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因為人類都具備理解他人,並敏感做出回應的能力,才共鳴出相同的關切與悲憫。
所以我們都能理解那些站在熱鬧街頭突然痛哭的人,也理解在這座城市的街頭沒忍住眼淚的人。
剛剛碰到這樣一個姑娘,就在西鄉步行街公交站旁邊的天橋上。不知道她遇到了什麼事,給她遞了紙巾,然後我們各自轉身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這裡是,西鄉。是我和她擦身而過的地方。
這個地方,和固戍一樣,是無數人的深圳第一站,房租便宜,交通便利;住得久了,這裡舒服的節奏讓人不想離開!
西鄉的早高峰也讓人恐懼,兩點一線的年輕人們大都對這三個字深有體會。
住在西鄉的每一個人都是繞著各種聲音去趕早高峰的,起得遲了,一路急急忙忙,繞過攤販收款到帳的聲音,跑過電動車汽車的喇叭聲,閃過對面走過的那群學生的小笑鬧聲,來到早高峰的隊伍前。
旁邊的西鄉河,把這所有聲響,都吞進了河水裡。
西鄉的每一天,都是隨著這樣的節奏開始的,偶爾把自己抽離出去,假裝站在這片土地的上空,那些來來往往的學生,西鄉市場的討價還價聲,早餐鋪子裡熱騰騰的水汽聲……仿佛這裡就是自己從小到大成長的那座小城,自己一直都在這生活。
這裡,容易讓人有這樣的錯覺,住得久了,會假裝相信,自己是在這裡生活。
吃在西鄉:誰能離開這裡的美食呢
這裡讓人依賴的一點,必須是太好吃了,西鄉市場上能買到你所需要的一切;
都說菜市場是一個地方最有靈性的存在,這裡什麼人什麼事都有,但西鄉市場裡藏著的那些吃的,真的是讓人流連忘返;
賣的阿姨家自家的牛雜,保證新鮮,牛雜桶就擺在牛肉攤前面,買之前可以跟阿姨要竹籤試吃;
覺得味道可再買,但基本都是試吃完就會心滿意足買上半盒……
本地朋友帶去的,據說在這裡賣了十幾年的小米菜粿魚蛋,也不知道叫什麼,口感Q彈,配上辣椒醬,我連吃了3個;
西園飲食店的幹撈雲吞名聲在外,泰山樓的盆菜大家也都有所耳聞,還有懷鄉擂茶館的擂茶,惠來綠豆餅家的綠豆餅……
一路的餈粑、豆腐花、醃果子、龜苓膏、滷鵝……可以吃上一路都不帶重複那種。
更不用提大家都知道的琴姨恩平糖水鋪的燙菜,華記豬肚雞……各式各樣的美食,讓人提起來就流口水。
這裡總被人詬病條件差,路不平,環境簡陋還陳舊,拉低了深圳的顏值,可本地人可能每天都會去逛一逛,去光顧那些藏在裡面的地道小食。
我們在西鄉割捨不小的每口食物,好像都能暫時割離高速的深圳生活,和這裡的人平視,一起看看最平凡,最認真的生活。
住在西鄉:讓人平靜的生活氣
這裡的生活氣息濃厚到讓人誤以為自己真的是個深圳人。這裡的一棟一棟的樓仿佛從來不變,來來回回的租客在這裡留下了回憶和痕跡。
早上10點過後,這裡恢復了平靜。隔壁的老爺子帶著小孫子和朋友在公園裡下棋,聊天。
那些店家的小孩子,沒到上學的年紀,也都玩兒在一起。
廣場舞阿姨們約好時間,在西鄉公園開始了當天的集體活動,這會兒的西鄉,就在不同的人打牌、下棋、跳舞的時間裡過去了。
5點過後,西鄉中學的同學們也快放學了,相互打鬧的學生,擠著進到校門口的小賣部。
有寶安教育航母之稱的西鄉中學,記錄了不少西鄉人的學生時代。西鄉中學在西鄉河邊上靜悄悄的,藏在沿途的茂密的樹蔭後面,風響鳥鳴,還有清脆的鈴聲。
隨著西鄉中學的下課鈴聲,西鄉又從平靜裡活了過來。下班的人群,散學的學生……都是他們要抓住的潛在客戶。
在這裡走上一圈,就能感受到這裡的花草樹木和人一樣,不管身在何處,都在肆意喜人的生長,你能看到在樹根的位置開出的窗,廢棄的房子裡開出的花,兩層小樓裡長出的樹,
就是這樣,日子在西鄉河的陪伴中,安安靜靜的大範圍裡流淌。
關於西鄉,不得不說的歷史
就像這裡每年三月三,都有盛大廟會的北帝古廟,有500多年的歷史,每年的盆菜宴也是惹人羨慕;
今年大概是因為疫情的原因,沒有延續,相信明年一切恢復的時候,這裡又會迎回屬於那會兒的熱鬧。
綺雲書室現在好像是不少人的打卡點,這個身兼數位第一的傳奇女性鄭毓秀,博士,律師,政務官,法院院長……
這位令人尊敬的女性,是西鄉的驕傲,今天西鄉人用一間書屋來表達對她的尊敬。
沿用至今的巡撫街,一磚一瓦堆積的歷史,都在表明大家以為沒有歷史的深圳,都在默默的證明自己。
就像西鄉本來的氣質,有典型的市井榮華,西鄉河沿岸也都開著繁花。
這裡密密麻麻的民房,和狹長的街道交織,人來人往,都是生活氣。
住過這裡的人都說喜歡這裡的氣息,這大概就是西鄉和生活最好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