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著、煎熬著……橫店群演中有太多小人物的辛酸

2021-01-20 中國經濟網

橫店群演:光影世界中的浮躁與喧譁

4年前,電影《我是路人甲》成為橫店群演的高光時刻。電影的大型海報至今仍貼在橫店群演集聚地——國防路群演公會服務部的牆上。緊挨海報的文化牆上,則寫著「橫漂風採——夢」。

歲末年初,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橫店,置身橫漂廣場,置身橫店群演中,會發現大多數群演是在熬生活,這裡有著太多小人物的辛酸苦澀。很多人一開始的好奇心與衝動,成為日復一日地機械式「上懶工」,夢碎了,一臉茫然;有些人混成特約演員,拿著略高的薪酬,等待成名的機會;有人漂上十年,依然無法紮根,口袋空空,為每個月300塊房租發愁……

而在「影視寒冬」的當下,這裡又增添了太多怪誕不經、騷動不安。

衝動而來 迷茫著、煎熬著

演員公會將所有群演的收入標得明明白白,普通群演一天100元,公會抽成10元,拍戲過程中淋雨、抹「血」、躺屍、披麻戴孝、剃鬢角、過夜等額外增加工資,演妓女工資翻倍。但100塊錢多難掙,只有群演知道。

2019年12月27日中午12點,群演李雲所在的劇組準時吃午飯。穿著古裝戲服的他領一個盒飯在屋簷下吃完,就順勢坐在古式建築的臺階上休息了。當天天未亮,「群頭」就召集群演集合來到拍攝地,在穿上戲服,由化妝師給戴上頭套後,一天的拍攝很快開始。

李雲這次飾演的是古代集市上的賣菜老農,沒有臺詞,也無需任何演技,與被導演安排扛麻袋、拉人力車相比,演菜農著實輕鬆。小攤商販和幾十位來回走動的市民,一起營造了熱鬧的集市氛圍,用來做主演的背景板。

今年是近50歲的李雲來橫店的第六個年頭,他已記不清進過多少劇組,演過多少角色,最得意的成績是在《如懿傳》中飾演一個喇嘛,一天賺了500元,以及做過一次男明星的替身,一天賺了1000元。

李雲是山西的農民,每年賣完家裡果園的桃子後,他就到橫店做群演。相比於種地,李雲覺得拍戲的絕大多數時光是快樂、舒坦的,天未亮就出發對他來說不是事兒。

在橫店已熬了一年的劉學,來自吉林,他一路打工南下,在看完《我是路人甲》後,決定做「橫漂」。他說來時的自己帶著夢想,但一年過去了,卻發現這是沒有出路的工作。「激情已耗盡。先看看情況,明年不行,就走了。」

上海人李洋是普通群演中為數不多的大學生。「闖蕩橫店」是他人生規劃的一環。他說自己還年輕,在橫店磨練5年也才20多歲。做了半年群演,李洋發現自己的「機會」還挺多,說句臺詞、做個複雜動作,導演都會讓他上。這是因為普通群演中沒有幾個人能把一兩句臺詞說利落。李洋說很少有人去聽課學習,但他是抱著鍛鍊自己的目的而來,會去公會上表演課,也會在劇組毛遂自薦。

李洋發現抱著新鮮感來橫店的人,很容易就會陷入迷茫和煎熬之中,很容易自我否定,因為做群演其實並沒有出路。「如果你想明白以後會離開,那麼就做現在想做的事。而如果沒想明白,在橫店很快就成為生活沒有色彩的機械人,天天上懶工。」

沒有可能的進階 與跟潮流的發財夢

李雲、王亞龍、李洋屬於橫店基數最龐大的普通群演一族,有數萬人之多,處在橫店群演生態的最底層。

橫店的群演分為群眾、群特(小特、中特、大特)和特約三種,還有特殊的跟組演員、武行等。群眾沒有臺詞,幾乎沒有動作表演,群特有一定的臺詞、動作和鏡頭,有的「大特」工資能到1000元每天。群眾和特約演員找工作的方式不同,前者在微信群裡搶活,後者則要到劇組送資料、面試。

群眾還是特約,在大家一腳踏入橫店那一刻就註定了。學歷低、非科班出身的做群眾,而表演專業的畢業生,那些年輕靚麗的男孩、女孩來到橫店就是特約。群眾與特約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其中的門檻包括形象、專業、普通話水平等。除非有過硬的個人才藝,群眾到特約的進階毫無可能。

