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把舊琴 修復一段往事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吳桐 實習生 杜昕兒

肇周路80號「小廣東」樂器修理鋪店主馮順成火了。他鋥亮的光頭和滿屋子舊樂器一起,被印在報紙上,印在外國旅遊雜誌上,讓這間10平方米的小店像景點一樣,天天被攝影記者的長槍短炮瞄準。

老馮不得已定下一個規矩:要採訪就得排隊等搖號。不請自來打斷他工作、打擾到鄰居的,不管多大牌的媒體,一律不睬,甚至關門謝客。近日,遵守規則、搖號成功的記者走進了他的小店。

高溫天,店鋪裡沒有空調,光線昏暗,蚊子出沒。馮順成笑吟吟地站在100多件舊樂器之間,如同一個藏寶洞的看守,又如同站在一個巨大的舞臺上,指揮著一支隱形的交響樂團,奏一曲市井傳奇。

100多件樂器件件有故事

「這個叫熱瓦普,是以前旁邊一家新疆餐廳的『小阿凡提』送我的。這把尤克裡裡是我自己做的,上面鑲的翡翠是從朋友店裡拿來的,獨一無二。這是俄羅斯巴拉萊卡,前幾年在美國跳蚤市場淘來的……」

走紅以後,找老馮修琴的人越來越多。7月的一個周末,一位姓潘的女士帶著兩把破損的小提琴找來。她告訴馮順成,這是外公的遺物,不惜代價也要將琴復原。潘小姐從小在外公外婆的照顧下長大。去年,外公因病去世,兩把小提琴意外摔得粉碎。

找到馮順成之前,潘女士已經去過很多家琴行,她想著,哪怕琴沒法拉了,能把樣子復原也好,留個念想。有琴行老闆一看,琴碎成十幾塊,勸她「扔掉好了,修復沒有意義了」。也有琴行願意修,但開出高價。猶豫中,她忽然想起在新聞裡看過的修琴老先生,在網上輸入關鍵詞,找到了馮順成在肇周路的店鋪。

「我開車過去,找了幾圈,終於看到了店鋪的小門臉,很幸運,老師傅還在。其實我之前經常路過肇周路,但從沒注意到有這樣一間鋪子。馮先生就像大隱隱於市的武林高手,我把兩把琴的碎片放他面前,他仔細檢查後抬頭跟我說,是好琴,我一聽很感動。」潘女士說。

聽說是潘女士外公的遺物,老馮眼眶溼潤了。「開了20多年店,我從來沒遇到過哪個小孩為大人做這樣的事,我一定讓琴恢復到最佳的狀態。」半個月後,兩把琴恢復原樣,還能演奏,潘女士的眼淚止不住往下掉。「我打算把這兩把琴掛在牆上,看到琴就會覺得,和外公在人間的聯繫並沒斷。」

在老馮看來,修一把舊琴,就是修復一段往事。「這間屋子裡有很多老琴,放了很多年,有很多故事,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這就是我作為修琴師的心願。」

走南闖北練就一身真本事

成為修琴師之前,馮順成是個吉他手。他的音樂天賦,從喜歡拉二胡、唱京戲的父親那裡繼承。只是他5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日子過得越來越難,還好有音樂相伴。他結交了一幫玩音樂的朋友,也曾向百樂門樂手偷師,吉他彈得越來越好。

1981年,聽說深圳有不少演出計劃,馮順成坐火車南下,組樂隊四處演出。香港今天流行什麼,明天就演什麼。一聽到好歌,大家就趕緊「扒譜」,幾個人一商量,分好聲部,第二天直接上場,「本事就是那時候練出來的」。到了晚上,棲身在窄小悶熱的鐵皮房子裡,只有一個小小的風扇,「簡直像在煎魚」。當年的老友早已風流雲散,但回想起那些時光,馮順成依然覺得快樂。

