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因子」淡出對人民幣匯率短期影響有限

2020-12-07 中國網

文|劉英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


繼10月12日央行出手將外匯風險準備金從20%下調為0後,10月27日,外匯市場又一次迎來重磅變化——重啟26個月後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10月27日發布消息稱,近期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


業內人士認為,「逆周期因子」淡出的直接原因,是由於我國已經有條件通過市場手段實現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且自5月底以來,受市場形勢逐漸好轉影響,人民幣逐漸進入升值階段,相關企業受此影響結匯率增加,售匯率下降,外匯供求和跨境資本流動形勢改善,外匯市場風險大幅下降,因此,逆周期調節因子逐漸回歸中性符合市場形勢變化。對於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業內專家表示,本次「逆周期因子」淡出短期內對人民幣匯率影響有限,中長期可能加大雙向波動幅度。


「逆周期因子」為何淡出?


作為被市場視為官方引導匯率保持總體穩定的一種逆周期調節工具,逆周期因子的作用主要是根據宏觀經濟等基本面變化動態調整。業內人士指出,從前幾次逆周期因子的調整規律分析可知,當人民幣匯率出現持續貶值,市場形成單邊貶值預期之際,逆周期因子就會被重啟以對衝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當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跨境資本流動趨於穩定之際,逆周期因子則會回歸中性。


崑崙健康資管首席研究員張瑋告訴記者,一般來說,逆周期因子都是為了對抗人民幣匯率的單邊貶值預期,由於現在隨著金融格局的開放,我國已有條件通過市場手段實現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況且當前面臨的是短期升值過快的壓力,與逆周期因子的使用條件大相逕庭,這是逆周期因子「功成名退」的直接原因。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也在近日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供求保持基本平衡,跨境資本流動保持穩定。今年結售匯交易有這樣一個特點,客戶「逢高結匯、逢低購匯」,這是市場更加理性的表現,控制風險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此外,從能夠反映匯率預期的外匯市場遠期期權相關指標看,匯率預期保持總體穩定,沒有形成非常明顯的單邊預期。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指出,從宏觀背景看,逆周期調節因子的使用主要是為了穩定匯率,避免在危機時出現匯率螺旋式下行的順周期行為和企業爭相購匯的羊群效應,因此,其更多是在貶值階段使用,發揮穩定和逆周期調控的作用。逆周期調節因子此次逐漸淡出使用符合市場形勢變化和政策預期導向。


張瑋認為,此次逆周期因子的淡出可以結合近期央行下調遠期售匯準備金率一起分析。張瑋認為,這兩個工具都可以起到匯率調節的作用,只不過逆周期調節直接影響中間價報價,而遠期售匯準備金除了對匯率的影響,更帶有貨幣調節的意味,可以起到對衝通脹的作用,把遠期售匯準備金率降至零,會加大企業部門的購匯意願,銀行系統「回流」人民幣,這樣就可以避免遠期通脹過高。同時,由於企業的購匯意願是分批進行的,對即期匯率的影響也相對較弱。張瑋表示,考慮「後疫情時期」主要國家和經濟體的貨幣超發,儘管當前CPI呈下降趨勢,未來中長期仍會呈現抬頭趨勢,因此,遠期售匯準備金率下調更能體現前瞻性指引。


「逆周期因子」淡出對資本市場影響有限


張瑋告訴記者,此次逆周期因子的「淡出」對市場的影響很有限,即便是本月12日採用的調降遠期售匯準備金率,對市場的影響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改變市場認知的過程。張瑋表示,畢竟購匯與否的主動性在企業一方,而只有企業購匯的意願切實增強了,才算是發揮了效用。


在廣發證券分析師團隊看來,本輪「逆周期因子」淡出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更多體現在出口方面,逆周期因子的退出對當下出口強勢股的篩選有一定影響。在該分析師團隊看來,由於權益市場在尋找受益於出口景氣度高增的細分行業標的的時候,需要額外增加兩個篩股條件,即該標的最好具備成熟的匯率波動應對經驗以及對海外訂單方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因此,這兩點可以保證企業在出口強+匯率波動升值中依然維持較高的利潤兌現和匯率成本的轉嫁能力。


