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提「收納」,是因為通過整理很快就能直觀的顯現出效果,讓家煥然一新。
最常見的就是各種收納神器的推薦,和100㎡秒變200㎡的神級擴容術,往往卻忽略了收納的本質——不是想辦法收得多,而是想辦法用得爽。
什麼是有效的收納
大多數人對收納的認識是有誤區的,我身邊就有朋友,要麼覺得收納就是扔扔扔斷舍離;要麼想辦法設計一個隱藏式的大儲物空間,所有雜物都能收在裡面。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這些收納方法都不能解決整理的問題,提前先預留大量空間,反而給自己買買買找了充分的理由,房間到處都是收納工具,但房間還是不整齊。
收納變成了物品的填裝工作,家裡不管有用沒用的通通蓋上蓋子,不讓人看見。
看起來乾淨整潔了,可當收納空間再度被塞滿的時候,房間又變得雜亂無序,只能再次逃向更簡便的收納法,從而掉進了一個無法擺脫的惡性循環。
有效的收納不是想辦法把東西藏起來,而是我要使用的時候馬上就能找到,提高收納效率比增加囤貨容積更重要。
不改變人的意識,就不可能改變人的習慣。
真正收納該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確認物品的棄留,二是確認物品的位置,做好這兩項工作,無論是誰都能快速高效的完成整理工作。
確認物品的棄留,是從拋棄無用物品開始,對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斷舍離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
一個家需要的物品總量保持在80%,50%常用物品先做好收納,剩下的30%預留一個囤放物品的小空間,不至於像斷舍離一樣那麼極端,也能滿足心理需求。
尊重父母的意願,反對「不加思考就丟棄」的做法,也反對無意識的囤積物品,購入速度遠遠大於消耗速度的話,物品的總量根本無法減少,房間就永遠處於整理之中了。
物品不斷增加除了囤貨,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沒有掌握自己擁有物品的數量,所以,確認物品的收納位置就變得很重要。
櫥櫃收納
廚房往往最能體現出一個家的整潔和收納能力,主要就是櫥櫃的收納。
不要做隔板
櫥櫃最好不要做隔板,尤其是最下面一層,每次拿取東西都得鑽到柜子底下,很不方便。
住範兒自攝
而且通常就只有上下兩層,很多儲物空間都白白浪費了。
比起隔板,抽屜會好得多,再裡面的東西推拉出來就能拿到,隱秘的角落再也不用擔心出現囤貨物品,要扔了都沒用過的情況。
最好用的是這種AB抽屜,下面的抽屜深,可以放比較沉的東西;上面抽屜淺,可以放一些經常要用的調料和餐具,空間利用很高效。
櫥櫃抽屜多只有一個缺點,價格會更貴一些。
一般櫥櫃報價,一個廚房都只有一組抽屜,另加抽屜需要加錢,加一個抽屜的價格在300元左右,但是加完一定不會後悔!
跟商家提前確認好抽屜滑軌的品牌和長度,不然可能花錢還吃虧,比如60cm深的櫥櫃給你做40cm的抽屜,或者全拉出變成了半拉出,因為短的半拉出滑軌更便宜。
不要調味拉籃
櫥櫃的調味拉籃也很雞肋。
大家還記得之前介紹日本主婦的廚房收納法的時候提過,灶臺旁邊為了空無一物,方便清潔,最好把調料盒放在灶臺下方的抽屜裡。
國內的櫥櫃也有專門的調味拉籃設計,本來以為推拉拿取應該很方便,實際上做飯的時候,從擠滿調料、醬料的拉籃裡一瓶瓶拿出來,實在有點手忙腳亂。
而且它早已經規定你什麼東西放哪,買多大,不然根本就放不進去,最後的結果還是全部堆在檯面上了。
其實根本不用做拉籃,常用的油鹽醬醋,用收納盒裝起來,存放在吊櫃裡,做飯的時候,取下來放檯面上,做完飯再放回去,整齊又乾淨。
其它不經常用的香料配料,可以放在灶臺下方的抽屜裡,做飯時拿個小碗提前備好,也不會出現心急火燎找配料的情況。
吊櫃不用到頂
不少人為了好看和大容量,廚房的吊櫃會做到頂。
吊櫃本身高度就比較高,最高一層的收納空間很雞肋,根本看不到裡面放了什麼,外側的物品也得點著腳尖拿。
不如根據自己的身高和拿取高度,來決定吊櫃的高度。
而且通頂的吊櫃都是非標準櫃,定製還需要加錢,實在沒必要,擔心落灰的話,用封板密封好就行。
衣櫃收納
女人們的衣櫃,是愛自己的證明,回家打開一個井然有序的衣櫥,是焦慮生活中的一點小確幸,然而現實情況往往是這樣的:
要不就是衣櫃太小,完全塞不下所有衣服,換季成為應季衣服的接力賽;
要不衣櫃的空間夠了,但全是隔板,衣服以堆為單位,找衣服就像大海撈針。
衣櫃收納,強烈建議以掛衣區為主,抽屜區為輔,隔板能不要就不要。
住範兒自製
