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黃河「牛尾巴」魚的好日子來了!

2020-12-22 釣魚七天樂

轉眼間,又到了北方收麥的季節,發黃的麥稍也預示著盛夏季節的來臨。炎熱的夏季對普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難熬的日子。但對於釣魚人來說,正是難得的好日子。

尤其是對於黃河下遊的釣友們來說,野釣的黃金季節已經來了!

歷經連續多日高溫的炙曬,黃河下遊的水溫也慢慢回升,這正是釣友們所期盼的。有經驗的老釣友都知道,在黃河釣魚,要想取得好的收穫,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看水溫。

如果水溫偏低,技術再高的釣魚人也很難保證不「空軍」。因此,經驗老道的釣魚人一般在5月份之前都不會輕易前往黃河。他們會養精蓄銳,在5月下旬之後,才會慢慢出動。

釣魚人的等待,就是為了黃河的「牛尾巴」魚!

「牛尾巴」魚,算是鱨科的一種,此種魚身體細長,吻部較小,尾巴頗似一條牛尾,故得名。很多釣魚人會將其和「黃辣丁」混為一談,這其實是不正確的。牛尾巴魚和黃辣丁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尾部形狀的不同,黃辣丁的尾巴和「牛尾巴」魚相比起來,明顯是短了很多,屬於「剪刀尾」。

黃河的牛尾巴魚,食性異常兇猛。它們的食物就是河底的小雜魚、軟體動物,飢餓的時候也會吞食植物的根莖。筆者此前也曾在家裡的魚缸中放養過這種魚,結果缸裡的小魚全部遭殃,被它逐一吃掉。

因此,在作釣的時候,餌料就非常關鍵。動物性的餌料再好不過,以蚯蚓為最佳。整根蚯蚓掛在鉤子上,任其在水底扭動,這對牛尾巴魚來說是一種致命的誘惑。它們依靠吻部長長的鬍鬚,可以感觸到蚯蚓扭動的動作,出其不意地將其一口吞下,有時候甚至會把魚鉤也吞到肚子裡。

所以,作釣的時候,鉤子可以適當大一些,如果魚鉤過小,摘鉤的時候就會非常麻煩。

黃河的牛尾巴魚喜歡在漲水時逆流而上,如果水位太低,它們就會躲到水深的地方。比如在壩頭的亂石堆中,是適宜作釣的好位置。但一定要預防掛底,釣友們可以用石頭代替鉛墜,同時多備子線,以防半途而廢。

目前黃河下遊的水流量達到了1300立方米每秒,這是一個相對舒服的水流量,加上近期氣溫較高,已經到了野釣牛尾巴魚的好日子。最近已有不少釣友前往黃河探釣,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喜歡野釣黃河的釣友們可以出發了。

黃河的環境非常複雜,對於沒有在黃河作釣過的釣友們來說,可能要碰壁數次才能找對套路。不過,只要領域好精髓,其實也不算難。在黃河野釣牛尾巴魚,精髓有二,其一是餌料要「活」,其二是釣鉤要到「底」,這樣才能符合牛尾巴魚的覓食習性,不至於空手而歸。

雖說烈日炎炎,但對於喜歡戶外野釣的朋友們來說,目前正是野釣黃河「牛尾巴」魚的大好時機,釣友們可以整裝出發了!

