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姚芸 範俊娟
知乎上有個問題很有意思,現代社會輿論基調是:女人付出很多,男人自私不顧家,只想著自己。一大波人跑出來同情女人,罵男人洩憤,可是在「男人自私不顧家」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今天我們來談談,那些遇到付出型女人的男人們,到底是怎麼回事
01我付出了全部,他卻像個甩手掌柜
一位想離婚的男士向我們求助,因為他內心左右搖擺,特別掙扎。對老婆很愧疚,但又非常想離婚,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他很優秀,是個暖男,老婆特別愛他,婚前主動追的他,婚後老婆家務全包。什麼都不用他做,飯菜都端到他嘴邊,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
總之,各種美好的名詞都能放到她身上,身邊人都羨慕他「上輩子燒了高香,娶了個這麼完美的老婆」。他自己也覺得非常滿足,老婆可以幫自己分擔生活中的壓力,還將自己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
在他們有了孩子之後,老婆自己帶娃,為了不影響他休息,還主動提出帶著孩子去另外一個房間睡。
老公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可偶爾工作很疲憊了,回到家看到老婆還在忙碌,也很心疼老婆,想為她分擔一下。
但每次自己一動手,老婆就會說:你就放那把,一會我來弄,你又弄不好。即使自己認認真真拖個地,也會被挑出來些小毛病:哎,你看看你這地拖的,還有頭髮絲呢,還是放著我來吧。
他一直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夠仔細,直到有一次,他下班回到家,習慣性地坐到餐桌旁準備拿筷子吃飯,老婆抱著娃一邊說著:「鍋裡還熱著個湯呢,也不去盛上喝,我不給你端,你都不知道看看!」一邊將湯端到了自己面前。
老婆的話讓他感覺無力反駁,似乎是自己自願並習慣於依靠她,可其實是對方並沒有給他行動的機會。
他不想發脾氣,因為知道老婆很辛苦,也覺得這些看上去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可是時間久了,這樣的小事越來越多,他也開始越來越想逃離。
慢慢的,他回家越來越晚,回家後的話也越來越少,老婆對他的不滿意也越來越多了,小到不能陪孩子,大到沒有家庭責任心。
在老婆面前,他越來越像個做錯事但又不允許彌補的孩子,於是將很多事情壓在心裡,選擇逃避,兩個人的溝通越來越少,似乎又回到了那種平衡而又平和的日子之中。
可是他們之間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也只是在維持著表面的平和。老婆依然不停付出,而老公一邊享受得戰戰兢兢,一邊又時刻防著被批評,甚至感覺在家裡有點窒息。
打破這一切的,是女客戶的出現。
會撒嬌的女客戶時常請他幫忙,讓他順道送自己回家。和女客戶在一起,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他忽然覺得自己這才像個男人,而不是一個犯錯的無能的大男孩,雖然他和女客戶還沒有發生什麼,但是老婆卻因為這一點爆發了,老婆覺得特別受傷:我為你累死累活,你卻跟別人曖昧不清,無論男方怎麼解釋,都沒有用。
爆發之後,他們的婚姻連最後的平靜也被打破了,鬧得人盡皆知,最後他提出了離婚,所有人都不能理解:放著這麼好的老婆,就因為這麼點事,你還要離婚,但是這其中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婚姻中,有很多女人會抱怨:自己為家庭付出了全部,老公卻像個甩手掌柜,什麼都不做。甚至還有些甩手掌柜,跑到別的女人面前獻殷勤,著實令人氣憤。
這些男人的良心是讓狗吃了嗎?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下面就讓我們走進他的內心看一看,他們究竟怎麼了。
02 付出型的人:我用付出把你隔開,讓你無法靠近
關鍵詞一:愧疚感
在付出型的老婆面前,老公內心會產生一種愧疚感:我什麼都沒做,只是享受,我的所得和付出不匹配。
愧疚感會讓他自責,不舒服,他就會用心理防禦機制平衡自己的內心的不舒服。比如合理化:是她自己想做的,我沒讓她累成那樣,不關我的事。
這樣的行為會讓他不再感到愧疚,表現出坦然享受,無所謂的樣子。對老婆的抱怨也會很不耐煩。
關鍵詞二:被操控感
老公無所謂和坦然享受的樣子會使老婆內心產生更多的不滿,於是一邊用道德來綁架、操控對方:我這麼辛苦,你卻什麼都不做,也一點都不體諒我,一邊又什麼都不讓對方幹。
面對老婆的控訴,老公沒辦法說服自己再坦然的接受這一切,於是開始對老婆小心翼翼,在家裡縮手縮腳。
正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因為心存愧疚,他不自覺地受對方影響,被對方情緒操控。
