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媽心中,有位繪本大師一直是神一樣的存在——莫裡斯 ● 桑達克
可以說他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堪稱凱迪克大獎專業戶。
他曾經八度獲得美國圖畫書最高榮譽凱迪克獎。
同時他也是第一位獲得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的美國人。
2003年獲國際林格倫兒童文學獎。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1963年出版的《野獸國》,熟悉繪本的肯定聽過這本繪本,描述了一個男孩統治奇幻的野獸王國的故事,為他贏得了1964年的凱迪克獎章,並被譽為「圖畫書的成年之作」。
這部作品與後來的《廚房進行曲》(1970年)和《在那遙遠的地方》(1981年),共同構成了「兒童夢境三部曲」,內容涉及兒童心理,通過主人公虛構的探險之旅,逐步引導孩子學習並克服恐懼心理。
桑達克一直致力於表現「飽受威脅的童年」,這來源於他根植於心的童年經驗。
他覺得童年並非一帆風順,孩子同樣受到各種情緒的威脅,並通過幻想達到心靈的成長。
桑達克最著名的作品《野獸國》,許多名家都有解讀,而且解讀得相當精彩和透徹,我就不班門弄斧了,今天是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三部曲中,剛剛引進國內的《午夜廚房》。
作者為什麼會創作這本書?一般我不會把創作動機放到解讀的前面,但這次是個例外,它可以幫助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這本書:
桑達克說:「我記得小時候有一個廣告,我記得非常的清楚。那是Sunshine Bakers的廣告,他們當時的文宣是:『你們在睡覺,我們烤麵包』。對我來說,這是世界上最殘酷的事情,因為我滿腦子想的,都是去看他們烤麵包,而不是睡覺。他們怎麼可以那麼專制又殘忍,趁我在睡覺時烤麵包?還有,他們怎麼會以為我覺得這個點子很棒,而且還想吃他們的產品呢?我覺得很困惑,我還記得那時候我會把Sunshine Bakers的折價券留起來,而上面的三個麵包師傅會趁我睡覺時,到一個神奇的廚房去做他們的麵包。」
是不是覺得挺有意思?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神奇的《午夜廚房》。
先來看看這書講了個什麼故事:
一個叫米奇的小男孩,半夜聽到一 陣吵鬧聲,他大喊一聲,結果突然飄了起來,衣服也不見了,他掉進了午夜廚房,掉進了麵團裡,差點被糊裡糊塗的三個麵包師傅烤成米奇蛋糕。麵包師需要牛奶,於是米奇把麵團弄成飛機,開著飛機幫麵包師傅取到了牛奶,蛋糕做好,天亮了,米奇回到家。我們早上有蛋糕吃,要感謝米奇的功勞。
封面:一個笑容滿面的孩子坐在一架軟軟的飛機上(?),頭上項著一個量杯,穿著一件(呃,實在看不出來是什麼新式衣服),在天空中得意地飛行。
他的身後乍一看是林立的高樓,可仔細一看,不禁讓人啞然失笑:基爾牌青豆,特價蛋糕,麵包火車,奶油房子,這真的是一個吃貨的世界啊!
你聽過米奇的故事嗎?夜裡,米奇聽到一陣吵鬧聲。
瞧,米奇一開始是有些害怕的,他縮在被子裡,接著,他坐了起來。
有事情要發生了!
故事單刀直入,一下子調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請注意他床頭掛的那個小飛機。
於是,他大喊一聲:別吵啦!
「別吵啦!」三個巨大的字佔據了一半的頁面,這是孩子恐懼和煩惱情緒的爆發。
接著,他跌進了黑暗裡,身上的衣服也沒了。
至此,夢境開始了,幻想也開始了。
桑達克用分鏡頭的方式表現了米奇跌落的過程,兩個鏡頭位置上是連續的,而時間上也是連續的,短短的距離,時鐘卻已經走過五分鐘。
米奇跌進了午夜廚房的亮光裡。
看米奇臉上的表情,由驚駭,到驚喜,到享受。
他掉進了軟軟的麵團裡。
而身後的「樓房」,仔細看時卻是「草莓醬」「楓糖漿」「蛋糕」,都好吃的!
原來,在孩子的心目中,午夜的廚房,是那樣的有魅力,連大樓都是各種好吃的拼成的。
麵包師傅們在那兒做蛋糕,會一直做到大天亮,早上我們就有米奇餡兒的蛋糕吃了。麵包師傅一邊忙活,一邊唱:
牛奶加進麵糊裡,牛奶加進麵糊裡,拌一拌!攪一攪!做一做!烤一烤!
