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萬公裡,清華學霸、知乎大V的小鵬P7體驗是什麼樣的?

2020-12-14 第一電動網

跟知乎大V在同一個車主群,是一種什麼體驗?

雖然沒人邀請回答,但我還是準備寫下自己的觀感:

3個月前的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在知乎上贏得了175517位關注者、獲贊275855次(截至2020年12月3日10點)的張抗抗加入了《電動汽車用戶聯盟》的小鵬P7車主群。

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

半小時後,「抗神」就以笑而不語的方式出場了:

接下來,他馬上就「被迫營業」,進入答題模式。

這位暱稱為「小蔣」的重慶車友問他:「對P7的底盤高度有啥看法?這是我目前最糾結的問題」。

張抗抗答道:

低的話,開起來爽,代價就是別去差的路。目前唯一一次風險,是在南京-上海之間一個服務區的匝道上,有一個看不太清楚的大坑,高速開過去的,顛了一下,還好沒碰到底盤。坑多的地方,如果提前知道,減速還是沒問題的,就怕不知道有坑。

那會我也還沒睡,靜靜地看著他們聊天,開始好奇一位知名度不小的大V將會怎樣跟大家相處:高冷地潛水,還是偶爾跳出來說幾句?

但我都猜錯了。

張抗抗十分活躍,完全沒有「偶像包袱」,就像一位普通車主一樣融入到了群裡,不斷地給我們分享他的用車體驗。

他家在上海,工作在南京,每周都要開著P7兩地往返跑一趟,這簡直是測試P7續航和智能化的絕佳場景。所以,對於P7,他是當之無愧的深度用戶,可說的東西太多了。

有時候,群友也會問他一些專業問題。

比如這位朋友,當時還處於待購狀態,關心P7的電池安全問題。

他也坦承作答:

他雖然沒有「偶像包袱」,但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似乎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為有過一次開著P7從上海跑到鄭州的經驗,他現在膽子可肥了,經常沒充滿電就上高速跑長途。

有一天早上六點多,他在群裡發了個圖,說這次從上海到南京,出發時只有60%的電量。

我好奇地問:「P7的後半段電,有沒有明顯比前半段虛?」

他說:「感覺不出來虛,沒有曲線也不好判斷。而且上海到南京不是平地,有海拔變化」。

這個回復看得我一愣一愣的,因為一般人可能隨口就說出自己的感覺了,但他偏要扯什麼海拔變化。我不由得給他豎了個大拇指,這說明科研學術的精神,已經滲透到了他的日常言行。

我們的車友群是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不管你腰纏萬貫,還是學富五車,也不管你是公司老闆/高管,還是普通「打工人」,只要入了群,大家就都是平等的車友。在群裡,最受尊敬、最有權威的,未必是我這個群主,但一定是那些為群友創造信息價值的人。

我不知道其他車友怎麼評價張抗抗,反正我是被他圈粉了。就我個人而言,跟他這樣的知乎大V同處一群的體驗是,靜靜地待在群裡,光看他聊天,就能學到很多。他是一個能讓我們群蓬蓽生輝的人。

所以,當有P7的意向車主希望我們做一期老車主訪談的時候,我很自然就想到了張抗抗。提車3個月來,他的駕駛裡程已達17003公裡,請他來講,再合適不過了。

而我也很好奇,這位清華學霸、知乎大V、新能源汽車研究者的買車經歷和用車體驗,到底是怎樣的。

01

選車的經歷:

原計劃買長續航版Model3,半道被小鵬P7截胡

採 訪張抗抗,我問的第一個問題,不是為什麼會買P7,而是好奇已久的「八卦」:你為什麼會叫張抗抗?