1986年,身在香港的母親從報紙上看到國外的吉他學校正在招生。她對兒子說:「你不是說自己很厲害嗎?那你出去讀書吧,錢自己出,擔保我來。」馮順成不甘示弱:「自己出就自己出。」他錄了盤磁帶寄過去,沒想到真被錄取了。

馮順成在澳大利亞待了兩年多。剛到的時候,英語很糟糕,但他敢開口,惹得對方哈哈大笑也不在意。苦學一學期吉他後,他從老師那裡得知,自己的水平在全世界範圍只算得上「中下」,立馬撂挑子不幹,轉行學樂器修理。身在異鄉,一邊打工一邊求學,方便麵都不用開水泡,當成餅乾直接吃,連著吃上一個月也不覺得苦。

開過舞廳、寵物店,但開得最久的還是這家小小的樂器修理鋪。剛乾這一行時,馮順成的家人認為他不務正業,差點要登報和他劃清界限。但他的堅持,慢慢得到了家人的理解。「我女兒常笑話我,說我一到店裡,嘴就咧開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想過要放棄,因為我真的很開心。」

雖有一身本領,老馮卻並不指望找到傳人。修琴師既要有好耳朵,還要善於動手,最重要的是對這份事業的熱愛。

「有音樂有歡笑,就夠了」

「車庫裡還放著那把夏威夷電吉他,快爛了,你還要嗎?」去年,老馮接到一通電話,是從前的朋友、定居美國多年的李良打來的。

他這才想起這把大約40年前做的琴。那時候物資匱乏,找一塊好木頭難上加難。正好碰見有人裝修,馮順成花上四毛九分錢,買了一包牡丹牌香菸,跟師傅換了一塊拆下來的廢料。他把料子一點一點削成「火腿形」,安上弦,接上音響,音色出乎意料的好。

幾十年後,這把夏威夷電吉他漂洋過海,重新回到老馮身邊,成了他的寶貝。他把琴修好,懶得刷漆,貼上一層便宜的錫紙,外觀竟變得相當「酷炫」。「這琴比一般的夏威夷吉他多八個音,表現力不一樣。好多人不服,找我切磋,我誰都不怕,因為我的琴已經贏了。」

不久前,老馮和他的樂隊,在修理鋪外當街演奏了古巴名曲《鴿子》,視頻在網上的點擊量超過10萬。火起來後,老馮接到的演出邀約越來越多。前不久,初中同班同學管炳聲還邀請他一起演京劇。將於今年11月舉行的一次公益演出裡,管炳聲邀請上海京劇院的演奏員們一起排演《梨花頌》。他提議,讓馮順成的夏威夷吉他加入,和傳統的京劇伴奏班子混搭,「或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9月1日晚,在月琴、三弦、京胡和大阮之間,老馮將「火腿型」的夏威夷吉他穩穩擺在腿上。從「90元錢」買來的音箱中傳出熟悉的東方旋律,耳熟能詳的《梨花頌》有了獨特的味道。

