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像素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把「多少像素」定義為評價拍照實力的唯一指標。儘管這是個明顯的技術性和邏輯性錯誤,但由此可見民眾對於「唯像素論」的迷信和盲從至深。
如今1億像素手機已下探至千元機價位,而售價近萬元的蘋果仍在堅守1200萬像素,從本質上來講他們1億像素和1200萬像素有何不同,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
差異的本質是營銷
手機拍照好壞取決於CMOS底片、鏡頭,以及算法。而像素的多寡跟CMOS底片的大小並無直接關係,只取決於這個CMOS底片上的成像點的密度。姑且不考慮衍射影響,像素越多雖細節越豐富,但仍要受限於鏡頭素質。單純強調像素,更像是一種營銷辭令。
某品牌推廣1億像素時強調細節表現
我無意抨擊1億像素是迎合「唯像素論」的產物,但至少這樣一個震撼的數字作為產品賣點足以給用戶帶來震撼的感官刺激。畢竟很多用戶就認像素,這是一種簡單粗暴且行之有效的營銷模式。與之相反,蘋果從不在意配置表上的數據,體驗才是它的營銷核心。
營銷的本質是成本
那麼又如何解釋1億像素最低賣到1000多元,蘋果三星的1200萬像素能賣到上萬元呢?這就是高像素的一個額外好處,能夠有效的降低成本。高像素手機可以通過「縮圖」來提升畫質,充當「變焦」,讓手機的帳面數據更為好看,真所謂硬體不夠像素湊。
而蘋果三星這些高端機型雖然只有1200萬像素,但是往往搭配的都是最高端的鏡頭模組,且因為像素密度相對合理整體畫質更為出色,即使無需太多的粉飾(機內處理)即可呈現出比較好的最終拍攝效果,整個過程簡單、自然,且流暢,代價就是成本高昂。
最終的差異是體驗
無論是高像素還是高配置只是提升畫質的兩種不同路徑,雖然在手機的方寸屏幕上可以很大程度上優化到殊途同歸的效果,但是拍攝過程中的體驗是截然不同的。為什麼很多安卓旗艦機在抓拍是偶爾也會出現卡殼、喘氣、跟不上趟的節奏,就是因為「佐料」太多了。
1200萬像素的實力並不差只是變焦拖後腿不僅僅是因為像素數量太大導致機內數據處理龐大,還有大量預加載的AI運算,各種美顏瘦腿濾鏡,再涉及到機內渲染縮圖合成,極為侵佔資源。而蘋果祖傳1200萬像素可謂輕裝上陣,即使DxOMarK專業評測機構也認可iPhone 12拍攝成功率更出色。
差異遠遠不止於此
這就解釋了為何蘋果能夠用1/8的像素和1/2的內存營造出更順暢的拍照體驗,更出色的抓拍成功率,以及並不遜色甚至更為出色的畫質呈現,且成像風格更清新自然。儘管蘋果iPhone 12系列的拍照實力並未登頂,但其綜合素質卻仍在第一梯隊。
而蘋果採用1200萬像素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提升視頻拍攝質量。因為視頻拍攝對像素數要求較低,即使4K視頻其實也僅需要800多萬像素既可以滿足。憑藉合理像素加之強大的A14處理器足夠應付,蘋果iPhone 12首推的實時渲染HDR視頻廣受業界讚譽。
兩大流派如何選擇
當然,本文並非全盤否認高像素。在華為和三星很多高端機型上,往往都是通過高像素配合高素質的影響模組實現最頂級的畫質表現,完全超越蘋果iPhone 12系列祖傳的1200萬像素。所以在如何選的這個問題上,其實首要考慮的仍是預算,錢夠怎麼都好說。
iPhone 12出色的HDR拍攝拋開預算不談,如果您是女士不太講究細節過程,只要按下快門能把您拍得更美,那麼建議選擇主打拍照的安卓旗艦機,尤其以國產品牌為佳,因為國產更懂國人心。相反,如果您是比較直的男性喜歡簡單自然,還玩點小視頻創作,首推iPhone 12不解釋!
簡單一句話總結:
無關乎像素,蘋果更傾向於解決明暗過渡和細節呈現這些攝影本身的問題,而國產濾鏡神機則更傾向於輸出討喜的傻瓜美顏照。然而理想往往與現實相悖,因為iPhone 12更貴更硬反而更獲小姐姐們傾心,而很多對硬體和攝影有追求的玩家最終因為性價比選擇了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