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礦液壓支架大修技術要求:
1、所有支架檢修前,必須利用高壓清洗機將煤渣、積垢、油汙等雜物清理乾淨,清洗徹底,直至將原液壓支架表面,不得留有未清洗到的死角。
2、所有大修的支架必須按照支架再製造工藝流程進行檢修,先將支架解體到小單元,對結構件、缸體全部進行拋丸除鏽,並由專業技術人員按原製造圖紙技術要求,進行全面檢查、探傷及技術數據測量,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編號,做好記錄,然後按照再製造工藝流程進行修理恢復原狀。大修後的支架要求能恢復達到原出廠時的性能。
3.1局部變形較小的,可進行簡易校正,校正後必須滿足裝配使用要求;
3.2局部出現裂縫的,先對原件焊縫處打坡口,再按焊接工藝進行補焊;
3.3拆解後必須檢測鉸接孔,鉸接孔間隙大於1.5mm時,應對鉸接孔進行補焊,隨後按照設計標準進行鏜孔;
3.4修復後的伸縮梁,在裝配和支架動作過程中必須符合要求,無蹩卡現象。
4、頂梁修復:
4.1頂梁平面局部變形較小的,可進行簡易校正,校正後必須滿足裝配使用要求;
4.2裝配尺寸有要求的部位,應進行校正,保證裝配及支架動作過程中無蹩卡現象;
4.3局部出現裂縫,在原件的焊縫處打坡口,再按照焊接工藝進行補焊;
4.4柱帽維修:
a、柱帽出現1道裂縫且沒有通裂的裂縫,先對裂縫打坡口,再按焊接工藝進行焊接;
b、柱帽出現2道及2道以上的裂縫或通裂、貫穿、塌陷的應更換新柱帽,必須整體割下,再按照標準對其焊接修復;
5、掩護梁修復:掩護梁修復與頂梁4.1、4.2、4.3修複方法相同。
6、頂梁與掩護梁和掩護梁與連杆的鉸接銷孔修復:
6.1鉸接銷孔間隙不大於1.5mm,超過1.5mm應進行內孔補焊,隨後按標準鏜孔,並做好檢測記錄,所有尺寸必須與原圖紙設計尺寸相符。
6.2在修復頂梁上鉸接孔時,為保證銷孔的同軸度,應裝上專用工裝銷軸,並注意銷孔的左右位置,必須滿足形位公差的要求。
7、側護板修復:
7.1變形的側護板修復:
a、對於局部變形較小的側護板,可進行簡易校正,校正後必須滿足裝配使用要求;
b、支架活動側護板變形嚴重無修復價值的加工新件,新件按原件形狀、尺寸、材質及板的厚度下料對焊,保證焊接後符合使用要求;
7.2焊縫開裂的側護板修復:先對側護板原件焊縫處打坡口,再按照焊接工藝進行補焊。
7.3所有側護板拆解後必須檢測鉸接銷孔,間隙在1.5mm以上的則應進行內孔補焊,之後按標準進行鏜孔處理,並做好檢測記錄,所有尺寸必須與原圖紙設計尺寸相符。
7.4修復後的側護板,在裝配和支架動作過程中必須符合要求,無蹩卡現象。
8、掩護梁側護板弧形擋煤板修復:
8.1弧形擋煤板嚴重變形的用火焊割掉後,按照原設計圖紙尺寸進行加工;
8.2將加工好的弧形擋板按照要求焊接在原位置,應保證使用性能。
9、四連杆修復:
9.1四連杆焊縫有開裂的,先在原件焊縫處打坡口,再按焊接工藝進行焊接;
9.2拆解後必須檢測鉸接孔,鉸接銷孔間隙不大於1.5mm,超出1.5mm進行內孔補焊,隨後按標準鏜孔,並做好檢測記錄,所有尺寸必須與原圖紙設計尺寸相符。
10、底座修復:
10.1連杆與底座鉸接銷孔間隙不大於1.5mm,超過1.5mm應進行內孔補焊,隨後按標準鏜孔,並做好檢測記錄,所有尺寸必須與原圖紙設計尺寸相符。
10.2柱窩修復與柱帽4.4修複方法相同。
10.3對柱窩內立柱固定擋塊進行全面檢查加固,形位公差必須符合圖紙要求;
10.4局部出現裂縫,在原件的焊縫處打坡口,再按照焊接工藝進行補焊;
11、推移杆修復:
11.1將推移杆上蓋板磨損嚴重及變形的部分火焊割掉,補制相對應大小的度耐磨鋼板,在相對應的位置按照焊接工藝進行焊接;
11.2推移杆直線度變形量不得大於5‰,有大於5‰的按實際檢測情況進行修復,無法修復的進行更換新件;
11.3對推移杆豎銷固定方式進行改造,先對豎銷座進行整形修復,然後改造成圓柱銷固定耳座,並附帶圓柱銷及「D」型銷。