果然,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名字。

張抗抗說,名字是他爺爺起的,因他生於1985年,正逢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爺爺最早想直接給他取名「張抗日」,但不太好聽,就改成了「張抗抗」。

2004年,他從老家河南商丘考入清華大學汽車系,經過整整十年寒窗,2014年從清華博士畢業,導師是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

今年5月,張抗抗入職了歐陽明高院士領銜的清研華科新能源研究院,工作在南京,家安在上海。

來回兩地跑,他需要一輛車。

最初,他想買的是特斯拉Model3長續航後輪驅動版,那段時間的價格是34.405萬元(不帶任何選裝),續航668公裡。

理由很簡單:

一,這是電車,在上海可以省9萬元左右的牌照錢;

二,續航超過600公裡,跑長途沒問題;

三,他每次開SUV都感覺是在完成任務,開轎車更有駕駛樂趣,所以想買轎車;

四,長續航版Model3滿足以上所有條件,且是款經典車型,可以不用挑直接買,省事。這輛車他也試駕過,開起來有那種自由的感覺。

但是,在他真正作出決定之前,小鵬P7就殺進來了。

作為新能源汽車圈內知名KOL,6月中旬,張抗抗獲得一次深度試駕小鵬P7的機會,足足開了15天。

此前,他從未考慮過買P7,但試駕剛結束,他馬上就去下了訂單。

事情要從提試駕車的當天說起。

那天上午,他由於有事抽不出身,就請了一位汽車工程師好友幫忙去提車。

這是他們當天的對話:

好友把車開到公司後,還讓幾個同事輪番體驗了一把,大家都評價頗高。這直接拉升了張抗抗對P7的預期,等到他自己開上這車之後,也被驚豔到了,完全顛覆了他此前基於小鵬G3這款車而對小鵬汽車產生的認知。

試駕P7的這15天,由於經常往來上海-南京兩地,他很快就開了3000公裡。整體感覺是,這車開起來比想像中還要好太多。從各方面來講,P7一點也不比特斯拉Model3差,但要便宜太多了。

而且,P7開出去,回頭率實在太高了。

張抗抗老婆是一名編劇,圈內朋友一般都是買電腦就買蘋果,買車就買奔馳或者特斯拉。但在體驗了半個月P7之後,她很容易就接受了這車。

在把試駕車還回去之前,張抗抗還對P7做了個總結:

1,車機系統做得好,無論屏幕分別率、互動設計,還是響應速度,都很滿意。他曾體驗過業內公認車機方面領先的某車型,但也覺得那是個需要對智能化先驅加以容忍的車機。而小鵬的車機,雖然也有bug,比如剛提車時,沒法在歌曲菜單頁面對當前播放的歌曲點收藏,但總體而言,這是一個不需要他容忍的車機,從導航到音樂,整個系統很完善。

2,從G3到P7,小鵬已經進化成一個很自信的公司了。這需要分頭來講:

駕駛方面,P7在起步時沒有強調那種「竄一下」就出去的感覺,在前零點幾秒時加速是緩緩的,沒去追求電車特有的急加速,更符合人的真正需求。這是克制,也是自信。

外觀方面, 請了保時捷團隊操刀,設計比較出格,很堅定,就是要做漂亮的車。不像有的車,扭扭捏捏。

內飾方面,對於這個價位的車,國產品牌很少敢把內飾做簡約的,一般還是迎合大眾把料堆上去,但小鵬就敢做簡約,與保守地迎合國人口味相比,這種做法也是需要自信與膽識的,而且傳遞出了一種先進座艙的科技感。

張抗抗總結出來的這幾點,跟他的工程師朋友們的看法接近,大家都很難相信之前做G3的小鵬,能做出P7這麼好的車來。「這種感覺,就像國軍看到共軍造出了高達。」

02

選配置的哲學:

有關續航的邊際收益和智能化剛需

在選配置的時候,回到普通用戶的身份,張抗抗也糾結了一番。但糾結歸糾結,他的決策邏輯其實非常清晰,背後的考量也很有深度。

張抗抗告訴我,儘管他本人是研究電動汽車的,但如果把時間往回撥兩年,他很可能不會買電動汽車,因為那時候主流車型的續航只有400公裡左右,跑長途還比較費力。但在2020年入場,這就不是問題了,很多車型續航都突破了600公裡。

