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視頻集錦DAY8 時長:01:59 來源:電影網
1905電影網訊 10月17日,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進入第8日,影片展映精彩繼續,第三部金磚國家合作影片《鄰裡》進行全球首映,《無名之歌》《聖母院》等優秀國外影片與觀眾見面,扶貧題材影片《遲來的告白》恰巧於全國扶貧日首映。
本屆電影展最後兩場重磅「電影人」系列學術活動也於17日展開,第四代導演代表人物謝飛與知名香港電影人施南生分別舉行大師班和對話活動,與在場的國內外觀眾探討關於電影創作的思考。
此外,「從山西出發」單元電影《棗兒謠》進行全球首映,「從山西出發」產業推介會也正式舉辦。此次推介會除了面向來賓介紹本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山西電影項目之外,還就山西省晉中市與臨汾市安澤縣進行了「一市一縣」影視拍攝基地重點推介。
扶貧題材影片《遲來的告白》平遙電影展全球首映
10月17日,正值「中國扶貧日」,由山西導演李彬執導的扶貧題材影片《遲來的告白》在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辦了隆重的首映活動和新聞發布會。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呂巖松,《中國扶貧》雜誌社副社長兼總編文煒出席了首映活動。出席首映活動的還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雷建國,晉中市委副書記、市長、平遙國際電影展執行主席常書銘,以及山西省、市、縣三級政府領導。
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呂巖松現場向參加電影展的嘉賓表示了誠摯的歡迎,也對《遲來的告白》首映表示了祝賀。他表示:「影片講述了扶貧幹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故事,背景選在山西,拍攝於山西,彰顯了山西人民脫貧攻堅、昂揚奮發的精神風貌。今天(10月17日)是我國第6個扶貧日,也是第27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影片在今天推出,是很有意義的。希望各位嘉賓更多關心山西文化事業的發展,最後祝影片首映式圓滿成功。」
《中國扶貧》雜誌社副社長兼總編文煒講述了扶貧主題影視作品的發展,她提到:「今天對我們扶貧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平遙電影展把這部片子放到今天,可見用心良苦,我代表國務院扶貧辦感謝你們的支持。為響應脫貧攻堅,一大批反映扶貧,以扶貧為主題的影視作品開始湧現,但我覺得精品力作並不多,因此,《遲來的告白》顯得彌足珍貴。他們真的是在用心、用力、用情地講中國扶貧的好故事。」
對於大家的支持,曾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的導演李彬表示「受寵若驚」,他說,「對我們團隊來說,只是認真地拍了部作品,沒想到受到大力支持。」他分享了影片的創作初衷,並分享道:「我知道這個片子不太好拍,我不想把它拍成以往歌頌英雄人物的作品,而是想要找一個突破口,所以在前期籌備和劇本創作花費了很多時間,最後採用了質樸簡單的手法來講述一個接地氣的故事。」
此後,《遲來的告白》導演李彬、製片人伊珊、演員董波等電影主創也於首映式上亮相,向在場觀眾介紹影片,並在映後與觀眾進行了互動交流。《遲來的告白》是根據中宣部關於「小、大、正」的創作精神、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消滅貧困的一系列論述思想來進行創作的,講述了一個中國軍人為國家、為人民、為脫貧攻堅、默默無聞奉獻的故事。影片用最簡單的鏡頭語言,勾勒出可敬的當代軍人形象,傳遞捨棄小我、為國奉獻的精神和情懷。此次,《遲來的告白》入選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從山西出發」單元,進行全球首映。
金磚國家第三部合拍片《鄰裡》盛大首映
10月17日下午,第三部金磚國家合作影片《鄰裡》在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辦全球首映和新聞發布會,正式與觀眾見面。這是繼前兩部金磚電影合作影片《時間去哪兒了》和《半邊天》先後在平遙國際電影展進行展映之後,《鄰裡》又一次於平遙亮相。值得注意的是,《鄰裡》首次由山西製片公司出品,象徵著金磚合作電影「從山西出發」。
影片主創監製賈樟柯,巴西導演貝亞特裡茲•塞格納,印度導演麗瑪•達斯,南非導演珍娜•巴斯及聯合監製周品頡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和首映式,巴西駐華大使館文化處主任、一等秘書馬塞洛和俄羅斯聯邦駐華大使館新聞官葉戈羅夫也專程出席《鄰裡》在平遙國際電影展的所有相關活動,與觀眾、媒體互動交流,對影片表示支持。
