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間諜約翰·託馬斯·唐奈案

2021-01-07 中國法院網

2019-10-22 13:45:35 | 來源:人民法院報

 

唐奈獲釋後經由香港返回美國。


  1952年7月,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約翰·託馬斯·唐奈等11人乘坐飛機偷偷進入中國國境進行間諜活動,飛機被擊落,唐奈等人被捕。1954年1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軍事審判庭判處約翰·託馬斯·唐奈無期徒刑。

  【卷外語】新中國成立初期,最高人民法院的刑事審判工作主要是配合中央的統一部署,有效打擊敵人,鞏固人民政權。


 

 

相關焦點

  • 「美國間諜」在委國被抓了!
    作者:影覓編輯:枯木美國政府奉行"新羅門主義",將自身利益凌駕於國際法之上,與世界多國存在矛盾衝突,委內瑞拉是美國制裁對象的其中之一。近年來,美國政府在外交、軍事、經濟領域向委國施壓,讓委內瑞拉陷入困境。委內瑞拉有巨大的石油儲量,這也使得委國成為美國獵物。美國對委內瑞拉產業進行嚴厲制裁,該國經濟幾近崩潰,川普政府的施壓讓委內瑞拉人民生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情報收集國失手美國政府傾向於做各種齷齪事,利用非法手段竊取他國情報和商業數據。
  • 美國第一間諜,庫爾珀戒指
    通過派遣他的文職特工執行偵察任務,並創造了一個精心設計的方法,秘密地將信息傳回華盛頓的營地,Tallmadge實際上是美國第一位間諜大師。農夫亞伯拉罕·伍德赫爾經常到曼哈頓運送貨物,並住在他的妹妹瑪麗·安德希爾和她的丈夫阿莫斯經營的寄宿房裡。寄宿房是一些英國軍官的住所,因此伍德赫爾和安德希爾人獲得了關於部隊調動和供應鏈的重要信息。
  • 美國在華間諜網毀於一旦,駐華大使館只能赤膊上陣
    很顯然,隨著中方加大對在華間諜活動的打擊力度,並藉助高科技對某些嫌疑人員進行判別,導致敵對國家在中國的間諜網絡遭受致命性破壞。美國《外交》雜誌最新一期內容披露,由於美中情局在華間諜活動越來越難以為繼,迫使中情局不得不採取新模式,把目標轉向諸如吉布地等中國在海外人員利益較多的地方。不過,美國中情局這種在他國屢試不爽的間諜手段,用在對華情報搜集方面就不好使了。
  • 美國成立UFO調查組 實際是針對「中國間諜行為」?
    (原標題:五角大樓設新單位調查UFO,有人又把節奏帶到中國上……)摘要:五角大樓明著成立專門研究不明飛行物的特別工作組,實際是針對「中國間諜行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5日報導稱,美國五角大樓當地時間14日宣布,將成立一個專門研究不明飛行物的特別工作組(UAPTF),負責調查不明飛行物(UFO)。該單位的任務是「發現和分析這些現象對美國國家安全可能構成的潛在威脅」。有媒體稱,美方此舉實際上是為了針對「中國的間諜行為」。
  • 美國間諜史上最大劫案的失敗之路
    我願意為貴國提供高度機密的情報,對美國進行間諜活動。我有最高機密權限,可以接觸到美國所有情報機構,包括國家安全局、國防情報局、中央司令部以及較小機構的文件。」為了證明這不是誇誇其談,寄件人在這三個信封裡都有一套相同的政府文件,共23頁,有的標明 "機密",有的標明 "絕密"。其中大部分是美國間諜衛星拍攝的空中圖像,顯示了中東和世界其他地區的軍事基地。
  • 歐盟官員被批「中國間諜」?果然又是美國特務背後搞鬼
    歐盟前外交官格哈爾德·薩巴蒂爾前外交官成了「中國間諜」?薩巴蒂爾:間諜片看太多,思想不純潔!相關報導指出,早些時候,德國聯邦檢察官曾表示,他們正在對三名涉嫌從事「中國間諜」活動的人員展開調查。後經報導證實,這三名人員都是歐洲遊說公司EUTOP的高管,其中包括歐盟前外交官薩巴蒂爾。據悉,德國聯邦檢察院指控薩巴蒂爾等人涉嫌「為中國的情報機構提供情報和招募間諜人員」。
  • 川普老婆是間諜?美國宮鬥帶火了「俄羅斯燕子」 (1)
    今天你的朋友圈一定也被那段著名的好萊塢女演員獲獎感言暗諷美國總統的視頻刷屏了吧。一向信奉「推特治國」的泥石流候任總統川普最近真是風波不斷。一邊忙於跟美國媒體以及情報部門打嘴仗,一邊還要忙著回懟梅裡爾斯特裡普。
  • 美國必須用命還債,伊朗打響核武專家遇刺反擊,重要間諜被判死刑
    伊朗軍隊在美國刺殺伊朗著名核武專家之後,伊朗發誓美國必須用命還核武專家被刺殺的債,而最近伊朗終於打響了核武專家遇刺反擊,一名美國安插在伊朗的重要間諜被逮捕並判處死刑,給美國在伊朗的情報網絡造成了重大打擊
  • 美國媒體新故事:「中國美女間諜搭上加州政客」
    美國短新聞網站Axios8日發表「歷時一年多調查、採訪4名情報官員和22名相關人士」的「獨家報導」,講述了一個「疑似中國間諜瞄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政客」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作方芳的中國女子,被「瞄準」的是地方市長、市議員等「有前途的政客」。
  • 伊朗活捉17名CIA特工,王牌間諜被剷除判罰死刑,美國元氣大傷!
    伊朗方面報導稱:「伊朗最高法院維持了判給阿米爾·拉希普爾的死刑判決,阿米爾·拉希普爾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名高薪間諜,試圖將有關伊朗秘密核計劃的信息傳遞給美國核心情報部門。他將很快被追究責任」,伊朗司法發言人戈洛拉姆海珊·埃斯梅埃利說。
