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都疼!深圳1歲娃誤吞這東西,食管被燒黑

2021-01-09 晶報

家家戶戶一定都有這個東東:紐扣電池,電視遙控器、電動玩具、生日賀卡……小小的紐扣電池隨處可見,但是,千萬注意,孩子誤吞紐扣電池可能導致窒息,嚴重燒傷甚至死亡……

吞下紐扣電池,2歲娃緊急手術

晚上7點,一對夫婦抱著2歲左右的孩子,衝進了急診。孩子呼吸急促,咳嗽伴聲嘶喉鳴。因為著急,家長聲調都帶著哭腔——「醫生,快看看我孩子。我們當地醫院的醫生說,他吞了一個硬幣。」

吞下硬幣?那可不是兒戲!孩子媽媽手忙腳亂地找出當地醫院的X光片,匆忙遞給醫生。

「這哪是硬幣?可能是紐扣電池!得馬上手術!」仔細看過片子,醫生的臉色一沉——

按家長的說法,這枚紐扣電池可能已經吞下去10多天,孩子吞咽困難,不願進食,現在還出現了呼吸急促、咳嗽,伴聲嘶、喉鳴。

這意味著,吞下去的紐扣電池,極可能已經開始腐蝕了!

一聽這麼嚴重,兩口子腿都軟了。

原來,12天前,小金(化名)在家玩耍時,誤打誤撞打開了電視遙控器的後蓋,紐扣電池掉落在地。

這是啥?圓圓的,小小的?是糖嗎?小傢伙二話沒說,就往嘴裡塞了。

此後10多天,小金的食慾越來越差,精神也不好。平時能吃180毫升的奶,漸漸只能吃下90毫升左右,到後面還發展為拒食、吐奶。

家長也蒙在鼓裡。平時,他們很少看電視,幾乎用不到遙控器。眼看著孩子越來越廋,小金的爸爸覺得不對勁,帶著孩子到了附近的醫院。

拍過片後,大家都嚇了一跳。醫生說,孩子誤吞了一個「圓形物體」,很可能是硬幣!由於孩子情況很不好,建議去深圳市兒童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憂心忡忡的一家人,趕緊「轉場」。

進一步檢查確認,卡在孩子上縱膈與脊柱重疊投影區(胸2-3椎體水平)的「圓形物體」,就是紐扣電池!

醫生趕緊安排急診綠色通道。當晚9時,小金就進了手術室。好在,手術還算順利,紐扣電池被順利取出。

不過,由於耽擱太久,取出時電池已經焦黑,小金的食道黏膜腐蝕嚴重,周邊出現大量黑痂,輕輕一觸就會出血。

手術後,孩子一度只能通過插胃管來進食。直到第8天,才逐漸恢復正常飲食。目前,小金的情況良好,已經出院了。

像這樣的誤吞紐扣電池,其實還有很多!

幾乎每個月,深圳市兒童醫院都會接到1~2例誤吞紐扣電池的案例。

此前,有個3歲的孩子,把紐扣電池塞進了鼻子。過了一個星期,家人才發現。來到醫院後,紐扣電池被取了出來,但孩子鼻腔中隔卻留下了永久的穿孔。

得知消息後,家長癱坐在地。

如今,孩子已長大,但是鼻中隔軟骨的穿孔,一直困擾著他。他的嗅覺減退明顯,長期鼻腔乾燥,長滿膿痂。

每次來看醫生,家長都很自責,很後悔。

這樣的杯具還有太多太多——

誤吞紐扣電池,全國各地都有發生

今年8月,雲南昆明一名一歲兩個月的男寶,誤食了一顆紐扣電池。

寶寶媽媽說,他們家經營著一個配製汽車鑰匙的店鋪,這枚電池極有可能是顧客換車鑰匙時留在店裡的,不慎被小啟誤食。

送院時,寶寶已經出現食道穿孔,情況危急。醫生採取胃鏡取異物的方式,終於將電池取出。術後,孩子還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

