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鬚知:孩子進入「可怕的兩歲」,會有這些變化,3招或能改善

2020-12-24 荀冬玲聊育兒

文丨荀冬玲聊育兒 (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太恐怖了,突然一下子就開始大喊大叫起來!」

「總是說不要!不行!」

「無理取鬧的時候特別的多,什麼東西都想要摸一下,我都不知道要怎麼管他了!」

朋友又開始向我抱怨了,她的孩子已經快到兩歲了,而這個時候的孩子變得莫名其妙起來,讓她吃不好睡不好,她甚至覺得孩子很可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的階段都極為重要,而這個階段,我們會把它稱為「可怕的兩歲」。

一、什麼是可怕的兩歲?

兩歲的孩子在這時期自主意識開始萌發,整個人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自主探索階段。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運轉,孩子的天性與需求都有了很多的變化,在吃飯、睡覺、打鬧、如廁、分享等等問題上有非常明顯的情緒產生,讓人覺得很混亂。

可是,這些問題的解決十分的重要,平穩地度過了這個時期,孩子的好性格、好習慣就會產生了。所以經常說,真正的育兒從兩歲開始。它的「可怕」在於孩子的表現,也在於這個階段的重要。

二、為什麼會出現「可怕的兩歲」

1.生長發育的正常階段

孩子的大腦功能在這個階段不斷增強,記憶力越來越好,同時他也開始學習說話了。因此,孩子在認知世界的方面便擁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他對世界的認識越多,他的看法也就會產生得越多。

2.孩子探索欲望的增強

當孩子學會說話時,他同時也在學會表達,既然要表達,他就必須得思考,他會思考什麼呢?思考他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這些東西,因此他對外界的好奇也就更加強烈了。此時,兩個方面碰撞在一起,孩子的探索欲望就會增強。

3.自我意識在萌發

由於大腦功能的逐漸增強,再加上孩子對外界的探索欲望增強,因此也同步促進了他的自我意識萌發。當自我意識產生的時候,他就會逐漸地想要為自己做主,此時孩子會胡鬧,不聽爸爸媽媽的話,他有著自己的想法。所以,「可怕的兩歲」也被稱為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4.認知水平超過了身體發育

因為自我意識的萌發、對世界探索欲望的增強、記憶力的增強,孩子大部分時候能夠想到很多東西。但這時,我們會覺得這只是個兩歲的小娃娃,不知道他其實明白的東西很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孩子的認知水平超過了身體發育.

而他並不清楚正確表達的方式。這時他就會出現各種的胡鬧,想要得到你的關注,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對他進行引導了。

還記得,朋友還說過這麼一件事。有一天,她照舊給孩子做好了飯,當她剛把孩子放到用餐椅上的時候,孩子就開始劇烈地掙扎,還一腳把放在用餐椅上的小碗踢翻了,粥潑得滿地都是。然後,孩子掙脫了媽媽的手,一下子摔在地上,隨即趴在地上大哭起來.

當時朋友都嚇壞了,她也不知道怎麼辦,趕緊把孩子抱起來,拍拍後背安慰了她。後來,她才發現,因為這個椅子上有一根小小的刺,不知道從哪裡飄過來的,這讓孩子坐得很不舒服,所以孩子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情緒,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那麼,「可怕的兩歲」還會有什麼表現呢?

三、「可怕的兩歲」都有什麼表現?

1、經常反悔

生活當中很多兩歲的寶寶會有些陰晴不定,上一秒想到小風車,下一秒就想要一顆糖,這個時候媽媽就會很迷茫。

2、很叛逆

剛才說過了孩子兩歲的時期,就是叛逆的第一階段,他會變得很鬧騰,像個小惡魔一樣,一點點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容易大哭大鬧,這個時候家長講道理,他會不接受,但打罵孩子會鬧得更兇。

3、脾氣很差

這時的孩子會用大喊大叫、砸摔東西、哭泣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爸爸媽媽不能理解孩子時,就會覺得孩子莫名其妙。

四、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的行為變得令人難以忍受的時候,特別是他的情緒根本控制不下來時,不要和孩子再繼續當下的活動了,可以帶著他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2、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儘量培養孩子處在一種積極的氛圍當中,當孩子處在負面消極情緒久了之後,他會有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會很難擺脫,所以當孩子陷入暴躁叛逆的環境時,通過暫停停止你和孩子的爭端,先擺脫負面環境。

3、提供選擇

因為這時的孩子已經產生了自主意識,即使是很小的選擇權,他也能夠得到滿足,而得到滿足之後,他會覺得很舒服,我會樂意向爸爸和媽媽表達我的意願,因為他們會尊重我,會給我選擇。而不是什麼都幫孩子下決定。

這時也要注意,不要打斷孩子的表達,否則孩子可能會羞於表達或者說是反方向的變化,更加逆反,會進一步用暴烈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很不利。

總結:

