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167歲生日畫丟了,人們迷戀他的色彩,執著追隨他的紅黃藍

2020-12-14 OJOWORLD文化研究所

就在本周,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倫辛格博物館內梵谷作品《春天花園》被盜。這件梵谷創作於1884年的作品,描繪了他當時居住的尼嫩鎮(Nuenen)的花園,根據資料顯示,當時梵谷的父親被任命為小教區的牧師,梵谷就和父母共同居住在該教區,他還在冬天粉刷花園。

然而,就在這看似一切平靜的日子裡,卻從一場愛戀的蝴蝶效應,引發出接二連三的事件:鄰居瑪戈特·貝格曼愛上梵谷,他們決議結婚,但遭到雙方家人反對;瑪戈特企圖以滅鼠藥自殺未遂;梵谷的父親於1885年3月死於心臟病,梵谷因而哀慟欲絕。而這幅《春天花園》,似乎是暴風將至前最後的寧靜。

花園中的瑪格麗特嘉舍,梵谷,1890

世人愛梵谷,但在他逝世之後

「表現痛苦很容易,但用自己的痛苦和激情,去表現人間的喜悅和壯麗,在這一點,沒人能比得上梵谷。在他之前沒有,在他之後可能也不會有。所以對我而言,他在任何時代,都是最偉大的藝術家。」

——某劇臺詞

後印象派,戴灰色氈帽自畫像局部,梵谷

文森特·梵·高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人,自幼性格孤僻、緘默、不善言辭。在他短暫的37年人生中,共創作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1890年3月,梵谷的畫《紅色葡萄園》在畫展中賣了400法郎,這也是梵谷一生中唯一賣出的作品。這位在世時作品難賣的畫家,在離世後畫作《向日葵》曾以42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沒有鬍鬚的梵谷》7150萬美元天價成交。

梵谷,向日葵

如今梵谷的家鄉,公路兩旁邊連綿數百裡全種上向日葵,每年大批為梵谷而來的遊客數不勝數,他們來紀念這位給向日葵注入了藝術血液的偉大畫家。而他的作品被各大博物館爭搶收藏,其中《夜晚的咖啡館》《星夜》《烏鴉群飛的麥田》《割耳朵後的自畫像》等更是被大眾所熟知喜愛的作品。

落日下的深秋,梵谷

梵谷筆下的「黃」

「我的房子沐浴著燦爛豔陽,鮮亮的黃色搭配著耀眼的綠色百葉,生機勃勃。花園種了梧桐、夾竹桃和洋槐。在這間房子裡,我可以自由地生活、呼吸、沉思和作畫。」

——文森特·梵·高

瓶子、檸檬和橘子的景物,梵谷

梵谷的畫裡經常會使用大面積的黃色。他認為黃色是明媚的陽光,而光芒是生命和力量的象徵。梵谷的《向日葵》其實是一組系列油畫,作品分別繪製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1幅),5朵,12朵(2幅),以及15朵(3幅)向日葵。如果算上沒有插在花瓶裡的向日葵,大約有12幅與之相關的題材作品。梵谷的黃色:一楊的藝術移情。

《花瓶裡的十五朵向日葵》背景是耀眼的黃色,主體向日葵有的新鮮挺拔,環繞著火焰般搖曳著的花瓣;有的則快要結子,開始凋萎;有的正面直視著觀眾,充滿朝氣;有的則花芯朝向別處。梵谷用鮮豔的顏色勾勒出花的形狀,飽滿的筆觸與背景結合,給簡單的向日葵注入人生寓意。

花瓶裡的十五朵向日葵,梵谷

在處理方式上,畫面塗得很厚,金燦燦的向日葵在近乎平塗的背景裡顯現出清晰的輪廓。梵谷用各種各樣的黃色,來描繪向日葵的整個生命,從盛開的橙黃色,到枯萎和死亡時暗淡的赭色,展示了在非常有限的顏色範圍內的可能性。研究顯示這幅畫裡的黃色高達30種。更多梵谷相關的視頻一楊的藝術移情。

梵谷向日葵細節

梵谷筆下的向日葵像是跳動明快的音符,被人稱為繪畫裡的「黃色的交響曲」。他將物象明確的體積關係與他個性化的主觀用色結合,產生強烈的效果。梵谷的向日葵以不同的黃色調為主,反而給這組靜物一種更加微妙、平靜的感覺。

