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宇宙是一個美麗又神秘的地方,探索宇宙是每個人的夢想,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接觸太空,去到太空的太空人不僅要擁有強大的身體素質,而且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也有要求。
待在太空中的太空人要承受宇宙中看不見的輻射,並且還要適應無重力環境下對身體的負擔,有的人可能覺得,體格強健的太空人在升空之前已經經歷了大量的訓練,那麼無重力環境根本算不上是挑戰,而實際上,習慣了地球引力的人們,一旦失去了引力的作用,身體各項技能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腸胃的消化功能,腸胃的消化主要依靠兩個方面,其一是腸胃的蠕動,將食物輸送到胃裡,其二就是胃部的研磨和消化功能了。
但腸道的蠕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球的引力,所有有質量的物體都會往下沉,而在太空無重力的環境下,太空人的腸胃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一些太空人還會出現消化不良胃脹等不適的反應。
而即使太空人勉強適應了腸胃帶來的不適,無重力其次「攻擊」的就是人體的肌肉了,大部分太空人在進行了數個月的太空任務後,肌肉都出現了萎縮的現象。
美國太空人安德魯-福伊斯特爾在國際空間站度過了漫長的197天後順利回到了地球,但安德魯首要面對的問題卻是:再次適應地球的重力環境。
由於長時間在無重力的環境下漂浮,安德魯的四肢出現了輕微的萎縮症狀,而在回到地球後,這名太空人不得不在輔助器材的幫助下重新學習走路。
最後就是血液循環的問題,這一點關乎太空人的生命,在2020年1月2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一名身體健康,家族中沒有血栓家族史的太空人在升空60天後出現了頸部靜脈栓塞。
該發現顯示,人體在太空中會經歷意想不到的變化,人類還沒有完全掌握太空醫學,而作為一個為太空人治療的醫師,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醫學院醫學教授史蒂芬·莫爾表示,對於太空人出現的血栓只能使用依諾肝素來進行治療。
在太空人接受注射後的47天,他脖子中的血凝塊基本已經消失,但如果沒有及時發現的話,該症狀還可能引發敗血症、肺栓塞等致命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