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經見底,這忙忙碌碌的一年又要過去了。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各大影像廠商又推出了不少的新產品。這次大亂逗我們就來好好地盤點一番,看看「索法」、「泥坑」、「感動」等眾多大品牌都帶來了怎樣的影像產品,也來縱覽一下這一年影像產品和技術的走向。
年度大盤點 小年器材也有看點
2015年,從影像產品的發布趨勢來看,實際上應該算是影像產品小年(基本上是奇數年小,偶數年大,因為偶數年往往會有重大比賽,廠商更傾向於在相應年份發布新機)。但實際上今年一年的影像類新品,從質量到數量,都不輸於一些偶數大年。下面,我們先來簡單盤點一下今年相機領域的新品,這裡我們以1英寸底為限。先來看一看這一年裡到底都有哪些新相機與我們見面了吧:
相機大亂逗2015年終盤點(本期因涉及內容較多,視(XIANG)頻(SHENG)較長,望慢慢觀看)
2015年相機新品類型分布
135畫幅範圍內
數碼單反:
尼康D7200、D5500
佳能:EOS 5DS,EOS 5DSR,EOS 750D,EOS 760D
賓得:K-S2,K3II
單電:索尼A68
微單/無反:
索尼:A7SII,A7RII
佳能:EOS M3,ROS M10
尼康:J5,
富士:X-T10,X-A2
松下:GF7,GX8,G7
奧林巴斯:E-M5II,E-10MII
三星:NX500
徠卡:Leica SL
數碼旁軸:徠卡:M(Typ 262),M Mononchrom
可攜式大底相機(1英寸為門檻):
佳能:G5 X,G9 X,G3 X
索尼:RX100IV.RX10II,RX1RII
徠卡:Leica Q
理光:GR II
2014-2015數位相機新機型數量對比
2015年最重頭的產品無疑是佳能5DS/5DSR與索尼A7RII
可以看到,今年的相機類新品還是相當豐富的。同時我們也已經能看出一些變化趨勢。別看是傳統意義上的新品小年,但是今年的相機新品可一點兒都不少。此外,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的新品是有增無減。單反、微單/無反、便攜大底還有旁軸的數量都有了增加。不過的確,相較於去年,重磅的旗艦和標杆類產品的確少了,而入門級定位機型的數量則明顯增加。可以說今年的影像產品的兩極化非常明顯,一方面是入門級產品的豐富,一方面則是旗艦級機型的逐步更新。
今年的大底新品中全畫幅的新品和佔比都更高
當然了,如筆者在標題上所說道的,正是由於這種兩極化,我們看到今年數位相機在高像素、高感這最為吸引人的兩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增強。高像素方面:佳能拿出了標杆級產品EOS 5DS/5DS R兩臺相機,真可謂是在高像素領域捨我其誰。而索尼也在今年帶來了全新的高像素機型A7R II,雖然像素相較於5DS要低一些,但是作為無反領域的最強傳感器,其4240萬的有效像素和背照式設計也讓其吸引了眾多眼球。如今,在高像素領域也可謂是形成了尼康D810、佳能EOS 5DS/5DS R、索尼A7R II的三足鼎立之勢。
可見,今年仍然是影像相機類產品領域非常熱鬧的一年。下面,筆者還是以品牌來分界,來看看各大廠商們今年的動作動向。這裡說明一下,我們並未將中畫幅和鏡頭相機列入次範圍內,主要是兩種相機的銷量和主流產品相比的確小眾,而且顯得太過專業化。此外,適馬的DP系列也並未列入筆者提到的表格中,主要是其設計的特殊性與傳感器的特殊性讓其很難劃歸到常規相機產品範疇,在此不做過多評論。
相機大亂逗的新浪微博二維碼,歡迎大家關注~