後印象派,夜間的露天咖啡座,梵谷

《夜間的露天咖啡座》是梵谷1888年創作於普羅旺斯阿爾勒的市政集會廣場。畫面最顯眼的部分,就是視覺中心區域的那片黃色光源。

後印象派,夜間的露天咖啡座局部,梵谷

在此畫中梵谷大膽的嘗試用不同的黃色顏料展現相互反差的兩種光源,讓天上的星辰與人間的燈火色融合在遮陽篷上。人造燈光刺眼的檸檬黃與夜空中散發出的微弱星光,完全是用不同色調的黃繪製而成。

梵谷筆下的「藍」

「我現在仍然在畫星空下的柏樹,這是最後的一次嘗試。夜晚的天空,月亮沒有散發光輝,纖細的眉月從地球投射的陰影中出現,一顆星星空中閃耀,你是否喜歡深藍色天空中雲彩間玫瑰色和綠色的柔和光輝呢?路旁是高挑的黃色竹竿,後面是小旅館淺色的窗戶,還有一棵非常高的柏樹,非常直,也非常陰鬱。」

——文森特·梵·高

學過美術的人都知道,色調上的藍色既可以是暖色,也可以是冷色,要看它相對於什麼顏色。梵谷的一幅《聖埃米的星夜》將不同的藍色發揮到極致,鈷藍、普藍、酞菁藍、天藍、錳藍、群青藍配合互補色調和在一起,讓整個星夜盡顯和諧美感。

梵谷的藍色是鄉間小橋旁的風景,是普羅旺斯金色麥田後的天空,是羅納河上寂靜的星夜,是苦心孤詣鑽研色彩的執著者。梵谷的藍色:一楊的藝術移情。

羅納河的星夜,梵谷

初升月亮下的麥垛,梵谷

梵谷筆下的「紅」

對於梵谷紅色代表了對藝術的熱愛與瘋狂。哪怕不能靠作畫維生,他依舊未曾停止自己的畫筆。梵谷生前唯一賣出的畫作《紅色的葡萄園》普照的陽光如火一般熾熱,血紅色的葡萄園擴散出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色調。

梵谷臨摹日本浮世繪

此外,日本彩色版畫那種直接而強烈的效果,也深深地影響了梵谷的創作。梵谷的紅色相關一楊的藝術移情。

後印象派,夜間咖啡館,梵谷

《夜間咖啡館》梵谷用紅、綠兩色傳達人類的可怕感情。屋內的血紅色與視覺中心扭曲的綠色撞球桌形成強烈的衝突和色彩衝撞。原本應該充滿熱量和溫暖的紅色,在這些顏色相互「對衝」作用下,展現了作者十分個性化的情感。