排練現場,上海京劇院月琴演奏家諸曉和馮順成聊起月琴修理,直呼「內行」。諸曉覺得,夏威夷吉他放在京劇中也可以很和諧,這說明中西樂器是相通的,「天下皆琴友」。

這和老馮的想法不謀而合。他那一屋子舊樂器,今天你送我,明天我送你。顧客們一來二往,也都成了琴友,今天這裡玩玩,明天去那裡切磋。他說:「有音樂,有歡笑,這就夠了。」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舊毛絨玩具修復師:我修復的是記憶和感情
    舊毛絨玩具修復師:我修復的是記憶和感情朱伯明「知乎」上有個提問「中國有沒有可以對那些十幾年的舊毛絨玩具進行修復的地方?」不少網友都上圖致謝了一個叫「朱伯伯」的人。他們口中的「朱伯伯」,正是72歲的上海老爺叔朱伯明。
  • 《陳情令》一壺清酒,一曲忘羨,一段往事一樁夢
    這段紅塵牽絆,經受著夜風微涼,百轉千回間,是一曲離殤一段惆悵,一壺清酒一歲悠揚,藏著一段往事一樁夢。這一世,終究是做了塵世中的俗人,逃不開世間感情的束縛,也甘願為此套上枷鎖,淪為一個「世俗凡人」,為情所困。
  • 戴上安全帽,在腳手架之間,體驗一段「我在修文物」的歷程
    那些修舊如舊的上海老建築,用怎樣的工藝「恢復」原貌?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從即將開展的《百載重光——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上找到。 展覽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一周年之際。此次展覽展品豐富,展陳方式多樣,通過宣傳推廣本市建築遺產保護利用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經驗,展現修復文物的優秀案例、精湛工藝和工具,建築構件實物,讓市民更加了解文物保護的重要性、複雜性、專業性,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
  • 文物保護 修舊如舊是關鍵
    文物保護 修舊如舊是關鍵 2018-11-29 05:55:46來源:人民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房家梁
  • 手辦模型修復那些事
    開始有一個自己的小夢想自己動手做一款手辦,想實現自己想法。嘗試各種材料的結合。手辦模型GK之路陪伴我走過漫長的歷程。(每個熱愛手辦的朋友)在生活中,收到自己心愛的手辦經常會因為自己的不小心或者疏忽,摩擦掉漆,磕碰到手辦,斷件。痛苦的是不知道這麼去處理修復。。。。。
  • 佛山77歲眼鏡修補匠人:修補老物件,重拾舊記憶
    有人說,老一輩物件壞了總想著修一修繼續用,年輕人卻認為東西壞了就該換。東西換得勤了,寄托在物件上的情感便愈來愈淡了。在如今這個快速消費時代,「換新」代替「修補」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曾經街頭隨處可見的修補店,也逐漸「退隱」到老街深巷中。
  • 《西部往事》:一段商人與牛仔的紛爭,訴說西部電影最後的絕唱
    ①三男一女各自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宏廣的背景下映襯了導演的實力《西部往事》飽含的深蘊,首先是貫穿全片的宏大歷史背景。弗蘭克是典型的西部海盜,手段殘忍,血債纍纍,但是他也精明地發現了甜水鎮的秘密,並萌生了霸佔的野心,一心想從被人使得槍變成了坐在桌子後面的人,他與莫頓在火車上有一段經典對白,堪稱全片題眼。"我在大西洋岸邊上車出發,在我的眼睛下掉之前,我想看到窗外藍色的大西洋。"
  • 麥積山大佛的臉上發現一個宋朝的碗,引出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1982年的春天,一名工匠正在對麥積山東崖大佛進行修復。突然,他在佛祖臉上碰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東西。他小心翼翼地把它取了出來,仔細觀看之後,發現這是一個寫滿文字的碗。
  • 77歲眼鏡修補匠人江啟燊:修補老物件 重拾舊記憶
    「眼鏡戴久了就會有感情,成為一段珍貴的回憶。」江啟燊說,眼鏡有價,感情無價。與舊物件打了一輩子交道,見慣人們對物品的情感寄託,他覺得做修復工作很有價值。老街深巷裡的眼鏡店江啟燊的眼鏡店是一處殘舊的瓦頂平房,店內不足10平方米。
  • 往事隨風的說說 一段美好回憶的說說
