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謀攻篇》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之前我們有說到育馬對於戰局的影響,然而在兩軍對峙階段,武將、武技才是勝負的關鍵,熟知武將定位、合理搭配武技,方能百戰不殆。今天小圖便為大家帶來這兩者的相關資訊,趕緊一起來看看吧~
01
武將定位
智
「智」標籤下的武將往往智力超群,擅長輸出智力傷害。可以理解為通常意義下的法師,但並未被局限於此。「智」將犧牲防禦屬性換來的智力,可讓他們可以發揮出技能的最大效果。比起其他武將,他們擁有通過高額智力傷害改變戰局的能力,可將敵人玩弄於鼓掌。
比如,圍繞主將諸葛亮增加全隊武將主動武技釋放概率的「錦囊妙計」構築軍團,以釋放主動武技為主,上陣「全脆皮」的于吉、郭嘉等「智」將。此類陣容往往能在戰鬥伊始,就給予敵軍高額智力傷害打擊。
武
「武」標籤下的武將,往往擁有強大的攻擊屬性。他們擅長於在戰場輸出武力傷害。但是,「武」將們很有可能身板不夠硬,為了最大化他們的生存空間,主公還得仔細研究技能搭配以及排兵布陣。
在陣容搭配上,「武」將存在的價值在於持續且穩定地對敵軍進行高額武力傷害輸出。所以,「武」將可以搭配上具有強大輔助能力,又或者可以強化自身輸出特性的陣容。比如,「武」將許褚可以配合曹操和張遼,最大化自己的連擊武技實戰上限。
盾
「盾」標籤下的武將,往往擁有更為出色的防禦屬性。他們最擅長的,是為隊友承擔傷害,用自己的犧牲,換來隊友的表現機會。雖然他們可能欠缺一些輸出能力,但強大的防禦能力,無疑彌補了這點短板。畢竟,能與最強之矛抗衡的,永遠只有最強之盾。
「盾」將幾乎可以存在於任何隊伍,畢竟生存能力是武將的重要評判標準之一。比如,董卓作為副將,可以和主將呂布、副將袁紹配合,搭配上為隊友分擔傷害的「苦肉計」,可幫助其他武將獲得高額輸出。
控
「控」標籤下的武將,輸出能力未必比其他武將高,但擅長控制敵人,相信沒有人會在戰場上忽視控制效果。「控」將並不局限於「智」將分類,《鴻圖之下》中最為強大的幾位以武力輸出見長的武將,如呂布和關羽,都擁有「控」標籤。
可想而知,「控」標籤下的武將不僅靈活多變,而且十分強大。在陣容方面,「控」將呂布,很適合與「輔」將配合,提高自身的諸多能力。比如,和擁有輔助神技「王於興師」的主公,以及持續傷害優秀的「智」將于吉組隊,通過提升呂布的輸出能力,增加控制效果的實戰強度。
輔
「輔」標籤下的武將,主要通過加強隊友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們獨自為戰的能力並不強,但搭配上合適的隊友後,往往可以發揮出「1+1>2」的效果。在《鴻圖之下》中的三位霸主中,孫權和劉備都擁有「輔」標籤。
他們擁有強大的輔助能力。劉備的主將技「仁世無疆」,可對自身及1名友方武將恢復一定兵力,並提高其30%閃避。因為「仁世無疆」的存在,劉備可擔任主將,與副將關羽,副將張飛,組成「桃園結義」羈絆隊伍,便可使關羽和張飛的生存能力再上一個臺階。
醫
「醫」標籤下的武將和「輔」標籤下的武將,在戰場上的作用往往有所重合,但又略有不同。差別在於,「輔」的作用類型五花八門但「醫」的作用類型,最重要的只有一個——幫助隊友回復兵力。
在《鴻圖之下》的戰場上,回複比輸出更重要。畢竟,兵力的損失不局限於戰場內,還會影響到戰場外。優秀「醫」將如華佗,可以和呂布、孟獲配合,為兩名能扛能打但缺少回復和淨化效果的強力武將,掃除後顧之憂。
兼
「兼」標籤是《鴻圖之下》最為獨特的標籤,此標籤下的武將,擁有同等優秀的武力和智力屬性,並不局限於單一類型的傷害輸出。比如姜維就是「兼」將的代表人物,「智勇雙全」和「扶危持傾」讓姜維既有不俗武力傷害,也有不俗智力傷害,成為很難被克制的武將。
強大和稀缺是「兼」標籤的最大特性。「兼」將集「武」將和「智」將優點為一體,幾乎可以在任何隊伍發揮作用。比如,「兼」將姜維可以和主將諸葛亮、副將關羽組隊,合理提升團隊武力、智力傷害的均衡輸出,讓敵人防不勝防。