△寶寶入院時,病情危重。

今年8月,江西贛州,一名六歲男童誤吞一粒紐扣電池。送醫院檢查時發現,紐扣電池已位於孩子胃部。

當地醫院立即開通急診綠色通道,將孩子送入手術室,取出紐扣電池。不過,患兒胃內已出現了多處黏膜糜爛受損,術後需繼續留院護胃觀察治療。

△醫護人員取出已發黑的電池。

今年1月,廣東順德一名1歲娃不慎吞下一粒紐扣電池。第二天,孩子開始頻繁嘔吐,一整天都沒能吃進東西。

到醫院拍片後,這才發現:孩子吞進去的電池被卡在了食道中。醫生說,必須馬上手術,如果不及時取出,可能會嚴重燒傷食道黏膜。

在現場的孩子媽媽聽完,當場就暈倒了。

好在,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手術,電池被安全取了出來。術後,孩子被送進PICU接受後續治療。

小小的紐扣電池怎麼會這麼厲害?

紐扣電池進入體內後,時間一長,電池的正負極在黏膜上就會被相連,導致短路、發熱,熱量會進一步聚集。同時,電池產生化學反應,會造成黏膜的燒傷、穿孔。

再加上胃酸的腐蝕,會導致電池內的一些鹼性物質進入胃部,致使胃壁被腐蝕,引起消化道損傷。

嚴重的,可能造成食管穿孔、食管氣管瘻、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電池放到肉腸裡,看看電池腐蝕的過程,十分震驚。

爸爸媽媽們,千萬不可大意!

想要孩子遠離危險,記住這點一定一定一定收好紐扣電池!

這些小東西也要收好!

戒指、手鍊等小件首飾

口紅、化妝水等日用化妝品

果凍、堅果類食物

硬幣、玻璃球等小物件

玩具的小零件

家庭常備藥物

別做邋遢的爸媽

生了娃了,就要收斂天性。以前丟三落四,不愛整齊的毛病就得改,不要做邋遢的父母。

1、好好收拾家,建議媽媽蹲下身

以孩子的高度,在家裡進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對孩子構成危險的物品,要放在ta們拿不到的地方。最好還加把鎖。

絕不將過小的物品,提供給孩子玩,比如硬幣、各式鈕扣等等。只要直徑未超過3.17㎝(約孩子喉嚨的寬度)、長度小於5.17㎝的小物品,就不該讓ta拿得到。

2、好好檢查玩具,不要放過每個細節

要定期檢查寶寶玩具。給孩子購買玩具時,一定要注意玩具是否能夠拆卸,對於玩具上的一些小零件、螺母要注意。避免孩子不慎放入口中吞食。

此外,還要檢查填充動物玩具和布娃娃的縫合處牢固結實,確保眼睛、鼻子、紐扣、帶子或其他裝飾品固定良好,不能被拉下或咬下。

還要檢查寶寶的玩具,是否有零件鬆動。避免給寶寶,有可拆卸成小塊零件的玩具。

除了誤吞異物,養娃之路還有很多BUG,新手爸媽尤其要警惕。家長們都打起精神來!養娃不易,且養且珍惜,一旦出了事那就後悔莫及了!