「如同狂熱的份子,我感到體內有一股力量,我無法澆滅這團火,必須讓它燃燒。」

——文森特·梵·高

文字編輯:一楊的藝術移情

相關焦點

  • 昨天是梵谷的生日,他的畫卻在凌晨被偷了……
    3月30日,是荷蘭藝術家梵谷的生日。然而,在他167歲生日當天,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倫辛格博物館稱,館內梵谷作品《春天花園》被盜,據悉,該館目前因為疫情關閉,但在當地時間,3月30日凌晨3點過後不久,盜竊者打破玻璃門進入實施偷盜,博物館館長表示,難以置信。
  • 梵谷:痛苦便是人生,逆境中畫出的杏花,不再有向日葵的熱烈奔放
    文森特·威廉·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2020年是他的第167個生日,然而在今年的生日當天凌晨,梵谷在荷蘭拉倫辛格博物館的一幅《春日花園》卻被偷走了,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這盜賊特意為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為出名的畫家之一,梵谷的一生幾乎都被擠迫在命運的邊緣,飽嘗世態炎涼和心靈創傷,正是來源於生活的苦難,造就了他畫作中深刻的人生蘊意和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梵谷死於自殺,他精神錯亂,死的時候才37歲,他創作了大量的畫作,卻只在生前賣出過一幅畫。
  • 梵谷畫作被盜,167年前的那天梵谷正好出生,小偷在開玩笑嗎?
    01,167年前的這一天,梵谷正好降臨人間星期天凌晨3點15分左右,小偷砸碎了Singer Laren museum博物館的前玻璃門,然後偷了梵谷的畫。當時竊賊觸發了防盜警報器,但當警察達到時,小偷已經逃走了。幸運的是,沒有其他藝術品被盜。
  • 司馬缸說|梵谷畫作疫情期間被盜!他和它都經歷了什麼?
    話說回來如果不是這麼一樁竊案小缸還不知道案發當天就是梵谷的第167個生日這樣的巧合不禁讓人猜測起盜賊的心理活動:>梵谷的「鐵粉」想以一番大動靜提醒世人勿忘他?>直到自殺後,人們才開始關注這個天才以及他筆下描繪的美妙世界偷藝術家的東西,也叫偷!
  • 影響梵谷一生的四個時刻
    因此,荷蘭時期的梵谷作品,帶著還不曾洗去的暗色調色彩,延續著荷蘭畫的傳統,保存著對農民畫的情有獨鍾。藝術的意義在於為勞動的人們創作,梵谷將那些技術高深沒有瑕窺卻脫離生活的作品拒絕在真正的藝術大門之外。深色調的背景,大地色系的厚重,全在作品中被用來再現農民們生活中所背負的艱荷文森特凡高親愛的提奧平野,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梵谷其人辛。
  • 梵谷生日畫作被偷,這些被盜走的世界名畫,現在怎麼樣了?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 守藝派你將打開不一樣的藝術世界▼前日,是藝術家梵谷的生日戲劇性的是,當人們正在忙著悼念他的167歲誕辰時,他的一幅畫作《春天花園》卻被盜了梵 高 ▼(觀藝術百態,看芸芸眾象)前日,是藝術家梵谷的生日戲劇性的是,當人們正在忙著悼念他的167
  • 羅浮宮與《河堤春色》,梵谷色彩的進化與他的亂
    梵谷《春天釣魚》1887年沒有羅浮宮,也許就沒有梵谷,也許就沒有後來很多世界聞名的藝術大師。羅浮宮既是前世大師的展覽館,又是後世大師的學習館。梵谷的畫有一個分水嶺。這個分水嶺就在 1886 年。1886 年梵谷第二次從荷蘭來到巴黎,這次來法國之後,梵谷至死都沒再離開過法國。也正是在法國的這短短四年,是梵谷後印象主義畫作的爆發期,尤其是在其生命的最後三年。1888,1889 和 1890年。1885 年前梵谷的畫,通常具有低地國家畫家的那種色調。
  • 梵谷畫作在荷蘭博物館被盜 失竊日系梵谷167周年誕辰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電 阿姆斯特丹消息:位於荷蘭拉倫市的辛格博物館當地時間30日宣布,正在該館展出的荷蘭畫家文森特·梵谷1884年畫作《紐恩南春天裡的牧師花園》30日凌晨被盜,當天正是梵谷167周年誕辰。
  • 可以先迷戀印象派,從色彩開啟藝術的大門
    看到畫冊上的一組玫瑰花兒,此類題材,我畫水粉寫生,甚至比圖冊上的玫瑰花還要好看。(當然這是主觀臆斷)。還有滿是現成的油畫布和顏料,於是手痒痒了起來。沒想到油畫完全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不但顏色覆蓋不住。畫多了也是都混成了一起。特別難看,而且還不容易出效果。想要紅色上面畫出來高光的黃色,那根本不可能。於是三個小時過去了,這幅畫徹底毀了。自從八歲學美術,從來沒有過類似的挫敗感和沮喪。
  • 梵谷——燃燒的太陽
