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 莫飛
遭遇瘋狂的限制和圍剿後,華為卻並不打算「坐以待斃」。
日前,一則有關「華為計劃重啟4G手機」的傳聞開始在業內發酵。近期,多家媒體援引外媒報導稱,華為已在上周通知零部件廠商,將在11月重新採購鏡頭、載板等手機零部件,其中包含4G新手機的訂單。
這一舉動也引發了業內猜測:「華為可能將重啟4G手機生產來進行自救。」。更有上遊供應鏈廠商透露,高通已獲得向華為出售4G晶片的許可。
與此同時,在晶片領域,華為的動作也非常多。據天眼查顯示,半導體設備企業寧波潤華全芯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華為旗下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成為了新晉股東。
據悉,華為哈勃的投資版圖正在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涉及手機、5G、汽車、雲計算等多個領域共計18家產業鏈公司,聚焦均在半導體細分方向。
華為採購新動作引關注
業內猜測或重啟4G手機生產
受到海外禁令影響,華為手機5G晶片問題遭遇「斷供」難題。而近期,圍繞華為破局新動作的消息再度引發各界關注。
日前,據多家外媒報導,華為上周通知中國臺灣的零部件廠商,將於本月起重新採購鏡頭、IC載板等手機零部件。
這一舉動也引發了業內廣泛猜測,並認為:華為有意重啟4G手機的生產。有業內分析指出,從4G切入性價較高的中低端手機市場,對華為來說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據第一財經報導,一家不願透露姓名的華為供應商對記者表示,4G 新的手機訂單已經陸續開始備貨。該供應商表示,按照訂單出貨節奏,現階段的手機訂單成品預計明年上半年上市,最快會在第一季度。
據上述消息稱,有華為內部員工透露,4G晶片的供應,可解決海外大部分區域手機和平板的需求。不過,華為對該消息不予回應。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能為華為提供4G晶片的廠商只有高通。而有媒體從上遊供應鏈廠商獲悉,高通已獲得向華為出售4G晶片的許可。
高通在今年第四財季財報中也表示,已收到華為支付的18億美元專利費用。高通發言人就此事向媒體回應稱,「目前已經獲得(對華為)部分產品的許可證,其中包括一些4G 產品」。
此前,也有外媒表示,美國將允許廠商向華為非5G業務銷售晶片。10月29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稱,美國方面已經同意更多的晶片廠商拿到華為供貨許可,可以繼續向華為供應晶片產品,尤其是用於移動終端設備的晶片不是問題,但前提條件就是這些廠商所提供的晶片產品都不會被應用到5G相關產品上。
4G手機市場前景引熱議
「倒退」還是「自救」?
華為可能重啟4G手機生產的消息也引來眾多議論。
一方面,不少人認為,在4G晶片採購具備一定條件下,能夠重啟4G是華為自救的重要策略,而受到禁令影響,華為選擇重啟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據了解,由於晶片的限制,華為手機的銷量已受到嚴重影響。據悉Gartner報告顯示,三季度華為出貨量已經出現下滑,失去全球第一的位置。
據第一財經引述華為內部人士稱,4G晶片的供應可以解決海外大部分區域手機和平板的需求問題,這樣就能夠把海外主要地區的渠道養住,保留隊伍和火種,等待未來的翻盤機會。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iPhone11是今年三季度中國市場最熱銷的機型,銷量佔比達4.9%,而該機型實際上並不支持4G功能。iPhone 12發布後,iPhone 11仍然拿下了雙十一的高端機型銷量冠軍。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觀點指出,在全球發展5G產業時代,4G手機的重啟生產,看上去更像是「倒退」,華為是不是會執行這一策略,仍待觀察。
華為旗下投資機構新動作
入股半導體晶片設備企業
除了在晶片領域重新切換策略進行破局之外,華為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力度也在進一步加快。
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11月23日,寧波潤華全芯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華為旗下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成為了的新增股東。
工商資料顯示,潤華全芯微電子成立於2016年,法定代表人為汪鋼,註冊資本3391.2萬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含:半導體晶片生產設備、測試設備、機械配件及耗材的研發、設計、製造、加工、批發、零售等。
而從官網上看,潤華全芯微電子主要從事化合物半導體、LED、SAW、 OLED、光通訊、MEMS、先進封裝等新型電子器件製造領域,配備了快速響應的銷售和技術服務團隊,目標是成為一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半導體裝備及工藝解決方案提供商。
半導體版圖進一步擴大
國產替代產業邏輯清晰化
作為這家半導體設備公司的新股東,哈勃投資的身影出現也引來市場的極大關注。2019年4月23日,哈勃投資成立,註冊資本7億元,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經營範圍是創業投資業務。
哈勃投資成立後,在半導體設備領域開始頻頻出手,曾多次引發業內關注。早在2019年5月,哈勃投資7200萬元認購思瑞浦增發的224.1147萬股股份。思瑞浦是全球5G通信設備模擬集成電路產品的供應商之一,今年9月在科創板正式上市。
而今年開始,哈勃投資的動作更是頻繁。10月28日,哈勃再入股北京昂瑞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資料顯示,昂瑞微電子成立於2012年,註冊資本約5760萬元,主營技術開發、銷售通訊設備等範疇。
9月30日,哈勃投資入股陝西源傑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3年,註冊資本超30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的研發、研製、生產、銷售、技術諮詢。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哈勃投資先後投資了無錫好達電子、慶虹電子、新港海岸、縱慧芯光、富烯科技、東微半導體、思特威、新共識科技、中科飛測、芯視界微電子等多家公司。
此前9月,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就哈勃的情況進行回應稱:「華為的核心業務是聚焦在『聯接』和『計算』。由於受到各種打壓,我們成立了哈勃投資,對供應鏈進行策略投資。華為畢竟是一家公司,不是一個產業鏈,所以會通過投資和華為的技術去幫助產業鏈成熟和穩定。」
另據數據顯示,短短兩年,華為哈勃的投資版圖已經有了明顯擴大的跡象,目前已經涉及手機、5G、汽車、雲計算等多個領域共計18家產業鏈公司。
在業內看來,華為旗下投資公司的投資方向實際上也代表著未來幾年華為布局的重點發力領域,其中也蘊含著華為自身通過供應鏈國產替代來尋求發展機會的產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