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Z世代享受彈幕文化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既是調節情緒的一劑良藥,亦是陌生世界的情感共鳴」

  超八成Z世代享受彈幕文化

  「易烊千璽女朋友打卡第一天」「王俊凱女朋友打卡第二天」「白敬亭女朋友打卡第十天」……這是邵術術對彈幕的第一印象。邵術術的彈幕之旅從B站的健身視頻「美麗芭蕾」開始,「一個學姐推薦給我的,在B站很火的健身視頻。每次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會看看這些彈幕,覺得很有意思。」經過了這樣的彈幕洗禮,彈幕成了邵術術生活中的「常客」。

  作為一名「資深吐槽君」,現實生活中的田磊和網絡世界的他存在很大反差。旁人眼裡的「話題終結者」一旦點開視頻網站就彷佛被打開了「任督二脈」,「彈幕世界裡,有很多有趣的靈魂。」

  孫振虎、趙甜在《參與式文化視角下的彈幕視頻分析》一文中提到,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和媒介形態的變革,彈幕作為一種全新的影像語言表達方式,在各大視頻播放平臺呈現燎原之勢。近日,中青校媒就「Z世代彈幕文化」面向全國1976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1.34%被調查者觀看視頻內容時經常選擇開啟彈幕,另有38.66%不喜歡彈幕,主要原因在於彈幕遮擋畫面,影響視覺體驗。最受歡迎的彈幕形式為「字幕君」等功能性彈幕(73.07%),其次是「吐槽」「造梗」等互動型(57.40%)、評論型(45.32%)、「名場面打卡」等狂歡型(38.59%)。

  彈幕闖進這屆年輕人的生活

  廣西一所高校的黃瀟蓓第一次接觸彈幕是在看電影《小時代》的時候,「網頁關不了彈幕,所以就被迫跟著看彈幕。」而這次經歷,讓黃瀟蓓對彈幕的感受從「很討厭彈幕,覺得好煩,看著眼睛花」轉變為「覺得這個形式挺有意思」。黃瀟蓓坦言:「覺得寂寞,一個人看視頻覺得沒勁,所以後來越來越喜歡開彈幕。」

  「神奇,但是速度太快了」是南京師範大學的周緣對彈幕的第一印象。她記得自己看懸疑片《致命ID》的時候,有一處細節沒看懂,彈幕中有人作出解釋,她才理解了導演的用意。「雖然在B站的會員正式考試中不提倡劇透,但有時候看劇很想知道後面究竟怎麼樣了,適度劇透我還是挺喜歡的。」

  上海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大三學生彭鑫第一次接觸彈幕的時候還在讀初中,「用手機App追劇的時候突然發現了彈幕功能。」他特意去了解彈幕文化,知道「彈幕」一詞來源於日本,從A站傳至B站,再擴展到現在各大視頻播放平臺。「當時大家對於『彈幕』的讀音還存在爭議,後來才理解了彈幕是指像子彈一樣射出。」今年疫情期間,彭鑫偶然在B站刷到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講刑法的相關視頻,「從下午到晚上我一直在『刷』羅翔老師的視頻,每次老師拿張三舉例,大家就會齊刷刷地發『法外狂徒』,覺得很有意思。」

  黃瀟蓓用「爆米花式的句子」形容自己對彈幕的感受。「彈幕通常適合比較短的表達,深層次的表達不是很合適。像爆米花,沒什麼營養,但是很甜、很好吃,適合解悶。」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86.43%受訪大學生享受互動和集體觀看的感覺,以及彈幕「名場面」營造的氣氛(名場面指在影像世界中為人熟知的經典片段——編者注),75.13%認為有趣的彈幕能帶來新的意義和快樂,67.27%將發彈幕看作一種表達觀點的方式,63.05%認為彈幕是視頻內容的良好補充,53.19%表示通過彈幕可以穿越空間、時間,找到世界各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

  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中紅介紹,彈幕在經歷了一定時期的發展變化後,已經成功「出圈」,被主流視頻網站廣泛採用,是大眾接受度、認可度較高的一種互動交流方式。「現在各大平臺的視頻類節目都會有彈幕,彈幕已經超出了二次元的範疇,被廣泛使用,從最初的工具性質,逐漸形成特有的彈幕文化。」