「影視寒冬」到來,劇組減半,失去了出工機會的群演,相當一部分開始在橫店拍段子、做直播。各大短視頻平臺上,充斥著橫店群演們的段子,點擊量高的,都是群演之間狗撕貓咬的事情,有的則標題驚悚,奪人眼球,如「千萬富翁投資影視失敗,橫店住橋洞」「農村大叔撩18歲小妹妹成功牽手」「小夥饅頭下酒,想起爸爸號啕大哭」等。博眼球的視頻可以輕鬆賺錢,不少群演不再等戲,而是一天更新幾條段子。橫漂廣場是橫店網紅們扎堆的地方,他們不再聊劇組、拍戲,而是聊點擊量,聊拍誰最能漲粉,聊拍什麼能發財。

一位群眾演員說,來橫店的什麼人都有,有的人連房租都交不起,卻天天做著各種發財夢;有的人待了十年,仍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有些人當群演有了優越感,以為自己真的成了演員,即便餓肚子也不去打工;有的人見人就借錢,花完再借……

是什麼讓他們脫離群演身份

因為戲少缺活,做群演兩年後,周如蘭交了300元學費,學會了騎馬,現在成了橫店馬隊為數不多的女騎兵,剛在一個劇組完成女星趙麗穎的馬戲替身工作,大多數時候她則穿上男裝鎧甲拍騎馬戲。

周如蘭現在一邊做騎手一邊拍短視頻,在各大平臺發布,內容多與群演相關,比如揭秘如何做替身、尋找影視劇拍攝場景、如何在橫店做群演等,儘量不拍離奇、汙濁的內容。

在橫店,非科班出身,想混成一個特約演員,得需要十八般武藝齊全。王亞彬就是這種人,他會演奏二胡、嗩吶、笙、古琴等樂器,會噴火、吞劍、火流星等雜技,還會騎馬、武術、戲曲、說書……有了這些絕活就能在劇中謀得一個小角色,比如在《女醫明妃傳》中他飾演的就是戲子王二;在《鶴唳華亭》中是樂隊指導;在《大明風華》中則是噴火人。演出機會都是他在各個劇組遞資料爭取來的。

原本做夜場歌手的魏勁松來橫店三年,因為「嗓子亮、皮膚白、演技好」成了有名的角色演員,人稱「橫店第一公公」。他承包了在橫店拍攝的古裝大劇的太監角色。多年唱歌練就的臺詞、表演功力,讓魏勁松面對長達一兩分鐘的古文聖旨從不懼怕,現場收音,絕不拖戲。

魏勁松現在常駐橫店當表演老師,不做網紅,不炒作自己,專教群演演戲。魏勁松說,有追求的群演並不多,很多人來到橫店其實也沒什麼目標,穿上劇組給的衣服就完了,沒有思考,沒有覺悟,一天天上工、下工,有空就進網吧,當著玩物喪志的「橫漂」,他最欣賞的是想演戲的人。

周如蘭不願意與那些好吃懶做的群演結交,鼓勵她繼續走下去的是群演中真正轉型成功、學到一技之長的人。這些人經過在片場的摸爬滾打後,轉型跟組人員,成為選角導演、製片人、道具師、化妝師、燈光師、場務等,真正脫離了群演身份,在影視行業紮根。「這麼多勵志的故事,橫店網紅們都不拍,他們拍了太多博眼球的段子,讓橫店群演形象受損。」周如蘭對此有些耿耿於懷。

魏勁松曾給橫店群演寫過一首勵志歌曲《影視夢之歌》,有一句歌詞是「我們橫漂人,手拉手心連心,多出精品閃耀銀屏……」他希望來橫店的群演能踏實演戲,有責任心,最重要的是三觀正。