「逆周期因子」淡出短期內對人民幣匯率影響有限


在張瑋看來,本次「逆周期因子」淡出短時間內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幅度有限,人民幣匯率短期仍有上漲空間,中長期人民幣有可能加大雙向波動。由於市場上的企業、從事的行業千差萬別,對於購匯意願也較難達成一致預期,這就為政策的平緩性創造了條件,預計匯率變動將相對溫和。從行業來講,張瑋認為,人民幣升值會利好出境遊以及航空業,但結合現在全球的新冠疫情,人民幣升值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人民幣適度貶值的話,會利好部分出口企業,包括紡織、家電、航運和煤炭等。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日前在央行發布會上表示,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是我國經濟面向好的自然反映。我國率先控制了疫情,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我國將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出口形勢良好,包括各國央行在內的境外長期資金有序流入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匯率在市場供求推動下有所升值是正常的。


接受記者採訪的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指出,今年人民幣加速升值本質上在於中國有效應對疫情及經濟下行壓力,採取穩健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經濟基本面向好,反映了中美兩國經濟實力在短期內的消長,反映了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雙向波動的彈性更強。劉英告訴記者,伴隨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機制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走勢彈性更強,但不能推斷人民幣步入升值通道,未來人民幣走勢會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雙向波動彈性將繼續增強,這是由人民幣匯率的基因決定的,而是否步入升值通道,還要看匯率影響因素。


劉英指出,回顧歷史,中國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發動機,特別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無獨有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人民幣匯率也保持相對穩定。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給全球帶來了危機,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人民幣匯率在此階段也會保持相對穩定,而非單邊升值或貶值。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僅有利於雙循環,有利於我國經濟穩健復甦,更有利於全球經濟復甦。