  「爆米花」式彈幕很甜很解悶

  馬中紅認為,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原住民,Z世代對彈幕的使用屬於伴隨性行為,「他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不需要過多的思索,我為什麼要用?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發生的行為。」

  對於來自上海某高校的申思怡來說,彈幕像是一把佐料,在合適的時候加入合適的量,才能更好地「提鮮提味」。申思怡是電視劇《甄嬛傳》的忠實愛好者。在她看來,沒有這部「下飯劇」陪伴,吃下的外賣「都是不香的」,而一個個伴隨著「名場面」出現的「神彈幕」,更是為本就精彩的劇情「加了一把好料」。比如劇中沈眉莊與甄嬛悄悄談論偏方時,彈幕上出現的「有什麼悄悄話是我們Vip不能聽的」,讓申思怡忍俊不禁。在她看來,趣味性的、科普性的彈幕是原劇情的補充,一些經典的評論甚至能起到「畫龍點睛」或「錦上添花」的效果。

  在田磊看來,彈幕的即時分享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觀眾的孤獨感,教程視頻片尾的一句「謝謝老師」或是片中劇情達到高潮時,滿屏飄過的「某某發來賀電」,都能讓田磊感覺「我並不孤單」。「發現有很多人在和自己一起追劇是一種很治癒的感覺。」在田磊眼裡,在紛雜的「彈幕世界」裡,一句句讓他「拍案叫絕」的評論背後,都有一個他在現實世界裡可遇不可求的有趣靈魂。

  作為彈幕愛好者,黃瀟蓓不僅愛看彈幕,也喜歡發彈幕,是資深的「前方高能」彈幕選手。黃瀟蓓之所以喜歡發彈幕,是因為以往的彈幕經歷讓她體會到了一種「我不是一個人的感覺」。大多數時間一個人看視頻的黃瀟蓓,每當視頻中的彈幕「譁啦啦一堆東西飛過去」的時候,她就覺得像是有人和自己一起「嗑瓜子、吃爆米花,看電視」。

  「我們通過電視看演唱會和在現場看演唱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在現場可以跟著音樂的節奏跳舞、歡呼,環境會對我們起到刺激作用。彈幕的存在就給了觀看者一種『我在現場的感覺』,形成了影響觀眾的視覺刺激,實現了青年人去除孤獨感的需求。」馬中紅說。

  中青校媒調查發現,受訪者中有5.34%是經常主動發布彈幕,62.28%偶爾發布,在「名場面」進行打卡,另有32.37%不發布彈幕。

  常常反覆刷劇的田磊偶爾也會充當「高能君」的角色,每當臨近精彩橋段或是即將出現驚悚畫面時,田磊都會「親切地」用彈幕提醒:「記住這個細節,圈起來一會兒要考」「前方高能」。

  馬中紅表示,與其他形式相比,彈幕的存在降低了Z世代青年的表達難度,他們可以通過彈幕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和觀點。彈幕的操作方法簡潔,可使用度更高、可操作性更強,「只需要發一句哈哈,或者一個表情,就能在特定的語境中產生意義。」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受訪大學生對不同類型的「彈幕君」喜好程度不一,其中「科普帝」以59.66%位列排行榜第一,「真·高能君」佔52.77%,「字幕君」佔52%,之後依次是「吐槽君」「激燃刷屏團」「空耳君」「打碼君」,分別佔42.7%、19.06%、12.13%和7.86%。

  「鬼畜」視頻和「鬼畜」視頻中的彈幕,總能讓愁眉不展的嘉樂喜笑顏開。「『鬼畜』視頻本身就很好笑,打開彈幕發現更有趣。」嘉樂用「情緒調節劑」形容彈幕對他的意義,「彈幕可以將自己從壓抑的情緒中抽離,是排解情緒的一劑良藥,看完後會覺得很放鬆,完成之前影響自己情緒的事情時會更有動力,更有信心做好。」