題外話:響(QI)應(SHI)廣(SHI )大(ZI)可(JI)愛(TU)讀(FA)者(QI)的(XIANG)呼聲,作為相機大亂逗欄目的兩位主筆,我們也終於開通了我們的自家新浪微博:相機大亂逗。以後我們兩個會輪流在這個帳號上跟大家調侃一下影像相關的種種。當然,我們未來的每期節目和視頻也會在微博上第一時間發布出來告知大家。
我們兩位也開通了自己的圖蟲,一些我們自己拍的照片也會在那裡分享(點擊圖片直達)
此外!!!我們兩位主筆也在此公布下自己的圖蟲帳號,我們自己拍完的成片(對,就是後期過!)也會在那裡做簡單展示,歡迎各位去玩兒或是聊天探討:義想天開、路過的猴子。
佳能 入門旗艦高像素 一個不能少
2015年,如果說在相機領域最為活躍的廠商,佳能無疑是其中之一。在2015年佳能可謂是迎來了強勢回歸,相較於2014年,佳能在單反、無反以及大底相機的新品數量上都有了增加。而今年佳能在產品線上的補強非常明顯:全畫幅更新了現階段世界最高像素的135數碼單反EOS 5DS/5DS R兩款相機、而APS-C畫幅則更新了入門款的EOS 750D與EOS 760D;無反方面則更新了高端型號EOS M3與入門型號EOS M10;便攜大底則是全面1英寸化,G系的三款新機也讓佳能的PowerShot系列更具競爭力。
單反新品:EOS 5DS/5DS R,EOS 750D,EOS 760D
無反新品:EOS M3,EOS M10
便攜大底相機:G3 X,G5 X,G9 X
可以看到,2015年佳能的相機新品在各類中期數量有了全面的增加
新品畫幅方面,佳能也更加注重畫幅更大的產品
先說說可換鏡頭相機,佳能今年的可換鏡頭相機迎來大爆發。總體而言是兩大特色:1.像素數大幅提升;2.入門旗艦兩極化更新趨勢明顯。像素提升很明顯,全畫幅的兩款EOS 5DS系列機型都站上了5千萬像素級,相較於之前的EOS 5D3在像素上提升了一倍還要多。另一方面,APS-C畫幅機型也終於不再使用「祖傳」傳感器,新一代單反和EOS M3都採用了新型號的2400萬像素CMOS。(至於EOS M10的1800萬像素,我們就不做評價了)從這一角度來看,今年佳能的新品真可謂是令人感動了。
佳能的5DS/5DSR兩款機型讓佳能在像素大戰中再次佔領了先機
肩屏和雙撥輪的加入,可謂是佳能在入門級單反上的一步好棋
今年佳能可換鏡頭的產品意圖很明顯,由於在之前的「像素大戰」中不及尼康的D800/D810系列,作為單反兩巨頭之一自然也要拿出自己的高像素機型來滿足如今口味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另一方面,作為每年單反消費量最大的入門單反,這一類產品的更新可謂是對普通消費者和廠商都最為重要的。這一次佳能在入門單反上EOS 750D/760D性能的全面提升與傳感器的革新,的確讓佳能的入門單反再一次更好地佔領了入門級單反的市場。市場就是如此,誰能佔領大部分消費者,誰才是最大的贏家。而顯然,佳能是深諳此道的。
佳能G族如今從新在1英寸傳感器上建立起體系,可謂是一個新的開始
而在便攜相機方面,佳能的產品線發展思路也越發清晰。早年在G1X系列上的迷茫,伴隨著去年G7 X的發布而煙消雲散。在糾結到底該用什麼傳感器多年後,佳能也「回歸」主流採用了1英寸的新型號2000萬像素級CMOS。1英寸傳感器使相機在售價、畫質以及體積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相信也會成為未來消費級相機的一個入門門檻。而與其說佳能的1英寸機型是大底便攜相機,倒不如說是佳能卡片相機產品線的全面升級。如今的佳能PowerShot G系列一英寸機型也已經做到了入門(G9 X)、專業(G5 X)、長焦(G3 X)「三制霸」。把握住兩端(入門類,高端玩家類)的消費者,這一思路可以說是和佳能的EOS可換鏡頭相機非常相似的。這種精明的產品思路,也讓新一代佳能便攜相機更精準的瞄準了消費者的需要。
尼康 低調憋大招 金圈鏡頭爆發