總而言之,這個階段的家長們應該意識到孩子正身處自我意識形成的敏感期,我們需要小心翼翼地構建孩子的心理,在這個成長的重要階段,幫助他學會控制,避免過多的衝突,給孩子足夠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

那麼,他才能正常、健康地尋求獨立,孩子內心的那個自我才會強大起來,他的性格、人格才能得到健全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娃進入可怕的兩歲怎麼辦?處理好了會變成「可愛」
    01什麼是「可怕的兩歲」「可怕的兩歲」一般是形容處於1歲半至3歲的孩子,突然淘氣不聽話,愛發脾氣以及經常出現堅決不服從的挑釁,並且精力旺盛東奔西跑,致使家人疲於應付的一種狀況。這是個普遍現象,我們無論在早教機構還是平常家常聊天中,有相應時期孩子的家長都能對這個問題有共鳴。
  • 「可怕的兩歲」叛逆期,吼一千句不如這4招,輕鬆搞定家中小惡魔
    都說孩子是上天送給父母的小天使溫柔又可愛,但是養過孩子的家長應該都發現,孩子到了2歲左右,突然就變成了不聽話的「小惡魔」,對家長的各種要求全部拒絕不說,還經常摔東西、對父母吼,很多新手父母對此都束手無策,不知道應該怎麼辦!為什麼孩子2歲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 怎樣把兩歲的孩子從「可怕」培養成可愛-《可怕的兩歲》讀後感
    今天聽的這本書,是著名的家庭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的《可怕的兩歲》。因為家裡正好有個處於這個階段的娃,所以很有感觸。雖然娃現在兩歲還差一點點,也沒有書中描寫的那麼可怕,但是文中描寫的很多情況都有發生。比如說對什麼都非常好奇,什麼都要沾手;比如小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大哭大鬧;比如吃飯的時候總是喜歡吃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 「餅乾碎了,必須粘起來」: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家長該怎麼辦?
    在孩子們接受父母的有應必求時,慢慢的就形成了這樣只要不順從自己的心意,就大哭大鬧的壞習慣。即便是面對已經被碾碎的餅乾,也必須要求家長把它們粘起來,做不到就大哭大叫。那麼家長在面對兩歲孩子普遍擁有的「通病」,應該怎樣糾正教育呢?
  • 孩子到了「兩歲叛逆期」,家長這樣做,幫孩子度過,比打罵管用
    孩子的兩歲簡直就是每個家長的噩夢,兩歲開開始,我們會發現孩子不再是從前那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了,他們不再聽從於我們的想法,這個時候的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甚至會和我們唱反調。我們讓他去做什麼他偏偏就不去做什麼。每個家長面對孩子的這個叛逆期都會頭疼不已,不知應該如何去應對?家裡每天都是雞飛狗跳的,自己也心煩不已。
  • 孩子兩歲正是叛逆期,撒潑耍賴時,講道理和吼罵都不如這3招有效
    但轉眼寶寶長大了,似乎沒有那麼可愛了,帶給我們的是煩惱和可怕。這就是寶寶可怕的兩歲。我們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兩歲的時候變得沒有那麼乖了,每天把"我不要,我不喜歡"掛在嘴邊,跟他講道理他也不聽。基本是跟我們家長對著幹的。這就是孩子兩歲可怕的叛逆期,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 面對孩子「可怕的兩歲」,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當孩子兩歲的時候,會出現第一個叛逆期,「不要」已經變成了他們的口頭禪,打滾也變成了他們的一項常備技能,孩子只要是不睡覺的情況下,全世界都得圍著她轉,即使孩子好不容易睡著了,也生怕一點動靜把他吵醒,分分鐘可以讓爸爸媽媽原地爆炸。
  • 孩子3歲還不會獨立吃飯怎麼辦?家長要做到「3不要」,會逐漸改善
    信號一:孩子看到面前的食物會主動抓起來餵進嘴巴;信號二:孩子拿著勺子會主動學習大人吃飯的姿勢;信號三:家長給的不想吃,但孩子會去自己抓著吃。如果發現孩子這3個信號,家長們要抓住了,別放過,而且最晚時間不能超過孩子兩歲。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恐怖?這份「保命指南」幫您輕鬆面對
    初為人母,我們都被懷裡這個軟糯的小肉團萌化了,天下怎麼會有如此可愛的寶寶,可是到了寶貝兩歲時,一切都變了,萌只是偶爾,更多時候是「可怕」。每天心中都要默念「親生的,親生的」……孩子每天摔東西,發脾氣,大哭大鬧,搞破壞甚至打人等等。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什麼是「可怕的兩歲」?
  • 可怕的2歲,孩子究竟怎麼了?家長該怎麼陪TA度過?
    文|全文共219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有位媽媽在群裡說,我家孩子2歲了。其他媽媽們則高呼:「恭喜加入『可怕的2歲』!」兩歲的孩子,你到底怎麼了?《可怕的兩歲》作者約翰.羅斯蒙德提出一些異於主流的育兒觀點:不要妄想一邊當孩子的家長,一邊當孩子的朋友;不要企圖和孩子講道理。以上原則適用於一歲半至三歲孩童。他的部分觀點,我表示贊同,比如剛列舉的這些(刪減了一部分我並不是很認同的話。)。
