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師評圖欄目中,Jerry蜀黍將分析一張在全世界範圍內得獎或者入圍的精彩野生動物攝影作品,從拍攝故事、物種行為、器材參數、拍攝地資訊等方面給大家呈現照片背後的更多精彩內容。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張野生動物獲獎照片是2019年WPY野生動物攝影大賽哺乳動物行為組別的一張入圍作品,來自英國的攝影師Peter Haygarth在南非的Zimanga私人保護區所拍攝的獵豹和非洲野犬之間打鬥的精彩照片,取名叫做「貓狗大戰」,很形象的名字。
照片故事
攝影師說,很難看到這種場景:一隻雄性的獵豹被一群非洲野犬盯上,開始的時候,非洲野犬非常謹慎,但隨著整個家族成員都到齊,12隻非洲野犬一起進攻,孰強孰弱就很容易分辨了,它們形成一個攻擊圈,從不同的方向嘗試攻擊獵豹,同時發出興奮的叫聲。
這樣的對峙也就持續了很短的幾分鐘,獵豹很快就逃之夭夭了。獵豹和非洲野犬都面臨著瀕危,隨著棲息地的大片減少,嚴峻的盜獵和獵殺,以及其它非洲獵食者的競爭(比如獅子和鬣狗),這兩個物種的數量都大幅下降,只有7000隻左右,同時每年的生育繁殖率和存活率也很低。
獵豹小知識
關於獵豹,大家了解比較多,這是生活在非洲草原和沙漠區域的典型非洲大貓之一,體型1-1.5米,體重50-80公斤,背部皮毛為淡黃色,上面布滿黑色斑點,腹部白色。
獵豹是地球上奔跑最快的哺乳動物和獵食者,時速可以達到115公裡,這得益於它纖細的身材體型,小而圓的頭部,修長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強大的心臟,以及不可回收的爪子。
它們主要在白天捕獵,依靠偽裝埋伏儘可能靠近獵物,然後突然發起攻擊,利用速度捕殺獵物,主要是中小型有蹄類動物,比如湯姆森瞪羚、黑斑羚、小角馬等。
非洲野犬小知識
而非洲野犬大家可能了解的不多,因為常規去的目的地都未必能看到它們,比如肯亞馬賽馬拉,或者南非一些常規的國家公園,倒是在南部非洲一些私人保護區更容易看到它們。
非洲野犬體長1米-1.4米左右,體重17-35公斤,毛色主要是黑、黃、白,也因此有別名叫做三色犬,而且每一隻的毛色花紋都是獨一無二的。
非洲野犬是群居的動物,主要生活在非洲的乾燥草原和半荒漠地帶,活動區域很大,但基本都是在開闊區域,很少去密林活動。以前當非洲野犬數量多的時候,每個群體有超過100個成員組成,而如今隨著棲息地減少和其它獵食者的威脅,群體數量基本在7-15隻左右,大幅減少。
它們的獵食方式是合作狩獵,由雄性帶頭,整個群體一起配合進攻,雖然沒有獵豹的高速奔跑,但它們善於長時間長距離的追蹤奔跑獵殺,而且團隊協作很容易將獵物拖垮,同時相互之間通過叫聲來交流,主要在清晨或者上半夜捕獵中小型的有蹄類動物,比如羚羊、角馬和斑馬等。
獵豹和非洲野犬的棲息環境比較類似,都是喜歡開闊的草原或者半乾旱區域,但因為獵食方式和時間不太相同,所以一般情況下相遇對峙的可能性不大,這也是這張照片比較難得的地方。
畫面解讀
來看畫面本身,攝影師當時用的400的大炮拍攝,可見距離很近,用長焦鏡頭的好處就可以創造出更有衝擊力的局部畫面。
攝影師對焦在獵豹頭上,這一點非常正確,因為周圍全是非洲野犬,而獵豹被圍在中心,反而成為了這個衝突事件的核心。
雖然獵豹體型略大一些,感覺佔據上風,但是面對一群非洲野犬是毫無優勢可言的,從獵豹臉部的表情即可了解,張大嘴恐嚇,眼神緊張,身體拱起,隨時準備進攻,或者是逃跑。而此時的非洲野犬採取圍繞突擊的辦法,使得獵豹無法兩側兼顧。
攝影師的參數是很不錯的,F5的光圈正好可以有一些景深,但不至於後面非洲野犬都特別清晰導致畫面焦點不統一,1/640秒的速度也正好捕捉到獵豹的表情瞬間。當時的情形是極其緊張的,雖然周圍的非洲野犬沒有露臉正面的,但各種包圍和攻擊的姿勢都可以大致看到,塵土飛揚,一觸即發,而且從畫面看還是有得一拼,結果很難預測,這就是這幾年大型野生動物攝影比賽所比較熱衷看到的畫面,兩個物種的打鬥競爭往往是勢均力敵,就好像這次冠軍的美洲獅和大羊駝,以及鮑老師的藏狐和旱獺。
技術參數
拍攝器材:Nikon D4S + 400mm f2.8 鏡頭
拍攝參數:F5,1/640秒,ISO 800
以上就是Jerry蜀黍新開欄目——大師評圖今天分享的內容。
如果你對於這個欄目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意見,或者有特別想讓Jerry蜀黍來點評和分享的國內外精彩野生動物照片,可以隨時留言聯繫我們哦~~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