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嗟乎!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自古美人多坎坷,在日本侵華最盛之期,美到不可方物的民國歌后李香蘭註定會捲入這時代的紛爭中,也許對她來說才華和美貌反而是一種悲劇。
年幼稚嫩的李香蘭從小天生麗質,更是展露了驚人的唱歌天賦,1938年,在藝術方面展露頭角的李香蘭被日本侵略者操縱策劃的偽「滿洲電影協會」看重,並極力動員她入會成為明星,為日本侵略者所用,最終懷著對「滿洲國」的無限期望,李香蘭作為中國歌星成功在上海出道,紅極一時。
一首《夜來香》將李香蘭的名氣推上巔峰,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也許佳人一曲的曼妙滋味能讓人暫時忘卻戰亂帶來的恐懼,像是熔巖枯原上的唯一一片開滿鮮花的淨土,只有那裡,豔陽漫天,芬芳馥鬱。
在這一時期,李香蘭接拍了多檔電影,作為日本用來迷惑國人的武器,她也拍了一些宣傳日本、貶低我國的的電影,但此時已是巨星的李香蘭受歡迎程度只增不減,事業節節高升,陸續參演了經典電影《萬世流芳》、臺灣電影《沙韻之鐘》等,掀起「李香蘭時代」的狂熱浪潮,在音樂方面也因《夜來香》、《恨不相逢未嫁時》等經典歌曲被評為上海灘「七大歌后」之一。
但是事業如日中升的李蘭香同樣也忍受著巨大的非議,在國人眼中,李蘭香是一個為日本人唱歌的中國人;在日本人眼中,她則只是個迷惑中國人的棋子。兩國對李香蘭都並不友好,夾在兩國中間的李香蘭痛苦不已,熱愛中國的她對自己出演美化日本侵略暴行電影的行為也倍感愧疚,1944年,最終不堪壓力的她從「滿映」辭職。
1945年,日本戰敗,籤署投降協議,偽滿洲國滅亡,中國開始清掃漢奸餘黨。曾拍過辱華電影的的李香蘭被控以文化漢奸罪被中華民國政府逮捕。那一天,李香蘭脫下華服,被迫站在審判臺上,臺下是無數高喊「大快人心」的中國民眾,要求判處李香蘭死刑的呼聲一波高過一波,一如當年在舞廳揮舞雙手高喊她名字的觀眾。只是好像再沒有人記得那個站在舞臺上閃耀光芒、一曲傾國的絕代佳人。
臨刑之前,李香蘭才終於公布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日本公民山口淑子。用「李香蘭」這個名字作為中國歌星而出道的她,終於將自己的名字重現在陽光下,因為日本人不需要日本人山口淑子的友好,只需要中國人李香蘭的傾助,於是山口淑子被埋在陰霾中,直至日本戰敗。
判決結果是:漢奸罪不成立,山口淑子無罪釋放,遣送回國。踏上回國的郵輪,李香蘭看著海面沉浮,一如這十幾年來,在兩個名字、兩個國家中浮沉的她,她沒想過自己會是以這種方式跟中國告別,這是她無限留戀的故土,有著她所有的美好記憶,一別離,千行淚。李香蘭知道,這一去,再回就是物是人非。
輪船起航,海浪一下一下地拍打著甲板,好像是她深愛的土地贈與她的離別之歌,思緒輕揚,她眼神恍惚,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華麗精緻的舞臺,她笑靨如花,朱唇輕吐:「我愛這夜色茫茫,也愛那夜鶯歌唱,更愛那花一般的夢,擁抱著夜來香,吻著夜來香」。
回到日本的李香蘭改回本名山口淑子,在繼續演藝事業的同時開始涉及日本政事,1974年到1992年期間,李香蘭連續擔任國會議員,致力於中日關係的友好交往。李香蘭說她有兩個母親——日本是祖國,中國是故國,在我的腦海中,這種困擾永遠都不會結束。
她是歷史的犧牲者,是被時代所愚弄的人。她太過於單純,只想要自己的兩個母親早日和解,她深知其中不易,卻從不肯放棄。她傾盡半生,奔波於中日之間,為中日友好交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2014年,94歲高齡的李香蘭在祖國逝世,結束了她絢爛而深情的傳奇人生。
參考資料:
《在中國的日子——李香蘭: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