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位化如何賦能煤炭物流智慧轉型
當前,以煤炭為代表的大宗商品物流正面臨一場深刻的智慧變革。近日,在2021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召開期間,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組織召開首屆煤炭貿易物流企業推介洽談會、數字煤炭智慧物流轉型升級暨CCTD煤炭運銷排行榜發布會,助力煤炭物流數位化轉型升級。
我國煤炭生產與消費呈逆向分布,長期以來形成了「北煤南運、西煤東調」的運輸格局,大量煤炭需要經過長距離、「公鐵水」多次轉運。從煤炭生產端到消費端,一般需要30公裡以內的園區運輸、300公裡以內的中長途運輸,以及大於1000公裡的長途運輸。相關統計顯示,在煤炭售價成本中,物流相關費用佔比近半。
「大宗商品物流貫穿產運銷所有環節,但長期存在鏈條冗長分散、效率低下的問題。」國家綜合物流信息平臺管理中心主任孫騰達在會上表示。
「管理難、協同難、數據難。」中國煤炭市場網智慧物流部總監張鑫如此形容當前煤炭物流管理現狀。具體而言:運力管理和業務流程風險防控仍是短板;同一業務不同公司或同公司不同角色難協同;收發貨信息難同步,供應鏈全程無法可視化。
「提高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要求。為儘快進入到大宗商品供應鏈數位化的階段,就要同步推動大宗商品物流的數位化轉型。」孫騰達表示。他舉例說,可以通過物聯網、網際網路等技術提高組織運輸效率和過程透明;以平臺數據為基礎推動行業創新驅動;通過建設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為大宗商品物流行業、企業級平臺賦能。
中國鐵路物流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肖星認為,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必須打造供應鏈4.0——生態供應鏈模式,即以創造客戶價值為核心,構建生產、商貿、物流、金融服務高效協同,資源共享,客戶、供應商、合作夥伴互利共贏的生態體系。
「《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從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今年因此號稱『網絡貨運元年』。」西安貨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表示,「2021年會是一個分化年,監管將更加完善,網絡貨運和各個垂直產業鏈進一步融合,實現無紙化、無人化、數據不落地。」他指出,目前整個行業大量存在紙質單據,比如煤檢票,未來的趨勢就是依託網絡實現無紙化,依靠物聯網技術大幅提升節點物流效率。
相關專家認為,煤炭物流市場超千億元規模,即使改進其中某個細節,如果能在全行業推廣,降本增效成果也將非常明顯。
「我們集團每年煤炭運輸量在7000萬噸左右,原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每年在25億元左右。」淮北礦業集團現代物流貿易公司副總經理張明貴說。為此,該集團在去年初成立了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大宗商品供應鏈運營管理信息化系統,整合淮北礦區運輸資源,對所有運輸車輛進行平臺註冊管理,發展「公鐵水」多式聯運。「經測算,與蕪湖港相比,現在噸煤運輸成本可降低30元,今年預計為集團降本3000萬元。」張明貴說。他指出,煤炭生產企業涉足網絡貨運具有資源優勢,但從企業物流轉型發展為物流企業,必須有信息化平臺支撐,企業內部要有高層重視,外部要爭取地方財稅政策支持。
除了企業外,相關行業協會也正在積極搭建平臺,推動煤炭物流轉型。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理事長、貿易物流專委會主任石瑛介紹,此次舉辦首屆煤炭貿易物流企業推介洽談會,旨在推動煤炭上下遊企業聯營發展,搭建交流拓展平臺。貿易物流專委會明年還將逐步成立動力煤分會、焦煤和煉焦煤分會、港口平臺分會。
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運銷分公司副總經濟師鈔玉科建議,貿易物流專委會可以建立風控聯動貿易企業黑名單制,跨區域、跨行業、跨產品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同時做好期現結合業務。
(文章來源:中國煤炭報)
(責任編輯:DF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