  實現身份認同,獲得情感共鳴

  馬中紅指出,當前Z世代青年人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能找到與自己趣味相投的群體。但是,通過彈幕他們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歸屬群,同時達到消除孤獨感的目的。

  「我會偶爾在與其他彈幕有強烈共鳴的時候發彈幕,類似於動漫、音樂視頻的整合,或者一些作品有特定的梗,在視頻進入高潮的時候我可能會發。」有時候彭鑫覺得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和自己喜好相同或者觀點相似的人,但是通過彈幕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同道中人」。

  對於嘉樂而言,彈幕則是和「同類人」的隔屏互動。 2018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中國賽區的比賽實況讓嘉樂印象深刻,滿屏的『IG真牛』,(IG為一電子競技俱樂部名稱——編者注)讓嘉樂第一次感受到了彈幕儀式的狂歡。身邊是沸騰的男生宿舍樓,電腦顯示器裡是密密麻麻的重複性祝福,「當時看到滿屏都是這幾個字,覺得特別的自豪。」心儀隊伍獲勝的那天,嘉樂在網絡世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社群,「感覺穿越世界各地的人因為共同的喜好聚在一起」,他通過彈幕的形式完成了自我身份認同,尋求到了網絡世界的情感共鳴。

  嘉樂坦言,他希望自己發的彈幕能被一同看視頻的陌生人點讚,「自己發表的觀點被他人認可,這種感覺很好。」在以往的經歷裡,有人用「前方這位仁兄說的對啊」來表示對嘉樂觀點的贊同,聽到對方這樣的評價,嘉樂打心眼兒裡開心,「覺得英雄所見略同。」

  在馬中紅看來,Z世代青年人是渴望認同的一代,「與其他年代的青年人相比,Z世代青年更樂於分享,並且渴望在分享過程中得到他人,尤其是同齡人的認可,從而獲得共情。」

  《參與式文化視角下的彈幕視頻分析》一文中提到,彈幕文本的被認可程度決定了自身身份認同的實現程度。

  邵術術心裡對是否開啟彈幕有著嚴格的標準線,「需要考慮彈幕數量和視頻內容」。但這並不影響她在彈幕世界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地」。作為小眾文化愛好者,身邊鮮少有人和她興趣相同,而彈幕的存在讓她在網絡世界找到了自己的群體。「可能我不認識他,我不知道他在哪裡,但我知道他和我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

  「祝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中考加油」「高考600分」……對於喜歡看治癒類視頻的邵術術而言,一句句飄在屏幕前的彈幕,藏著不同人的故事,總能讓她感同身受。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嘉樂、田磊為化名)(記者 程思 羅希)

