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大美涼山。
涼山州森林資源富集、雲南松分布較廣、林草相交,可燃物載量高。17縣(市)中,就有11個高危火險縣、6個高風險縣,高危火險縣每年1至6月防火期內,氣候乾燥、風大溫高,極易引發火災。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涼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最堅定的政治自覺、最務實的工作舉措、最有力的作風保障,立足時代而謀、立足大局而抓、立足群眾需求而幹,探索破解森林火災周期律的路徑,堅決守好大涼山的綠水青山。
提高思想認識 創新機制體制
為了徹底根除思想上的問題,涼山各級幹部人人結合自身工作,找問題、查短板,全州共召開反思會2400餘次,責令反思質量差的876個部門(鄉鎮)重新召開。通過層層反思,對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列出了75項短板漏洞,並在制度上立足實際,大力開展改革和創新。
每周召開曝光會。
在應急預案的制定上,州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專班,在充分調研、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選擇不通公路、不通信號、海拔3800米的木裡縣博窩鄉原始森林,發動258名群眾,對預案進行反覆實戰演練。州整治辦副主任羅曉強一行連續12天住在「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的簡易帳篷中,白天頂著烈日指揮隊伍,晚上討論完善預案,很多時候衣物全部被雨水浸透。
「以前我們鄉上的處置辦法操作性不是特別強,打火都是靠自己的經驗就上去幹了。現在州上編制的範本,突出了操作性和針對性。比如,防火隊員多少時間必須趕到火場,坐什麼交通工具、坐誰的交通工具、帶什麼裝備、安全觀察員是誰,都寫得清清楚楚,我們鄉幹部一看就懂,拿到就能用。」博窩鄉黨委書記中央次爾說道。
同時,涼山州創造性地把每年10月至12月確定為森林草原防滅火前置期,制定出《前置期工作要點》,細化了81項制度,明確幹什麼、怎麼幹、幹不好怎麼辦,為有效減少火災奠定了堅實基礎。
專項整治以來,我州堅持「硬體要硬、軟體也要硬」的理念。加快《森林草原防火條例》立法,做到依法治火。制定了《火災撲救指揮指南》,提出了「六打六不打」的撲火原則,對會商研判、力量調度、安全扑打、有效撤離等「上、戰、撤、守」等各環節作出了35條具體規定。制定了《風險防控指南》,聚焦「五周五緣」,檢視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明確了誰牽頭、誰負責,查什麼、清什麼,怎麼清、怎麼做。
思想認識的轉變,帶來了機制體制的改善。目前,全州各地正不斷加強應急演練,不斷在演練中找到各項工作的不足之處。
常態化開展督導。
聚焦基礎設施建設 奠定防滅火基礎
基礎設施建設是專項整治工作中的關鍵,是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重要基礎。涼山集中力量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就是為了將火災及時打早、打小、打了,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安全。
扭住基礎設施建設集中發力,全州上下不舍晝夜、披荊斬棘、百折不撓、奮力攻堅、戰天鬥地。8月底就完成了防火通道、隔離帶、蓄水池、停機坪等基礎設施工程量的50%,9月底完成工程量的70%。截至12月 10日,已新建成防火通道13066公裡、摩託車防火通道7054公裡、隔離帶9286公裡、蓄水池18644口、停機坪3處、瞭望點152個、營房2.04萬平方米、物資儲備庫3900平方米、監控系統40套。
涼山的防火通道,穿梭在重點林區、環繞在懸崖峭壁、蜿蜒在巍巍山脊。一條條神奇的「天路」,讓人動容、令人震撼。為了治理瀘山,西昌市痛下決心、抓早動快,短短2個月,就投資9700萬元,新建了防火通道60公裡,1500立方的蓄水池9口,山坪塘3座,從林區遷出農戶220戶,成為全州災後治理的典範。去年經歷悲痛的木裡縣,縣委縣政府決心一次下夠,建成防火通道5756公裡,有6成鄉鎮都建成了100公裡以上的防火通道,成為全州全域推進的旗手。有保衛衛星發射中心任務的冕寧縣,構築了「四道防線」,形成了50公裡、40公裡、30公裡、20公裡的層級防火通道和消防水網環線,確保衛星發射中心的防火安全。還有深度貧困的喜德縣,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措了70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在脫貧攻堅和轉型發展的巨大壓力下,州委州政府帶領各縣市迎難而上,歷經半年的時間,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目前已陸續開始驗收,為明年防滅火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雖然各縣市基礎設施已基本建設完成,但用好、維護好也是重要問題。
木裡縣結合實際,創新提出和實踐「路帶水」綜合配套防火隔離帶,隔離帶採取「路帶水」「水帶結合」「路帶相通」三種模式進行建設,其中「路」分三種形式:解決交通瓶頸問題,規劃修建大型運兵通道;解決群眾出行問題,修建小車道;解決群眾致富及產業發展,修建摩託車道。如此,新修建的防火通道不僅是防滅火之路,更是產業路、發展路,還是未來的旅遊路。