在確定自己需要多少續航這件事上,他做了嚴密的分析。

他最重要的出行場景,是上海-南京兩地往返的高速長途,每周一次。從他上海的家到南京的工作單位,大約310公裡。

對此,他算了這樣一筆帳:

高速跑300公裡,理想情況下表顯續航會掉400公裡左右。非理想因素包括高低溫、擁堵、出發時電不滿、路線變更、交通事故等,每個因素多消耗30-100公裡。所以,500公裡以下的續航,都不能滿足他的長途需求。

在確定要買P7這個車型之後,他曾在後驅長續航版和超長續航版兩個配置上,有過些許猶豫。

長續航版的NEDC續航是586公裡,也能基本滿足他的跨城需求,而且還比NEDC670公裡的後驅超長續航版要便宜2.5萬元,性價比更高。

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NEDC670公裡的配置。理由是,續航雖然只多了84公裡,但邊際效益是很高的:

第一,續航多84公裡,意味著高速路上可以多跑一個服務區,特殊情況下,這能大大減少焦慮;

第二,跑完從南京到上海的長途後,多出的這84公裡,足以讓他很自由地去辦個事,而不必馬上找個地方充電。

談到這裡時,張抗抗還向我透露,「有關續航的邊際效益,很多人可能還沒意識到,我準備寫個文章講這事,大體上來講,城市通勤情況下,續航多一百公裡的邊際收益很小,長途情景下,續航多一百公裡的邊際收益很大」。

買車都買得這麼「學術」,不服不行。

選定續航後,再敲定其他配置就容易了。

在智能化上面,他直接選定了後期可以升級XPILOT3.0的智尊版。從研究者角度來說,他肯定要對小鵬的智能化做一些評測;從普通用戶角度,由於常跑高速,智能駕駛對他而言,簡直是剛需,因為能大大減少駕駛疲勞。

此外,他還特意跑到店裡去體驗音響效果,發現有無丹拿音響,差距「肉眼可見」。但是,花18000元配一套丹拿,值不值?因為自己不太懂,他還特意諮詢了懂音響的朋友,在得到肯定答覆之後,他就果斷選配了丹拿。

03

開電車跑長途的達人:

1000公裡內不用規劃,400公裡內說走就走

從拿到P7的試駕車起,張抗抗就開著它跑長途了。

他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從上海開到南京,初始表顯續航是500公裡。他覺得夠用,就拔掉快充槍,出發了。