相關焦點

  • 黃河岸邊的笑聲 | 「蔬」寫年年有「魚」好日子
    黃河岸邊的笑聲 | 「蔬」寫年年有「魚」好日子 2020-12-23 2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鄭州黃河灘一位難求,有人選擇夜釣「守大魚」
    相比於水資源豐富的南方,北方的釣魚人可選擇的餘地不多,黃河自然成了釣友們最喜愛的野釣場所。黃河灘已被釣魚人「佔領」,好釣位一位難求而鄭州北郊的黃河灘,儼然已成了釣魚人的後花園!究竟是什麼魔力,讓黃河成了釣魚人的打卡聖地?缺水、野釣資源緊缺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作為一個典型的北方城市,這裡的釣魚人苦於「水資源」久矣!除了幾條被城市包圍、流淌著異樣風味的的小河外,黃河已成為釣魚人的不二選擇。
  • 野釣小雜魚鬧窩,試試這種釣法,輕鬆避開小雜魚!
    釣魚人對野釣都情有獨鍾,雖然野釣資源日趨匱乏,但是這種無拘無束,接近大自然的狀態,卻充滿了魅力。不過在野釣環境中魚情水情都比較複雜,有些魚情處理起來就非常棘手,讓許多釣友非常困擾。野釣的時候碰到小雜魚鬧窩是特別煩的,如果是白條、小翹嘴鬧窩倒是也還好,浮漂出現一些雜亂無章的信號也還可以把它釣上來,但是碰到更小的小雜魚鬧窩,就真的頭痛,比如趴地虎、棍子魚、鰟鮍魚等。這些小雜魚嘴巴特別小,很難釣的上來,卻又非常貪吃,一旦進了窩,真能把窩子給攪和了。
  • 【釣魚技巧】在野釣過程中,碰到有魚無口的幾個主要原因
    「要想釣的多,必須先打窩」,可有時即便打了窩誘來了魚,為何魚還是不肯咬鉤呢?根據以往的作釣經驗,我覺得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只有以下幾個,當然這對於高手來說,短短幾分鐘就看出了端倪,可對於新釣手來講,還是有點捉摸不透,所以現在就來重溫一下,希望您能夠喜歡。
  • 野釣大小通殺是你釣不好魚的罪魁禍首,被忽悠了多年,該想明白了
    野釣充滿著未知性,不知道下一竿會上什麼魚,多大的魚。因此很多釣友很自然地,想當然地認為就應該「大小通殺」,都兼顧起來比較好。看似很有道理,但實際中卻不是那麼回事。致使日後的垂釣中,想把魚釣好,只把方向放在了更換調整餌料,琢磨調釣上了,但就是沒把線組的選擇當回事,把「大小通殺」當作是成功的經驗,長期以此執行了下去。野釣其實最忌諱的就是「大小通殺」。「大小通殺」看似把大魚小魚都兼顧了,但難免顯得有些不倫不類,最終哪個都沒有釣好。
  • 自製一份天然魚餌,夏天野釣上魚不斷
    夏天玩野釣,尤其是想釣大魚,在用餌方面一定要注意天然、清新,這不單單是為了規避天越熱、鬧得越歡的小魚,也是因為大魚吃餌都相對謹慎,而且沒那麼「口重」。所以,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一款自製天然魚餌,針對夏季野釣大魚、特別是大鯉魚有很好的效果,感興趣的釣友可以參考一下。
  • 野釣中的四大「未解之謎」,謎一般的規律,就是讓你釣不到魚!
    釣魚中有不少讓釣友哭笑不得的事,好像是某種奇怪的規律,但是都無法用常理解釋,在野釣是這些奇怪的規律經常伴隨著我們。列舉下在野釣中難以理解,又哭笑不得的魚情,看看各位釣友是怎麼看的。
  • 季花、懷頭、牛尾巴……|一網救出20多斤魚,34℃天執法人員和志願...
    頭頂著34℃高溫天的炙熱,30多名執法人員和環保志願者在松花江上一邊巡護一邊清理非法捕具,將「禁漁期」內發現被困的鯉魚、季花、懷頭、嘎牙子等各種魚約500斤,及時解救並放歸水域。16日,哈爾濱生態保護志願者團隊繼續聯動哈爾濱市呼蘭區農業農村局執法大隊、哈爾濱新區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共同巡護呼蘭河流域呼蘭區與松北區河段,大家從呼蘭區呼蘭河入江口附近開始向西清理,於呼口村、利民開發區附近水域清理大旋、魚帳子、掛子、地籠、大筐、花籃子等非法捕具71件,總長度約2000米,解救放歸鯉魚、季花、懷頭、嘎牙子、牛尾巴、蝦、螺等500餘斤。
  • 釣友常把它誤認為草魚,其實它是軍魚,老釣友教你三招野釣軍魚!
    釣魚是一門學問,釣魚人不僅要了解天氣,地理水域魚情,還要了解各種魚類的生活習性。一個經驗豐富的釣魚人總在嘗試學習新的釣法,挑戰沒有釣過的魚種,最近有釣友發來一張釣獲圖,圖上的魚類身體像草魚,魚嘴有點像鯝魚,腹鰭顏色有點灰白,釣友不知道是什麼魚?
  • 兩年野釣200多次釣魚發燒友,野釣經驗總結,釣友看完大大受益!
    野釣鯽魚野釣第一要素就是選釣點,我還沒有迷上釣魚之前對近在咫尺的河流視若無睹。自從喜歡上釣魚,路過的時候總是看看這個季節哪裡適合做釣點?哪裡會是魚窩?有沒有魚星?選釣點首先根據當時的季節,氣溫,風向以及之前和之後的天氣情況來綜合考慮後再做出決定。野釣不像在黑坑,黑坑的不安全因素會很少。野釣就不一樣了,直接是人面對自然。岸邊的石頭牢不牢固,頭頂和附近有沒高壓線等等因素都要仔細觀察。畢竟安全第一。然後要觀察的是這個陌生水域的水質如何?哪裡的含氧量高,食物是否充足,這兩個因素決定這裡是不是魚兒經常聚集的地方。