接下來再來看看另一位行業巨頭尼康。相較於去年的大招頻發,今年尼康的動靜真的是相當小。在2015年的尼康相機新品中,無論是單反新品還是無反類相機新品,都明顯地出現了數量下降。單反方面只推出了入門款的D5500和APS-C的旗艦D7200,全畫幅方面並沒有推出新品。而無反領域,今年尼康只推出了J5一款機型。說今年是尼康的相機小年,的確是恰如其分。
尼康在2015年相機新品(較大尺寸傳感器類)的數量有了明顯降低
2015年尼康並未推出任何全畫幅相機產品(註:作為特殊天文類機型的D810A不算在其中)
單反:DX格式有創新 小型輕量化
就相機類產品而言,2015年尼康最重頭的產品可以說實際上是年初推出的D5500。這款入門級單反在體積、重量方面的優異表現和良好的綜合性能讓其成為入門級產品中頗具競爭力的一款產品。相較之下D7200反而顯得有些較為平庸而缺乏創新性。可以看到,D7200更多是一款常規更新類機型,而D5500則可謂是代表著尼康在入門類單反方面的設計變革。
D5500可謂是尼康D5XXX系列中設計最為成功的一款產品,綜合表現相當優異
至於沒有全畫幅新品,這其實非常好解釋,在2014年尼康一口氣發布了包括:D4S、D810、D750在內的三款重量級全畫幅單反產品。三款產品代表了尼康的旗艦、最高畫質以及中端綜合性能最優的三款產品。而單反產品的更新速度(尤其是全畫幅)並沒有那麼快。今年我們沒有看到尼康的全幅產品也屬正常(註:作為特殊天文類機型的D810A不算在其中)。對於尼康的全畫幅新品,我們的更多期待是在明年的2016,尼康的新旗艦D5以及更多可能出現的新機。
尼康1系列今年迎來了系列設計最為成熟的J5,但1英寸的畫幅似乎成為了瓶頸
無反相機方面,今年尼康也只推出了一臺J5。或許是因為尼康也在考慮在無反領域進行轉型。隨著如今越來越多的1英寸底可攜式相機的出現,1英寸是否有必要作為主力無反可換鏡頭相機產品線的確是尼康正在考慮的問題。可換鏡頭的設計反而影響了1英寸型相機的便攜性,這與1英寸相機的主流發展趨勢的確相悖。或許,全畫幅或是APS-C的無反相機產品才是未來尼康無反相機的出路所在。
Coolpix A在市場上的表現疲軟,似乎影響到了尼康的便攜大底相機的發展之路
此外,從2013年發布Coolpix A之後,尼康就未再發布可攜式大底相機了。這一產品線的發展停滯筆者認為多少是有Coolpix A在發布時受到理光GR衝擊後市場受挫的原因。未來尼康是否會推出類似的可攜式大底相機的確難以預料,以尼康的風格,或許在來年我們見到一款全畫幅的類似Coolpix A的機型也不無可能。這就要看尼康自己的產品發展路線了。
尼康在今年發布了多款金圈級鏡頭,並對全幅和截幅的旗艦標變鏡頭進行了更新
更完善的尼克爾鏡頭群:小型化、電磁光圈化、VR系統實用化
2015年,尼康的影像類產品重點,實際上是在尼克爾鏡頭群上。在2015年,我們見到了8款新尼克爾鏡頭。而其中更是包含了6款金圈級產品。尼康在去年發布了新一代全畫幅產品後,開始了對尼克爾鏡頭群的更新。一方面,尼康的「f/1.8G定焦軍團」已經擴展到第六款產品,這一系列也已經涵蓋:20mm、24mm、28mm。35mm、50mm和85mm幾大常用焦段。可謂是尼康如今最具性價比的定焦系列產品。另一方面,在2015年尼康開始了新一輪大三元鏡頭的更新,全新一代內置防抖功能的24-70mm f/2.8鏡頭也在今年與我們見面了。另外,新一代尼克爾鏡頭的電磁光圈化趨勢也非常明顯(今年發布的8款鏡頭中,6款是電磁光圈的E頭)。
這批新尼克爾鏡頭的發布也為D5的發布做好了準備(圖片為諜照,清晰度較低請見諒)
總的來說,2015年尼康的產品重點是在完善整套尼康單反系統(主要是尼克爾鏡頭群)。尼康在2015年的產品趨勢總體來看是在於畫質提升(大批新金圈鏡頭)、體積的進一步控制提升便攜性(碳纖維機身設計,PF鏡片技術面試)和易用性的提升(防抖24-70VR)。隨著今年的「穩紮穩打」,相信2016年尼康很可能會迎來一波相機新品的爆發,各位尼康粉、尼康用戶們不妨好好期待一下。