在新路的維護上,全州各地也在不斷巡護,對有損壞或者通行條件差的路段進行修繕、維護,確保明年防火期內如有火情發生能真正發揮作用。
專業撲火隊員在比武競賽上開展班組滅火戰鬥。
加強隊伍建設 提高作戰能力
防滅火隊伍是防滅火工作中的關鍵力量,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守護者。
今年11月,為綜合檢驗州、縣、鄉、村四級森林草原火災應急處置能力,提升各級隊伍聯合撲救水平,涼山州「守護青山·2020」滅火行動綜合演練在冕寧縣舉行。
此次綜合演練組織有力、部署周密,各縣市和州級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投入人力、物力積極參與,演練以複雜的地形條件、林相條件、氣候變化為背景,以實戰為基礎按照「鄉村初級響應」「縣州後續響應聯合作戰」「聯動配合」的原則開展,環環相扣、職責明確,為全州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做好備戰、搞好訓練打下堅實基礎。
演練成功的背後,是州委州政府和各縣市加強隊伍建設的決心。
專項整治以來,我州按照高危火險縣(市)不少於100人、高風險縣不少於80人、重點鄉鎮不少於30人標準,新組建地方專業撲火隊伍2941人,半專業撲火隊伍12356人。全方位開展聯防聯訓聯動「三聯」工作,對地方專業撲火隊伍開展為期100天的全覆蓋集中整訓,全面提高國家隊和地方隊協調配合能力、聯合作戰能力、遂行任務能力。制定《裝備配備參考標準》,提出4個大類55種作戰裝備配備意見,州級投入5000萬元,集中採購了220輛微型消防車等一批急需裝備;各縣市自籌資金上億元,購置消防水車、消防摩託車、接力水泵、無人機等專用裝備1萬餘套。實現了從「隊伍弱化、裝備不足」到「隊伍建設全覆蓋、裝備配備應有盡有」的重大轉變。
「這次整訓,我們地方專業撲火隊員收穫特別大,森林消防涼山支隊教官教會了我們架設水泵、維修水泵、使用油鋸和個人自救技能,我們和消防官兵同吃同住同訓練,建立起了親密的戰友關係。我們熟悉地形、他們技能全面,以後火場上相互有了依靠。」參加完隊伍整訓後,西昌市一撲火隊員說道。
目前,為期3個月的聯合整訓已完成。縣鄉村三級全覆蓋開展實戰演練2600餘次,總共14萬人次參加撲火演練,縣鄉村基本熟練掌握了響應程序,撲火人員基本掌握了實戰技能。
按照新應急預案開展演練。
壓實層級責任 提升作風保障
推進專項整治,人是最關鍵的因素,作風是最關鍵的保障。
為了倒逼各級部門和鄉鎮緊起來、動起來、拼起來,我州結合實際,創新建立了「日暗訪」「周曝光」「月拉練」制度。
州整治辦從42名幹部中抽出30名,每天下沉到林區地塊、項目點位,盯人盯事盯進度。每周一晚上召開全州視頻曝光會,責成工作推進不力的鄉鎮或部門「一把手」在全州曝光會上做出檢討;各縣(市)每周排位倒數5位的鄉鎮主要負責人在曝光會上集體「亮相」,對連續2次排位倒數第一或連續3次排位倒數後5位的鄉鎮主要領導進行追責問責。截至目前,共召開視頻曝光會15次。這一舉措,促使鄉鎮間形成了競相發展、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每月底確定4至5個縣召開現場拉練會,每個縣至少看半天,參觀者不僅要看,而且要談心得、找差距、添措施,州分管領導對每個參觀點位逐一點評,會議結束就排位。這一制度,讓各縣(市)你追我趕、拼盡全力、創先爭優。
在專項整治工作中,各縣市也不斷壓實層級責任,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以寧南縣為例,「四類責任」的強化,就取得了良好效果:
——壓實行政首長責任。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對專項整治工作負組織領導責任,全面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關於專項整治工作的決策部署。
——壓實部門責任。將專項整治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明確各部門具體責任分工和目標任務,要求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親自部署相關工作。
——壓實林區經營單位責任。林區經營單位在其經營區域內承擔森林草原防滅火主體責任,必須建立森林草原防滅火責任制,劃定森林草原防滅火責任區,明確森林草原防滅火負責人,開設森林草原防滅火阻隔帶,配備森林草原防滅火設施設備,組織開展森林草原防滅火宣傳教育、巡山守卡、隱患排查整治等工作。
——壓實巡山護林員責任。制定全縣巡山護林員監督管理制度,籤訂巡山護林目標責任書,明確每名巡山護林員巡護區域、巡護要求及相關考核獎懲辦法,確保巡山護林員充分履職盡責。
專項整治是民生實事、民生好事,涼山州每一條防火道上、每一口蓄水池邊,都留下了各級幹部的身影和腳印,都承載著各族群眾的幸福和安寧。在前置期即將結束,防火期即將到來之時,全州上下仍在繼續日夜奮戰,確保今冬明春防滅火工作有序開展。目前,全州可燃物清理已完成2.78萬畝、計劃燒除已完成1602公頃、合理設置防火檢查站點929個、配備落實巡山護林人員2.4萬餘人、分類排查重點特殊人群特殊人群57萬餘人。同時,還持續開展群眾幹部宣傳教育活動。
在習近平總書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感召下,涼山將咬定青山不放鬆,全力以赴抓整治,知恥後勇,不勝不休,堅決守住一方青山綠水,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生態安全,圓滿交出一份合格的涼山答卷。
來源:涼山新聞網
審核:宋明 編輯:陳夢莉
大涼山
涼山對外宣傳平臺
政府新聞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