因為我欠你的,所以我沒有理由拒絕你,或者我只能答應你,不然就是我不夠好,我不是個好丈夫,這是遇到一個付出很多的妻子時,男方內在的心理活動。
這種罪疚感會讓他們羞於提出自己的需求,也難以拒絕對方的需求,所以一邊被動攻擊,一邊被迫迎合。
一個人在健康的婚姻中,本應該感到舒服自在,有自我表達的空間。可以時而像個孩子,時而像個父親,時而像個愛人,但被對方情緒操控之後,他就成了個牽線木偶,沒法再做自己。
關鍵詞三:孤單
被付出很多的人,在關係中,其實是孤單的。他們就像被錦衣玉食供奉、但被束縛住手腳的孩子,無法選擇我要什麼,我不要什麼,只能被動接受別人給自己的一切,還要承擔道德上的壓力。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感覺不到自己是被愛、被在乎的,在別人眼裡的幸福生活,在自己面前只是一個人孤單的強撐著。
關鍵詞四:被高期待
老婆為家庭和對方過度付出,其實內心不僅僅是希望對方「投桃報李」——我做這麼多家務,你也做這麼多家務。
更多的是期待「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我為你做這麼多,你要永遠愛我,什麼都聽我的,為我做任何事情。
這種高期待,是很多付出型老婆指責老公時的內在期待和行為意圖。也是引爆很多家庭矛盾的一顆雷。
講到這裡,有些付出型的老婆可能還是會發問:被付出的人真的有這麼難受嗎?我看他挺享受。
不站在他們的位置上有些感受確實不好體會。我們可以再用付出型父母養育孩子來類比一下這種感覺,加深理解。
曾經有個網友來諮詢婚姻問題。她感覺自己的婚姻不幸福,但父母對女婿很滿意。在諮詢中,我們了解到,她一直被父母照顧得很好,她也對父母百依百順。直到擇偶,父母都為她安排一切。她覺得父母付出那麼多,自己就應該為父母而活。
她為了回報父母,犧牲掉自己的幸福,犧牲掉自由。其實,她內心非常痛苦,不想被操控。甚至曾經做夢父母死掉了,她卻哈哈大笑。
父母的過度付出,並沒有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相反會讓孩子感到愧疚和痛苦。它像勒在孩子脖子上的一條束帶,每次父母需要時,會拉一拉,讓孩子乖乖服從。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對於夫妻,同樣如此。
03 為對方付出一切,犧牲自己,是最可怕的禮物。
但在付出型老婆那裡,她什麼都自己做了,就像在網球場上跑來跑去自己發球自己接球,是場上的大女主。老公只能領著球拍站在那裡,勉強算男配角。
老公在這段關係中需要做的太少,沒有參與感,也沒有價值感。仿佛家是個五星級酒店,服務超好,但沒有什麼刻上自己的印記。
他在家庭中角色內容的比重大大降低。相應的,可以投入的機會就很少,挑戰也很少。他的價值就得不到體現。這段關係就無法給他滿足感,更激發不起他的徵服欲。
這段關係對他來說就是沒有吸引力的,就好像平平淡淡的涼白開,雖然不得不喝,但讓人沒有欲望,更不會上癮。
他們的關係也是封閉性的,激不起人的欲望,給不了人希望感,死氣沉沉,沒有成長空間。
薩提亞系統家庭治療裡面談到:家庭系統的封閉性和開放性。
在一個家庭裡,一方是付出型,另外一方就被塑造成了索取型,或者彼此交換位置,那麼,這樣的關係核心在於:角色>人,就是封閉型的關係。
人被限定在角色之內,規則僵化,人需要按照別人的期待生活。角色以外的行為不會被認可,角色以外的需求、情感也很難被看見。
而在開放的系統中,規則是有彈性,結構是可以不斷調整的,核心點在於:人>角色。人的情感和差異被尊重,每個人都有成長的希望。人性是最大的,角色是次要的。
在封閉的家庭系統裡,丈夫不管是成長的需要,還是情感的需要,都得不到滿足。這些需要就有可能另找出口。這個出口可能是第三者,也可能是工作,或者嗜好。當然,妻子也可能會遇到這些問題。
所以,對於夫妻來說,為對方付出一切,犧牲自己,也是最可怕的禮物。
你為對方犧牲了時間、精力、身心,對方未必感激。因為你付出的未必是對方想要的。如果你看不到對方的需要,一切付出最終都會是徒勞。
說到底,你只是在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把對方當成了配角。在你的世界裡面,你才是主角。
如果不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入對方的世界,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真正需要什麼,也永遠無法和他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關係。
當你抱怨「為什麼我付出這麼多,對方還不領情」的時候,好好看看這篇文章,從自己的世界裡跳出來,真正看到對方,你們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親密關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