02
武技搭配
在《鴻圖之下》中,主公能夠自由進行武技搭配,是遊戲的樂趣之一。當然,大部分主公搭配武技,是希望能夠更好更快地在戰場上擊敗敵軍。然而實際上,《鴻圖之下》中,部分武技在組合時會出現武技衝突。不僅浪費武技而且還不利於戰鬥,可謂是得不償失,所以我們再了解武將定位之後,務必要了解合理的武技搭配。
武技衝突,一般發生在,有著同類效果的武技當中。《鴻圖之下》裡的武技分為六類,分別是主將技、被動技、主動技、連擊技、指揮技和內政技。除了內政技不適用於戰鬥外,其他幾類武技是在戰鬥中會使用到的。
而武技衝突的規則,從目前測試得到的結果來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數值上的疊加,一種則是效果的覆蓋和刷新。下面,就用具體事例,來具體解釋這兩種情況。
持續傷害
對同一個敵軍武將,可以同時施加多個持續傷害狀態。不如敵軍目標,可以同時存在「風罡」、「中毒」、「焚燒」等狀態。
同時,從這張圖可以看出,在荀彧釋放「風詭雲譎」給韓馥和典韋同時施加「風罡狀態」後,幾乎同一時間,郭嘉成功釋放「計略百出」,再一次成功對韓馥和典韋施加「風罡」狀態。此時,並非取消掉後添加的「風罡」狀態,而是後產生的「風罡」,刷新和覆蓋了之前已存在的「風罡」效果。
恢復類
帶有恢復效果的武技,同樣遵循效果覆蓋和刷新的原則。
例如劉備和蔡文姬,同時佩戴恢復類武技「宣撫鎮軍」。蔡文姬後釋放該武技,其恢復效果直接覆蓋和刷新了,之前劉備釋放「宣撫鎮軍」產生的恢復效果。
屬性、傷害的增加或減少
這個要分武技的類型來具體分析。同為指揮技發生的屬性數值變動、傷害的增加或減少,是不疊加的。主動技同指揮技。此外,數值的變動上,後增加或減少的數值,會覆蓋掉之前增加或減少的數值,而並非取二者最大值。
不過,不同類型武技,所產生的屬性變動、傷害的增加或減少,在數值處理上,是遵守疊加規則的。例如被動技和指揮技。就可以實現數值上的疊加。
包括像「神算」、「暴擊」這類的帶有機率使傷害翻倍的狀態,由不同類型技能所增加的概率,也是遵循數值疊加的規則。例如諸葛亮觸發連擊技「機變」,增加自身10%的神算概率,此時指揮技「士別三日」觸發,又增加了諸葛亮30%的神算概率。則諸葛亮的神算概率變為40%。
控制類
對敵軍武將施加控制類效果,同樣遵循效果覆蓋和刷新的原則。而並非後來者無效。例如甄姬和張昭,都通過「犯顏激辯」,對敵軍造成了「力竭」的控制效果,但是後出現的「力竭」效果,是刷新和覆蓋了之前起效的「力竭」效果。
其它控制效果,在前後動效果後,也遵循該規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免控」不能取消已經武將自身已有的控制效果。要取消自身已有的控制效果,只能通過「淨化」。
註:在一種情況下,後面施加同類的控制或者持續性傷害狀態,會被顯示添加失敗。那就是有直接控制,或者持續性傷害效果的指揮技成功發動。在該情況下,只有等指揮技施加的控制或持續性傷害狀態結束後,其它具有同類效果的武技,才能施加新的狀態。
以荀彧自帶的指揮技「驅虎吞狼」為例,開局能給敵方副將施加「中毒」效果。而在「驅虎吞狼」的中毒效果結束前,是無法再向敵方副將施放中毒效果的,會顯示添加失敗。
另一個例子,則是指揮技「空城計」帶有的「沉默」效果。被「空城計」沉默的敵軍武將,在「空城計」效果結束前也不會,受到後起效的,其它武技的沉默效果,包括其它具有沉默效果的指揮技。
各位主公獲得心儀武將之後,不妨先了解其定位,以此搭配出合理的陣容以及武技,相信經過大家的潛心研究之後,必能大放異彩!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想必各位主公也已平穩度過了新手期。為配合大家的徵戰節奏與攻略需求,我們將推出全新進階攻略欄目——【錦囊妙計】,敬請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