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創作《歲歲年年柿柿紅》《月是故鄉明》等熱播劇 西安編劇紅紅...

2020-12-14 晨娛碼頭

西安新聞網訊 近年,由我市長安籍編劇紅紅參與編寫和創作的電視劇《歲歲年年柿柿紅》《月是故鄉明》,先後在央視播出,引起熱烈反響,劇中真實的生活場景、濃鬱的農村氣息打動了大量觀眾。11月28日,由陝西省柳青文學研究會主辦的編劇紅紅作品賞析會在長安區聚豐園舉行,著名文化學者雷濤,作家李希仲、周養俊、楊廣虎,以及多位長安當地學者,對紅紅的創作進行品評,編劇紅紅則介紹了自己創作的心路歷程。

賞析會上,陝西省柳青文學研究會執行會長董穎夫首先對紅紅的創作進行了介紹。紅紅本名王茜紅,是知名演員王茜華的妹妹,長安區王莽人,業餘作者。近年來,紅紅在姐姐王茜華的鼓勵下開始電視劇創作,雖然在此之前她從未編寫過電視劇,但由於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和深厚的生活積澱,熟悉農村生活,她大膽嘗試、虛心求教、苦心鑽研,一次次深入鄉村體驗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敏銳把握時代發展脈絡,捕捉社會價值取向,發掘農村新人新事,弘揚社會正氣。她是《歲歲年年柿柿紅》的文學編輯,也是《月是故鄉明》的編劇之一,這兩部劇一個表現了當代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到自信和尊嚴的主題,一個展現了新時代企業家反哺家鄉、造福百姓的心路歷程,都由王茜華領銜主演,在央視熱播後,又在全國多家衛視播出,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作為一名業餘作者,一出手就是大劇,在創作上有什麼訣竅?紅紅說,她只寫自己最熟悉的題材,最能駕馭的故事,並對這樣的故事進行深入挖掘。通過長期的積累、大量的走訪,構建故事情節、反映鄉村矛盾、塑造人物形象,在她的筆下,劇中的許多人物在生活中都有原型,他們性格各異,語言鮮活,這樣作品才有生活、有內涵、接地氣。賞析會上,紅紅的妹妹王春妮在發言中幾度哽咽,難抑淚水,她說姐姐40歲開始創作,對每部作品都全情投入,廢寢忘食,《歲歲年年柿柿紅》中就有她們母親和父親的影子,因此非常真實和感人。

當天,多位作家、編劇圍繞紅紅作品在賞析會上進行交流發言。著名文化學者雷濤對紅紅的創作給以高度評價,他說,《歲歲年年柿柿紅》《月是故鄉明》是兩部優秀的農村題材電視劇,展現了新時代農村婦女的真實風貌,「對於當下的創作如何貼近時代、貼近群眾這一問題,紅紅作出了很好的回答。希望紅紅繼續深入生活底層,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的作品。」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孫歡 主辦方供圖

