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20日開始,今日頭條陸續發布了近10篇文章,點擊量近30萬。這是一位武漢當地新冠肺炎患者與浙大二院援漢醫療隊之間的感人故事。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武漢市民,也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我愛武漢,她是我的城市、我的家,我們一直堅守著她。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奉獻著的無畏英雄。她們從頭到腳嚴密防護,我看不見她們的容貌。衣服前後都有用記號筆籤名,可能是為了相互識別。隔著防護鏡,烏黑的眼球傳達著的,是關切和溫暖。
他們說水都不敢喝,因為上廁所不方便,防護服是一次性的,不透氣,身上都有些汗臭了。第一次穿著成人紙尿褲的他們,小便只能這樣解決。
醫護人員每天非常辛苦,卻仍然堅持寫《戰地日記》。在她的作品裡,還詳細記錄了一位69歲大伯,從緊急搶救到轉危為安的過程。大伯流下了對醫護感激的眼淚,言真意切!
我要堅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成為一個窗口,成為通向隔離區外的窗口。
獻給那些奮戰在一線的最美逆行者!
原來,這是一名叫佔先生的武漢新冠肺炎患者。在浙大二院醫護團隊治療護理的整整十天後,他在視頻裡自述:「我現在不發熱,不咳嗽,病情有明顯的好轉。他們給我很多鼓勵,他們非常陽光,非常積極。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康復出院!」
通過佔先生的隨筆以及主管護士馮佳的日記,我們知道了這位普通的武漢市民在從悄然發病到艱辛求醫、再到遇見浙二的心路歷程。
佔先生畢業於高等醫藥院校藥學系,曾經在武漢當地醫院藥劑科實習半年。出現疫情以後,專業本能讓他做了兩件正確的事:第一是事先備好消毒防疫藥品和生活必需品;第二儘量避免外出,所有必須的外出全由佔先生一人承擔。
1月23日(年二十九)和1月25日(大年初一),佔先生兩次駕車去超市購買生活必需品和新鮮蔬菜。1月28日開始,他出現了畏寒症狀。有基礎醫學知識的他,立即自覺與家人保持距離,實行居家隔離,並自行服用抗病毒和退熱藥物,但是仍明顯感覺病情一天天加重。
1月31日起,佔先生開始去醫院尋求幫助,期間體37.5-38.5℃。
2月6日,當地醫院CT提示雙肺毛玻璃樣感染病灶,血液檢查淋巴細胞嚴重偏低,臨床診斷為新冠肺炎。輸液室有很多人在排隊,同樣需要輸液的佔先生不敢長時間待在醫院,也不敢回家。於是決定轉道去另一家醫院去輸液,但是境況幾乎一樣,醫生護士忙得團團轉,百餘病人排著隊,他只好耐心等待,輸液後駕車回到了家。
2月7日晚,佔先生接到醫院通知辦理入院的電話,這是無比幸運的事情。在這裡,他親眼目睹了很多病友從求醫開始到死亡的過程,其中包括他的同室病友的搶救。緊張、害怕和恐懼充斥了他的身體和內心。
2月11日,核酸複查結果仍為陽性。
2月16日,就是浙大二院整建制接管武漢協和腫瘤中心ICU開科的第二天,佔先生被轉移送來。被病毒持續侵襲著的佔先生身體已很虛弱,發熱、咳嗽一直伴隨著他,恐懼之心也日日困擾著他。
但在浙大二院整建制接管的ICU裡,他看到這群從杭州遠道而來的醫生護士們,有條不紊地開展治療。
監護室裡有各種各樣的儀器,呼吸機、ECOMC、心電監護儀、氣管鏡、高流量吸氧儀等等,或放置在病人床邊正在使用中,或放在治療間處於備用狀態。
消毒儀器,時刻保持備用狀態
醫生護士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只露出兩隻時刻警醒的眼睛,他們的防護服上用記號筆寫著名字,還寫著「加油」的字樣。
醫生時時進房間查房評估病情,護士經常過來測量體溫、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徵,關心每個病人的各種細節,比如睡眠、胃口、大小便等等。而這只是針對病情較為穩定的病人而言。他知道,在這個監護室裡,主要都是病情非常危重的患者。他能在某個午夜時分,側耳聽到此起彼伏的搶救聲。
所有這一切,都讓佔先生慢慢放鬆下來,他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這群專業人士都會第一時間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來應對。
他開始和醫護人員主動說話和握手,並將心路歷程一一記錄下來,他在7000餘字的日記裡寫道:有幸遇見了最美的逆行者。
近期,逐漸好轉的佔先生將轉至普通病房。
END
採集監製 | 浙大二院 宣傳中心
部分資料來源於馮佳
戳在看,願他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