相關焦點

  • 彈幕闖進這屆年輕人生活:超八成Z世代享受彈幕文化
    「易烊千璽女朋友打卡第一天」「王俊凱女朋友打卡第二天」「白敬亭女朋友打卡第十天」……這是邵術術對彈幕的第一印象。邵術術的彈幕之旅從B站的健身視頻「美麗芭蕾」開始,「一個學姐推薦給我的,在B站很火的健身視頻。每次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會看看這些彈幕,覺得很有意思。」經過了這樣的彈幕洗禮,彈幕成了邵術術生活中的「常客」。
  • 什麼是z世代 B站成為Z世代聚集地
    什麼是z世代 B站成為Z世代聚集地 來源:www.18183.com作者:藍藍鳳時間:2020-11-27 立足於二次元的B站聚集了各種流行時尚的產物,成為Z世代年輕人聚集的最大泛娛樂社區
  • Z世代逛嗶哩嗶哩,更會嗶嗶嘀嘀
    1、而為什麼Z世代為什麼愛逛嗶哩嗶哩?這裡有屬於他們的內容和文化,比如充滿想像力的動漫內容。騰訊統計顯示,動漫愛好者目前為3.3億,65%分布於Z世代。艾瑞統計顯示,85%的動漫愛好者來自B站。B站不僅僅動漫用戶多,本身也是國產原創動畫的重要平臺。Z世代的文化充滿創造力,這一群體除偏愛欣賞優質文化內容,還樂於創造自己喜歡的內容。
  • Z世代大學生群體社交的關鍵鑰匙——二次元文化體系
    但是,這些學生語言文化符號對於需要我們國家而言卻很難進行理解,早已離開高校校園的我們,看到他們通過這些「一臉懵逼」的話語體系,不禁感到似乎我們企業很難再融入到他們學習之中。 在z世代大學生的社交圈中,動畫ip的話題也影響著z世代大學生的社交圈。
  • 探究「Z世代」的年輕人到底喜歡什麼?
    對於中國的Z世代而言,國際大牌和傳統的喊話式廣告營銷手段已經逐漸失去了吸引力,實體店和傳統電商渠道也有點過時了;「口碑」成為影響他們消費的全新參考標準。Z世代更容易被社交媒體上的意見領袖影響,越來越多年輕人會在短視頻、直播平臺邊刷邊下單。 彈幕看劇 彈幕指看視頻時從屏幕上飄過的評論性字幕。
  • B站:Z世代的精神家園
    得益於早期用戶因為熱愛聚集的初衷,運營團隊始終堅持初心,以及快速的反饋管理機制和「彈幕禮儀」文化,才讓B站一直保持健康的社區氛圍。而這份優勢需要長時間的耕耘,絕不是其它公司在短時間內可以複製的,這形成了B站的核心競爭力,讓年輕一輩的用戶源源不斷的流向B站,讓會員的粘性不斷提升。
  • Z世代圖鑑,他們為何都有「人設」?
    彈幕看劇彈幕指看視頻時從屏幕上飄過的評論性字幕。現在已經成了各大視頻網站、直播網站的標配。其實彈幕最早是軍事用語,指炮火射擊過於密集像幕布一樣。日本視頻網站niconico動畫最先開啟了彈幕功能,2015年8月時,註冊人數突破了5000萬人,niconico動畫也成了彈幕的發祥地。據權威數據統計,B站的彈幕總量已經接近50億條。放眼當下,彈幕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已經滲透到社交、遊戲、音樂、教育等不同領域。
  • 毒App獨家首發雷米格馭光者系列腕錶,推動年輕用戶享受潮流文化
    作為潮流電商平臺,毒App始終堅持為z世代消費者提供「新、潮、酷、炫」各類潮流商品,引導年輕用戶了解潮流品牌故事、深入潮流文化內核,成為z世代潮流消費者的首選渠道。毒App憑藉自身在潮流消費市場的領先地位,逐漸成為知名品牌運營及新品發售的首選陣地。
  • 嗶哩嗶哩是如何抓住Z世代的心?
    嗶哩嗶哩,中國知名的視頻彈幕網站,早期為一個ACG(動畫、動漫、遊戲)內容創造與分享的視頻網站,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圍繞用戶、創作者和內容,構建了一個源源不斷產生優質內容的生態系統,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年輕世代高度集中的文化社區和視頻網站,稱為Z世代(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又稱網絡世代)的樂園。
  • 你真的了解Z世代嗎?
    最近新發布的Z世代營銷報告為我們構建了一幅Z世代用戶畫像,Social Stories對此進行了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85%的Z世代最喜歡YouTube,32%的人在社交媒體中使用YouTube最多;69%的Z世代最喜歡Snapchat,35%的人在社交媒體中使用Snapchat最多;72%的Z世代喜歡Instagram,15%的人在社交媒體中使用Instagram最多。
  • Z世代洞察的結果和影響作用
