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 志 成 城
——寫在成武縣榮獲「省級文明縣」稱號之際
文明創建,喜結碩果。12月30日上午,全省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濟南舉行,成武縣喜獲「省級文明縣」榮譽稱號,縣委書記崔學民參加大會,代表成武73萬人民捧回了「省級文明縣」獎牌。
「省級文明縣」,這份沉甸甸的榮耀凝結著73萬成武人的激情和心血,眾志成城,得來不易。其背後是廣大幹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由我」的歷史擔當,埋頭苦幹拼來的,是全縣人民戮力共創的結晶,熠熠生輝。創城路上,感謝有你!
近年來,成武縣成功創建市級文明單位(村鎮、社區、校園)64個,省級文明單位(村鎮、社區、校園)75個,2020年縣級及以上文明村覆蓋率達到85.6%,先後榮獲省級園林城、省級「雙擁」模範城、省級衛生城、省級食品安全先進縣、省級健康示範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中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全國城市環境優秀縣等榮譽稱號。
這不僅是成武人民的榮耀,更是成武的底氣所在,將為成武這座千年古縣增添更多亮色。
回望創城路
從目標到行動千斤重擔大家挑
2017年初,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立足成武實際,深思熟慮,著眼長遠發展,作出了創建省級園林城、創建省級「雙擁」模範城、創建省級衛生城、創建省級文明城的決策部署。自此,成武創城工作正式吹響集結號,全面打響創城攻堅戰。
四年來,縣委、縣政府同頻共振,高度重視,始終以不達目標決不罷休的決心,以志在必得的信心,把創建為民作為出發點,實行縣四大班子領導包戰區、包社區、包網格、包路段的「四包」工作責任制,在全縣上下形成了機制健全、責任明確的創城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了部門整體聯動、上下齊創共建的創建工作格局。
縣委書記崔學民,縣委副書記、縣長黃福常,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湛清、縣政協主席馬崇峰、縣委副書記韓耀輝等縣領導親自指揮,一次次召開動員大會,一次次開展專項督查,一次次召開推進會、調度會,一次次實地深入街道、機關、社區、學校、鄉村等創城一線進行檢查指導,不斷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聚焦薄弱環節,緊盯重點部位,對照測評指標,奔著問題抓整改,瞄著堵點破難題,力求給群眾帶去更多實惠。四年來,印發文明倡議書、創城手冊等宣傳資料10萬多份,策劃舉辦群眾性文體活動300多場次,設置大型公益廣告宣傳380多處,創建氛圍濃厚。
全縣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全縣「一盤棋」思想,服從指揮、主動作為,縣直單位「一把手」更是親自部署、靠前指揮,做到問題在一線解決、成效在一線體現,千斤重擔大家挑,形成了創城合力。在城市街角,環衛工人們加班加點奮戰在第一線,全天候不間斷地進行環衛保潔;在商業區,城市管理執法人員來回巡查,整治店鋪佔道經營,規範車輛停放;在交通主次幹道,交警不畏嚴寒酷暑,風雨無阻維護車輛秩序,保障安全出行;在居民區,社區工作人員們忙碌奔走、動員宣傳;在政務大廳,工作人員面帶微笑,耐心服務,擦亮城市「會客廳」;在學校裡,教師們引導學生開展文明實踐活動,讓崇德向善的道德之花在校園綻放……
特別是2020年,全縣上下創城決心與信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縣人民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創城工作向縱深發展。
圍繞《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兩個體系」的要求,制訂了《成武縣2020年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攻堅行動方案》、《成武縣省級文明城市實地考察點位創建標準及責任分工》、《成武縣2020年創建省級文明城市責任清單》等系列文件,明確了「89個單位職責清單」、「40類實地考察點位標準」、「十大攻堅提升行動」、「十二個戰區責任制」等,突出抓好「治違」、「治髒」、「治亂」、「治差」。
從開展街景容貌整治活動到城中村、城鄉結合部、背街巷道衛生整治,從開展農貿市場、早夜市規範整治活動到「八小」行業集中整治,從開展畜禽養殖場(戶)、廢品收購站、砂石料場專項整治活動到除四害專項治理,縣直各單位齊上陣,從大局出發,給什麼工作就幹什麼工作,交辦什麼任務就完成好什麼任務,承擔了大量工作;永昌和文亭兩個街道辦事處率先行動,積極主動,發動廣大群眾參與,得到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
全縣1000多家商鋪、賓館、飯店、網吧、超市業主,主動清理門前三包,撤除臨街擺設,更換牌匾。一些群眾為了配合小區綠化、硬化工作,主動剷除自己的小菜園,積極投身創城工作。
四年來,攻堅克難,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省級園林城、省級「雙擁」模範城、省級衛生城、省級文明城創建取得顯著成效,四塊獎牌相繼成功收入囊中,提前實現了既定目標。期間,還成功創建了省級食品安全先進縣和省級健康示範縣,以優異的成績向全縣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回望創城路
創建為民創建惠民 群眾幸福指數與日俱增
創城為了什麼?縣委書記崔學民在動員大會上的講話鏗鏘有力——創建為民、創建惠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成武縣在創建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真正把創城的過程變成群眾享受創建成果的過程。
「創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們創城,絕不僅僅是為了爭一個稱號,拿一塊牌子,而是通過創建這個過程,來提升城市的內涵,著力推進人的城鎮化,不斷改善城市環境,來提升提高城市的品位,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崔書記的講話深入人心。縣委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成武縣大力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的文明程度,把改善人居環境、改善民生作為創建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啟動了事關民生的市容環境、交通秩序、市場秩序、社會秩序集中整治,重點實施了城區主次幹道升級改造、打通斷頭路、城市亮化綠化和公園健身廣場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工程,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與日俱增。