  • 兩歲寶寶總亂扔玩具,叛逆期到來如何引導?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兩歲以後,隨著運動能力、認知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等各項能力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甚至是跟家長作對。家長越是要求孩子幹什麼,孩子越是拒絕,甚至連說話都是「不」字當頭。兩歲零三個月的牛牛,近一段時間總是喜歡亂扔玩具。不管媽媽怎樣說他,哄也好,嚇唬也罷,牛牛都不為所動。牛牛媽媽甚至感覺,是不是孩子在故意氣她。到底該怎麼溝通,才能讓孩子聽話呢?其實,家長在面對很多育兒問題的時候,都會進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急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沒有去深究問題背後的原因。
  • 兩歲不可怕,兒童成長壓力家長理解嗎?「放開手」就是給孩子減壓
    有天在網上刷到一條《2歲寶寶的自白》詳細描述了2歲寶寶的艱辛一天。回頭看看已經快4歲的Tim,如果他和2歲的小表弟能有效交流,大概也會有如下的對話。 哥哥:怎麼了小弟?
  • 改善孩子專注力:智佳貝樂給您支3招
    智佳貝樂,致力於改善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問題——專注力篇。對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很多家長常常不以為意。根據衛生部及教育部考試中心調查顯示,目前,注意力差已經被列入學生十大問題之首,並且會引發家長難以想像的嚴重問題。
  • 兩歲寶寶處於「叛逆期」,脾氣大不聽話,這幾招比喊破喉嚨還管事
    家長們有時候就會想,我家的寶寶怎麼突然之間都性情大變了,以前明明很聽話懂事,但是現在稍不順心就會發脾氣,猛烈程度如同「炸彈」一樣,總是把「不要」「不行」掛在嘴邊。如果你的寶寶確實在經歷著這些,那家長們要注意,你將會迎來最「可怕」的兩歲。
  • 孩子長到兩歲,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知道自己才是人生的主人
    家庭當中只要有孩子的降臨,家人就會感覺非常開心。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很多家長都說,現在的孩子實在太難管了,才剛剛兩歲就開始叛逆,自己說什麼孩子都會反抗。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做法,也是因為孩子已經有了自主意識,他希望能夠自己,去完成某些事情,而不是只依賴於家長。
  • 自私、叛逆、敏感,娃進入執拗期有多可怕?引導不好恐會影響一生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當了父母的肯定都會有這種經驗,孩子在兩歲左右會變得非常叛逆,比如非得玩手機、吃零食等等,家長一旦不滿足他就會嚎啕大哭。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吼一萬句不如這3招,輕鬆搞定家中「小惡魔」
    這就要談到兩歲寶寶的這種特殊心理了。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其實還特別的好管教,兩歲以後似乎就不那麼好騙了。處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們會產生這種強烈的願望,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做可以自己完成,不過他們可能還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做不到的話心中就會特別的憤怒,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解決。這時候家長們如果用去管他們,肯定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父母5招解決叛逆行為,家長不用再煩惱
    家長語塞。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家庭教育培訓中,家長們總是想要尋求一種方法,讓孩子能夠乖乖地聽自己的話,我就會反問這些家長,「為什麼要聽你的?」家長的理由無非就是,「我是過來人,我的經驗能幫孩子少走彎路。」、「我是為孩子好,難道孩子不應該聽嗎?」
  • 孩子兩歲半上幼兒園合適嗎?那麼幾歲最好呢?
    兩歲半的寶寶送去對孩子好嗎?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把一些經歷分享與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第一、兩歲半的寶寶每個幼兒園都可以去嗎?當然不是,一些幼兒園他們只招收3到6歲的孩子,設置小班、中班、大班三個年齡段。
  • 自我意識敏感期,可怕的兩歲真的可怕嗎?|家庭教育100講「23」
    每天準時為你講述果媽閱讀【家庭教育100講】,希望這美麗的相遇能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生活。上一節我們講到在孩子發展的過程當中出現的空間敏感期,孩子很喜歡到處去探索,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有的時候在外面玩耍的時候,見到別的小朋友的東西,他也要跑過去,不由分說的搶過來,而且振振有詞的說:「我的」,然後強行據為己有,這些表現其實都是兒童在產生著私有意識。私有意識的產生就是自我意識的形成,他就是明確的指出來說「這是我的」,這樣的一些行為表現,往往會讓父母感到不理解,甚至感到困惑。有時候也會習慣性的,把孩子的這些行為解釋為自私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