    1.Z世代洞察的結果Z世代洞察的結果顯而易見:95後和00後對於整個世界的價值觀念都有所改變,包括在消費觀念,人生觀念上都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對於z世代人群而言,他們沒有接觸過經濟拮据的時代,所以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滿足。
  • Z世代群體活躍的主要圈子有哪些
    當然,知道z世代的主要圈子,可以有效地決定品牌,除了kol攜帶的商品,還有其他垂直領域,許多品牌不理解。對於z世代來說,他們活躍的主要圈子是什麼?這項活動已經成為每天必不可少的項目之一,因此電子競技產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先決條件,重大電子競技賽事的興起吸引了Z世代粉絲的廣泛關注,許多遊戲都得到了Z世代消費者的大力支持,我們可以發現Z世代群體在電子競技消費中的消費意願仍然很強。
  • 產品打造視角——B站是如何抓住Z世代青年之心
    編者按:【未來首席,請你發言】第二期:Z世代,誰能抓住這屆年輕人的心。本篇稿件來源:屈星銳,20歲,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圖片來自《看點快報》B站從成立之初的一個深耕於ACG文化的小眾網站,4年間迅速發展,逐漸在Z世代中佔據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 動漫拉新已成趨勢,贏得Z世代就能贏得市場嗎?
    上半年,無論是遊戲、偶像選秀、姐學文化、OTS付費、甜寵劇、耽美、國漫等等,這些具有強烈符號文化的內容,正成為興起的網際網路二代用戶的新消費品,網際網路消費的核心群體正轉向於Z世代,二次元文化或逐漸佔據主流市場,成為用戶拉新的又一動力
  • 2020年末最搶眼的ACG盛宴 觸漫嘉年華打造Z世代文化樂園
    在展場布局上,兩層的展場分別劃分出夢幻甜品屋、英國文化與教育文化體驗區、觸漫遊戲區、天聞角川等展區,給予逛展者最全面的二次元體驗。本次觸漫嘉年華,最大的亮點莫過於豪華的「三坑」時裝展,國內首場Lolita童裝模特走秀讓眾多逛展人體會到Lolita童裝的可愛和市場潛力。
  • 表情符號的設計啟示:面向Z世代群體的流行文化和情感表達方式
    編輯導語:表情包,是隨著網絡社交溝通的增多出現的一種主流文化,其追求醒目、新奇、諧謔等效果的特點,與年輕人張揚個性和搞怪的心理相符。由於彌補了文字交流的枯燥和態度表達不準確的弱點,有效地提高了溝通效率,表情包得以大範圍地傳播。對於表情包的設計者來說,如何針對Z世代的情感和特點進行設計,這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 B站「出圈」,Z世代的注意力經濟怎麼做
    伴隨從天而降的金色彩帶和線上粉絲的彈幕霸屏,百位B站(嗶哩嗶哩, bilibili)UP主從幕後走向臺前。在過去一年,二次元起家的B站,開始實施積極的用戶增長、拉新策略和多元商業化試水,跨年晚會的意外走紅,讓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讀懂B站,更想讀懂Z世代文化消費新趨勢。作為B站的核心資產,UP主的內容創作生態變遷成為一個很好的觀察樣本,他們既折射出年輕一代獨具個性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也承載著視頻江湖角逐背後,內容創作者永恆的焦慮。
  • 日本影院推出彈幕功能,彈幕文化你怎麼看?
    據外媒報導,日本一家電影院將在11日推出「彈幕功能」,觀眾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發表評論,內容則會實時出現在電影屏幕上。日本是全球第一個出現彈幕型視頻網站的國家。日式彈幕文化也迅速應運而生,所有UP主都不得不在自己的視頻下標明「弾幕禁止/弾幕自重/弾幕推奨/弾幕歓迎」等標籤,來照顧粉絲屬性。2006年後,AcFun和bilibili相繼將這一形式引入中國,也很快催生出了別開生面的中國彈幕文化。不僅在流視頻網站上紅紅火火,也在線下大螢屏上破位出圈。
  • 與LIFE一起遇見最美大理 享受Z世代精緻生活
    在網絡和科技海洋中,成長起來一代自信真實、天然元氣、傲嬌活力的年輕群體,他們被定義為Z世代青年。對Z世代青年來說,活在當下,悅人不如悅己。對生活,他們不將就,不湊合;對消費,他們追求品質,嚮往精品。
  • 「新港股」煜盛文化面向「Z世代」全面布局
    在12月21日於香港舉辦的「2020香港上市公司發展高峰論壇暨第八屆港股100強頒獎典禮」上,煜盛文化(1859.HK)以「新港股」身份獲得關注,其針對「Z世代」用戶的布局被西澤投資管理公司高度看好。在特別對話環節,煜盛文化董事會主席劉牧表示,集團將繼續秉持原創提升價值的初心,在新經濟時代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