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年「疫」月,面對世界大疫,沒有人能自恃堅強,反倒會感覺軟弱之至。說到軟弱和跌倒,聖經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彼得,他曾三次不認主,但最後從軟弱、跌倒中走出來,靠主重新得力,成為主所重要的大使徒。
疫情期間,我們不約而同經歷了靈性的低谷,落到一種荒涼的境地,與主的關係似乎到了冰點,像當初彼得三次不認主一樣。此時,我們需要像彼得一樣認罪悔改,更緊的依靠神,求祂賜下力量帶我們走出這種狀況,重新得力,有鷹的生命,如鷹展翅上騰。彼得不認主失敗的經歷可作我們的鑑誡,彼得靠主得勝的經歷,可作我們的榜樣。
跟隨主三年之久的彼得,在主被抓的當夜,灰心失望到了極點,面對著小小的使女竟出現三次不認主的行為。其實,在他行為上不認主之前,他心靈中卻先不認主。
跟隨主,卻在心靈和行為上不認主,這是何等的軟弱、跌倒呀!疫情期間,我們沒有人敢自誇,實體教會暫時關閉了,家庭成員宅在家裡又會互相指責、抱怨;缺少屬靈的同伴,內心又因病毒而恐惶,此時,靈性狀況糟糕到了極點。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我想,此時若真有彼得一樣的試探臨到,誰敢說自己一定對主口認心信呢?
「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信主一生,最後竟被主不承認,這是多麼可悲的事。靈命幼稚不成熟時我曾自恃堅強,嘲笑過彼得,若自己處於彼得一樣的境況下,必不會像彼得那樣軟弱、跌倒。倒是一些靈性較高的傳道人,經歷過靈性的高潮和低谷,能設身處地體諒彼得,以彼得的軟弱、跌倒為鑑誡。且彼得也不是最壞的,相較於其他門徒紛紛逃跑,彼得跟隨著到了大祭司的院裡,反倒是勇敢了。
神的老僕人王明道也曾一度軟弱之至,此後認罪悔改說自己是猶大,不承認主,賣了主。從靈性看他已進入了靈性的自由,因為他實在是持守了真信仰。
從軟弱至極的彼得,到《使徒行傳》中如鷹展翅上騰的彼得,一次講道有三千人、五千人得救,他的得勝應當成為我們的得勝。彼得曾說過:「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實際情況卻是真真實實跌倒了。
神作工的原則是在人的軟弱上恩典顯得完全,當彼得認識到自己的軟弱、跌倒,他認罪悔改,重新到主面前得力了。可見,認識到自己軟弱和跌倒,仰望主,主就必賜力量使他重新得力。
離開主,我們什麼都不能作,但人什麼時候仰望主,什麼時候就會重新得力。疫情中我們經歷軟弱、跌倒,自己不能幫助自己,別人也自顧不暇,此時惟有仰望主,主必負責,必加力量。主的寶血是大有功效的,沒有一個罪大到主不能赦免,主是全能者,他的全能幫助一切仰望他的人。問題不在於我們是不是軟弱、跌倒,乃在於我們是不是一直持續跟隨主,仰望主。
彼得如鷹一樣展翅上騰的生命,還在於主對他的祈禱及聖靈的恩膏:
「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
我們的主是大祭司,他天天在天上為信徒祈禱,聖靈也用說不出的嘆息替我們祈求,恩膏我們,賜力量給我們。從屬靈的實際看,疫情中我們並不孤單,而是孤「雙」。因為,一個真信主的人,必有聖靈與他同在,孤而不孤了。對深愛主的信徒來說,主當日如何為彼得祈求,也會為他們祈求,讓他們一起重新得力,堅固眾門徒,因教會本是一體的。聖靈特別與受苦的人同在,因為疫情中,信徒若是為基督的名受苦,神應許榮耀的靈與他們同在。
彼得如鷹一樣展翅上騰的生命,還在於親眼見到了復活的主。「門徒見到主,就喜樂了。」對我們也是這樣,疫情中不管環境多麼兇險,我們也不必喪膽,因為我們眼見到了復活的主,並且這種復活的能力也因信加在我們身上,讓我們充滿盼望,充滿信心。
馬丁路得曾一度軟弱至極,愁眉苦臉,他智慧的妻子相勸:難道基督真死了嗎?復活的主是我們的希望,一想到主復活了,我們又怕什麼呢?主復活了,我們信他的人也要復活。聖經告訴我們,「你們不要憂愁,因信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從彼得三次不認主到成為主所用的大使徒,一次講道有三千人、五千人得救,顯出了這莫大的能力,不是出於彼得,乃是出於主。相較於彼得三次不認主,另一個門徒猶大賣主,也是犯了大罪,靈性進入至暗時刻。但是和彼得不一樣,他賄賂自己的良心,沒有到主這裡來,結果就沉淪了,真是咎由自取。
「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的這話預表了主基督的心聲。實體教會還未開放,信徒無力、冷淡、軟弱、失敗、跌倒,此時,巴不得我們能體貼主的心意,大家一起來效法彼得,認罪悔改,蒙主祈求和聖靈同在,從信心裡見到復活的主,這樣,我們必能如彼得一樣重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