【來源:西安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王茜華:歲歲年年柿柿紅後再上央視,中秋大戲月是故鄉明陪您過節
    而她的代表作《當家的女人》、《闖關東2》、《胡楊女人》、《小麥進城》、《黨的女兒》、《女人的村莊》、《我在北京·挺好的》、《小草青青》……就是最好的正面,而今,50歲的王茜華在2020年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中秋節到來的時候,攜著最新作品《月是故鄉明》來陪您一起過中秋啦!
  • 王春妮在「編劇紅紅作品賞析會」上的發言
    我叫王春妮,是紅紅的妹妹,很高興有這樣的一個學習機會,也很感謝各位老師在百忙之中專門為我姐的劇本舉辦這樣一場研討會。作為姐妹,我姐從開始創作《歲歲年年柿柿紅》,到《月是故鄉明》最後的圓滿開播,對於她的經歷,過程,付出的辛苦,努力,我應該是了解最多的人。從一個門外漢,到現在有兩部作品在央視播出,我見證了她一步步的成長,也更多的看到她一路走來的努力。
  • 《月是故鄉明》看預告就讓人心潮澎湃
    圖片來自網絡相信大家好多人都看過王茜華演的《歲歲年年柿柿紅》,也是因為這部劇讓我的人生有了改觀,我通過發表自己在《歲歲年年柿柿紅》中的感受和想法,讓我成功地贏得了自己自媒體的第一桶金《月是故鄉明》讓我看到了希望,只看預告,它所帶的激情就感染了我,讓我的心中有一股火在熊熊燃燒。
  • 多次與梅婷競爭角色皆敗北,嫁給導演後事業改觀,今成農村劇一姐
    《月是故鄉明》電視劇《月是故鄉明》正在緊張的後期製作中,該劇講述了女主人公張錦繡返鄉創業,在縣、鎮有關領導和村第一書記的支持和幫助下,通過種植血橙等,推動家鄉的經濟文化發展,帶領全村人共同邁向全面小康新徵程
  • 《月是故鄉明》山東衛視開播!王茜華《花漾劇客廳》帶來秘密武器
    拳拳赤子心,濃濃故鄉情。今晚7:30由沈行擔任導演和總編劇,紅紅、劉潔妮編劇,王茜華、荊浩、王往、馮國慶、王挺、黃品沅、沈行、劉伯勳、劉晨霞、李奕嫻等演員聯袂主演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在山東衛視花漾劇場播出。
  • 「農村劇一姐」王茜華,二婚嫁給名導,如今50歲生活幸福
    農村是現在好多人嚮往的地方,農村人樸實、善良,空氣也是很好的,讓大城市裡的人現在都回農村發展,而農村劇現在也很受人們的追捧。說到農村劇我就不提一個人「農村劇一姐」但是也有喜歡稱她為「勵志姐」王茜華,她演的 最多的是農村戲,內容都很勵志正能量真的是很深入人心。
  • 2018年7月9日CSM52城電視劇收視率排行榜(TOP30)
    中商情報網訊:2018年7月9日(周一)CSM52城收視率排行榜上有四部電視劇收視破1。其中北京衛視新劇《面具》收視第一,當日收視1.37%,市場份額5.11%。湖南衛視《一千零一夜》收視第二,當日收視1.317%,市場份額4.838%。
  • 扶貧劇掀起新一輪創作潮,大男主遠超大女主
    同時,突發的疫情對人們生活造成了劇烈震動,記錄抗疫故事也被緊急納入了主旋律劇的創作任務中。在這種時代氛圍下,扶貧、抗疫成為今年電視劇市場的兩大創作主題。不同於抗疫劇的強時效性和以橫剖面切入故事的強情節創作手法,扶貧劇因更貼近日常生活,要展現較長時間內的農村變遷,所以創作節奏也相對寬鬆。
  • 「農村劇一姐」王茜華,5部勵志催淚大戲,部部精彩!
    王茜華作為「農村劇一姐」,出道的27年裡,她用多部勵志的作品詮釋了多個女性角色,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今天影子就給大家介紹幾部這位「好女人專業戶」王茜華的勵志催淚大戲,帶你見識這位陝西女人的淳樸演技。不想留遺憾的一起看看吧!
  • 月是故鄉明 花是故裡香
    月是故鄉明 花是故裡香   □宋鶯  八月桂花香,中秋月最明,月亮年年圓,桂花年年香,但我總堅信:月是故鄉明,花是故裡香。  我們還把奶奶教我們唱的兒歌改了詞,唱給奶奶聽:「八月十五月兒明啊,奶奶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八月十五月兒明啊,奶奶待我親又親啊,我為奶奶唱歌謠啊,獻給奶奶一片情啊……」奶奶在一旁笑眯眯地望著我們,為我們打著節拍,每唱到最後一句,我就會一頭撲進奶奶懷裡,撒嬌似地對奶奶說:「等我長大了,一定會給您買最最好吃的月餅!」
  • 《月是故鄉明》老華僑這一句話感動了我
    《月是故鄉明》終於在前天拉下了序幕。但是它表達的精神卻深深地感動了我。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每一個出門在外的遊子都會在特殊的日子裡想起自己的家鄉。生活的不易讓他們離開了自己的故鄉,但是那顆思念故鄉的心卻從來沒有停止過。
  • 《月是故鄉明》今晚開播,好期待
    王茜華主演的農村勵志大劇《月是故鄉明》終於到了播放的時候了,我的心情是無比的激動,因為她的每一部劇都給人一種激勵,讓人看著她的劇心中就會燃起一股熊熊的烈火,忍不住心潮澎湃。圖片來自網絡當然喜歡一部劇就會喜歡上表演這部劇的演員,因為演員是一部電視劇的靈魂,電視劇的魂都是通過這個演員的演技體現出來的,一個好的演員可以很好地詮釋出電視劇所要表達的意思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來歷!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小時候常常看到的對聯,感覺特別讓人回味。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總是讓人感嘆不變的是時光,變得是鏡中人。那種如朱自清所寫的《日子》,總是在各種間隙流走的年華,縱是萬般不舍,卻也會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
  • 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談《鷓鴣天》
    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談《鷓鴣天》在華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唐詩宋詞元曲可稱得上是最鼎盛時期的文化瑰寶,所以有太多的優秀作品被傳承了下來,並且在其影響下一直被後人所推崇和喜愛,尤其是以唐詩宋詞最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