12、若活動側護板簧出現斷裂或發生塑性性變形,導致活動側護板動作不靈敏、不可靠,出現卡阻現象時,必須更換為國內知名品牌產品。
13、所有更換、修復的銷軸必須全部鍍鋅處理。
14、液壓系統所有閥組(主控閥組、反衝洗過濾器、單向鎖、雙向鎖、截止閥、安全閥等)、噴霧系統所有閥組(噴霧閥、單向噴水閥等)按照不低於單件總數的30%進行更換為不鏽鋼材質新件,其餘進行超聲波清洗、探傷檢測後,再進行維修,對腐蝕嚴重的進行電鍍處理,對不能修復的進行更換新件,且更換件均為國內知名品牌的產品,其中安全閥必須按照原圖紙設定值調定壓力。主控閥檢修必須拆解到小單元進行清洗、探傷檢測維修,對磨損、鏽蝕嚴重的閥芯進行更換新件。
15、各類閥上所用的簧,出現鏽斑、斷裂或塑性變形大於5%的,更換新簧;閥體各孔道表面、閥芯表面以及其它鍍層表面出現鍍層脫落或鏽斑的,進行復鍍;閥體及各零件出現裂紋、撞傷或變形的換新的相應部分。
16、反衝洗過濾網全部更換為國內知名品牌的產品。
17、耐震雙針壓力表全部更換為國內知名品牌的產品,每臺支架配備兩個。
18、密封類、直通、三通、五通類管件全部更換為國內知名品牌的產品。
19、集成三通全部更換為國內知名品牌不鏽鋼材質的產品。所有管路及接頭全部統一為DN標準。
20、千斤頂修復:
20.1立柱、油缸缸筒修復:
a、立柱、油缸解體後,對外缸筒進行檢測,經檢測符合質量要求的直接進入組裝程序。有鏽蝕、拉傷以及因材質表面疲勞硬化而產生的裂紋等缺陷進行珩磨,珩磨後缸筒內徑大極限尺寸,參照圖紙技術要求,一般不超過50μm;所有千斤頂珩磨後在0—30μm內的使用標準密封,在30—50μm內的使用加大密封,超過50μm的報廢處理。
b、缸筒與導向套配合的內表面及螺紋部位,將表面鏽斑打磨乾淨,螺紋部位有局部輕微損傷的,要求進行修整,修整後用導向套試驗,導向套應能順利旋入,沒有卡阻現象。螺紋部位損傷嚴重的必須轉入機加工修復程序;
c、缸筒外側的連接塊與閥板的配合表面,必須將配合面的鏽斑及稜角毛刺打磨乾淨。連接塊進液口鏽蝕嚴重,不能滿足密封要求的,必須更換連接塊。把新的連接塊按原位置可靠焊接。保證連接塊與進液管的焊縫質量,不得有滲、漏等缺陷;
d、缸筒上腔進液接頭座因碰撞變形的,必須更換接頭座,修復工藝與連接塊焊接修復工藝相同,要保證焊縫不得有滲、漏等缺陷;
e、缸筒外側的進液管如因鏽蝕局部有漏液的,用手砂輪除去漏液處氧化皮後,焊接修補,補焊修復後不得有滲、漏等缺陷;
f、修復損壞件,更換所有密封,更換立柱二級缸底閥密封、簧,組裝試驗;
g、對所有立柱千斤頂上的安全閥座全部進行檢測,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全部更換新安全閥座;
h、缸筒外表面進行除鏽噴漆。
20.2活塞杆的修復
a、立柱、油缸解體後,對活塞杆進行檢測,如活塞杆鍍鉻表面符合質量要求,其他部位無鏽蝕,鍍鉻表面經拋光處理後轉入裝配程序;
b、活塞杆鍍鉻表面出現拉傷、碰傷、鏽斑、起泡等缺陷時視為不合格品,必須進行鍍鉻修復工序。鍍鉻面修復後應按相關質量技術要求進行嚴格檢驗,並在修理記錄上附檢測數據,不合格品退回重新鍍鉻。
c、所有活塞杆的鍍層厚度均需符合標準,並做好檢修記錄,驗收時一併交給招標方;
d、活塞杆進液口密封面出現輕微鏽蝕缺陷,必須進行修整,出現鏽坑的密封面,要求用機械加工或其他方式進行修復,修復後必須滿足密封性能;
e、活塞杆的其他裝配部位必須仔細進行除鏽、打磨工序,確保裝配質量。
20.3活塞、導向套的修復
a、活塞解體後,用高溫高壓清洗機清洗乾淨。活塞內、外配合表面無碰傷、拉傷的,用砂布打磨除鏽後塗上防鏽油脂待裝配;有輕微損傷的活塞,用油石、銼刀、砂布修整,修復後應能滿足裝配及使用質量要求。
b、用高溫高壓清洗機把導向套清洗乾淨,配合表面及螺紋部位有碰傷、拉傷現象的,用銼刀、油石、砂布進行修復,修復後與缸筒進行裝配,導向套應能順利旋入缸筒內,沒有卡、阻現象。
20.4所有密封件原材料均要求使用進口材料,密封件國內加工。
21、支架組裝完成後,液壓膠管走向及排列必須整齊、美觀。
