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俄羅斯軍隊向外界公開了「標識器」無人戰鬥平臺的研發進度,目前,這款俄軍最先進的機器人戰士研發進度已經接近尾聲,這個平臺目前已經學會持槍開火和一系列的輕武器操作,許多網友不禁感嘆:難道真正的終結者已經出現?對此美軍感到非常緊張,下令立刻跟進研發相對應的武器裝備。
其實,機器人武器平臺的概念已經不算是特別新鮮,俄軍公開的此款「標識器」戰鬥機器人也只能說是勉勉強強趕上了潮流,18年才正式開始研發的這款戰鬥機器人並沒有運用太多的高新技術,但是相比此前已經出現的同類產品,「標識器」最大的特色在於體型增大,一改以往戰鬥機器人只有一臺遙控車大小的傳統風格,成為了一款標準的輕型載具。
隨著體型的增大,「標識器」在性能方面最顯著的提升是火力的變化,相比美軍之前開發的,只能攜帶班用機槍和一條彈鏈的小型戰鬥機器人,俄軍為「標識器」準備了相當於一整個輕步兵班的重火力,除了最基本的輕重機槍和榴彈發射器之外,俄軍還計劃為「標識器」配備小口徑機關炮或者反坦克飛彈,而彈藥的攜帶量也遠超美國的小型機器人,足夠一次中小規模的戰鬥使用。
相比美軍在開發戰鬥機器人時更加注重CQB作戰,美軍強調機動靈活和易於維護補給,而俄軍對於戰鬥機器人則更加強調戰鬥機器人在正面戰場上的作用,在俄軍的預想當中,戰鬥機器人應該承擔偵察、運輸、支援輕步兵、巷戰火力點,以及關鍵時刻掩護高價值目標的職能,過小的體型顯然不適合在大規模戰場上執行任務。
在擁有足夠的裝載空間之後,「標識器」可以同時安裝2套武器系統以及配套彈藥,完全有能力應付多種戰場環境,而俄軍最新的智能化軟體也使得「標識器「在尋路和武器選擇方面不需要佔用操作手的過多精力,相比需要操作手全程遙控的美國產品,這種操作模式無疑可以解放操縱人員的大量精力,用於觀察戰場或是執行更重要的任務。
如果「標識器」能夠在2021年如期交付,並大量列裝部隊的話,俄軍在戰場上將危險複雜的任務都交給機器人完成,士兵的傷亡數字將大大減小,而這也恰恰是戰鬥機器人被開發出來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