來源:齊魯晚報

相關焦點

  • 懷揣著夢想去橫店當群演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
    相比於明星,群演們沒有很好的機會,想成名很難。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人是為了像王寶強抓住機會出名、有人來橫店為了體驗生活,總之來橫店的人很多,原因也各不相同。 如果夢想堅持的足夠久,就可能成為現實。我們每天不就生活在夢想中嗎?夢想一定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 有戲拍戲,沒戲開播……橫店群演村變身淘寶直播村
    這些群演平時在橫店只能飾演死屍或者丫鬟一類無關緊要的角色,而現在,有些群演卻成為短視頻裡的「主角」,甚至開始直播帶貨。70%群演做直播,收入漲3倍據統計,在橫店,每天有近3萬名群演眼巴巴等著接活。目前在抖音快手上,搜索關鍵詞「橫店」,到處都能看到「橫店演員XXX」的暱稱。地理位置標註為「橫店」的群演,已經超過了1萬人。而據官方統計,已經有70%的群演轉戰直播。
  • 20萬橫店群演真實狀況:美女扎堆甘願蹲地下吃盒飯,只為一夜成名
    ,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畢竟多年來有許許多多受歡迎的電視劇和電影,都是在橫店這個地方拍的,很多人只是在網上聽說過橫店影視城鼎鼎大名。  橫店影視城共有20萬群演,那麼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況和收入水平如何呢?在橫店當群演的門檻其實很低,只要能提供身份證明,就可以到影視城群演註冊,然後拿到群演的通行證,在偌大的橫店市區,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
  • 橫店20萬群演的「寶強夢」:吃著廉價的盒飯,為了片酬討價還價
    可是,能有這樣待遇的演員又有幾個呢?只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極少數罷了,每年都有上萬人躍躍欲試,進入影視行業成為演員,可真正能夠熬出頭的卻寥寥無幾。瘋子的樂園、懶漢的天堂、光棍的世界,這個作為全中國,乃至是全亞洲最大影視基地的橫店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 承載「20萬群演」的橫店:瘋子的樂園,懶漢的天堂,光棍的世界
    眾所周知,影視作品中除了主演之外,還有著一群必不可少的人物,那就是群演。雖然戲份不多,但也是不少影視作品中必要的組成部分。橫店作為我國著名的影視基地,擁有著龐大的群演數量,高達20萬,令人驚訝,那這些群演的現狀如何呢?
  • 橫店「20萬群演」的現狀:懶漢的天堂,瘋子的樂園,光棍的世界
    在橫店每年有上千劇組進行拍攝,產出的影視劇作品也非常多,像《英雄》就是在橫店拍攝的,其中動用了大量的群眾演員,主角們雖然都是巨星,但是群演們幫助整部電影增加了氣勢。在橫店打拼的群演們大部分收入不高,為了能夠接到工作,他們需要花大量時間留在橫店,雖然其中有年齡適合的男女,但是能夠走到一起的極少,這也就形成了一個光棍的世界。在外界眼中,橫店的群演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雖然做著影視劇的相關工作,但是和專業演員比較他們的收入簡直少得可憐。
  • 橫店萬盛街成網紅一條街,橫店群演改做直播,有人每月收入過萬!
    2019年以來,全國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影視行業入冬的聲音不絕於耳。中國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橫店,目前有三十個劇組在這裡開機,比最多的時候少了一半。2019年橫店影視城的古裝劇同比下降明顯,只佔到一成左右。
  • 懶漢的天堂,瘋子的樂園,光棍的世界,這才是橫店20萬群演的現狀
    不過除了主角以外,一部影視劇中群眾演員也是非常重要的。橫店作為中國最大的影視攝影基地,群演的數量也是非常驚人的,竟高達20萬,而這些群演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很多人都會認為一部影視作品要用到的群眾演員並不會很多,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 橫店群演現狀:妙齡美女隨處可見成群扎堆,每天吃盒飯只為成名
    沒有理想,即沒有某種美好的願望,也就永遠不會有美好的現實。——陀思妥耶夫斯基導語:娛樂圈是一個非常令人嚮往的地方,成為明星更是許多人畢生的追求。這種現象,在橫店可以很好地體現出來。橫店有著無數的群演,其中妙齡美女隨處可見成群扎堆,每天吃盒飯只為成名。想要出名,想要做明星,有一幅好看的皮囊是最基本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長相出眾身材完美氣質又好的女生。但是一來到娛樂圈,就會發現自己瞬間黯然無光,因為娛樂圈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帥哥美女。
  • 橫店的冬天:明星都在求戲拍 7萬群演怎麼過?
    這個自詡開朗且善於交流的年輕人,試著玩一次直播,有十幾個人進了直播間,聽他侃大山。不到兩個小時的直播,他拿到了100多元。張金鵬覺得「蒙了」。「我累死累活當一天群演,只能賺100多元。閒聊一個小時居然也100多元,我覺得這樣賺錢真是太容易了。」他在網上給自己取了一個網名叫「鹹魚」。這個「鹹魚」17歲來橫店。