那是6月下旬,P7還沒有迎來XPILOT2.5的OTA升級,連ACC自適應巡航都沒有。一路上,他開著空調,開得很快,感覺很爽。

從張抗抗在上海的家出發,開1公裡多就上高速公路了,中間是300公裡的高速路段,到南京下高速後,再開5公裡就到工作單位了。

由於是第一次駕駛P7,張抗抗比較興奮,駕駛風格非常激烈,這310公裡左右的駕駛裡程,一共消耗了440公裡的表顯續航,到達時剩餘表顯續航是60公裡。

不過,由於當時對單位附近的充電條件還不了解,張抗抗還是有些許焦慮。

他在充電APP上查了下,發現方圓兩公裡內,有五六個充電站。他逐一找過去,發現這些充電站大多建在別人的工廠內,跟保安打招呼進去後,卻又發現充電樁年久失修不能用。

跑了一圈,電沒充上,表顯續航卻只剩30公裡了。這時候,他改變了策略:應該去找公交車和計程車充電的地方。

最後,他找到一個公交車站,這裡的充電樁利用率很高,一天到晚都有車充電。「職業病」使然,他還對充電的計程車司機和公交車司機做了一番調研。

這次經歷,讓張抗抗對開P7往返上海和南京有了底。

而在他自己提了P7之後,還曾在國慶期間,臨時起意開著P7從上海開到了鄭州,往返總裡程超過2000公裡。

因為不了解沿途充電情況,為了控制風險,表顯續航一旦降到300公裡以下,只要路過服務區,他都會去補電,以防下一個服務區充電樁用不了。

他的謹慎果然起到了作用,進入河南境內,有一段200公裡的長途沒有充電樁可用。但因為他一直將續航保持在300公裡以上,所以這對他也不是什麼事。

這次經歷,大大提升了他開電車跑長途的閾值。

「剛開始從上海跑南京的時候,我還每次都充滿電。現在只要是江浙滬一帶,400公裡以內,我都不會刻意去充滿電,經常是說走就走,很自由,沒有任何焦慮。而1000公裡以內,我也都是開車去,也不用做什麼規劃,比坐高鐵方便多了。」

我問張抗抗:「1000公裡的長途,你也是說走就走?」

他說:「如果是完全陌生的路線,初始續航最好還在在550公裡以上,因為沿途可能有充不上電的特殊情況」。

自8月17日提車以來,張抗抗這17000多公裡的駕駛裡程,主要是跑高速長途跑下來的。所以,我想,對於P7的高速續航表現,他應該是很有發言權的。

他雖然沒做過光電測試,但每次跑完長途都會記下百公裡能耗。進入冬季後,他往返上海-南京兩地時,每次都會一路開暖氣,在高速上打開ACC,主要以120km/h的速度巡航,但由於不同地段限速不一樣,整體平均時速會在95km/h左右,百公裡能耗為18.7kWh/100km。

P7後驅長續航版的電池容量是80.9kWh,除以18.7kWh/100km,可得出它的高速長途續航為432.6km,為官方NEDC670km的64.57%。

而在秋天,如果是開ACC跑高速長途,百公裡能耗是15.5kWh/100km,據此算出的長途續航是522km,為官方NEDC的77.9%。

對於這樣的長途續航表現,張抗抗是滿意的:「比預期還好一點。倒不是說小鵬有多牛逼,但至少它的表現是正常的。」

但是,他又特意跟我強調:「這個數據拿出去,一定要講清楚,這是跑高速跑長途的表現。大部分人不會經常跑長途,觀感會不一樣。此外,這是真實使用的數據,不要與刻意跑出的數據對比。如果是刻意開低,P7我也有信心在冬天高速上跑出1:1的續航表現。」

「我準備下周就跑一下這個數據,要不然的話,作為P7車主群體中能耗最高5%的數據拿出去和其他品牌比,那對小鵬就太不公平了!」

前些天,B站一位UP主上傳的小鵬P7冬季續航視頻,在我們的各個群裡都引發了熱議。

這位青島車主,11月15日充滿電,到11月24開了9天,一共跑了176公裡,表顯續航掉了400公裡。他最後總結道,P7在北方的冬季續航,大約是在270公裡左右。

車友視頻轉到群裡後,引發了一些人的焦慮,但張抗抗卻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在這次採 訪中,他又對此做了進一步解釋:冬天用車,每次啟動都會有個固定能耗,用於電池加熱什麼的,所以前10公裡都是很「崩」的,至少半折以上。如果是頻繁的短途出行,續航自然就會低很多,但長途出行就會更好,因為加熱電池的能耗被攤平了。

張抗抗認為,「對於短途出行,其實完全沒必要看能耗,因為670公裡的NEDC續航足夠用了。而且,現在充電又這麼方便,那你還看能耗幹嘛?」

不過,他還是建議小鵬汽車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照顧一下大家的感知,把能耗分成穩態運行的能耗和電池預熱的能耗。「要不然,不懂這個事情的人,會有很大的心理負擔。」

04

智能輔助駕駛是跑長途的剛需:

一上高速就讓車幫自己開,方便又安全

在《電動汽車用戶聯盟》的各個社群裡,有不少對智能輔助駕駛持不信任態度的車主,有的甚至宣稱——「在自動駕駛絕對成熟前,可不敢把自己的命交給電腦」。

但張抗抗不一樣,在買車之前,他就已判定,因為高速長途出行較多,智能輔助駕駛對他而言,是絕對的剛需。根據這一點,再加上對長途續航的要求與對轎車的偏好,在當時已經上市銷售的車型中,他就把特斯拉和小鵬之外的品牌排除掉了。

