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裡亞布科夫21日說,媒體報導稱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定於4月12日出訪俄羅斯,但俄方迄今並不知情。裡亞布科夫說,如果相關情況有進展,俄方會立即對外公布。(3月23日新華社)
美國務卿蒂勒森訪俄,俄外交部副部長居然稱「並不知情」,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蒂勒森訪俄的消息,是什麼媒體報導出來的?媒體報導的消息是從哪裡來的?這種消息豈能道聽途說?到底是媒體的責任還是誰的責任?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俄外交部副部長都不知道蒂勒森訪俄的消息,豈能談得上真實?
原來,這則消息是這樣報導的: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據外媒援引美國政府代表的話稱,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計劃4月12日訪問俄羅斯。據兩位消息人士稱,蒂勒森計劃4月12日訪問俄羅斯。據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託納對蒂勒森的可能訪問未置評論。
看了這則報導,至少存在三個疑點:一是消息源模糊不清,外媒是什麼媒體?哪個媒體或哪些媒體?二是消息模凌兩可,美國政府代表是誰?兩位消息人士是誰?三是消息沒得到權威機構、權威人士認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對此事未置評論。
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一直說要改善美俄關係,所以美俄關係一直很微妙。從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弗林被逼辭職,到不斷曝出的「通俄門」;從川普以前任用「親俄」人物,到後來逐步任用對俄懷有敵對情緒的「抵俄」人物;從川普口中說要改善美俄關係,到美俄關係改善沒有任何一點行動……諸多跡象說明,改善美俄不僅困難,而且是難上加難。
蒂勒森被外界視為「親俄」人物,他在埃克森美孚擔任執行長時,曾大力推動美企對俄經貿、能源合作,被克裡姆林宮授予俄羅斯友誼勳章。由於特殊的身份、特殊的關係,蒂勒森訪俄自然引起高度關注。在美俄關係十分敏感的當下,相關媒體曝出「美國務卿訪俄」的消息,不知出於什麼考慮?是搶新聞還是別有用心?
媒體當然要搶新聞,但像「美國務卿訪俄」這種時政新聞是不能搶的,也搶不到的,搶到了也沒多大作用的。所以,可以武斷地認為,報導和轉載這則消息的媒體別有用心。世界各國媒體都要遵循一定原則,儘管各國的原則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新聞的真實性原則,這是新聞最基本的原則。新聞沒有了真實性,媒體當然沒有了公信力。(毛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