22、支架、閥組試驗時使用的乳化液配比濃度(乳化油和中性軟水)應按照MT76標準5:95進行配比。
23、立柱柱窩海綿填充物全部進行更換。
24、所有更換的配件中標方必須提前通知招標方現場驗收後,方可進行更換使用。
25、支架整體噴兩遍防鏽底漆,兩遍白色面漆,千斤頂噴白色漆。
26、檢修後的支架全部重新加工設備銘牌,內容符合標牌GB/T-13306規定,並在原銘牌處固定牢固,所有千斤頂應按照招標方要求進行不鏽鋼銘牌編號,固定在千斤頂外缸筒上,並做好修複試驗記錄,待驗收時一併交回招標方。
二.煤礦液壓支架驗收規範標準及方法
1、整架及零部件檢修應符合煤炭行業有關液壓支架的檢修標準,對檢修過程中新加工的結構件、各類油缸以及更換的各類閥組、高壓膠管、密封等零部件應符合及行業標準要求,主要標準包括:
《煤礦安全規程》MT/T1097-2008煤礦機電設備檢修技術規範
GB25974.1-2010煤礦用液壓支架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
GB25974.1-2010煤礦用液壓支架第2部分:立柱、千斤頂技術條件
GB25974.1-2010煤礦用液壓支架第3部分:液壓控制系統及閥技術條件MT98-2006液壓支架膠管總成型式試驗規範
MT986-2006礦用U形銷式快速接頭及附件
MT985-2006立柱、千斤頂密封圈技術條件
MT827-2005煤礦機械液壓系統通用技術條件
MT76-1983液壓支架用乳化油
MT/T459-1995煤礦機械用液壓元件通用技術條件
GB/T1804-1992一般公差線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985-88?氣焊、手工電弧焊及氣體保護焊焊縫坡口的基本形式與尺寸
2、支架大修、出廠驗收參照MT312-2000《液壓支架通用條件執行》。
3、驗收方法:先進行大修一臺支架作為樣架,以此作為標準,其餘支架聯檢驗收。
4、驗收標準:
4.1按大修標準抽取5臺支架進行結構件形位公差及孔同軸度的檢測,並出具相應的檢測記錄,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4.2將檢修合格後的零部件按設計要求安裝到位,不得缺少零件;
4.3支架各部位應清潔、整齊、無雜物;
4.4膠管安裝應整齊、美觀、有序,開口端頭應有防塵帽;
4.5支架升到高並放置於水平位置,頂梁柱窩中點的垂線距底座中心線的偏離尺寸之比,不得超過28:1即H/h≦28/1;
4.6支架動作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a、用泵站供液,操作電控操縱閥,使立柱及各千斤頂全行程工作三次,各部位動作應準確、靈活、平穩、無阻滯蹩卡和噪音;
b、各運動部位在極限位置時的尺寸不得超過原設計的1%;
c、用一個閥操作兩個以上立柱或千斤頂時,作的液壓缸應基本上同步,不得因不同步而產生蹩卡或損壞連接件。
4.7支架密封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a、在泵站工作壓力下,各操縱閥均置於零位,不得有內洩漏
b、支架分別升到高位置和距離低位置150mm處,停止供液,保持5min,各部位不得有滲漏,支架不下降。
大修後支架的技術性能符合液壓支架技術規格及性能要求。支架的主要技術參數按原廠液壓支架的主要技術參數執行。所有液壓缸均滿足尺寸、材料及工作阻力等使用要求。結構件維修整形時應進行預熱處理,防止出現冷裂現象。
焊接時應進行焊前預熱、焊後回火保溫處理。焊接工藝採用保護焊,焊接材料及焊縫符合設計要求,關鍵焊接部位要附相關檢測數據,強度不低於原設計要求。
根據季節變化,若冬季出廠時(室外溫度低於零下1℃時),中標方必須對支架加注防凍液,以免閥組、油缸、膠管等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