作為第三部金磚國家合作電影,《鄰裡》繼續邀請來自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的電影導演,各自以「鄰裡」為主題拍攝一部短片,五部短片最終匯聚成為電影《鄰裡》。「鄰裡」是一個複合含義的主題,五國優秀導演通過短片探討人與人、人與空間的相依關係。「這也是我們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於電影層面能夠做出的努力,」賈樟柯說。三位分別來自巴西、印度和俄羅斯的導演也現場分享了各自對「鄰裡」這一主題的認識。在巴西導演貝亞特裡茲•塞格納看來, 「鄰居」雖然沒有血緣關聯,但就像家人一樣:「《鄰裡》的主創也來自不同背景、文化,導演們一起合作,也像一個大家庭。」
「祝賀《鄰裡》能找到這麼多才華橫溢的導演、尤其是這麼多女性導演加入,希望金磚國家在文化方面繼續攜手,加強交流和往來,」巴西駐華大使館文化處主任、一等秘書馬塞洛在發布會現場說。俄羅斯聯邦駐華大使館新聞官葉戈羅夫則代表俄羅斯大使館祝平遙國際電影展和《鄰裡》的首映式取得圓滿成功,「我四月份在北京看了第二部金磚國家合拍影片《半邊天》,它是一部非常傑出、美麗的影片。我希望第三部也能獲得成功。」
「金磚國家都是迅速發展的經濟體,它們的當代電影創作都非常活躍,但因為地理距離相隔太遠,我們很難了解彼此。」賈樟柯在發布會現場說,「如果五國的導演能就一個主題去各自創作、描述,共同拍攝一部電影,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想,這就是通過電影更加了解彼此的方式。」
前兩部金磚合作影片《時間去哪兒了》和《半邊天》於2017年和2018年全國公映,前者獲得第二屆金磚國家電影節藝術貢獻獎、2017絲綢之路電影節(福州)評審特別大獎,後者入圍巴西聖保羅、南非開普敦等國際電影節,屢獲國際好評。
賈樟柯透露,在結束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全球首映活動之後,《鄰裡》將在兩天後於聖保羅國際電影節進行國際首映,預計明年上半年在中國內地公映。《鄰裡》的中國部分短片《老街坊》由青年導演、曾憑藉《滾蛋吧!腫瘤君》代表中國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韓延執導,該片已在10月10日作為開幕片,正式拉開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帷幕。
「從山西出發」產業推介會隆重召開
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展「從山西出發產業推介會」,對山西省晉中市、安澤縣(隸屬於臨汾市)「一市一縣」進行產業推介,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羽,平遙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軒,晉中市委宣傳部電影科科長孟彥,以及中共安澤縣委書記李強,安澤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魏書亮,安澤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雷改萍和安澤縣太嶽旅遊開發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邱金亮出席了「從山西出發產業推介會」,向海內外的媒體和電影產業人士介紹了頗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文旅產業。「推介會」旨在推廣山西特色本土文化,建立與電影產業的聯繫,從而起到加速地方產業的增效發展。
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羽在產業推介會現場表示:「這一活動給山西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機遇,也促進了活力,不僅是對外推廣山西電影的窗口,也對推動山西文化、產業轉型具有重要作用。我們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歡迎世界電影人,歡迎你們來山西取景。」
平遙國際電影展創始人賈樟柯集中介紹了第三屆平遙電影展「平遙創投」、「發展中電影計劃」和正式單元中入圍的山西電影項目,而電影展藝術總監馬可·穆勒則表示,自己會繼續在國內國外宣傳山西電影。隨後,晉中市推介人王永慧及臨汾市安澤縣趙靜分別介紹了晉中市和安澤縣的影視資源和自然風光。
青年導師謝飛暢談電影創作
10月17上午,本屆電影展青年導師謝飛的大師班在「小城之春」影廳舉辦,一早觀眾就排起長龍,現場座無虛席。謝飛首先與觀眾分享了講述《黑駿馬》拍攝故事的紀錄片《我們的鋼嘎哈拉 ~<黑駿馬>:二十三年後~》,並與製片人王垚及導演姚祖彪一起,面對臺下的青年電影人和影迷分享自己的電影經驗。