  • 野釣有魚進窩總抓不住口,多是因為黑坑的這三個習慣帶來的
    野釣和黑坑,哪一個更難,這是個爭議大,但總也爭不出高低的問題,野釣漁獲莫測,水情複雜,黑坑魚情複雜,釣法多變。但是,習慣野釣的釣友,玩幾把黑坑,亦或者習慣黑坑的釣友,玩幾次野釣,都會出現強烈的不適應,尤其是習慣黑坑的釣友,去野釣時,往往會因為這三個習慣,導致魚群進窩,也總是抓不住口,甚至釣不上大魚。
  • 藥酒窩料誘魚,製作配方詳細教學,野釣爆護50斤野生大魚
    藥酒窩料誘魚,製作配方詳細教學,野釣爆護50斤野生大魚。窩料想必是每位野釣達人必備的野釣彈藥了,有句話叫做「要想魚上岸,必須糧食換」,還有一句話叫「要想釣到魚,必先誘來魚」。可見一款實用的窩料必將使你的垂釣之旅事半功倍。
  • 野釣意外釣到一種「大頭魚」,樣子太醜不敢吃,釣友卻說我賺大了
    野釣意外釣到一種「大頭魚」,樣子太醜不敢吃,釣友卻說我賺大了!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野釣?夜釣之所以讓人痴迷,最大的魅力充滿未知,你永遠猜不到在水底吃食的會是什麼魚,尤其是釣到十分罕見的魚,意外驚喜溢於言表。我雖然經常會一條釣不到,但是對於野釣的熱情還是絲毫未減。
  • 不怕雜魚鬧,就怕它不到!沒有小雜魚鬧窩的野釣更要找原因
    野釣中遇到小雜魚鬧窩,對於大部分釣友,都是比較厭煩的!甚至一些釣友,會把釣到的小雜魚摔死在岸邊,以洩心中之氣。野釣自然水域,有小雜魚鬧窩時,的確會對作釣有影響。它不但使餌料難到釣層,更能迅速搶光窩點的殘留餌料。同時因小魚漂相多導致的頻繁提竿,也造成了對大魚進窩的影響。
  • 釣魚經驗分享:野釣爆護的訣竅
    「上魚啦!還是大傢伙」,看著人家隔壁老王一次一次的上魚,心理一次一次激動與失落。激動的是今天來的地方肯定是不錯,氣不打一出處的是幾千上萬的裝備居然搞不過,隔壁老王幾十元的裝備,人家都爆護了,自己還沒啥動靜,區別怎那麼大呢?
  • 野釣如何大小通殺
    朋友們好,針對野釣有時用小鉤經常中大魚脫鉤,換大鉤又不上魚,下面分享一些經驗:一、野釣水廣魚希,中大物可遇不可求,我非常先贊成你的觀點,野釣的釣友好多經常空軍,我玩臺竿就用小一點的鉤拉拉小魚,因為野釣魚的密度小,光守大物的話是非常無聊的,有時一天沒有一口
  • 野釣河流有魚無口,其實不只和釣技有關!找對步驟才是關鍵
    我們在野釣中有時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明明河中有魚並且數量不少,但是在作釣的過程中卻發現魚口很差,甚至魚不開口,這是什麼原因呢?釣點不對、餌料不好,還是釣法不行!其實這些原因也有可能,但是造成魚口不好的原因卻遠遠不止這些,它包括了很多的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本文就與釣友們探討一下:野河作釣,影響魚開口吃餌的原因有哪些!
  • 清泉溪流探釣,野釣百元一斤的軍魚,釣獲4條稀有紅尾魚和馬口魚
    清泉溪流探釣,野釣百元一斤的軍魚,釣獲4條稀有紅尾魚和馬口魚。今天晴空萬裡,豔陽高照,氣溫二十多度,非常適服的野外釣魚天氣,這就是為什麼我跋山涉水前來探釣的原因。提著魚竿開車奔去那段熟悉的清泉溪流,邂逅野生馬口魚,偶遇名貴軍魚和稀有的野生紅尾魚。
  • 大部分人會把它當成黃骨魚,其實叫牛尾巴。我們這裡500塊一斤
    牛尾巴魚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特產魚,非常難得和珍貴。從當地釣友口中得知,牛尾巴魚是一種季節性非常強的魚類,一般每年的6月份開始到9月是垂釣它的黃金旺季。很多釣友第一眼接觸牛尾巴,可能會覺得,這不就是廣東人口中的黃骨魚嗎?其實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魚。牛尾巴魚全身金黃,其肉質也不是黃骨魚可以比擬的。本文就以實戰經歷為大家詳細介紹如何垂釣牛尾巴魚。
  • 【釣魚技巧】野釣如何選擇手竿
    作為一個多年野釣的釣魚人我用過不少的魚竿,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我野釣選擇魚竿的一些經驗,以供大家參考。一、根據垂釣水域來選擇竿長手竿有不同的長度,最常見的最常用的有3.6米,4.5米,5.4米,6.3米。我個人認為野釣的水域複雜,長竿對於垂釣水域的限制比較少,野釣一般情況用竿至少4.5米,最實用的是5.4米,6.3米不太適合打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