來源|晶報APP綜合深圳市兒童醫院

相關焦點

  • 這款網紅玩具別再買了,2歲孩子因它進了ICU!青島也有娃中招!
    2歲娃感染性休克竟是因為5顆小球一天晚飯後,深圳2歲的小靜突然嘔吐不止。這可把媽媽急壞了:「難道是剛吃的海鮮不太衛生?」於是,她帶著小靜去了附近的一家醫院。可是,住院治療「腸胃炎」兩天後,小靜還是一直吐。一天下來,少說也要吐個十次八次。
  • 孩子體內「龍蝦爪」「小豬佩奇」,誤吞東西的危害有多大
    喜歡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文丨依子鈞(文章原創)當小孩子慢慢學會抓東西後開始,他們看到東西的第一反應,就是抓起來往嘴裡放,孩子們也不懂得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只要家長們稍不留神,小手抓著東西就進嘴裡去了,也因此經常發生各種孩子誤吞東西的事件。
  • 9 歲男孩誤吞兩個一元硬幣!醫生不到 1 分鐘精準取出
    院方供圖9 歲的男孩按理說應該知道哪 些東西能玩、哪些東西不能玩,但遼寧瀋陽一名 9 歲男孩把兩個一元的硬幣吞進嘴裡,卡在了食道裡,吐不出來咽不下去,來到北部戰區總醫院終於把硬幣取了出來。對於好奇的孩子來說,他們喜 歡啃咬各種東西,更危險的是不放過每一個能塞進嘴裡的物體。
  • 南寧一名74歲老人誤吞3釐米長魚刺,差點戳破大動脈
    近日,74歲的南寧市民張女士吃魚時不慎誤吞一根3釐米長的魚刺,這根像針一樣的「兇器」停留在距離頸部大動脈僅數毫米的地方,異常兇險,醫護團隊經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才成功「拆彈」。醫護團隊為老人進行胃鏡下食管異物取出。
  • 2歲寶寶誤吞硬幣險傷食管,照顧孩子要細心,有些東西X光也照不出
    本月25日,家住瀋陽的2歲寶寶晨晨(化名)在鄰居家玩耍時不慎將一枚硬幣吞下。隨即就出現了不適症狀,哭鬧不止。家人立刻給孩子拍背催吐,但由於孩子太小,未能將硬幣取出。
  • 接連發生孩子誤吞異物事件,家長該怎麼辦?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前幾天去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婦女兒童醫院)採訪,在與該院小兒消化內科主任王玉梅聊天時,我們說到了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我加班99%的原因都是因為這件事。」也因此,不管什麼病因進入小兒消化內科,只要來到該科室,她都建議家長參加科室組織的科普活動,「每周都會有固定時間來做科普,包括育兒知識,還有此類頻發事件。」說起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情時,王玉梅的臉上和語氣中透露著焦急,但同時,河南商報家有小寶的寶姨也能感受到她多多少少的無奈。
  • 誤吞魚刺時,咽米飯、喝醋,真的有效?
    謠言   很久以來,在網上和民間有許多所謂有效治療誤吞魚刺的好方法。據不完全統計,最多的辦法是:當誤吞魚刺時,建議咽米飯或者喝醋;更有大膽者建議整團青菜往下呑、咽饅頭。這些方法看似實用,其實大都不科學,不但會增加取出魚刺的難度,還會引發感染、潰瘍等嚴重後果,甚至帶來生命危險。
  • 小心這款網紅玩具,2歲娃因它進了ICU!家裡的這些常見物品也要收好
    深圳13歲熊孩子往「小雞雞」塞了14顆磁球2018年11月,13歲的浩浩(化名)被爸媽帶到深圳市兒童醫院泌尿外科門診。一周前,浩浩的下腹部開始隱隱作痛。尤其是跑步時,腹部沉沉的,痛得也更厲害。熬了幾天後,就連小便也會痛。
  • 磁力珠當「彩色糖果」 好奇寶寶誤吞致胃腸穿孔
    而它五彩斑斕的小小身形,狀似「彩色糖果」,對於懵懂無知的幼兒可能成為「奪命珠」,常州市兒童醫院今年已陸續接診多例誤吞磁力珠就醫的孩子。近日,又有一名2歲幼兒誤把磁力珠當糖果吞入腹中,磁力珠將小患者的胃和腸道吸附在一起,造成嚴重的穿孔,經市兒童醫院緊急救治,闖禍的磁力珠被成功取出。患兒有驚無險,經過觀察目前病情平穩,日前好轉出院。腹痛5天,竟然身體藏「珠」?
  • 誤吞異物、兒童腹痛怎麼辦?聽聽市人民醫院兒科醫生怎麼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甜田 通訊員 趙巖「前幾天,急診科接診了一位九歲的小患者。這位小朋友在吃雞肉時不小心把雞骨頭咽了下去,做CT發現卡了一根兩端比較尖銳的骨頭。兒童由於年齡小,誤吞異物很常見,消化道異物也是兒科常見急症之一。
  • 2歲娃吞食管道疏通劑燒傷食管