  • 橫店幾十萬群演有多難?拍一天只有幾十元,領完盒飯就回家!
    但沒有人脈沒有背景的人,只能靠自己努力爭取,橫店就是個不錯的地方,去那裡拍戲的劇組從來不少,一旦被選中,可能就會無限接近自己的夢想,因此做群演的人往往都是前僕後繼的往那裡湧。但人一多就變得複雜了許多,有些群演可能是為了夢想而堅持著,有些可能只是單純的混日子,他們從早上到了劇組,飯點領盒米飯,對於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確,有臺詞就敷衍的背一下,沒有那就在劇組「養老」,還能欣賞一下身邊的俊男美女,一天的時間就那麼浪費了。
  • 一百塊招不來農民工只能招個大學生,一天五十上橫店去挑女群演
    #橫店影視城#當今社會,有人調侃,一百塊錢招不來農民工只能招個大學生,一天五十塊跟我上橫店去挑女群演。也許這就是當前橫店女群演的真實寫照。橫店影視基地一度被大家親切地稱作中國的「好萊塢」,這裡匯聚了大量有成為演員夢想的影視愛好者,一度是群眾演員的天堂。
  • 橫店前沿|橫店「打工人」:不是每一個夢想都能成為焦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說攝)成為一名橫店的群演,只需要在橫店租了房子,有了租房證明,辦一張銀行卡、電話卡,拿著一寸照片,到演員公會辦理演員證,就可以成為橫漂大軍中的一員。今年疫情過後,橫店迎來劇組「井噴式」開機,戲多、撞戲的情況在今年夏天尤其明顯,這給橫店群演們提供了更多機會。去年帶記者進劇組的橫店群演王亞彬,今年依舊會定期在鴻運照相館更新簡歷,穿梭於駐紮在賓館裡的劇組房間中,保持著不間斷投遞簡歷的習慣。
  • 橫店如今何面貌?水靈靈的群演隨處可見,戲服如「垃圾堆」亂擺
    但是演技需要有不斷地磨練才能夠有比較好的發揮。【戲劇盛產的地方】那麼明顯們拍戲的場地在哪裡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橫店影視城了,稍微關注娛樂的人大多知道橫店,就是專門提供特殊的場地給演員們拍戲。經常有很多的粉絲會去橫店探班,尤其是能夠看見自己喜歡的明星在裡面的話,就更幸運了。所以有很多的外行人就會認為橫店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因為電視劇裡面呈現出來的,就是人傑地靈般地可人模樣。但其實不然,因為橫店經常要接很多的劇組,常常這個劇組的戲拍完了,換一個道具就是下一個劇組的戲。所以當勞累的一天結束之後,滿地都可以看見各種五顏六色的戲服。
  • 實拍橫店夜晚的街頭,懷揣夢想而來的小人物們都在這裡認真地活著
    然而,懷揣夢想來到橫店的人們不一定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也許我們平時看到的都是明星們光彩奪目的一面,卻很難想像在這個行業裡競爭壓力巨大的殘酷真相。想在橫店實現明星夢的概率可能比你中五百萬彩票的概率高不了多少,甚至當你來到橫店之後,發現周圍的「高手」實在太多,隨隨便便都技藝超群,恐怕自己連表現的機會都得不到,只能想辦法「另闢蹊徑」。
  • 橫店,著急了
    曾將鏡頭對準「橫漂」底層故事的爾冬陞導演數度對媒體揭露橫店影視城群演行業的亂象:「有些地方的所謂群頭就是在搞潛規則,收回扣」;編劇宋方金也帶來了橫店一線實錄:相比於掙扎著演戲的群演,已經上岸的明星們摳圖表演,全程替身,不背臺詞,耍大牌,卻照樣能拿到天價片酬。
  • 群眾演員工資新標準的背後,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不易
    虎哈妹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橫店普通群眾演員的薪資水平吧。按照新的標準來看,一個普通的群演就算幹滿一個月,才能拿到3600元,雖然不了解群演行業的標準,但群演的工作環境有時確實是非常殘酷的,這個收入,和很多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相比也要低很多。「橫漂一族」在大眾印象中一直都是謎一樣的存在,橫店到底有多少群眾演員?
  • 深圳三和大神對比浙江橫店大神,不相上下,網友:都是有夢想的人
    如今一想到普工人嚮往的地方,無非就是浙江橫店和深圳三和,這裡是更多年輕人追求夢想的地方,深圳作為一線城市,工廠眾多,各行各業處於發展中,有更多的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資也是排名全國第二,吸引了更多有夢想的人前來淘金。
  • 橫店前沿|寒冬消退,橫店「回暖」!古裝劇組扎堆、直播劇興起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鶴唳華亭》等劇裡20多次飾演太監的「橫店第一公公」魏勁松正過著每天「撞戲」的「苦惱」生活。最近幾個月他參演了近20部戲,尤其是10月、11月期間接到的配角一個連一個,有時候還要「三選一」,可謂實現了「小角色自由」。魏勁松說,因為邀約太多,他不再專演公公,可以選擇更具挑戰性的角色,還接到《香山葉正紅》這樣的主旋律劇。
  • 橫店20萬臨時演員現狀:艱難生存度日,大多是懶惰瘋狂的單身漢
    夢想初次萌芽的時候,太多的人都認為追求夢想的人幾近癲狂,那看似遙不可及的願望,那永遠觸及不到的希望,人們究竟在堅守什麼呢?這種堅守是否值得呢?橫店,一個聚集著上萬人明星夢的場所。人們常說,這裡的20萬群眾演員拿著微薄的工資,守護著他們已經發黴的夢想。20萬人聚集橫店真的是為了夢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