  • 將處死美國間諜,這就是叛國者的下場
    俄新社6月9日報導,伊朗抓捕一名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提供卡西姆·蘇萊曼尼的動向、從事間諜活動的男子,並判處死刑。「定點清除」事件回顧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在美總統下達斬首令後,這次「制裁」就開始了。這種做法有些不同尋常,因為在非戰爭狀態下,美國很少直接採取明面上針對他國高層的「斬首行動」。幾次比較大的刺殺活動都是處於戰爭時期的,例如日本軍官山本五十六是在二戰期間的,針對薩姆達的刺殺行動是處於伊拉克戰爭期間的。
  • 當初美國出動一批間諜,想要盜取我國晶片機密,誰料在海關翻了車
    ▲理察·佐爾格舊照需要指出的是,間諜在古時被稱為「細作」,間諜根據其工作目的不同,分為兩個種類,即軍事間諜以及商業間諜,軍事間諜主要存在於在戰爭年代,而如今這個和平年代則是商業間諜偏多古今中外,都存在不少十分有名的間諜, 比如北大才子胡士泰,作為我國悉心培養的人才,卻讓令中國損失7000億,再比如前蘇聯的間諜理察·佐爾格,他憑一己之力改變了二戰格局,正是由於這些間諜的存在,使得各種安全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 美國聯邦調查局認證的「西半球最重要的德國間諜」,他到底幹了什麼?
    為了整合南美力量,德國情報部門派出了「西半球最重要的德國間諜」:西格弗裡德·貝克爾。 當時年輕的胡安·貝隆上校野心勃勃,狂熱崇拜希特勒和墨索裡尼,貝克爾和他一拍即合,順利在阿根廷建立起間諜網,負責監視英美動向。 貝克爾親手拉起了間諜隊伍,分析美國報刊和技術雜誌收集情報,利用短波發射機接收來自美國的情報,調查南美地區貨運評估大西洋英軍補給線,然後,這些信息再統一轉發柏林。
  • 美國火箭又騰空而起,四顆間諜衛星成功入軌,專家:飛彈留了一手
    美國東部時間7月15日上午9時46分,米諾陶4運載火箭點火升空,隨後將四顆間諜衛星成功送入了軌道,這次美國沒有使用SpaceX公司的獵鷹9運載火箭,而是使用了米諾陶4這款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運載火箭系統。
  • 電影007真的存在,看看美國CIA、蘇聯克格勃鮮為人知的間諜裝備
    今天的間諜戰都轉到電腦網路上了,再回顧冷戰時代的間諜暗器,竟也生出一種懷舊的好感,好像電影007裡面的詹姆斯·邦德真的存在那樣。雖然用今天的高科技來衡量,這些暗器顯得頗為誇張,只能當作電影道具來看,事實上很多動詞確實事實存在過,都是合格的殺人武器,都經過真實流血事件的驗證,以下是華盛頓國際間諜博物館的部分收藏。
  • 美國直播發射新型間諜衛星,火箭升空後立刻掐斷信號,防止軌道位置...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7月15日報導,搭載有4顆美國偵察衛星的「米諾陶-4」運載火箭從美國維吉尼亞州瓦洛普斯島發射基地點火升空,這是該型火箭2017年以來首次進行衛星發射。美國太空飛行網站直播了本次發射,但是因為任務保密,直播在發射2分鐘後就結束,衛星具體型號及預定軌道參數未見披露。
  • 華春瑩反問:這麼多美國人在中國活動,都是間諜?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司坤】9月3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據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9月2日在記者會上談及南海、涉藏以及中國與美國大學合作等問題,繼續對中方進行無端指責,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美國律師為蘇聯間諜打抱不平的故事,強推!值得好好品評的影片
    名字叫做《間諜之橋》。從名字大家就能看出來,這是一部有關間諜的電影。影片的主角詹姆斯是一個德高望重的金牌律師,他被邀請參與了一個特殊的案件,為一個蘇聯間諜辯護。在美國和蘇聯冷戰的敏感時期,全國上下都在密切關注著這個案件,他們都認為這個間諜應該別判為死刑。詹姆斯因為為美國人民的敵人做辯護,受到了來自法院以及人民的壓力。
  • 伊朗處死美國間諜,白宮重金贖人被拒絕,蘇萊曼尼大仇得報
    伊朗安全部隊在行動中斬獲頗豐根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在9日的報導,伊朗安全部門在經過半年的努力之後,終於完成了對於境內參與蘇萊曼尼刺殺行動的美國間諜的追捕。按照國際法,間諜並不受《日內瓦公約》的保護,等待他們的將是處死。而在獲悉所有參與針對蘇萊曼尼刺殺的間諜被伊朗安全部門「團滅」之後,美國白宮方面表示了重金贖人的意願卻被拒絕,蘇萊曼尼大仇即將得報。
  • 俄羅斯再延長拘押美國「間諜」惠蘭 後者稱俄想拿他換囚
    俄羅斯一家法院24日裁定,延長原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保羅·惠蘭的審前羈押期限3個月,至明年3月底。美國、愛爾蘭、加拿大、英國外交人員23日到監獄探望惠蘭。【再延期】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一家法院24日裁定再度延長惠蘭的扣押時間,至2020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