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區積極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北京市海澱區2020年「書香飄海澱,閱讀E起來」全民閱讀系列活動立足於高精尖產業集中、高層次人才匯聚、科技創新氛圍濃厚的區域特點,突出「科技改變生活,閱讀點亮人生」特色,精彩呈現創新文化成果,弘揚科技創新時代精神,為海澱區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讓傳統藝術展現科技魅力
科技詮釋藝術之美,藝術展現科技成果,在中關村這塊科技的熱土上,怎麼實踐文化藝術與科技的融合發展,中國畫創作如何與海澱三山五園、中關村科學城的建設產生互動交融。
日前,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指導,北京市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主辦,海澱圖書館支持,藝連科技、創業公社聯合承辦的《顯相——王雪峰作品展》在中關村創業公社開幕。
王雪峰是一個素養全面的學者型藝術家,他家鄉在運河邊上,運河向南經瓜州入江,向北經三汊河去揚州城。他的畫筆之下常常出現羅漢的繪畫主題,對於這個主題的選擇,既是王雪峰長期對於傳統文人畫研究之後的致敬,也是對於少年時設問的解答。人生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自我心性的提升,繪畫只是見證這個過程的一種顯相。在王雪峰的繪畫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追求。他在努力將繪畫的實踐與對大道的追求相應起來,他在多樣的手法嘗試中尋找最為切合心性的語言,並且已現端倪。
本次展覽也是海澱文化公社的第二場展,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探索,出席本次活動的區各部門領導及相關藝術家、企業家50餘位。在研討會上中關村的企業家與出席活動的藝術大家們進行了非常有建設性的探討,科技與藝術的碰撞、融合在此延續。
用畫筆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海澱區通過舉辦畫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厚德踐行創新時代精神。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指導,北京市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主辦,海澱圖書館支持,藝連科技、創業公社聯合承辦的《水墨正青年——中國水墨畫院青年畫院五人作品展》在中關村創業公社開幕。
中國水墨畫院青年畫院作為一個新生的藝術群體,本著繼承中國繪畫的優秀傳統,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堅守本根,不忘初心,發時代的心聲這一基本理念。關注與表現當代。運用自我的敏銳觀察去捕捉,去表現,去升華。新水墨應彰顯對現實社會的關注,應提倡對人文精神的關懷,應注重對筆墨元素的提煉,應重視對哲學思維的探索。
中國水墨畫院青年畫院以當代畫壇的中青年畫家為主力,基幹力量為當今在國內畫壇具有一定學術高度並有一定影響的中青年畫家。中國水墨畫院青年畫院的全體畫家通過自我創作與實踐,逐步形成具有自我獨立觀念,有自我獨立面貌的新水墨,勞勞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掌握學術發展方向,以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識努力打造藝術精品,努力爭取走在時代藝術的最前端,突出當代性,彰顯個人風貌與個性,有一定的美學深度。提高修養,追求卓越,以青春的活力和風貌展示在觀眾面前。
推動區域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再上新的臺階
日前,藝術中關村2020年聯展在海澱區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內容涵蓋國畫、油畫、雕塑、海澱特色文創四大部分,參展藝術家90餘位,共展出相關作品190餘件,充分展示三年來藝術中關村項目的運營成果。本次展覽由海澱區委宣傳部、區精神文明辦、區委網信辦、區科協、區文聯、區文旅局、區融媒體中心指導,海澱區文促中心主辦,藝連科技、海澱文化公社承辦。本次展覽是2020年海澱區全民閱讀季系列重點活動之一同時也是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系列活動之一,共同為北京市民提供高品質文化活動和產品,提振文化消費市場。
由海澱區委宣傳部指導,海澱區文促中心聯合藝連科技等社會機構,自2018年春天啟動藝術中關村項目以來,努力構建藝術家、科學家、企業家、創業者交流互鑑平臺,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推廣中關村創新文化,弘揚中關村創新精神。截至目前,圍繞「一村三山五園」開展主題寫生活動20多場,參與藝術家超過500位,創作海澱相關題材藝術作品200多幅;舉辦藝術中關村2018繪畫作品聯展、藝術中關村2019聯展、藝術中關村2019全國青年寫實油畫展、藝術中關村新具象沙龍5周年展,以及10多場專題展,參與北京文博會、北京服貿會、中關村創新文化展、曹雪芹文化藝術節4場重要文化活動,疫情期間組織藝術家在線義賣,為武漢抗疫捐款1.2萬餘元;組建中關村藝術研究院,建立曹雪芹紀念館、貝家花園、江西廬山、江蘇茅山、山東泰山5個寫生基地;與創業公社、中關村村史館、中國水墨畫院、貝家花園達成戰略合作,藝術中關村項目落戶中關村西區,品牌影響力初步形成。
本次展覽是藝術中關村項目運營三周年的成果展,是貫徹與實踐文化藝術與科技融合戰略的一次很有價值的嘗試。海澱區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區委區政府以「兩新兩高」戰略為統領,充分調動各類創新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區域「創新合伙人」的動力活力,充分營造創新文化氛圍,厚植創新創業精神土壤,全面構建以創新合伙人為支撐的「創新雨林」生態體系,推動區域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再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