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王樹聲被授大將軍銜。他一生戰功顯著,領導黃麻起義,指揮中原突圍,對敵人窮追猛打,建立不朽功勳。而王樹聲"窮追猛打"的對象不止是敵人,還有媳婦。
1943年,時任太行山副司令的王樹聲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卻不小心擦出火花,產生愛情。
他被一位白衣天使深深吸引。
楊炬生於湖北,剛小學畢業就被定下親事。上中學後,楊炬受反封建思想啟蒙,反感包辦婚姻,不願少奶奶。
中學剛畢業,楊炬毅然"逃婚",在兄長楊宗權支持下,前往延安學習。畢業後,楊炬被分到中央軍委門診部工作,成為軍醫。
那年,楊炬剛滿22歲,雙目清澈,臉龐俊俏。見過第一面後,王樹聲便難以忘懷,還特地跑到中央門診部調取楊炬資料,深入了解。
此後,不善交際的王樹聲總會興致勃勃地前往舞會,目光常落在一個人身上。可總沒和心儀的姑娘搭上話,王樹聲悵然若失。
大將王樹聲不是守株待兔的主,沒過幾天,便決定主動出擊。颳了鬍子,理了儀容,王樹聲去診所看病。
待病人走光,王樹聲坐在楊炬桌前。楊炬正常詢問,你是哪裡人,哪個部門,叫什麼名字。王書聲說,我"也"是湖北人。
年輕的楊炬全然沒有意識到"也"字背後的涵義,王樹聲已經對她做了調查。
楊炬接著詢問病情。原本準備充分的王樹聲已顯緊張,結結巴巴地說道:"我,我,我的腳後跟裂口了,疼!",最後還加了句很突兀地話"我對你印象很好" 。
楊炬深感被"調戲",把鋼筆扔在桌子上,不再看他,也不再理他。楊炬後來回憶說,對他的第一印象很不好,再去找我,我都不見他。
這樣的場面,讓平日裡足智多謀的王樹聲立馬沒了主意。等緩過神來,王樹聲反而堅定要娶她的念頭,決定採取"圍而不打"的策略,向楊炬領導、好友尋求幫助。
"圍而不打"的策略奏效,楊炬不再躲避王樹聲。於是楊炬的門診部裡多了一個"病人",不看病,只看醫生。
後來,記者問::那後來您是怎麼改變對他的看法的?楊炬答:"他找了我的好朋友,我們門診部的一個醫生,最後又找到我們的處長傅連暲,也就是後來的衛生部長,我才改變了看法。"
1944年,楊炬參加一個三人醫療組,在周邊縣巡迴宣傳生育知識,同時給老百姓看病,一走就幾個月。
耐不住相思之苦的王樹聲,在街上買了小米、白面和豬肉,就去"賄賂"楊炬。看著眼前這個風塵僕僕、手裡又提著東西的男人,楊炬心裡是甜的。
中秋節是處長傅連暲的生日,楊炬提前一天趕回。剛匯報完工作,傅連暲就笑著抱怨道:
"你沒回來前,我這耳朵根子可沒清靜過,王樹聲同志經常過來打聽你的消息,今天你們到哪兒了,明天你們在哪兒待著,他都快比我清楚了,還總問你什麼時候回來,問得我都有些後悔派你出去了。你現在趕緊去看看他。"
楊炬本來矜持不願前去,可禁不住領導嘮叨,打算去看看就回。看見楊炬,王樹聲喜出望外,聊了一會說道:"今天是中秋節,咱們去看看徐老總和賀老總。"
來到司令部,兩位老總熱情地拿出瓜子、花生,還有一副撲克牌:今天打撲克,今天就結婚。
楊炬措手不及,被嚇一跳:"不行,不行,一點準備都沒有。"賀老總連忙說:"抗戰時期,一切從簡。"
楊炬接著拒絕道:"不行,我還沒有向組織打報告呢。"賀老總說:"這好辦,你們處長老傅那,我負責打招呼,樹聲這塊就更好辦,徐老總就是他的老上級,這個家他當了。"
在兩位老總一唱一和之下,楊炬不好意思拒絕,心裡忐忑地在那打牌。
不久,陳賡和薄一波等過來要吃飯,結婚的事就定了下來。這可把王樹聲樂壞了,一不留神就做了新郎。
婚禮在西北聯防軍司令部舉行,婚房是徐向前臨時騰出來的臥室,王樹聲娶了楊炬。
那晚,延安的月色分外明亮,天空中似乎飄揚著陝北老鄉的歌聲:三八槍,帶蓋蓋,誰說咱八路軍沒太太······
熱血青年和革命將士際匯於延安聖地,讓愛情的花朵開遍延河兩岸,楊炬和王樹聲的婚姻便是其中的一朵。
婚後不久,王樹聲就奉命和皮定鈞、徐子榮一起創建豫西革命根據地。看著丈夫漸行漸遠的身影,楊炬雖心中萬般不舍,但知道有更重要的事等待丈夫去做。
1945年,抗戰接近勝利,組織上為照顧分居兩地的妻子,將一些幹部家屬送往前線與丈夫團聚,楊炬便是其中一員。
那時,日軍還未投降,到處是日軍碉堡和據點。為安全起見,幹部家屬一路走走停停,歷時4個多月。
恰是中秋佳節,也是他們結婚一周年紀念日,王樹聲和楊炬終於團聚。
1946年,王樹聲已41歲,楊炬懷孕。本是天大的好事,可國民黨發動內戰,為不給部隊增加負擔,楊炬和王樹聲商量打掉孩子。
打胎藥是由警衛員李樹林和白金泉煎熬,楊炬連吃好幾副,完全沒動靜。
中原突圍在即,李樹林不得不交代,原來,他們看老首長好不容易有個孩子,不忍心扼殺這個小生命,便把主要的兩味藥拿掉了。
無可奈何,楊炬只能挺著肚子負重前行,腿腫得厲害,被人架著走,負擔很重。
後來通過地下黨同志,楊炬喬裝成國民黨團長夫人,才出了包圍圈。1946年,楊炬在山東解放區生下第一個孩子,取名魯光。
1947年,王樹聲在冶陶休養,楊炬一家才終於團聚。可過多久,挺進大別山的號角吹響,王樹聲主動請纓,臨行前贈給妻子一張照片,照片背後有幾行字:
久別重逢今又別,不知人月幾時圓?傷思艱險猶嘗盡,誓將奮鬥會中原!贈給我親愛的楊炬同志留念樹聲 八月十五於冶陶
這就是戰爭年代的愛情。相逢兩三天,男兒便揮手茲去,讓無法割捨的愛情在烽火連天的歲月裡越發深沉和強烈,只等待那刻相聚團圓的喜悅和激動。
1949年秋,為照顧丈夫身體,楊炬帶著3歲魯光,來到大別山與丈夫團聚。10月1日,夫妻倆在收音機裡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