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跟諸葛亮一樣,也是智慧的化身,他身居山中,通過眾多得意門生就能操縱全局,可以說是運籌帷幄的世外高人。有人說鬼谷子是古代的成功學大師,其實他以教人智慧而擅長。鬼谷子學問講究出奇制勝,跟儒家學問提倡敦厚講禮不甚相關。
比如,他在發現龐涓人品不好後,並沒有停止傳授龐涓縱橫捭闔之技能,也沒有對龐涓進行道德教育,只是對龐涓提出了警告,後來龐涓急著下山,他也就順其自然了。後來龐涓果然做出了同門相害的事來。
所以,我認為德行不好的人,不適合學習鬼谷子智慧,因為可能會讓自己「如虎添翼」。但是鬼谷子智慧裡面,也有類似於釋家「度人脫厄」的內容。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兩條大智慧,如果你能理解透徹了,你的人生從此就能夠否極泰來。
第一條,德之術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
大意是「聽取情況的方法是:不要遠遠看見了就答應,也不要遠遠看見了就拒絕。」
古人講究,虛懷若谷、廣開言路,如果能聽信人言,就使自己多了一層保護,如果拒絕別人進言就使自己受到了封閉。高山仰望可看到頂,深淵計量可測到底,而人心是無法測到底的。以「上虛納諫」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來使得自己測量的尺子愈加好用,那麼就可以知人善任,洞若觀火。
尤其對於很忙,平時接觸很多人的人,你聽到的消息必然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這時候就需要出色的判斷能力,於眾多言語中,比較得出哪些是真的,哪些最有利於自己。
比如你接了一個電話、或者某人的一通「苦口婆心」,頭腦一熱盲目跟風,做了一大筆投資,帶來的後果就是直接的損失,更加嚴重的事情是很有可能會給你的對手帶來可乘之機,說不定你的人生就會毀於一旦。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是因為杜十娘雖然接觸的人很多,但是她卻輕信了別人的花言巧語,結果遇到了壞人,最後結局悲慘。《三國演義》中曹操輕信了蔣幹、黃蓋的話,被連環計所騙,結果差點身死人手。
第二條,循名而為貴,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
這句話的意思是就是說,在外的名聲是用來考察實際情況的好幫手,而實際的情況呢,也是對在外名聲的一種有效反應。
其實有很多成語,已經解釋了這些道理,比如:實至名歸、名不副實、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酒香不怕巷子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空有虛名、浪得虛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這些詞句,大抵是說名聲和實際能力的關係,名聲和實際操行的關係,花言巧語和真實情況的關係。鬼谷子也講究觀其言、察其行。然而這些道理說著容易,其實很難做到的,因此遇事一定要三思後行。我記得一個故事,某人容易「掏腰包」,事後又後悔,所以他乾脆給自己立了個規矩,花1000元以上時,絕不第一次見面就「成交」!
晚清時,張佩綸是個侃侃能談的人,文武都能信口拈來,慈禧等人也被他的才學打動,張佩綸跟李鴻章關係也很好,所以清廷讓他:以三品卿銜會辦福建海防事宜,兼署船政大臣。結果1884年法軍艦侵入馬尾港時,他卻連犯低級錯誤,導致福建水師覆滅,馬尾船廠被毀。此時人們才發現他是趙括第二。
每個人的人生總會遇到2到5次機會,但是如果沒有理智的大腦、沒有識人能力,則可能錯失良機。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只要你肯用心去揣摩和感受其中蘊含的意思,越是混不好,越要牢記2條天規,都一定會有否極泰來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