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到了北方收麥的季節,發黃的麥稍也預示著盛夏季節的來臨。炎熱的夏季對普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難熬的日子。但對於釣魚人來說,正是難得的好日子。
尤其是對於黃河下遊的釣友們來說,野釣的黃金季節已經來了!
歷經連續多日高溫的炙曬,黃河下遊的水溫也慢慢回升,這正是釣友們所期盼的。有經驗的老釣友都知道,在黃河釣魚,要想取得好的收穫,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看水溫。
如果水溫偏低,技術再高的釣魚人也很難保證不「空軍」。因此,經驗老道的釣魚人一般在5月份之前都不會輕易前往黃河。他們會養精蓄銳,在5月下旬之後,才會慢慢出動。
釣魚人的等待,就是為了黃河的「牛尾巴」魚!
「牛尾巴」魚,算是鱨科的一種,此種魚身體細長,吻部較小,尾巴頗似一條牛尾,故得名。很多釣魚人會將其和「黃辣丁」混為一談,這其實是不正確的。牛尾巴魚和黃辣丁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尾部形狀的不同,黃辣丁的尾巴和「牛尾巴」魚相比起來,明顯是短了很多,屬於「剪刀尾」。
黃河的牛尾巴魚,食性異常兇猛。它們的食物就是河底的小雜魚、軟體動物,飢餓的時候也會吞食植物的根莖。筆者此前也曾在家裡的魚缸中放養過這種魚,結果缸裡的小魚全部遭殃,被它逐一吃掉。
因此,在作釣的時候,餌料就非常關鍵。動物性的餌料再好不過,以蚯蚓為最佳。整根蚯蚓掛在鉤子上,任其在水底扭動,這對牛尾巴魚來說是一種致命的誘惑。它們依靠吻部長長的鬍鬚,可以感觸到蚯蚓扭動的動作,出其不意地將其一口吞下,有時候甚至會把魚鉤也吞到肚子裡。
所以,作釣的時候,鉤子可以適當大一些,如果魚鉤過小,摘鉤的時候就會非常麻煩。
黃河的牛尾巴魚喜歡在漲水時逆流而上,如果水位太低,它們就會躲到水深的地方。比如在壩頭的亂石堆中,是適宜作釣的好位置。但一定要預防掛底,釣友們可以用石頭代替鉛墜,同時多備子線,以防半途而廢。
目前黃河下遊的水流量達到了1300立方米每秒,這是一個相對舒服的水流量,加上近期氣溫較高,已經到了野釣牛尾巴魚的好日子。最近已有不少釣友前往黃河探釣,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喜歡野釣黃河的釣友們可以出發了。
黃河的環境非常複雜,對於沒有在黃河作釣過的釣友們來說,可能要碰壁數次才能找對套路。不過,只要領域好精髓,其實也不算難。在黃河野釣牛尾巴魚,精髓有二,其一是餌料要「活」,其二是釣鉤要到「底」,這樣才能符合牛尾巴魚的覓食習性,不至於空手而歸。
雖說烈日炎炎,但對於喜歡戶外野釣的朋友們來說,目前正是野釣黃河「牛尾巴」魚的大好時機,釣友們可以整裝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