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陶勇醫生嗎?這個令人痛心的北京傷醫案的受害者。
患者崔某進入診室持刀砍人,陶勇頭上被砍了三刀,左胳膊、右胳膊、前臂,還有左手的掌中以及背後都有多處的骨折,還有神經肌肉血管的斷裂。
前兩天,在傷醫事件過後兩個多月,他第一次以直播的形式出現在了大家視野裡。
雖然他遭受了那麼殘暴的傷害,但是他卻表示:希望能回到臨床工作,繼續給有需求的患者做手術。
對醫生行業稍稍熟悉的羊,很想感嘆一句:像陶勇這樣的醫生,真的很難得。
因為一個普通人,成為一位醫生,很難得。成為一個被傷害後還仍然想做醫生的醫生,更難得。
一個普通人,
要成為一個醫生有多難?
每個醫生的學習生涯,可以說是學海無涯無涯無涯···
在大學裡,他們要背要學的書有這——麼——長
包括但不限於:通識課程、高數物理機化、醫學基礎課程,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病生免疫、臨床課程、內外婦兒、精神病神經病眼科耳鼻喉等等
好不容易熬過了大學苦讀,連做社畜的資格都沒有呢···還得繼續學!從理論學習轉為實操學習。
需要去找醫院實習一年,跟一般人實習不一樣,他們在醫院實習是沒有工資的,還要交實習費。
實習完,還沒結束···需要在規培三年,加強實操練習,不過這個時候好點,有工資了。
國家會補貼每年3萬塊,每個月就是2500塊。雖然這在北上廣的大型醫院,就夠付個房租錢。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答,規培醫師工資低怎麼辦?
底下清一色回答:忍著。
此時,他們已經畢業3年,每個月拿到不到4k的工資,付房租、生活水電費。
白天在醫院工作,早7點晚不知道幾點,如果是在外科手術多的科室,經常凌晨才下手術臺。
晚上回家點燈複習,因為還有接連不斷的考試等著他,要考規培證、要考執業醫師資格證、晉升主治醫師也要考試。
所以,學醫真的又苦又窮。
成為醫生後,
要堅持下去有多難?
成為醫生已經是過五關斬六將,但這還不是最難的事。
醫院是現實社會的縮影,失望和希望、死亡和生還都格外的極端。醫生需要接受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也有很多無能為力。
1、無望的付出——醫術的瓶頸
很多時候,他們有想救救不了的無可奈何,有無可奈何後的內疚自責。
中國科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學術主任孫自敏,經手了我國第一個白血病通過臍帶血移植治療成功案例,帶領團隊成立了全球臍帶血移植量最大的單個中心。
可是這樣的業內大牛,曾經竟然也想過當逃兵,再也不從事白血病的治療了。
1975年,孫教授曾經帶領了一個龐大的醫生團隊,深耕於白血病的研究和治療。
15年過去了,一份治療白血病的回顧性分析卻告訴她們,那些晝夜不停的努力都是白費。
「我們治療幾年後,病人都死了。」
孫醫生非常非常非常自責,「我沒有讓一個病人活下來」。
15年,要接手多少位白血病患者呢?
一次次地面對那些蒼白的臉,一次次地更換新的治療方案,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看著那些信任的目光慢慢黯淡...
要有多強大的心,才能看著生離死別每天都在自己眼前上演,自己卻無能為力呢?
實在是太難堅持了。
2、複雜的人性——人心的瓶頸。
有的時候,他們還要面對複雜的人心,骯髒的人性。
這些年大家應該聽過不少醫院裡的故事。
有逼妻子剖腹產讓妻子疼得跳樓的,有吊著老母親一口氣就為拿母親的退休工資的,還有那些生下孩子的就跑掉的...
南京鼓樓整形燒傷外科的有徐曄醫生也遇到過這樣的事。
徐曄醫生因為年輕帥氣、治療耐心、醫術好,特別討病人喜歡,被病人稱為「現實版江直樹」。
他有一位叫老劉的患者,全身皮膚95%重度燒傷...急需進行植皮手術,不然一旦感染...