索尼 微單絕對主力 全幅不能停
接下來聊聊「大法」索尼,索尼這幾年可謂是穩定的連續輸出。每一年都能看到相當重磅的產品。而在2015年,索尼也保持了自己一貫堅持「黑科技」的風格。總體而言,2015年索尼在進一步完善優化自己的微單相機系統,此外開始注重4K視頻技術的普及以及FE卡口鏡頭的完善。
索尼今年的新品數量不算多,但整體成熟度相較於前兩年提升明顯
索尼的相機產品逐漸朝著全畫幅+1英寸的兩極化模式發展
微單:全幅化 背照全幅技術優勢明顯
先說說微單方面,從機型數據上了來看,實際上今年索尼也已經放緩了腳步。索尼今年並未發布消費級的APS-C畫幅微單產品(相比之下去年有三款),A6000與A5100在今年都並未進行更新。今年索尼的新品重點在於更新高端機型(微單旗艦A7RII)。這兩款機型無疑是最能代表今年索尼如今影像技術實力的機型。高性能的第三代背照式傳感器(也就是現在的積層式傳感器),一方面有了更高的像素,另一方面高感性能的提升,4K拍攝能力的加入。這都讓索尼微單在拍攝質量方面有了不小提升。
索尼的全幅背照技術的確是相當驚豔,不僅拍照畫質優異,4K視頻能力也很出眾
除了畫質的提升,在二代A7系列機型上,我們看到了索尼在全幅微單操控性方面做出的改善,這也都直接反應在了新機的外形設計上。可見索尼的確是在微單產品線上下了功夫。不過作為銷量最大的入門類微單機型今年索尼並未更新。一直說要發布的A6100讓我們直接等了一年……看樣子唯有明年見了~
索尼今年除了機身外,鏡頭新品也不少
單電:又是「醬油」的一年,來年發力?
看到索尼A68的塑料卡口……就有種讓人愛不起來的感覺……
至於單電產品線,今年是更「醬油」的一年。2015年索尼只是象徵性地更新了入門款機型A68,雖然型號命名上讓我們誤以為它是代替A65的中端型號,但從參數和售價來看新機無疑是標準的初級入門機型。對於如今重點放在微單上的索尼而言,A卡口的單電機型的確是有些雞肋了。A99發布後單電產品線遲遲沒有拿出旗艦級的機型,反而A卡口的鏡頭倒是一直在進行著更新(如今已經完成了大三元的二代升級)不知道2016年索尼會否在單電領域發一波力呢?
索尼RX100M4的新傳感器也支持4K視頻了,全新一代的索尼便攜機型性能表現良好
便攜相機:大底、4K化
索尼在便攜機型方面今年是亮點頗多,全畫幅的旗艦RX1RII無疑是如今便攜機的畫質之王。如此小巧且畫質優異的全畫幅機型這在如今的確是獨一份。此外,RX10II和RX100IV都成為具備4K視頻拍攝能力的便攜小相機,在小型相機上普及4K視頻能力也是今年所的一大特色。索尼新一代傳感器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對視頻拍攝能力的加強,一方面是擁有了機內自錄4K的能力,一方面則是解決果凍問題。
復古組 富士中端更新 奧巴主打抖動
然後來看看如今市場上的「復古小組」:奧林巴斯和富士。富士和奧林巴斯今年也是頗為平靜的一年。兩家廠商都並未帶來技術換代更新類的機型。這裡還是分開來聊一聊,先說說富士。富士在今年只推出了兩款大底新機,中端機型X-T10與入門款的X-A2。雖然算不上是技術革新類的重磅機型,但是對於喜愛復古造型相機的用戶而言,全新的X-T10可謂是在X-T1之下的一個好選擇。而全新提升的對焦系統,也的確進一步優化了富士相機的表現。可以說是隨顯平靜,但也著實是穩紮穩打。
富士今年新品不多,重點在中端/入門機型,和XF鏡頭群的完善
X-T10可謂是今年富士最重要的產品,也重塑了富士的中端機型形象
富士XF鏡頭群的專業性是其一大優勢,大量的高素質大光圈鏡頭很吸引人
