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陌生到熟悉,從相敬到相親,我的婆婆,一個勤勞、善良的農村婦女以她樸實的行動感動著我這個兒媳婦,讓我打心眼裡喜歡她,感激她。
剛結婚時,和婆婆之間也橫著一條深深的溝。不曾想過,隨著女兒的誕生,這條溝很快被填平了。剛坐月子時,對婆婆意見還挺大的:飯菜天天一樣,說話直著嗓門大喊,晚上睡覺打著呼嚕,不管你累不累就在耳邊不停的叨叨,這都讓我難以接受,為此還偷偷哭一天一夜。但是,婆婆的好,也都在她這些看似大大咧咧的性格中一一體現出來了。
婆婆幼年喪母,沒有女兒,或許是這些緣由使她的性格有些粗線條,但是粗線條底下蟄伏著一顆細膩的心。
生女兒時婆婆做得最讓我難以忘懷的事情就是洗衣服。婆婆洗的衣服,不僅包括女兒的尿布,還包括我和老公換下的所有衣物。
當時,正值三九天,每天都有一兩盆尿布等待她一件一件的的搓洗,工作量可想而知。我身體狀況好起來後,就要求自己洗,但是婆婆說:女人生孩子不能著涼,一定等孩子百日後才可以自己洗衣服。就這樣,在女兒出生後的百天之內,我在婆婆家沒有洗過一次衣服。
這件事情讓我開始特別敬重我的婆婆,平心而論,比親媽做的還好!一好抵過百不好,我開始喜歡婆婆了。
婆婆做飯的風格和母親截然不一樣,她做的菜基本上都是水煮,而母親喜歡變著花樣做菜,這也養成了我嘴刁的毛病,飯菜一不合口胃,就撂筷子。剛進入婆婆家,我有時候每餐只吃個半飽。
值得一提的是,婆婆做飯的方式養成了她一家人不挑食的好習慣,因為婆婆家的吃飯宗旨就是:吃就吃,不吃拉倒。但是婆婆家的這個三十年吃飯習慣卻因為兒媳的進入而改變了。
最初的時候,我有時候會把吃剩的飯菜倒掉,後來婆婆婆發現了,就會把我的剩下飯菜收去她吃,這讓我感覺很不好意思。
再後來,每次回家吃飯,她都問問我們吃什麼,然後儘量變著方式做。每逢節假日,婆婆表示慶賀的東西都是包水餃,而且是永遠的白菜肉餡,每次我都吃得很少。
那一天回家吃飯,一向嫌麻煩的婆婆竟然包了兩種口味的水餃,老公意味深長的說我的挑剔竟讓她的母親保持了一輩子的習慣改變了,這是他們家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現在在婆婆家吃飯,我也改了很多毛病,儘量大口大口地吃,婆婆做的飯雖然平淡,但是卻把自己那顆真誠的心都展示在兒女的面前。
婆婆做的最讓我感動的事就是對孫輩的照看。婆婆的兩個兒子在一年為她添了兩個孫寶,一個孫子,個孫女,一個年頭,一個年尾。
年輕人都顧著上班,對於老人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兩個孩子都需要照看啊。我的婆婆和公公,這對樸實的老人,義無反顧地將兩個孩子都接了下來,白天一人一個,輪著餵飯餵奶,晚上還是一人一個,輪著把屎把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兩個老人睡不上幾個囫圇覺,也吃不上幾頓安心飯。
婆婆有著多年的腰椎毛病,走起路來都明顯地一歪一扭,孩子她抱不動,就背著在街上走來走去。等著兩個孫兒稍大時,公公又上班了,婆婆就一個人在家帶著兩個孩子,剛剛哄好這個,那個又開始哭了,孩子在一起難免磕磕碰碰,有時候孩子傷著了,我們一回家婆婆就特別陪著小心。
看到現在有很多人抱怨老人哄孩子不好,我都特別心酸,雖然他們養育孩子的方式落伍了,但他們卻把對兒孫的愛放在最心尖上。
婆婆和全天下的母親一樣,一輩子圍著兒女轉,兒女的天就是她們的天,兒女的地就是她們的地。
婆婆那一代人,年輕的時候需要伺候婆婆,輪到自己能當婆婆了,卻又換了風水。歲月的年輪將她們臉上輾地溝溝壑壑,操勞了大半輩子的她們卻還要在兒女成家立業後繼續幫著孩子們撐著身後的那片天。
感恩婆婆,也感謝天下所有的母親。希望天下的婆婆和兒媳都多一份包容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