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歲的黃京生,紮根生產一線37年,不問名利,不計得失,他身上集中體現了「苦幹實幹、三老四嚴」的石油精神,改革擔當、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愛站如家、忠誠事業的家國情懷,是當之無愧的時代鐵人,是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優秀代表。採油一廠命名他為「鐵人式站長」,命名西柳10轉油站為「黃京生站」。2016年被評為河北省優秀企業基層管理者、河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2018年榮獲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2019年榮獲河北省勞動模範稱號,所在站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中央企業先進集體」。
初心不改,二十年創建鐵人隊站
2000年,因產能建設需要,採油一廠決定將西柳拉油點改擴建為注、採、輸一體的轉油站。正在建設中的轉油站,沒有生活設施,條件十分艱苦,黃京生就是在這時來到這個站當了一名技術員。為了儘快完成改建,一有時間他就拿著圖紙沿著管溝看,圍著設備轉,將地下流程布局、地上管線走向、設備運行參數一一記在心裡,成了西柳10的「資料庫」、「活地圖」。同事們都說:「一天到晚,就沒見小黃休息過,真是個鐵人。」於是,他就有了「黃鐵人」的稱號。
2008年,黃京生從技術員、副站長,一步步成長為站長。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入,傳統用工模式難以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為此他大膽提出了「崗位合併」的建議,這樣西柳10站至少5年不用進新人。經廠同意,轉油站作為試點,率先合併崗位,他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隨後「大崗位、大工種」運行經驗就在全公司推廣。
黃京生始終堅持「四比」理念,即:「比誰的設備運行周期長,比誰的維修費用少,比誰的設備耗能少,比誰的生產成本省」。他提出「安全平穩輸油、精細設備管理、綠色清潔生產」的工作思路,按幹部、崗位長、員工實行三級管理。他管理的設備一直保持著安全運行時間最長,維修成本和耗能最低三項廠紀錄。他率先在油田公司採用地熱替代燃油加熱爐,徹底杜絕了氣體排放汙染。針對站內生活用水和雨水汙染,他設計了汙水三級沉降系統,將淨化水引入站內蓄水池,種上荷花養上魚,實現了清潔生產與環境改善相統一,受到中石油及地方環保部門的高度評價。
與時俱進,「黃鐵人」成為「創客站長」
隨著「大崗位、大工種」模式的實施,站內員工由42名降至28名,其中有23名是女同志。人減工作量不減,女員工力氣小,怎麼辦?黃京生自製了拉藥車、小推車、倒鏈升降裝置等工用具。一二百斤的加藥桶,一名女員工拉起就走;百八十斤重的注水閘門三名女員工配合拆裝不在話下……
在他的「百寶庫」裡,整齊排列著他收集來的「破爛兒」——成百上千的螺絲、零件、膠圈……有名員工在「百寶庫」裡看到一個破舊的小車輪,順手就丟在廢物筐裡,老黃馬上撿了回來,說:「真敗家呀!這軸承還好著呢!」從此,「黃鐵人」又得了「黃老摳」的綽號。
西柳10轉油站擁有整個公司成本運行最低、流程最優、環境最清潔的化驗室。黃京生用舊空調上的壓縮機,製作了化驗水自動冷凝系統,解決了長期困擾員工的試管易長青苔、硫酸清洗不安全等問題,年節水4800立方米;他改進清洗樣桶設備設計缺陷,消除了清洗不徹底的弊端,又將洗樣後的汙水,導入地下罐,進入集輸流程,實現了「滴油歸倉」。像這樣的創新,在站內無處不在。
他雖然「摳」,卻總是熱心助人,還時時自掏腰包。哪個單位維修少零件就來他這兒找,兄弟隊站的閥門壞了就放他這修。2017年,「黃京生創新工作室」成立,凝聚了一大批技師和創新愛好者。近年來,完成創新成果147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7項,創經濟效益1800多萬元。
春風化雨,柔性親情帶出「鋼鐵娘子軍」
作為站長,他把員工當成家人關愛,真心換真情,用一言一行感染帶動著身邊每一名員工。他將柔性親情融入班站管理中,創立了「情緒關愛」、「笑臉督辦」管理法。每天早晨,他都在站門口迎接上班的同事,發現誰情緒低落,就和班子成員分析會診,予以化解。在設備巡檢時,他在問題設備上貼個「哭臉」表示需要整改,沒問題貼上「笑臉」以示鼓勵,既顧全了女員工的面子,又提高了她們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他雖是「黃鐵人」,卻有浪漫可愛的一面。每年「三八」節,他都會自掏腰包為女員工們精心準備小禮物。一個小玩具、一盆多肉花,有一年還自行設計了3D列印的玫瑰花,刻上女工的名字送到她們手裡。他的真誠付出,凝聚成了強大合力。2018年春節,站內管線腐蝕穿孔,他在微信群裡一發消息,2分鐘就有6名員工主動上站搶修。當時天寒地凍,他帶著4名女同志在室外整整幹了四個多小時,沒人叫苦叫累。同年夏天,站內清水罐改造,女員工輪流清罐,中午也不休息。員工劉華在工作間隙靠在罐邊睡著了,場景被細心的同事拍了下來,發到朋友圈,獲百人點讚。這就是轉油站的「女漢子」們,一支黃京生用嚴管厚愛鑄就的「鋼鐵娘子軍」。
轉油站是因地質構造處於西柳10斷塊而得名,黃京生卻賦予了這個站鮮活的生命和靈魂,他早已與她融為一體,與石油融為了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