下一頁,畫面跳轉到廚房裡,三個憨態可掬的三胞胎胖廚師,一直閉著眼睛,很享受的邊唱歌邊幹活。
根本沒有看到米奇,直接把他和到麵糊裡了。
然後他們竟然把米奇放進了烤箱,我想看到這裡,小讀者一定要為米奇捏一把汗了。
這裡想重點提一下譯者,是我非常喜愛和敬佩的任溶溶老師。
桑達克對童謠非常感興趣,所以整本繪本像詩一樣詼諧而押韻,而任老師的譯文把這種風格表現地淋漓盡致。
米奇當然不會由著他們把自己烤成蛋糕。
蛋糕烤到一半時,他跳出烤箱,又跳進一個大麵團裡。
他對麵團又是揉又是捶,又是壓又是拉。
原來他是要做一架飛機!
而 這個飛機,是不是有點眼熟?就是米奇床頭的那個玩具飛機。
麵包師傅拿著量杯一路追來,大喊大叫:牛奶!牛奶!要給蛋糕加的牛奶!
再看米奇,信心滿滿,拿起量杯扣在頭上就飛上天空。
米奇越飛越高,越飛越高,飛到午夜廚房的銀河之上。
全書唯一一個大跨頁,沒有分隔,沒有邊框,畫面唯美而充滿看頭。
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就是一個紐約大都會的圖片,而組成這個大都會的,是蛋糕盒,麵包,煉乳,寶寶米粉,還有各種酒起子,打蛋器,核桃夾子……
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可以一個個發現這些驚喜,成就感爆棚 。
米奇取到牛奶他遊到瓶口,把牛奶倒進下面的麵糊裡。
「牛奶加進麵糊裡!牛奶加進麵糊裡!」
「我們烤麵包!」
「又香又甜沒問題!」
在米奇的幫助下,廚師們終於烤出了香噴噴的蛋糕。廚師們樂得唱起歌,他們拿著漏鬥當擴音喇叭,拿著木勺當麥克風,還拿木勺彈起了吉它,畫面音樂感十足。
米奇哪兒去了?
他正坐在牛奶瓶上,愜意的微笑,任務已經完成了,他是個冠軍,是個英雄!
天快亮了,米奇在午夜廚房學雞叫,喔喔喔-
巨大的,佔了一半頁面的三個字,你想到了什麼?
呼應開頭他大喊的「別吵了!」而這次字是紅的,一半是因為天亮了,一半是因為心情好。
然後,從牛奶瓶上滑下來。
直接滑到了床上。身上沒有麵糊好舒爽。
多虧了米奇,我們早上才有麵包吃。
最後,米奇心滿意足地睡覺了,天也慢慢亮了。
《午夜廚房》是一本值得玩味的好繪本。
好的繪本是有節奏的,就像是一個圓,呼應,完滿,周而復始,《午夜廚房》正是這樣。
睡覺-掉進麵糊-飛起來-落進牛奶瓶-爬上瓶口-滑下來-掉回床上-繼續睡覺。
這一上一下讓畫面充滿節奏感,又慢慢回到起點,開頭和結尾完美呼應成了一個圓。
開頭和結尾的徽章,被吵醒和重新回到床上入睡的過程,從床上掉落到午夜廚房與從午夜廚房掉落到床上的場景,這些細節都值得我們一遍一遍玩味,越看越有味道。
《午夜廚房》是赤子之心和工匠精神的完美結合。
《午夜廚房》是桑達克用赤子之心寫就的。桑達克說,他創作生涯中做得最開心的繪本就是《午夜廚房》,它是跳脫成人方式最典型的例子。
故事的主題是夢,一個無釐頭的夢,一個快樂的夢,很好玩,又很熱鬧,像是在上演一場歌舞劇。
然而看似輕鬆愉快的作品背後卻融入了作者的心血,夢境是極具跳躍性的,而這種跳躍性要用畫面來表達,還要有連貫性,讀起來順暢,那就不容易了。
桑達克四易其稿,終於在漫畫家溫瑟.麥凱的《小尼莫夢境歷險》中找到靈感,運用了漫畫的分鏡,自由地表達連貫而跳躍的場景.
讓米奇可以在夢境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自由地活動了。
《午夜廚房》穿越孩子的恐懼,給孩子「壞情緒」一個出口
《午夜廚房》寫到了米奇獨自一人睡覺時對聲音的恐懼,對外面世界的嚮往,於是他讓米奇通過幻想達到心理的平衡,在夢境與幻想中,平衡自己的情緒。
掉進麵團裡就好好享受,沒有衣服就穿著麵糊,牛奶瓶太高夠不著就用麵團做成飛機,駕駛著飛機去舀……所有的問題都三下兩下就能得到解決,廚師需要他,全城吃麵包的人都需要他,連紐約大樓上都為他亮起了旗幟:冠軍。
他用幻想和夢境中和了孩子「弱勢」的現實,滿足了孩子的英雄情節。
《午夜廚房》表現的是孩子喜愛的東西:晚上不睡覺出去玩,在午夜廚房裡飛翔和飄落,在麵糊裡遊泳,揉麵團,駕駛著飛機去巨大的奶瓶裡取牛奶。小孩子都是愛吃的,而午夜廚房裡最不缺的就是吃的,連紐約大都會都是食物做的呢!
如此淋漓盡致地表現孩子的感覺和幻想,怎麼會不被孩子視為知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