由於P7是在10月22日晚才迎來XPILOT2.5的OTA升級,所以張抗抗與P7相處的前1萬公裡,都是沒能享用輔助駕駛功能的。

但在首次OTA之後,P7給他帶來了全新的體驗。現在,只要一上高速,他就會啟動P7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主要是讓車自己開,我都不想開的」。

很顯然,對張抗抗而言,體驗過智能輔助駕駛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因為好處實在顯而易見,他總結道:

「第一,更輕鬆了。之前開10個小時長途(當然,中途會休息幾次),就什麼都不想幹了。但用上智能輔助之後,現在開10小時車後的勞累程度,跟過去開3小時車相當,下車後還有餘力幹些活。第二,更安全了,因為大大減輕了疲勞。」

在講述張抗抗的智能駕駛體驗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小鵬汽車XPILOT2.5的重要功能:

就拿ALC自動變道輔助來說,在張抗抗試駕過的車當中,P7的體驗算是比較好的。啟動ALC之後,打開轉向燈,P7的變道會比較果斷,即便後方有車,只要它檢測到兩車速度相當,就會勇敢地變過去。而不像有的車,在後方有車的情況下,ALC是不會變道的。

「不過,P7的ALC跟人駕駛時的自主變道是有差距的,因為人可以邊加速邊變道,也更願意承擔與後車博弈的風險。但P7目前的ALC,也接近人的駕駛了。」

在平時,張抗抗用得比較多的,是ACC和LCC,只要一上高速,就會打開,讓車自己往前開。

我問他:「那你會分心嗎?比如,會在車上幹點啥?」

張抗抗答:「我不會分心。但會偶爾發發微信,剝個橘子吃,或者喝點咖啡。」

他特別強調,「吃橘子不說我貪吃啊」,是為了在精神不好的時候,提提神,這有助於行車安全。

在前1萬公裡,他的P7還不具備ACC的時候,他其實是不敢吃橘子,因為需要兩隻手來剝。在高速上脫開雙手幹這件事,太危險了。但有了ACC之後,脫開方向盤一兩秒鐘,雙手剝個橘子或者擰個瓶蓋,就具備了可行性。

不過,這時候張抗抗仍然是謹慎的,目視前方,確保不會出問題。

「因為我知道,交通事故的發生主要源於心態,跟駕駛技術關係不大,所以,即便開著ACC,我也是不會大意的,儘可能減少發生事故的概率。」

所以,張抗抗自稱是個智能駕駛的謹慎使用者,對自己是有要求的,不會連續好幾秒去幹嘛。

「有些人擔心智能駕駛不安全,其實是對這個技術認知不正確,把這當成自動駕駛,完全把自己交給它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認為,智能駕駛是需要我們去適應和學習的。考駕照時,沒人教我們怎麼用智能駕駛,而廠家的說明書又過於保守,比如告訴你雙手一定要在方向盤上,這種保守是無用的,因為誰也不會這麼做。所以,最後還是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摸索出一套正確的使用方式。

總的來說,對於張抗抗而言,儘管在使用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時,他都會做好隨時接管的準備,但他還是非常喜歡這些功能,「既方便,又安全」。

也正因如此,只要是上海周邊1000公裡內,他都願意自己開著P7去,「比坐高鐵要好太多」。

05

買P7是一件「佔便宜」的事:

即便特斯拉Model3長續航版降價了,還是會選小鵬P7

老規矩,聊到最後,必然是要講講P7有哪些缺點的。

但張抗抗說,如果不是把P7跟一兩百萬的豪車做比較,只以30萬的價位來衡量它,還真說不出什麼大的缺點。

不過,在我的追問之下,他還是說了幾點:

