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推出的《中國有嘻哈》帶動了中國內地對於嘻哈音樂的認識和全民的普及化。雖然只是1.0的版本,但也是讓普通的廣大民眾有了更近距離的接觸中國真正的黑怕文化圈真實的環境與水平。再到最近兩年的中國新說唱。中國的說唱行業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良莠不齊,蛇鼠一窩。
真正意義上來說中國的說唱其實發展時間不是特別的長。最早的起源應該是80年代末。而90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思潮的全面推動。各種文藝事業蓬勃發展,各種激進的觀點主張因為而生。
可能你打死也想不到中國說唱圈最早的一批人,其實是尹相傑等人。而我們所熟知的影響節是90年代初。他唱的那批甜甜情歌比如說。縴夫的愛。《天不下雨天不颳風天上有太陽》等等,這些耳熟能詳街頭巷尾都能聽得到的。
尹相傑,最早是玩搖滾和說唱起家的。他與崔健的人合唱的專輯某某某,其實是中國最早真正意義上的說唱專輯。只不過他們的觀點思想比較前衛激進。當然它原始的還是來源於美國的文化的外傳。也算不上本土的新研發。
但即便是這樣的泊來品在90年代還是沒有市場,因為當時的觀念開放還民眾無法去欣賞這種音樂類型。後來尹相傑才轉頭,這種民族通俗曲風。當然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和民眾的好評。當時的民眾更願意欣賞毛阿敏、那英、劉歡等人的唱法。例如黃土高原的信天遊。粗獷的豪邁的,耳熟能詳的甜蜜的民謠的都是可以接受,唯獨這種嘻哈可中國的文化審美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在9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地包括港臺地區很多音樂人也逐漸地開始學習西方歐美的流行音樂曲風包括說唱嘻哈文化。但是推出來的明星不是特別多,主要是因為市場不太認可,所以需求量不多。在主流娛樂圈,其實說唱一直是底層文化,而與美國恰恰相反。在美國主流的音樂圈包括格萊美頒獎,其實說唱一直是大熱門佔據著中心的位置。
中國與美國對於嘻哈音樂的接受與民眾的認可,與兩國的具體國情文化氛圍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的所謂嘻哈元素更多的是從服裝還有街頭塗鴉籃球等適當的發展,其實比說唱要發展的更快一點。
在港臺流行音樂中,其實很多明星也偶爾會加入一些嘻哈的元素當然都是做一些副歌部分。例如鄭秀文、陳慧琳、許慧欣。內地音樂人在90年代,其實副歌部分加入的不算太多。更多的是一些小成本的或者是地下的音樂人自己堅持著純正的,嘻哈在頑強的製作抵抗。
嘻哈音樂隨著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說唱的還有中國好歌曲中國好聲音等節目的推出,加入了很多的音樂文化的推廣,讓這種小眾的類型更多的進入到尋常百姓的視野中。
讓人目前所謂主流的綜藝媒體中對於嘻哈文化的宣傳更多的還是停留於底層民眾幼稚的吶喊。當然也加入了很多西方流行的和正在研發的新的音樂曲風的嘗試。但是更多的體現出一種尷尬的生硬感。具體而言裡面的內容歌詞過於為了押韻而押韻。不管是單押雙押也好。其實內容本身最重要。而內容本身過分的去貶低別人,然後抬高自己。這顯然就是底下battle的一種慣用伎倆。
這裡簡單說一下為吳亦凡說兩句。其實他為了普及中國的說唱文化確實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即便很多人黑他的人說他的說唱功底其實並不是真的那麼好。但是他很明確的知道自己需要憑藉自己的影響力來推廣普及這種音樂類型,但就這一點出發點而說我覺得就已經難得可貴。
而且他在公開義演中,反覆的嘗試新的元素曲風來進行一種探索。單從嘻哈文化歷史來看,這種嘗試就可以注意一寫進中國嘻哈文化史。