為了讓市民群眾在創建中得實惠、享便利,用實際成果爭取群眾的支持。成武縣搶抓棚改政策最後窗口期,加快「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累計拆遷3萬多戶,居全市首位,規劃建設了25個回遷安置區,棚改群眾陸續進行了回遷。
四年來,實施城建重點項目240多個,完成投資200多億元,城區規劃面積擴大到100平方公裡,明清縣衙、呂氏民居、民國女子學校等歷史遺址進一步修復,留住了文化鄉愁。
按照城在水邊、水在城中的建設理念,做靚城市、做優生態,新建續建特色橋梁16座,實現通車通航13座;建成了文亭湖溼地公園、大臺遺址公園、相馬廣場、紅旗廣場等公園廣場12處,新增水面、綠化面積近萬畝,「古郜成武、月光水城」生態魅力得到顯現,水韻新城基本成型。
特別是圍繞北部新城建設,規劃建設了2處高中、2處初中、6處實驗小學,有力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郜城水街、相馬灣、會館金街沿河古建築全速推進,主次幹道亮燈率達到100%,3公裡特色水街經濟圈逐步形成。全面落實「公共運輸優先」原則,購置新能源城市公交60輛,規劃公交線路13條,暫時開通運行公交線路6條,投放公共自行車720輛,公共自行車站點100座。
此外,成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全縣13鎮街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429個村(社區)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上萬名幹群成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志願服務城鄉遍地開花;每年舉辦各類曲藝大賽、鼓吹樂大賽、農村文化藝術節、太極拳展演、書畫攝影展等活動100多場次;建成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鄉村少年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陣地 50多處。三年來,共評選「道德模範」、「四德之星」、「孝賢之星」等模範人物600餘名,「好媳婦好婆婆」211名,文明家庭1108戶,「十星級文明戶」5963戶,發揮了良好的社會帶動效應。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也實實在在感覺到,創城,不僅是縣裡的事,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劉樓溝也都修了,劇院也修整的這麼好,你看這環境多好,現在水更清了、天更藍了、地更綠了、路更暢了、城市更美更亮了,住在這樣的城市裡,我們的心情更加舒暢,都不用出去旅遊了……」說起成武的變化,祝漢青這位土生土長的81歲 「老成武」滔滔不絕。
近年來,他親眼見證了成武巨大變化。和眾多的「老成武」一樣,祝漢青原先住在郜城河邊的棚戶區內,如今搬進了「枕河而居」的新樓房。在祝漢青的眼裡,成武核心區的發展也和他的生活一樣,經歷了一場「脫胎換骨」的轉變。
「看看現在,這城市多美,移步換景,隨手可拍,每一張都是大片。」住在賈河嘉園的霍珊紅是一位攝影家,他拿出以前拍的縣城的老照片,對著滿眼如畫的風景,嘖嘖讚嘆道。
回望創城路
成績得來不易 可喜可賀 經驗彌足珍貴
回首創城之路,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幾塊沉甸甸的獎牌,更重要的是積累了有益經驗。
一是必須堅持黨委政府對創城工作的堅強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創城指揮部,實行縣級領導包保創城責任制,20多名縣級領導掛帥出徵,分頭指揮各項戰役,督促各級各部門主動作為,12個戰區,同步推進,共同打好一場場硬仗。
二是必須堅持用戰略眼光和系統思維推進創城工作。將創城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重點民生事項,形成了創城工作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互促互進、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三是必須堅持用人民滿意檢驗創城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城為了人民、創城依靠人民、創城惠及人民的思路,把人民高不高興、滿不滿意、答不答應作為創城工作的最高標準,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讓人民群眾成為創城工作的參與者、創城成果的享受者,也無不是為了更好地增進百姓福祉。正是靠著這種「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發展思想,我們才能夠不忘初心,一路前行,推動成武經濟社會的持續向好。
四是必須堅持用持之以恆的作風推進創城。在過去的四年中,有一個關鍵詞引起了各方關注,那就是「成武速度」。推動成武行穩致遠的「成武速度」從何而來?來自於「謀大局、不折騰、打基礎、補短板、爭進位」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來自於敢打必勝的工作作風,來自於忠誠擔當、創新實幹的「成武精神」。四年來,全縣各級黨員幹部以上率下,苦幹實幹,堅持用笨力氣打造成武實力,有效激發了全縣上下幹事創業的激情和豪情,推動各項事業取得了新進展,城市面貌改天換地,五大園區平臺蓄勢勃發,民生工程多點開花。這再次說明,謀發展離不開好作風,我們要在大力弘揚「成武精神」中不斷刷新「成武速度」。
五是必須堅持用長效機制來保障創城工作。堅持一手抓創城達標,一手抓長效機制,打基礎、管長遠,推動創城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確保創城成果既經得起上級的檢查、又經得起群眾的檢閱、更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回望來路,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承諾定下的事,無論是城建工作、創城工作,還是工業經濟,只要我們堅持下笨力氣,鍥而不捨、心無旁騖向著一個目標奮進,就一定能夠實現夢想和目標。
成武,千年古縣,底蘊深厚,傳承著時代新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發展壯舉,在建設幸福成武的徵程上,73萬成武兒女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向著更高的目標接續奮鬥,一臺臺大戲正在伯樂故裡精彩上演,好戲連臺,唱暖百姓心。
來源:今日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