此外,富士在今年著重更新的是其XF/XC鏡頭群,今年一年便帶來了6款新鏡頭。一方面富士的大三元系統終於有了自己的標變旗艦(XF 16-55 F2.8),此外還擁有了超廣大光圈和中長焦的人像鏡。作為勵志成為一套專業拍攝系統的富士而言,富士在鏡頭群發展的路線上的確是穩步前進。今年富士並未帶來X100系列的機型更新,作為富士的招牌便攜大底機型,今年並未更新的原因筆者認為更多是在等新傳感器。或許第二臺用上富士新傳感器的機型,就是X100的換代機型吧(從諜報來看,X-Pro2已經用上新傳感器,而從富士的傳統來看,下一臺用上新傳感器的機型很可能就是X100的後續機型)。在穩紮穩打一年後,富士明年初就已經準備好了一場盛宴給攝影愛愛好者,相信來年會是富士新品大爆發的一年。
奧林巴斯今年的新品不多,技術方面主要亮點在於抖動傳感器獲得的高像素拍攝能力
說過了富士,接下來說說奧林巴斯。奧林巴斯今年又是平平淡淡的一年,今年只發布了兩款OM-D換代機型,中端款E-M5II與E-M10II。奧林巴斯相機受制於傳感器技術更新的問題的確可以說是一個瓶頸了,而為了解決這一尷尬,奧林巴斯最新推出的是抖動傳感器技術,而E-M5II也成為如今135領域可輸出照片尺寸最大的相機(RAW可以輸出6370萬像素),機身五軸防抖系統的確是讓奧林巴斯「玩兒」出了新花樣,不過如何解決M4/3現如今傳感器性能略顯羸弱的問題,才是解決如今奧林巴斯新一代機身的性能的關鍵。
E-M5II的傳感器抖動技術帶來了更高的像素,更好的控噪以及更好的摩爾紋消除效果
隨著今年7-14鏡頭的發布,奧林巴斯的大三元鏡頭也已經湊齊了
奧林巴斯今年雖然鏡頭新品不多,但都可謂是重磅。Pro的兩款新品都是頂級的M4/3鏡頭,一方面奧林巴斯的大三元正式湊齊,完成了Pro級鏡頭的初步搭建。另一顆300mm f/4則遲遲沒能推出。看樣子奧林巴斯的大動作,也要等來年了。
松下新品放緩 理光賓得又是狼來了
說過了奧巴,下面來說說松下。雖然相較於去年松下新品勢頭有所減緩,但實際上從產品角度來看松下無疑是今年M4/3陣營的真正主角。松下的無反新品GX8終於配備了全新的2000萬像素級新M4/3傳感器,這也是多年來我們第一次見到M4/3系統終於換裝了新傳感器。此外,全新的先拍照後對焦技術也的確是展現出了松下的技術實力。而G7,GF7的到來,也豐富了其入門和中端產品線。松下如今更多的困擾,主要在於市場認可與認知度,反而在技術方面不用太擔心了。
松下今年總體新品數量也是下降趨勢,不過今年松下的技術更新倒是不少
松下GX8讓我們終於見到了全新型號的2000萬像素級M4/3傳感器
松下的先拍照後對焦技術對於普通消費者還是頗為實用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松下今年可以說是和索尼一樣成為了市場上的4K主力軍。兩家廠商都是「差點兒」全面4K化(松下因為GM5與GF7,索尼則是因為RX1RII)。4K視頻拍攝能力的普及,索尼和松下可謂是貢獻最多的兩家影像廠商。而隨著兩家廠商的推動,2016年相信會成為4K產品的大爆發之年。
理光+賓得,兩家廠商今年雖然看似新品不少,但著實存在感偏低
相較於其他幾家廠商,理光賓得真可謂今年最「偷懶」的一位。機身方面雖然更新了入門款的K-S2與APS-C旗艦K3II,但原本說好要在今年發布的全幅K-1則直接跳票到了明年。這可讓賓得原本今年的大熱新聞慢慢降溫。好不容易有了「說好的全幅單反」,結果又變成了「說好的今年發布呢?!!!」的確是讓人有些失望,好在賓得官方的全幅介紹頁面也在逐漸豐富,明年相信是定能見到這臺讓人期待得太久太久的賓得全幅了。
作為原本今年最為重要的機型,賓得全幅單反再次跳票,的確是讓人失望
作為賓得的母公司理光帶來了GR II,新機加入WiFi,但性能和操控並無變化