1,車機系統,收藏歌曲不方便。不過,張抗抗對此表示理解,因為車機系統整體來說是好用的。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廠家在開發時,是有主次之別的,小鵬的工程師肯定要優先開發智能語音和智能駕駛,現在可能還沒那麼多時間和精力照顧這些小細節,這需要慢慢完善。

2,小鵬P7配備的是Brembo(布雷博)剎車系統,性能很好,但是下雨過後,或者在溼氣較重的天氣,有時候剎車會發出刺耳聲音,讓人多少有些尷尬。

3,方向盤按鍵功能本身沒問題,但按下去給的反饋不太夠,導致有時候會擔心沒按成功。可能是因為它的方向盤要兼顧觸摸功能,犧牲了按鍵的手感,但張抗抗不太喜歡那個觸摸功能,不咋用。

聊到最後,我問了他一個「拷問靈魂」的問題:

自10月1日起,特斯拉Model3長續航後輪驅動版已經從34.405萬元,降到了30.99萬元。如果現在買車,你還會一如既往選擇P7嗎?

張抗抗都沒怎麼思考,就快速地回答了我:「還是會選P7,因為它還是便宜很多。而且音響效果要好很多,這決定了開長途是一種難得的獨處享受,還是一種工作折磨。」

他還補充道,無論在8月份買P7,還是現在買P7,都是一件佔便宜的事情。

我疑惑不解地問:「這個佔便宜怎麼講呢?」

張抗抗說:「現在可能97%的用戶對智能化是沒有感覺的,只有大概3%的人願意接受智能化,所以智能化的功能還是賣不上價錢的,對於小鵬這樣的新品牌尤其如此。你現在買P7,相當於以很低的價格,率先體驗智能化的紅利,體驗到大多數人幾年後才會體驗到的功能。這不就是佔便宜了嗎?」