相關焦點

  • ...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希納斯新冠病毒檢測...
    每經編輯:王鑫1丨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調整報價模型,「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今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平穩,國際收支趨于于平衡,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劃分,彈性增強。據了解,近期部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
  • 憑欄:與日本1990相似——匯率問題影響中國貨幣框架改變
    02人民幣中期2018年8月24日晚,官方確認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周期因子」的消息。官方消息指出,由於受美元指數走強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行為。基於自身對市場情況的判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陸續主動調整了「逆周期係數」,以適度對衝貶值方向的順周期情緒。此後人民幣匯率在6.6-7.0之間的窄幅震蕩。同時,央行也多次強調,人民幣匯率要實現合理區間雙向波動。
  • 盛松成對話管濤: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升值周期資本項目開放時機到了
    市場給人民幣升值帶來了各種解釋:經濟基本面恢復、際收支順差擴大、中美博弈局勢、美元指數走勢。有人說人民幣匯率進入了「升值周期」,也有人說利好出盡、拐點或至。在預測市場方面,沒人有把握絕對正確。但在「升值周期」的背景下,從10月份開始學界已經開始探討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 盛松成對話管濤: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升值周期,資本項目開放時機到了?
    市場給人民幣升值帶來了各種解釋:經濟基本面恢復、際收支順差擴大、中美博弈局勢、美元指數走勢。有人說人民幣匯率進入了「升值周期」,也有人說利好出盡、拐點或至。在預測市場方面,沒人有把握絕對正確。但在「升值周期」的背景下,從10月份開始學界已經開始探討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 時隔兩年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重回6.5元時代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進6.5時代,也是匯率市場投機情緒的反映。」 譚雅玲稱,中國金融市場加速開放,所以國際資本在投機、對衝和套利方面比較青睞中國市場,這種疊加效應就促使了資金湧入中國市場。不過,譚雅玲提醒,美元價格是自由浮動,而人民幣是有限浮動,但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卻超過了美元的貶值幅度。這種異常現象背後,可能有海外對衝基金刻意打壓中國利潤的嫌疑。
  • 人民幣匯率進入6.5時代 兌換1萬美元比五月份可省6000元
    此外,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漲到了6.5元時代。與5月相比,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達8%。業內人士表示,近幾個月人民幣匯率走強主要是中國經濟率先控制住疫情並恢復經濟活力所致。「疫情後的表現,使外資重新認識到中國經濟的韌筋和不可替代性,對中國的投資恢復較快增長。
  • 人民幣高漲面臨新障礙 央行出手調整報價模型
    周二(10月27日),人民幣近期走強面臨新的障礙,因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表示,在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報價模型中,「逆周期因子」將淡出使用。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意味著中國願意允許人民幣在一定程度上走軟。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到6.5時代
    此外,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漲到了6.5元時代。看到這個消息,還是令人感到驚訝,因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直保持上升態勢都在民眾預料之中,但沒有人會想到升勢如此之快。這樣問題也就來了,有人對人民幣匯率下一步走勢依然把握不準,不知道人民幣匯率是否還會持續上漲?
  •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調整報價模型】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調整報價模型】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運行平穩,國際收支趨於平衡,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彈性增強。據了解,近期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
  • 摩根大通預計短期人民幣進一步貶值空間有限
    人民幣如此大幅震蕩並非首次(2014年初和2014年末人民幣曾出現類似波動,見圖1),但此次行情引發市場猜測人民幣會否轉入貶值通道。投資者猜測央行會否在近期會擴大交易區間或允許人民幣對美元大幅貶值。誠然,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觀點有其支持理由。2014年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持平,但隨著美元走強,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了8.1%。
  • 人民幣匯率的「升」與「壓」
    市場方面認為,當前一輪匯率大漲主要受消息面影響。尤其在RCEP正式籤署的利好消息刺激之下,人民幣匯率突破了6.5。 事實上,今年5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一路高歌猛進,漲幅已超過8%。自5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強勁,對美元步入「升值之旅」。 近日,CF40特邀研究員、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中銀國際研究公司CEO程漫江表示,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差異擴大支撐人民幣走強。由於今年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並迎來經濟復甦,而美國疫情持續加重拖累經濟復甦前景,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差異擴大,支撐人民幣短期進入升值通道。
  • 《品今觀市|線上課堂》品今集團"人民幣匯率淺析"
    2、 人民幣匯率變動歷史回顧2005年721匯改至今,人民幣匯率變動可劃分為三大主要階段。整體而言,以經濟增長、貨幣政策為主的長期性結構性因素是主導人民幣匯率歷史走勢最重要的力量。1)2005.07-2013.12,人民幣持續升值。
  • 人民幣半年飆升近10%,要不要換點美元?
    此前,中國央行已把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為0,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也發公告稱,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未來人民幣會怎麼走?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亦認為,後續人民幣匯率仍有升值空間。超預期升值可能來自實體部門集中結匯、美元超預期下行;超預期貶值可能來自地緣政治因素超預期,但這些情形出現並引發匯率大幅超調的概率並不大。「人民幣匯率預計將在雙向波動中經歷『前快後慢』的升值進程。」
  • 人民幣匯率持續半年提升
    近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破6.5,創2018年6月以來新高;剛剛,央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2月14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5361元,比上一交易日調升44個基點。
  • 人民幣匯率連續走強 升值預期較高 兌美元匯率短期存在突破6.5的...
    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 )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五日走強。業內人士分析稱,近日國內出口和外匯儲備數據偏暖,疊加中美利差高企促外資流入,致目前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較高。他們並預計,人民幣匯率強勢仍有望維持一段時間,或將表現為匯率高波動下逐漸升值的形式,短期存在突破6.5的可能。中期人民幣匯率雙向寬幅浮動特徵將更明顯,預計可能會擴大到6.3至6.9的波動區間。「出口數據很好,外儲也是增加的,市場升值力量很強。」華中某城商行交易經理對財聯社表示。
  • 人民幣罕見暴漲600點收復7道關口
    交易員表示,雖然人民幣匯價臨近7關口,但機構仍忌憚監管層維穩舉措,另外美國中期選舉仍存變數,機構亦不敢過分單邊押注;根據定價機制,如果美元繼續強勢,人民幣破七可以理解,應該不會造成明顯衝擊。人民幣罕見的大反彈,從6.98一路漲至6.91,在短期內緩解了破7的風險這對於周五的行情會是很正面的影響。
  • 人民幣匯率後市如何?
    打開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 6月以來人民幣匯率暴漲6% 回顧9月份,人民幣匯率全體呈現震動上漲走勢。 對此,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剖析指出,9 月份人民幣匯率走勢在上旬呈現平穩震動,轉至中旬呈現快速上漲,再到下旬呈現震動回調,經濟根本面的支撐、中外利差的堅持、美元指數的動搖以及中美關係的持續嚴重是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 如果時間再往前看,今年6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強。自6月初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漲幅已高達近6%。
  • 人民幣匯率走勢震蕩 升值大格局暫難反轉
    上周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出震蕩格局。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於12月9日創近兩年半新高,卻又在12月10日跌逾百個基點。分析人士稱,近來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因素多空交織,特別是美國財政刺激、英國脫歐等問題存在不確定性,匯市進入盤整期。 央行近期動作也影響了人民幣匯率走勢。
  •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 兩部委釋放穩定匯率信號
    對於此次調降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現象,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日前接受《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穩定匯率方面來看,目前大部分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額度都相對充足,參數的調降對金融機構融資影響有限。不過,考慮到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與遠期購匯風險準備金率、逆周期因子類似,都是宏觀審慎調節工具,此次調整更多是釋放信號的意義,有給匯率降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