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語
家有賢妻、跟國有賢臣一樣嗎?先來看看家裡有沒有賢妻-有例子可以對比:近代的看吳京/王寶強;遠的看周瑜/宋江……這種例子隨手可得。
家有賢妻就意味著家庭幸福、和睦有愛,就意味著沒有了後顧之憂,全心拼殺事業,事業興旺發達可期。如果家中之妻,對你不是一心一意的人,或整天只想著為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或者想要更多、更想要不勞而獲……後院起火,只能一地雞毛。
國有賢臣-有賢臣的好處不用說了,反而是沒有賢臣的壞處更值得總結:歷史上的賣國賊秦檜,可以說是他的所作所為,直接加速了南宋朝的滅亡。
如果你作為一家之主、一國之君,你眼裡的寶貝,是賢妻/賢臣還是金銀珠寶或者有價無市的其它物質呢?可能每個人角度不一樣,結論也不一樣。下面就帶大家看看這兩個國君的態度吧!
二、四個國寶
戰國時齊威王原為侯,齊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某一天,齊威王和魏惠王相約一起到郊外打獵。魏惠王問:「齊國有寶貝嗎?」齊威王回答說:「沒有。」
魏惠王聽完得意地說:「我的國家雖小,尚且有直徑一寸大的珍珠,它的光芒可以照到車前車後直到十二輛車的距離,這樣的珠子共有10顆,難道齊國這樣大的國家,竟然沒有寶貝?」
齊威王別有意味地回答說:「我眼內界定寶貝的標準跟您不一樣。我有個大臣,他叫檀,我派他鎮守南城,楚國人就不敢來犯;我有個大臣叫盼子,我派他守衛高唐,趙國人就不敢東渡黃河捕魚。
我有個官吏叫黔夫,我就派他鎮守徐州,燕國人對著徐州的北門祈福、趙國人對著徐州的西門祭拜祈福,要求遷移從屬齊國的人口有七千多戶。
我有個大臣叫種首,我派他警備盜賊,做到了路不拾遺。這四個大臣,他們的光輝光照千裡,豈止十二輛車的距離?」
這段話很明顯地表現出兩個國君的境界和能力。齊威王的回答讓魏惠王羞愧難言。也是齊威王對自己臣下的肯定和讚揚。這種不花錢的「廣告」,把齊威王出類拔萃的、籠絡人心的手段表現得淋漓盡致。
齊威王識人善用、「會做人」的結果,使一大批象田忌、孫臏等傑出人才心悅誠服,心甘情願地為齊國效勞。
齊威王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於是,齊國大治,出現了「坐朝廷之上,四國朝之」的局面。這就是國有賢臣的好處。
三、國寶和家業興衰
歷代王朝之盛衰興亡,幾乎決定於是否有國寶賢臣。昏君則無不輕人重物,他們愛的是珠寶財物,習慣了掠奪搜刮,參與、奉承這類昏君的,必然是害國害民的奸臣,如開始時說到的秦檜之流。
明君則重人輕物,禮賢下士,生活上給予優厚待遇,政治上給予充分信任,賢士感動於國君的知遇之恩,必寧為知己者死,願盡忠報效。
再則,這些能夠做到決策層的賢才,肯定是具備相當的才華,制定的策略大多數能夠符合客觀規律、可以利國利民。
熟悉《紅樓夢》這本書的朋友很清楚,作為百年望族的寧國府、榮國府兩個賈府,之所以最後富不過四代,抄家獲罪敗亡,都是因為「人」方面出了問題……
當家人只知玩物弄權,不事生產,爾虞我詐,作奸犯科;下面的管家奴才慣會見風使舵,各謀私利。賈府到了賈赦、賈政、賈敬這一代,已經開始人才斷層-沒有一個合格的、合適的當家人,可以繼續帶領家族繁榮富強下去。
指望第四代,賈珍就更加不堪,賈璉有一定能力,但他的能力並沒有用在正途上-既是沒有正確的授權給他的問題,也是獨木難支,更主要的還是財政所限,習慣大手大腳的人,後手不繼,連孫悟空來了也沒有用。
賈寶玉不是一個會經營家業的人,他只是一個富貴閒人,來享受生活、體驗凡人生活的。因而賈府之敗,實屬必然……賈府沒有寶貝的人才……不是完全沒有,但賈府的人才都是中看不中用的「銀樣蠟槍頭」。
後記
所謂富不過三代並不是必然規律。只要開明的國君/當家人做好自己本份,未雨綢繆,發掘人才、重視人才、使人才人盡其用,才能有機會做到如齊威王般的成功。
賈府之敗,事出有因,但人才斷層,內部腐敗了,才是主因。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