    再看一下用色,整幅油畫用色簡單,黃、棕、綠。細看會發現,梵谷的黃棕色裡面很豐富,有土黃、橘紅、黃綠、土紅,所有的顏色感覺是在遊動,仿佛在訴說著梵谷對光和色的追求。這種神塗色不是一般人能畫出來的,只有一個有激情、對畫畫有強烈信仰的人,才會有如此流暢的作品。
  • 外國人心太大,梵谷生日當天畫作又被盜,為啥國外博物館總被偷?
    3月30日,這一天是梵谷的生日,是他誕辰167年的紀念日。但是有人紀念他的方式卻有點特別,就在30日凌晨,梵谷的畫作《紐南春天裡的牧師花園》在阿姆斯特丹附近的辛格拉倫博物館被盜了,被盜時,博物館因為新肺疫情還在閉館。據了解,這幅畫只是被暫時借來展覽,實際上它是荷蘭格羅寧格博物館的永久藏品,目前,整個案件警方還在調查中。
  • 紅黃藍80幅作品入選 「和大自然說說話」兒童畫國際巡展
    (「朱䴉被彈弓打中了腿,重重摔在地上……」,小朋友幫助受傷的朱䴉。)(「狐狸媽媽和寶寶看見遠處的水源,正準備跑過去,被捕獵夾子絆住了……」)影偶劇中出現的小動物「赤狐」、「中華鱘」、「朱䴉」,均取材於紅黃藍幼兒園的小朋友的繪畫作品。
  • 兒童畫教程|加一點紅黃藍的格子創意大不同——幼兒趣味畫收音機
    人們的出行、播種、了解天氣,都是依靠收音機預報天氣情況。今天我們通過寫實的方法來描繪出收音機的外形特點,運用線描的方式畫出收音機的造型和結構,再運用三原色等色彩塗出收音機的色彩,突出畫面的整體視覺效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參考的教程吧!情景描述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蒙德裡安嗎?
  • 她一生從未見過梵谷,卻是他的頭號粉絲,散盡家財為他建起一座博物館
    文森特·梵谷《夜間的露天咖啡座》,1888年梵谷在1888年9月畫下了這幅傳世之作,然而他並不會知道在他逝世多年以後,會有一個叫Helene Kröller-Müller1909年,Helene買下了他的《瓶子、檸檬和橘子的靜物》,亮到刺眼的顏色,可以在一瞬間抓到目光。自然光下的黃,顯得那麼熾烈熱情,撲面而來的暖意與香甜。
  • 失去初戀他丟了工作,失去朋友他割掉耳朵,梵谷的一生會讓你看哭
    在前不久熱播劇《三十而已》裡面,有人將莫奈的《睡蓮》說成是梵谷的。兩個人雖然是同時期的畫家,但是和莫奈相比,梵谷的命運更加悲慘,他一生就賣出去一幅畫,還是他弟弟買的。生前無人問津,所有的誇獎與榮耀都是死後才獲得的。梵谷從小就不受父母的喜愛,因為他的生日就是哥哥的忌日,甚至連名字都是用哥哥的。
  • 油畫《白玫瑰》:大師梵谷用素描的方法畫出了色彩的感覺
    1889年,聖保羅精神病院,梵谷的精神病已經很嚴重,但這些日子卻沒有發作,他迴光返照般的平靜,頭腦非常清醒。他拿起畫筆,又開始畫畫了。——這回他畫了一幅《白玫瑰》。梵谷《白玫瑰》在這幅作品中,色彩狂人梵谷這次用色異常吝嗇。整個背景只用綠色來畫,鬆散的筆觸讓底色零星的透露出談談的黃色,看起來很是俏麗。他用的是古典的手法,保留了他輕鬆活潑的筆觸。
  • 老實人梵谷,才不是怪客
    小朋友的時候,喜歡國畫,特別是宋人的畫,無論花鳥或是山水,筆觸細緻,色彩恬淡,在古舊泛黃的絹紙上鋪展出田園詩意。大一些,發現倪瓚的山水也不錯,乾淨悠遠;直到某天讀到畫家本人令人髮指的潔癖,不由得轉為同情他家門前「不堪其潔」的梧桐樹。再大一些,看到青白眼,看到墨葡萄,有點不那麼符合第一眼的審美;然而回過頭再看幾眼,卻又莫名其妙喜歡的不得了。
  • 梵谷的世界你不懂 原來色彩真的很美麗
    梵谷的色彩表現是通過對自然的感受,表達出一種強烈抒發一種強烈的的個人感情,色彩成為傳遞情緒的語言,主要在於體現其象徵意義。同時,後印象畫派又是從印象畫派發展而來的,利用補色對比來代替是豐富畫面時,畫面色彩的表現力大大增加,為後印象畫派色彩更好地擺脫自然的約束,打破人們固有的觀念、意識,進而更好地表現畫家的感受和思想。
  • 3月30日,梵谷誕生: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在1853年的今天, 3月30日,文森特·威廉·梵谷誕生,他是著名的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文森特梵谷出生於荷蘭,他的父親是一名牧師。他的生日是他一出生便夭折的哥哥的忌日。
  • 每日一畫|梵谷《豐收》
    梵谷《豐收》梵谷於1888年2月離開巴黎來到阿爾勒,阿爾勒猛烈的陽光和刺目的麥田使他「瘋狂」。梵谷在阿爾勒畫了一系列收穫景象,他一個星期就畫了10件,生長於北國昏暗陰鬱天氣下的梵谷,面對明朗活潑的南法,內心不覺歡喜若狂,他在信上說:「收穫時節的景象相比於它在春天的時候,變得非常不同;不過,我不喜歡自然風景太少,到處都變乾枯了。現在的一切,有金色,青銅,甚至是銅,泛著藍綠色的天空瀰漫著奇妙的芳香,特別和諧,就像德拉克洛瓦作品中的斷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