而相比較於吳亦凡的不斷嘗試,即便是電音混合也罷。其實這種電音混合的曲風EDM在黎明早期的作品中早就。初見端倪。很多人可能都沒有聽過黎明的作品了。2000年春節聯歡晚會,壓軸作品,黑皮2000就是典型的一種電音歌曲。像這樣的歌曲,還有《全日愛》《愛天愛地》《越夜越有機》等等。
雖然中國新說唱中國有嘻哈節目推出來了,很多地下說唱歌手讓他們登入了娛樂圈的光明牌面之下。但是這些歌手們本身素質也是參差不齊,所以有的時候也會觸犯底線,當然更多的歌手也知道這是難得的一次發財或者是出名的機會。紛紛和當年的過往隔離劃清界限。這也是人之常情。
國內那麼多的說唱廠牌,其實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南京的mc光光。還有新疆的那吾克熱。包括max馬俊。
提到那吾克熱簡單的插一句。其實那我克熱在中國新說唱決賽的表現,其實是真的不錯。它具有的Hardcore類型硬核典型的具有姆爺的風格,氣勢很足,旋律感也很強。說唱功底也紮實。
但是在與王力宏合作的《飄向北方》時,明顯感覺到了這些地下歌手的基本功的不足。在與王力宏的solo一對一的時候,王力宏的彈舌明顯是要超越於那吾克熱的那一段硬核說唱。
國內的這批年輕的所長歌手大多收到艾米納姆的影響。美國說唱之神白人艾米納姆其實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不屈的品格,所以我認為他的說唱其實更多的其實包含著精神的信仰與積極向上的心態。他的歌曲已經不僅僅包含著悅耳動聽和激昂,這種淺層的宇感官愉悅更多的是一種主觀的精神層面的信仰,認同。就像太陽一樣,指引著說唱的一種方向。
隨著年紀的增大,姆爺的新專輯,越來越多的開始進行反思風格也沒有以前的那麼犀利和激進。在歌詞的內容中對於女性的貶低和毒品以及對於政治醜聞的調侃和現實的不滿,其實在歌詞中已經明顯的退化了。
這其實就是他一個人的成長風格的一種演變。他的歌詞雖然沒有那麼的激進了,但是歌曲於然旋律好聽歌曲渾厚具有穿透力反而代表著更多的一種韻味。這也是一種說唱的風格體現。
而國內的說唱還是停留於淺層的幼稚吶喊與粗淺的鄙視和對抗。這點還是讓人比較遺憾的。就是整個歌詞的文化內涵精神方面還是停留於粗淺的罵街。
中國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但凡說唱歌手有更深層次的文化品位。將說唱與中國的古典韻味或者是文化內涵前面的結合也能寫出非常優美的作品。
一首好的說唱歌曲應該是鼓舞人心的。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歌曲旋律優美,以外歌詞也要能抓住人的眼球,讓人記在心裡,而不僅僅就是一種粗暴的宣洩。即便是你穿著打扮再如何的稀罕花裡胡哨。你也只是領會了嘻哈文化的皮毛。
嘻哈文化最早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黑人貧民區。他是窮人不平則鳴,對自我精神世界的一種追求。那這種灑脫與奔放在黑人與世無爭的心態和能歌善舞面前完美的融合。這是底層對於上層社會的一種吶喊和憤怒。而中國嘻哈文化很明顯,簡單地嫁接了這種吶喊。而吶喊的內容沒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實作為積澱。所以顯得比較空洞,乏味。而且單純的模仿黑人說唱,容易迷失自我。這種嫁接的失敗,其實在其他領域也多見。所以中國的嘻哈文化圈需要有一些精神領袖來指引和規劃。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這個文化,我希望這種非常優美而且具有。強大的審美內涵的嘻哈文化在中國能夠落地生根開出更美的花朵。
回歸到音樂的本身。好聽就行!你喜歡那麼她就是好音樂。不要管她的風格或者是背景!如果把音樂也分369等。那人是不是太累了?你聽音樂的初衷不就是為了欣賞與放鬆嗎?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嘻哈文化的愛好者。如果你喜歡我的作品,歡迎轉載收藏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