張抗抗還堅信,儘管大多數人還不太接受汽車的智能化,但那些體驗過的人,肯定都回不到從前了。

反正,對他個人而言,如果不允許賣二手變現、只允許自己開的話,拿一輛保時捷來換P7,「在大多數使用場合下,我肯定不願意換」。

(本文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33818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小鵬P7最頂配體驗,XPLIOT 3.0、丹拿18喇叭
    在重慶車展小鵬展臺上,小鵬7的體驗人數十分之多,這是小鵬汽車旗下第二款量產車型,同時也是上半年純電動中大型旗艦轎車之一,無論是最長706km的續航、還是4.3s的百公裡加速性能、更或者是XPILOT 3.0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和Xmart OS 2.0車載智能系統,基本上涉及到的每個細節,都是小鵬P7的亮點。
  • 自動駕駛初級階段 體驗小鵬P7的NGP功能
    小鵬的這兩項新功能絕不只是噱頭,而是能夠實實在在地提升用戶體驗。場景語音解決了車內交互的大問題,NGP高速自主導航駕駛功能則和目前常見的ADAS駕駛輔助功能區分開來,讓小鵬真正進入了自動駕駛的初級階段。
  • 7月話題王!小鵬P7vs比亞迪漢EV,誰更吸引人?
    隨著2020年新一輪車型投放,20-30萬區間也有了兩款更具代表性的純電轎車,它們分別是小鵬P7和比亞迪漢。小鵬P7比亞迪漢EV7月12日,比亞迪漢正式上市EV和DM兩個版本,售價區間21.98-27.95萬,而小鵬P7也在7月17日開啟了全國四地新車交付,新車此前公布售價為22.99-34.99萬。
  • 有驚嚇也有驚喜 15萬公裡小鵬G3拆解前綜合體驗+測試
    在經歷了投票選車、車主徵集等一系列工作之後,終於被我們鎖定了一輛行駛了15萬公裡的小鵬G3。目標車輛定位廣州,與車主經過溝通確認後,我們一行奔赴廣州開始對目標車輛——行駛了15萬公裡的2020款小鵬G3 智享版進行初步的了解和測試。
  • 那輛一年跑了15萬公裡的小鵬G3,後來如何了?
    12月16日,小鵬G3行駛最長裡程全面拆解直播活動正式開始,現場邀請到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原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汽車製造裝備創新聯盟副秘書長 韓鐳先生,以及原車主和招募報名車主們。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原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汽車製造裝備創新聯盟副秘書長:韓鐳15萬公裡小鵬G3車主梁先生本次拆解活動旨在通過驗證車輛性能、整車各部的品質、工藝和耐久性等,解析其防護結構的合理性,以提升消費者用車體驗。
  • 有驚嚇也有驚喜 15萬公裡小鵬G3拆解前綜合體驗+測試_易車網
    在經歷了投票選車、車主徵集等一系列工作之後,終於被我們鎖定了一輛行駛了15萬公裡的小鵬G3。目標車輛定位廣州,與車主經過溝通確認後,我們一行奔赴廣州開始對目標車輛——行駛了15萬公裡的2020款小鵬G3 智享版進行初步的了解和測試。
  • 小鵬汽車怎麼樣,走近小鵬P7給您多重驚喜
    企業以何小鵬為首的各領域行業大咖組成的高素質管理團隊,以及來自廣汽、福特、寶馬、特斯拉、德爾福、法雷奧等知名整車與大型零部件公司和阿里巴巴、騰訊、小米、三星、華為等知名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組成的頂級技術團隊聚合而成。這樣的強強聯合,也讓外界對小鵬汽車的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小鵬汽車怎麼樣,相信產品品質最具有說服力。
  • 行駛15萬公裡+1次保養 小鵬G3拆給你看
    例如小鵬汽車在今年第三季度就實現營收19.9億元,同比增長342.5%,環比增長236.9%。可見造車新勢力正在逐步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不過隨著交付量的增加,一些質量問題也開始頻發。如果您是近兩三年購買的一款電動車,我想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行駛裡程也不會超過5萬公裡,而近日,一輛行駛了超過15萬公裡的小鵬G3成為主角,我們將對它進行拆解,來看看它的品質和耐久性到底如何。
  • 拆解15萬公裡小鵬G3 鑑證造車新勢力技術實力
    時至今日,這仍是很多新能源準車主相當關心的話題,秉承「精明買車,快樂用車」的宗旨,回應車友關切,日前《拆車坊》向全網發起「長裡程新能源汽車」拆解徵集活動,最終選出一輛行駛裡程長達15萬公裡的小鵬G3,通過主觀駕乘體驗+客觀性能測試+全面拆解,以實際車況+拆解表現來鑑證造車新勢力的技術實力到底靠不靠得住。
  • 拆解15萬公裡小鵬G3 拆車坊鑑證造車新勢力技術實力