    一、但我們再說起自己不願提起的那段往事時,不是因為自己放不下,而是因為有些東西深深的刻在了我們心裡,如果有選擇的餘地,我會奮不顧身選擇這一切從未發生過。二、當一個人沉醉在一個幻想之中,他就會把這幻想成模糊的情味,當作真實的酒,你喝酒為的是求醉;我喝酒為的是要從別種的醉酒中清醒過來。三、回憶往事不只是美好,也有傷感不已的心情。
  • 大神修復泛黃老舊世嘉DC主機 一雙巧手讓機器煥然一新
    最近他淘來了一臺已經泛黃了的老舊世嘉DC主機,利用自己的巧手將其修復,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這次翻新可謂是工程浩大,UP主不僅將主機的外殼進行修復,還對其內部的精密零件進行了清理。過程中他需要小心翼翼避免損壞磁碟和脆弱零件,然後清理零件,好在這臺DC主機可能使用次數並不多,所以內部清理並未耗費太大精力。
  • 疫情中的一往「琴」深
    在他規劃的提琴製作專業學習課程中,包括樂器演奏、樂理、弦樂史、樂器史、重奏、基礎物理、機械製圖、應用技術、樂器聲學、製作、油漆、修復、製圖、美學、雕塑等10多門課程,也延伸到物理、化學、美術等領域。中國人心靈手巧,對琴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後,可以提高得很快。」30多年來,鄭荃一直不間斷地在國外學習交流。1997年,他受教育部派遣,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法國瓦特羅提琴工作室進修提琴修復及鑑定,並在拉芳琴弓製作室學習提琴琴弓製作及修復。他不斷汲取豐富的藝術營養,並從國際比較的角度思考中國提琴製作業的發展之路和人才培養之路。
  • 山東博物館「文物修復師」:修復時光碎片,匠心守護古人智慧
    受父親薰染,2006年大學畢業後,魯元良進入山東博物館,從事紙張文物修復,一幹就是14年。 魯元良回憶,經手修了不少文物,但曹縣那批印象最深,不僅是「最費勁的一次」,也是他第一次獨立主持項目。 2013年,館裡通知魯元良,有一批損害比較嚴重的文物要修復。
  • B站UP主給80年前老上海影像上色,影像修復需要修舊如舊嗎?
    最近,一段彩色4K版的《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在網上熱傳,這段影片由AI修復完成。當影片中的抗美援朝戰士以彩色、清晰的樣子呈現時,人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他們臉上的稚氣,也讓當下的年輕人更有親近感,不少人被感動得熱淚盈眶。4K彩色修復《我的祖國》在B站上,有大量的彩色修復老影像,帶領網友一起穿越回過去。
  • 1億日元買一輛二戰舊坦克,折騰修了十幾年,日本人卻說賺到了
    九五式輕型坦克是舊日本陸軍於1935年採用的制式坦克,是戰時日本生產數量最多的一款坦克,儘管如此,現在日本國內卻沒有保存任何一輛。此次眾籌購買的這輛九五式輕型坦克有著一段迂迴曲折的經歷。 太平洋戰爭期間,一批九五式輕型坦克被送到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波納佩島,之後,美軍未在此登陸,因而這批擔克未經歷任何戰鬥便迎來了戰敗。
  • 民國時期青島「德國造」下水道,隔一段就有油包,內有圖紙和修復工具?
    德國人修青島下水道的故事,近年來一直是網絡熱點:中國城建人員在修下水道時,發現零件壞了,因找不到配件向德國人求助。德國人答:「不必擔心,附近3米內有備件。」人們就尋找,果真發現一個油包,內有圖紙、零件和修復工具,而且嶄新如初。
  • 《琴之森》第二季ED主題曲公開
    《琴之森》在今年4月播出了第一季電視動畫,第一季完結之後官方宣布了第二季預定於2019年1月播出的消息。今天(11月30日)官方公布了最新情報,第二季確定於2019年1月27日開始播出。此外,第二季變更了監督,ED主題曲情報也已公開。
  • 《原神》完成任務可得皇女,現已修復琴的元素戰技打斷效果問題!
    隨著《原神》遊戲進入全新的1.1版本,讓玩家們體驗到諸多新玩法,同時也冒出這樣或那樣的系統漏洞問題,而米哈遊這邊馬不停蹄地將其修復,並且安排一定的補償!蒲公英騎士「琴」身為風系角色的「琴」在此之前被玩家們反饋說她的元素戰技打斷效果出現異常,主要是她的「風壓劍」有問題,不能打斷某些怪物的技能,從而影響實際體驗感。到目前為止,《原神》官方現已將其修復,玩家們重啟遊戲就行了,不會再冒出此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