老劉有個有錢的兒子,植皮手術這些錢對他們家來說其實不算什麼。
但沒想到,兒子在「要廠子還是要父親「這件事上卻猶豫了。
口口聲聲說要救父親,但卻不想賣廠,給的理由是不想虧錢;網絡籌款平臺上明明有很多好心人捐款,但他也不想提前收款,因為收了就不能有後續的捐款了...
兒子在擔心利益的盈虧,可醫生在擔心患者的死活。
所以,徐曄一直積極的為他們爭取,只在關鍵的部位用好藥,其他能省則省。還特意向醫院基金會申請了援助。
聽到基金會同意申請喜笑顏開的徐醫生
但是沒想到,幾天後,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老劉還是被強行出院了。
這件事令徐曄醫生蠻沮喪的,他想不通明明醫生已經強調這次植皮手術非做不可,兒子也說治療能治到哪算哪,明明已經爭取好了那麼多的條件,明明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不是嗎?
採訪最後,徐曄醫生默默的感嘆,可能正如燒傷科前輩所言:
走到最後,遇到不是醫術的瓶頸,而是人心的瓶頸。
離生死錢財有多近,離人性就有多近。
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醫院是一個最能看清人性的地方。可長期浸泡在學校和書本裡的醫生們,其實很難理解,人心,怎麼是這樣的?
要命的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這個詞對於大家來說也並不陌生。
在2013年到2017年,公開報導的重度傷醫案例有228例;
在2018年,「趙軍豔事件」和「北大醫院事件」,這兩件重大暴力傷醫案件,引起了大量的關注和討論。
2019年,僅被媒體報導的傷醫案就有50例之多。
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數字。但每個數字背後,是被割喉的楊文醫生,是被刺數刀身亡趙君豔醫生...
每個數字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
更何況暴力傷醫事件的發生率理論上應該是一個無限接近於0的數字。
這是完全不必要事件,可以不必要發生的。就好像程式設計師敲代碼,不應當擔心用戶會殺了程式設計師。
而傷醫的理由層出不窮又荒唐可笑,遞紙巾慢了要掐醫生脖子、打針太痛要毆打醫生、病例不肯造假要打醫生···
而醫生唯一的自保手段是在每一場手術前錄音。
還記得13年震驚全國的溫嶺殺醫案,同院的醫生對著鏡頭哭訴,「我只想每天能夠活著回家」。
所以啊,你可能討厭每天無休止的加班、下班時擁擠的交通和人流,但對於醫生來說,能每天平安下班,都已經是一種幸運了。
醫生不過只是披上白衣的普通人
醫生為什麼會堅持下去?
河南省人民醫院朱良付醫生說,「天天作息不規律擔心猝死,但是我不能死。「
普通人會說,「我不想死」,醫生他們說,「我不能死「。
他不能死,覺得自己還沒有盡到家庭的責任,醫療的責任;
他不能死,覺得自己要是死了,那是浪費國家資源。
「中國醫生」這四個字,實在是太重了。似乎從事了這份職業, 人生就不再屬於自己。
用超負荷的工作強度、與付出不成正比的收入、和時刻冒著生命危險的精神壓力對比,再去衡量醫生的職業價值,他們好像每個人都是天使下凡,來做慈善的。
可這世界上哪有什麼天使啊,他們也只是普通人。
今年疫情期間,有4萬多名醫護人員逆行馳援武漢,裡面就有一萬多名是90後醫護人員,甚至還有一部分是「95後「和「00後」。
她們也是爸爸媽媽從小嬌生慣養長大的女兒,他們也是某個小女孩的哥哥爸爸,丈夫... 他們也會害怕,也有恐懼,也有軟肋,但還是硬著頭皮上了。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有一段話,羊記得特別清楚。
正是如此,所以今天,羊不想誇醫護人員有多偉大,不想給他們上很崇高很牛逼的價值,更不想神化他們,因為這樣會合理化他們作為普通人的犧牲。
請記住,醫生只是普通人。
請尊重他們,請保護他們,不要讓他們熬過了那麼多難之後,還要擔心自己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