便攜相機方面,理光賓得帶來了GR II,相較於GR的大熱,GRII就顯得有些「普通」了。機身並未有什麼實質變化,主要是加入了無線傳輸系統。隨著如今越來越多大底便攜機的出現和完善,GR系列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筆者對此也是一個大大的問號。總體而言,今年理光賓得由於全幅的延期,總體給人感覺以太過平淡,期待來年伴隨全幅的發布,這家傳統影像廠商能有所振作吧。
徠卡的逆襲 德系廠商強勢反彈
這裡我們特意為徠卡單開出一頁來說一說。這家以:刷限量款多、賣的貴、味道毒「著稱」的影像廠商今年可以說是強勢逆襲了一波。在2015年,徠卡一口氣帶來了4款全畫幅新品,這等氣勢連索法都要讓它一成。因此我們也在此來好好聊一聊這家經典的名廠。
2015年徠卡的新品不少,而且都可謂是頗有亮點
雖然仍舊昂貴,但M(Typ 262)的出現的確讓更多人可以玩兒得起徠卡M了
徠卡今年的相機新品非常有特色,入門款旁軸M(Typ 262),固定鏡頭的全幅Leica Q,全幅「巨單」Leica SL以及升級版的M Monochrom。幾款相機都可以看到徠卡正在做出的改變。這家已經讓我們習慣認為是奢侈品廠商的相機廠商,又一次開始認真做相機了。
Leica Q無疑是徠卡今年最成功的機型,優異的電子性能讓人有些難以相信這是一臺徠卡
徠卡第一次讓人們意識到一個問題:無反相機一定要比單反小才行麼?
徠卡今年的突破可謂是不少,我們第一次看到徠卡開始推出入門款的M了(雖然仍舊很貴,但是跟大M比已經便宜一些了)。此外,今年徠卡在相機電子化的技術方面可謂有了長足的進步。全新的Leica Q不僅是具備的AF能力,而且是有著相當不錯的AF速度表現。另外,巨大的SL也可謂是徠卡的一大變化。徠卡終於帶來了一套全新的全畫幅相機系統。相機雖然因其巨大而被吐槽,不過相機的性能表現實際上還是相當全面的。已經完全可以說是達到同時代旗艦級機身的水平了。這般表現對於徠卡而言,真的是多少年沒有見到過了。
今年徠卡推出的新品全部是全畫幅產品,可見徠卡也了解畫幅的重要性
鏡頭方面,今年徠卡為SL發布了3款鏡頭,旁軸鏡頭群則未做更新
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徠卡產品的發展方向,今年徠卡推出的相機產品全部是全畫幅機型。大底化的產品趨勢,在這家德國傳統相機廠商身上也是展現無疑。當然了,巨大的SL的確是受到了吐槽,不過作為針對歐洲人身材設計的機型而言,實際上這個尺寸也沒什麼問題。何況,無反要比單反體積小這個理論一直是日系廠商間競爭而得出的。並沒有什麼規定說無反一定要比單反小。可見,徠卡的確是有著一套自己的相機哲學。
不過徠卡SL的新鏡頭的確沒什麼藉口可言了——的確是太!大!了!
我們通常總會認為,徠卡如今的存在更多是依靠品牌魅力。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家給人以印象更多是古板、守舊的公司在今年表現出了對新技術的極強接受能力。並且徠卡已經展現出了其在系統設計方面的前瞻性(徠卡SL與徠卡T通用卡口,很聰明的設計,類似索尼E口),如此看來,徠卡早年所說的要佔領相機行業市場1%的份額,真的不只是說說。
2016年的新品已經準備與我們見面了,期待這些新品能給我們以驚喜(圖片引自:NR)
2015年,我們看到了如此多的相機新品,雖然在新品數量上今年不及去年。但從產品的技術革新,畫質提升角度來看。今年真可謂是影像行業相當活躍的一年。在今年的相機上,我們看到了更好的畫質、更高的解析度、更好的操控性、更優異的視頻性能。希望來年,在2016年這個影像大年中,我們能看到更多給我們以驚喜的產品。當然了,2016年我們相機大亂逗節目也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好的內容,希望大家繼續關注。
8索尼A7RII詳細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