大師班現場,謝飛總結了好的電影創作者應該具備的三個能力:一是對視覺形象的感悟力,他舉例沈從文和黑澤明在一歲時就有視覺記憶,「有的人有這樣的天賦,大多數人還是要靠後天培養」;二是藝術創作的構思力;三是創作執行力——電影不是個人創作,必須要合作,找投資,克服各種困難,要有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和技術上的支撐,才能實現創作。提到具體的電影創作實踐方式,謝飛認為拍攝短片是非常有效的鍛鍊:「這些年,我發現很多青年導演都不是科班出身,條條道路通導演,不論是不是電影專業的學生,想要表達自我就勇敢去做。拍短片對於熟練製作方法,積累經驗和人脈都很有用。」
平遙國際電影展上有多部優秀處女作亮相,謝飛對於處女作的創作也給出了建議:「很多處女作都是表達自我、青少年回憶、自傳體這樣的主題,有個性但沒市場。建議儘量低成本。一百萬和一億製作的電影沒有本質區別,都是90分鐘故事片,所以處女作真誠一點表現自我是應該的,但是儘量降低成本,這樣也不會有很大的負擔。」
謝飛還提到了年齡跟創作之間的關係,「我40歲左右才開始拍片,比一般導演的創作生涯遲了10年。大家在20歲左右不要太著急,踏實積累經驗,30歲左右拿出作品來,連拍3、4部穩得住,才是一個合格導演。一般40歲是創作高峰,我統計過,全世界幾百個成名導演的代表作都是40歲左右(拍出來的),到了50、60歲,生命力創作力都會開始下坡。所以年輕人不要著急,你們的時間還很多。」
少數民族主題在謝飛作品中是難以忽視的一筆,有觀眾現場提問:「中國電影很少有民族題材的電影,這個現象客觀存在的原因有哪些?」謝飛回答道:「中國14億人裡,55個少數民族人數只有近1億,有些地方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支持保存不足。必須在少數民族培養編導,我們要支持這種土生土長、有自己生活的少數民族創作。他們的作品不一定會暢銷,但會非常有價值。第二,如果我們把市場搞得多元化、科學化,電影還會是非常好的表現本民族特點價值的藝術方式。希望在座的少數民族朋友們也能把你們地區的故事拍出來,留下來。」
施南生講述北上心路歷程
10月17日,主題為「施南生:南生北上」的學術活動在平遙電影宮論壇空間舉辦,由電影製片人、編劇魏君子與嘉賓施南生進行對談,這也是本屆平遙電影展最後一場「電影人」學術活動。
施南生現場回憶了創業初期在香港電影發展道路上的經歷,並分享了自己如何開拓國際市場、將電影推向海外的經驗。論壇中,她還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香港電影在亞洲電影市場的影響、歐洲電影市場的開拓實踐以及如何「北上」、走入內地市場等論題與魏君子開展精彩對談。
針對目前中國電影行業製作體系的一些現實情況,魏君子總結,「中國電影發展太快,可能跳過了一些必須的階段。」施南生則表示,「今年看的很多電影很專業,但是整體水平不平均、不穩定,這個需要時間。」對此,兩位嘉賓提出建議和呼籲,對於體系制度、行業標準的建立,還需要業內更多的有心人去改良、建立。
施南生與徐克導演合作的電影《智取威虎山》,開創了內地主旋律類型電影票房成功的先河,香港導演在內地拍攝主旋律電影的情況漸漸成為普遍現象,對此,施南生坦言,主旋律電影多有「任務型、創作周期短」的特點,香港導演在這方面擁有優勢,歸其根源,「雖然電影發展的很迅速,但是內地電影的專業化和規範化卻滯後。」
隨後,針對觀眾提問「對於想要成為好的電影人的年輕從業者的一些建議」,施南生給出了兩點建議:「去做喜歡的,並有能力做好的;踏實專注地去做你所選擇的。」
印度影片《靶心》平遙首映獲好評
10月17日,「榮譽之夜特別放映」影片《靶心》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該片與16日在「小城之春」進行全球首映後,好評如潮,導演吐沙•希拉南達尼和攝影師蘇達卡爾·雷迪·雅克坎蒂與觀影后的記者和影迷共同探討了該片對印度女性地位的呈現。
平遙電影展藝術總監馬可·穆勒給予了《靶心》頗高的評價:「這最近10年最棒的印度寶萊塢處女作」。吐沙•希拉南達尼此前創作超過25個劇本,攝影師蘇達卡爾·雷迪·雅克坎蒂也曾拍過10多部電影,他的導演處女作曾獲印度電影學院大獎。
談及影片創作初衷,吐沙•希拉南達尼說:「我本身是一名編劇,但我自從進入電影行業後就想拍電影,當阿米爾·汗向我介紹了這兩位老婦人的故事後,我就決定一定要拍成這部影片。」他也透露,阿米爾·汗給了影片許多幫助,也包括獲得電影的拍攝許可證。
從第二屆平遙電影展上獲得羅西裡尼榮譽·最佳影片的《索妮》,到本屆的「印度新電影」主題回顧展,以及《靶心》和《咿嘞嗚!》兩部新片,平遙電影展一直對印度電影十分關注,吐沙•希拉南達尼對平遙電影展團隊和印度選片人表示了感謝,「我們跋山涉水,用了20多個小時才到中國,回去還要再花費30多個小時,辛苦中有很多幸福和甜蜜。中國是印度電影最大的海外市場,所以我們非常關注中國觀眾,感謝平遙給我們這個機會。」攝影師蘇達卡爾·雷迪·雅克坎蒂則感慨:「我們經常在大城市參加電影節,但是把電影節展放到(平遙)這個縣城有著獨特意義,因為電影是給所有人看的。」
此外,17日首映的影片還包括「影展之最」單元的《無名之歌》、「首映」單元的《聖母院》和「從山西出發」單元的《棗兒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