掛衣區拿取方便,收納強,不用拿出一件衣服後弄亂一堆衣服,更不用著急出門時面對皺巴巴的衣服跺腳。
更重要的是,一目了然看見自己衣服的的數量,不會堆在抽屜裡忘記了,每次換季都覺得沒有衣服穿;
也時刻提醒自己,衣服的數量已經足夠了,不要再過度消費購買了。
理想的掛衣區又要細化為:長衣區、短衣區、褲掛區,缺一不可。
長短衣服分區掛,避免浪費短衣下面的空間。
如果你的短款衣服比較多,而衣櫃的長衣區佔了不少面積,還可以用伸縮杆打造上下雙層掛衣區。
衛生間收納
衛生間本來面積就小又潮溼,除了洗漱用品之外,像毛巾、手紙、衛生巾這些其實都不適合大量囤貨擠在衛生間。
這樣擺放毛巾很容易滋生細菌
小衛生間收納,不能以存儲優先,而更應該考慮衛生間最常用的物品,怎樣收納使用才更方便。
最常用的零碎小物件,瓶瓶罐罐、皮筋、剃鬚刀這些最適合放在鏡櫃裡,層次分明、規劃清晰的擱板一目了然。
顏值革命4.0尚高浴室櫃
而且鏡櫃深度15~25cm最方便,鏡面一蓋上什麼雜亂都不見,鏡子反射也能緩解擁擠感,讓空間在視覺上擴容。
收納需求比較大,高櫃比浴室櫃的地櫃更好,高櫃本身的設計就是瘦高、簡潔,佔用的是立體空間,視覺上不會有很強的壓迫感。
比鏡櫃+地柜上下分散的儲物要更方便順手,收納的效率更高。
陽臺收納
家務陽臺的收納、洗烘經常是互相關聯的,收納和洗烘、臺盆共同利用空間,就要更注意尺寸問題。
通頂櫃可用的空間最大,除了清潔用品,還能留一格立櫃出來,收納像掃帚、拖把這些比較高的工具,高度最好在130cm以上。
如果要放吸塵器,無線吸塵器要考慮充電座的收納,和電源插座的位置。
櫃門可以利用起來掛工具,或者減少隔斷,利用掛鈎、擱架、洞洞板之類的靈活利用櫃內空間。
常見的還有洗衣機+吊櫃/擱板的組合,吊櫃中留出開放格也很實用,開放格區域是最常用、最順手的收納區,比開合櫃門更便捷。
牆面空間利用
牆面空間利用起來,其實也是提高收納效率的方法之一,一目了然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
玄關超薄鞋柜上方加一塊洞洞板,即使是再小的空間,鑰匙、雨傘一類的出行必備,直接拿取。
陽臺的牆面,洞洞板和掛牆櫃結合,收納各種工具,實用性超強。
圖源:淘寶買家秀
家裡利用率最高的廚房牆面,冰箱旁、檯面上方、櫥櫃下方,凡是可以看到的牆面,都可以想辦法利用起來。
衛生間淋浴區、鏡櫃下方、馬桶上方、門背後的牆面,掛衣鉤、伸縮杆和置物架都是必備了。
小件物品收納
除了肉眼可見的很多大件雜物,其實我們的抽屜也會出現很多小件物品,在偷偷佔據不少的空間。
比如零錢、發卡、橡皮、備用紐扣、小工具、不知道是否用完的乾電池、處方藥品、鑰匙圈等等。
總覺得將來能用上,不知不覺越積越多,結果在使用之前反而成為了空間的累贅,本末倒置。
用途不明的數據線,裡面肯定混雜了很多壞掉的,連機器本身都不存在的電線,只保留自己熟悉性能的吧,真的發生故障,一根根試還不如買新的,解決問題更快。
大件商品的外包裝盒,常常有人想留著搬家時候使用,什麼時候搬家還不知道,就讓花錢買的房被它長期佔據寶貴空間,才是真的吃虧。
等真的要搬家了,再考慮箱子的問題吧!
老實說,你有沒有各式各樣放了一年也沒用的化妝品試用裝?
化妝品試用裝的使用期限根據不同的生產廠家大不相同,有的是兩周,有的是一年;
而且由於試用裝的容量比較小,和平時的化妝品相比,品質劣化要快得多,不用的話趕緊處理吧,可別禍害自己的臉啦!
減肥用的彈力帶、跑步機、榨汁機、酸奶機,這些為了瘦身和健康生活的初衷而購買,結果一年也沒用過幾次的物品,能送人的送人吧,留在家裡也只是佔地方。
還有各種活動送的扇子吊飾、促銷抽獎抽中的塑料杯組、旅遊時的購物袋、拜年時拿到的掛曆......收拾掉這些,家和居住在裡面的你,都會變得更輕鬆。
真正的收納,是能讓我們正確地審視自己的生活,清楚人生中什麼是必要的,什麼是不必要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
擁有什麼樣的物品就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態度,無法判斷自己需要的物品,不需要的物品就會不斷增加,結果無論是你家的空間,還是你的精神層面,都會被大量不需要的物品淹沒。
我們都是生活在「現在」的,收納就是為「現在」的生活更便利舒適服務的,學會收納並不是優化囤貨容量,而是考慮自己當前的需求。
你需要的東西真的沒有那麼多,與其買太多沒用的東西佔地方,不如把已經擁有的東西好好利用起來,無物一身輕,把自己從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更加輕鬆自在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