    楚天都市報6月10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高琛琛 曾小燕) 爸爸復工,媽媽一個在家帶娃,一沒留神,2歲半的小宇(化名)翻出柜子裡的管道疏通劑塞進嘴裡,造成食管燒傷潰瘍,還有糜爛性胃炎。今日,武漢兒童醫院專家發出警示,近期接診了好幾例兒童誤服事件,家長要提高警惕。
  • 湖南2歲男童誤吞10顆磁力珠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羅悅 通訊員 梁輝 曾敏婕)在動畫片裡,集齊7顆龍珠就可以召喚神龍實現願望,近日,湖南邵東一名2歲男童接連吞下磁力珠,在自己的胃裡集齊10顆「龍珠」,幸虧湖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專家神操作,像釣魚一樣將磁力珠悉數取出。
  • 兩娃誤服藥物致1死1殘!家長牢記這點,關鍵時候能救命
    ■2歲女寶誤吃奶奶降壓藥 緊急洗胃但沒能救過來 2歲的佛山女童小月(化名),乘奶奶不注意時,誤服了放在桌面上的半瓶降壓藥。 當時,小月的父母上班去了,奶奶發現後大吃一驚。
  • 8歲女孩手腕取出1.3cm鋼針,疼了4天才就醫,家長不要不以為意
    近日就有一8歲小女孩在醫院就醫,從手腕取出1.3cm鋼針,而且是在疼了4天以後才被發現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醫生,快幫我家丫頭看看,她右手這裡發紅了,這兩天還疼!」前天莉莉媽帶著孩子急匆匆地跑到市兒童醫院骨科急診就診,一看到醫生就趕緊向醫生求助,醫生一看孩子右手腕又紅又腫的,還有一個針尖大小的傷口,猜測裡面可能有異物,於是趕緊安排拍片。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巴克球玩具患兒
    把它當了五彩豆 9歲女童吞了30枚磁力珠 巴克球,又名磁力珠,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宛如葫蘆娃裡的蛇精,打開某寶app搜索巴克球,無不是都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 3歲寶寶誤吞網紅玩具,導致12處腸穿孔,很多家長明自知卻還買
    3歲孩子誤吞網紅玩具,導致12處腸穿孔韓女士家裡有個3歲的寶寶,經濟條件還可以,家裡的玩具也是堆成山,寶寶看見新鮮的玩具就想要,韓女士也都滿足。沒想到半夜的時候孩子突然說肚子疼,看到孩子疼的滿地打滾,這可嚇壞了韓女士,趕快去醫院,更沒想到的是孩子直接被醫生推進了手術室,4個多小時才完成手術。
  • 老伯誤吞魚刺 引發肛門腫痛
    本報訊(記者 劉蓉 通訊員 李琪彬)老林的肛門疼了一周,前兩天就診時才知道,這是自己誤吞魚刺造成的,這根魚刺已經引發感染形成肛周膿腫,再不治療或導致敗血症。 老林今年62歲,最近一周肛門疼痛,排便時疼得更加厲害,且症狀越來越嚴重,還出現了低燒怕冷等症狀。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把它當了五彩豆 9歲女童吞了30枚磁力珠  巴克球,又名磁力珠,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宛如葫蘆娃裡的蛇精,打開某寶app搜索巴克球,無不是都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把它當了五彩豆 9歲女童吞了30枚磁力珠巴克球,又名磁力珠,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宛如葫蘆娃裡的蛇精,打開某寶app搜索巴克球,無不是都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 男子喝啤酒誤吞7釐米牙籤,扎進十二指腸,2家醫院都沒敢取
    喝啤酒時不慎將一根牙籤吞下去了,葫蘆島一男子居然當時沒有發現。後來感覺腹痛厲害難忍,忍受不了後只好到醫院求助。多名醫護人員經1小時的「微創」努力,終於順利將這根7cm長且兩頭尖端的牙籤取出。「這種情況比較罕見,更是多年難遇,這也是我工作30餘年這是第一次碰見,但總算成功取出來,對於患者來說是有驚無險。」「特殊」的患者5月28日下午,葫蘆島市中心醫院龍灣院區消化內科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該患者大約26歲,男性,葫蘆島人,在外搞銷售。當日在妻子帶領下到醫院時,表情很痛苦,捂著肚子腹痛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