    時至今日,這仍是很多新能源準車主相當關心的話題,秉承「精明買車,快樂用車」的宗旨,回應車友關切,日前《拆車坊》向全網發起「長裡程新能源汽車」拆解徵集活動,最終選出一輛行駛裡程長達15萬公裡的小鵬G3,通過主觀駕乘體驗+客觀性能測試+全面拆解,以實際車況+拆解表現來鑑證造車新勢力的技術實力到底靠不靠得住。
  • 小鵬G3質量怎麼樣?車主開了15萬公裡贊道:和豐田一樣省心
    最近看到一個拆車報導,就是小鵬G3,2年行駛了15萬公裡,車主是一個狠人,剮蹭,保養也只做了一次,然而即便是如此,小鵬G3的質量與性能衰減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整個車只有在6萬公裡的時候做過一次保養,所以輪胎磨損的幾乎已經平了,其他的比如需要潤滑的地方,也基本因為沒有及時保養而出現了一些毛病和損壞,但是除此外,其他的測試發現,無論是加速性,還是制動距離,或者說百公裡電耗的表現上,小鵬G3的衰減都幾乎是很小,比起某些新能源汽車來說,甚至還要強。
  • 新能源界的續航「扛把子」,小鵬P7正式上市,NEDC續航高達706km
    【精彩車市4月27日報導】今日有著時下續航裡程「扛把子」之稱的小鵬P7正式上市並公布售價,三個版本共計8款車型,綜合補貼後售價區間為:22.99萬-34.99萬,定價策略性已經非常之明顯了,發布會直播現場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也為廣大消費者展示了P7這款車的不論是造型設計、媲美多款豪華品牌車型的尺寸空間、以及3.0版本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等等,
  • 音頻玩家深度測評:小鵬P7智能音樂座艙引領智能體驗風向標
    最重要的是,以發展的眼光看P7,這個智能音樂座艙是小鵬汽車智能生態的一部分,是構建未來式智能圖景的起點。我們可以透過智能音樂座艙,窺探到小鵬汽車在智能化的探索和成就。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小鵬P7除了引以為傲的超長續航之外,智能音樂座艙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吧。
  • 小鵬汽車怎麼樣?小鵬P7:噴薄而出的動力,雷厲風行的格調
    小鵬P7的車身採用時尚的無腰線設計,通過金屬光影過度表現出高級感。無框車門,潮流又不隨眾。全景透明玻璃車頂,簡諧而又性感。如此極簡的外觀設計讓小鵬P7風格更加脫穎、大氣。遠觀小鵬P7,像一位優雅沉穩的未來戰士。這種創新、獨特的設計讓它博得了很多年輕人的青睞,也是小鵬P7取得成功的一大助力。
  • 小鵬汽車徹底發飆了,這配置不火都難,品牌人人知
    小鵬p7的外觀設計相比特斯拉model3來說,顯得更為時尚和運動,而在細節上,其整體的線條設計非常的流暢。其前臉採用扁平化的設計,搭配分體式的大燈,看起來極具科幻感。另外日間行車燈的設計也是當前非常流行的風格,看起來非常具有辨識度。
  • 小鵬P7在福岡賽道挑戰保時捷、特斯拉和寶馬?結果竟然……
    這兩天,相信很多朋友都在關注一款純電動中型車——小鵬P7。的確,它擁有3米的軸距、最髙706km的續航裡程、炫酷的外觀和自研的X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並且發布了24-37萬這樣一個讓人眼饞的預售價,足以吸引大家的眼球。
  • TopGear評價小鵬P7,真能挑戰特斯拉Model 3?
    小鵬宣稱(注意,此處TopGear用的詞是Claim, 更多需要表示單方面宣稱)其使用80.9千瓦時電池組的車型,續航最高可達438英裡(約700公裡)。Yikes, TopGear用這樣的感嘆詞來結束第一句評價。
  • 小鵬P7鵬翼版上市,加價6萬的剪刀門真的值得買嗎?
    自從11月20日廣州車展開幕以來,汽車市場在今年的尾聲中迎來了最後的狂歡。許多汽車廠商抓住這一年最後的機會,紛紛開始「秀肌肉」。我們面前出現了琳琅滿目的新型汽車和概念車,同時,自動駕駛、新能源等一系列比較熱門的技術也應運而生。
  • 續航706km的小鵬P7在福岡賽道挑戰眾多豪華品牌,結果如何?
    這兩天,相信很多朋友都在關注一款純電動中型車——小鵬P7。的確,它擁有3米的軸距、最髙706km的續航裡程、炫酷的外觀和自研的X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並且發布了24-37萬這樣一個讓人眼饞的預售價,足以吸引大家的眼球。因為小鵬P7在續航、尺寸和定價等方面亮點頗多,反倒讓大家很少關注它的性能。
  •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月 6 號上周五,工信部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 年第 3 批)。這條評論是對一條小鵬 G3 試駕反饋的回覆——又一位使用馬斯克頭像(如果不是評論內容大相逕庭又頗有深度,我都以為是刷評論了~)的網友 Andrew 試駕完小鵬 G3 之後,認為 G3 的腿部空間不足,而他自謙稱其身高只有 5 英尺 10 英寸(1.78 米)。當然如果只是說事實,這條評論算不上令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