示,隨著長時間暴露在微重力下,包圍大腦和脊髓的腦腫脹和腦脊液體積增大。這些發現支持了太空飛行會增加頭部壓力的理論,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太空人視力問題有關。
  • 火星移民新挑戰,科學家發現太空人身體變化,類似腫瘤發生過程
    據外媒報導,有30項新研究已經表明,太空飛行隊太空人的身體造成了影響,他們體內的端粒延長和線粒體功能異常,其原因在於在太空中有一些東西在失去地球磁場的保護後,在太空能直接侵入人體,比如輻射,另外還有失重、與外界隔離、睡眠時間安排不穩定對身體造成的實質性的影響。
  • 被遺忘在太空的太空人,漂浮整整311天,回到地面祖國四分五裂!
    被遺忘在太空的太空人,漂浮整整311天,回到地面祖國四分五裂!在1957年,前蘇聯發射世界上首顆人造衛星,這次開啟對外太空的探索。宇宙在人類的眼中是一個神秘莫測的存在,每個人對地球之外的世界都無比嚮往,隨著高科技的迅速發展,終於迎來載人航天飛行。
  • 【物理科普】太空人穿太空服能在太空活多久?
    同時,太空人在太空中摒住呼吸實際上會導致更快速死亡,這聽起來似乎違背常理。事實是這樣的,當空氣進入人體肺部,將對肺壁施加恆定壓力,這個壓力相當於地球上的大氣壓力,當我們需要吸氣和呼氣時,其波動非常小。太空中沒有大氣層,因此也就沒有大氣壓,沒有大氣壓平衡人體內部空氣壓力,我們的肺就會逐漸膨脹,最終破裂。膨脹的空氣會衝入呼吸道循環系統,造成氣體栓塞。
  • 太空人返回地球,身體發生「不可逆」變化,我們真的來自太空嗎?
    就自然發生論而言,根據當下研究無法證明或者說是無法確定碳和硫等20種生命必需元素是如何產生的。這一問題無法得到詳細的說明,那麼就難以說明生命是地球自己產生的。而對於宇宙起源論而言,最為直接的否定便是太空人了。眾所周知,一個人想要當上太空人,對身體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
  • 人類離開地球後,太空人的身體變化,預示著人類未來?
    或許在太空活躍的太空人能夠告訴我們答案。這些太空人在太空停留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後,身體的確出現了某種變化。    據《科學進展》報導,一項針對來自美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11名太空人的研究發現,他們平均在太空停留的時間超過170天,在離開地球之前和返回地球之後,核磁共振成像解釋了他們身體的某種變化,尤其是大腦,幾乎所有人的大腦都出現了腦室擴大和腦脊液增加的現象
  • 太空待了200天後,三名ISS太空人安全返回:地球卻因新冠病毒變得離奇
    太空待了200天後,三名ISS太空人安全返回:地球卻因新冠病毒變得離奇  Emma Chou • 2020-04-18 16:18:39 來源:前瞻網 E7567G1
  • 如果太空人太空出艙時沒有抓緊,脫離了飛船會怎麼樣?
    1965年,前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乘坐上升2號飛船順利升空,並成功進行太空行走,成為世界歷史上首位離開太空艙開展太空漫步的太空人。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航空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太空人被送入太空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那麼離開太空艙進行太空行走,也已經成為太空人們的「家常便飯」。
  • 研究揭示太空探索對人體的影響:太空人將需太空治療
    據國外媒體報導,太空人在太空會承受輻射、失重、孤獨以及其他各種生理和心理壓力。這些危害又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怎樣的實際影響呢?首先,線粒體失調是指,線粒體(一種在細胞中產生大部分化學能的細胞器,即 「細胞的發電機」)功能發生變化,這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研究人員還檢測到氧化應激,即身體內自由基和抗氧化劑失衡。貝利說,她認為,氧化應激十分可能由太空人在太空遭受的輻射所致。沿著這些思路,其他論文的作者還研究了自由基(或人體內的不穩定原子)。自由基可能會在太空人身處太空時,對他們的細胞造成傷害並誘發諸如癌症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