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年的漫長等待,《神奇女俠》終於推出了第二部,觀眾也終於能夠看到「蓋爾·加朵」在熒幕上再度「一展風採」。沉寂已久的「DC電影宇宙」,終於等到了再度掀起波瀾的機會。而中國作為全球首個上映的國家,對這部電影的評價至關重要。
但是,首波評價出爐後,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觀眾的「失望」,口碑從首日7.1跌至6.6,而且三天之後票房才過億,《神奇女俠1984》的中國之旅看來只能以「失望」告終。那麼,為何這部投資更大的《神奇女俠1984》沒能重現前作的輝煌,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01溫情但冗長的文戲——
最重要原因必須寫在第一條,幾乎所有觀眾在觀影后都在「吐槽」這部電影的「文戲」太多,兩個半小時的時長本來讓觀眾充滿期待,認為這部電影能夠盡展神奇女俠「天馬行空」般的飄逸實力,但很遺憾,觀眾「失望」了。
影片的前半部分,幾乎是一部「戀愛片」和一部「職場片」的結合,女俠整個人都沉浸在愛情「失而復得」的甜蜜和對豹女的「一見如故」中。雖然一直有人認為,「超級英雄電影」不應該只是「簡單粗暴」的特效堆疊,應該從單純的爆米花電影逐漸「升華」出更多的「文藝範」。但是能確定的一點,買票進入電影院觀看電影的觀眾,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特效」和「動作場面」,絕對不僅僅是為了看「文戲」而來。
郭德綱曾說過一句話:「相聲還是先搞笑吧,相聲要是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沒錯,「超級英雄」電影還是先「特效」,先「動作」吧,否則你的文戲再出彩,人物的內心被刻畫得再細膩,也只會讓觀眾「失望」。
02不盡人意的「戰鬥場面」——
曾經,《復聯4》也被觀眾吐槽「文戲」太多,但「三個小時」的時長,讓其在「文戲」充足的同時,「戰鬥場面」也十分充足,特別是最後的「大決戰」,已經成為「超級英雄電影」的「史詩一幕」。但《神奇女俠1984》的幾場關鍵的「戰鬥場面」,也並不「盡如人意」。
第一場「商場大戰」和第二場「追車大戰」拍攝效果都很不錯,但只能說是「中規中舉」,像其它「超級英雄電影」一樣,兩場「小戰鬥」只能說讓女俠的「牛刀小試」。
但是——
真正讓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出彩的,還是最終與大反派的「大決戰」。而號稱「雙反派」的《神奇女俠1984》,其對大決戰的處理並不成功。
【1】豹女這個人物,是漫畫中「神奇女俠」的「宿敵」,兩人可說是「爭鬥多年」,而這一次,也是兩人的大戰第一次被搬上熒幕,可以說充滿了「儀式感」。
但是——
這場大戰著實令人失望,不但時間短,而且「激烈」程度也不夠。
漫畫中,「豹女」最強的武器,就是她的「利爪」,其鋒利程度能將超人「抓傷」,而其爪內的「毒素」,會讓被抓者受到豹女「控制」,而這些關鍵的「點」,在電影中也沒有更多體現。實際上,她與女俠最終也沒有分出「勝負」,只是女俠用「計」將其「電暈」。
【2】對於最終反派「馬克思維爾·勞德」,觀眾則更加失望,漫畫中的「精神控制」能力,被改成了「許願」能力,而神奇女西與其的決戰,幾乎算不上一場「動作戲」。結局竟然是女俠竟然用「語言」將其「說死」,也就是說,《神奇女俠1984》的最終決戰,竟然是一場「文戰」,這著實讓觀眾「失望」。
實際上,當我們得知「許願石」是「謊言之神」的神器時,很多觀眾都覺得最終大戰應該是謊言之神降臨,與女俠再來一場前作中與「戰神阿瑞斯」的大戰,但很遺憾,並不是這樣,最終決戰,女俠展示的就是她的「語言能力」。
而且——
上映之前一直「備受推崇」的「金鷹戰甲」,一直是《神奇女俠》的大「噱頭」之一,而從電影的表現看來,戰甲僅僅是提高了「女俠」的防禦力,而且這套本應是「聖物」,能割破超人「皮膚」的戰甲,還險些被豹女「打爛」,這個噱頭在電影中的表現也僅僅是噱頭而已。
所以說,《神奇女俠1984》的動作戲,並沒有像《復聯4》一樣,彌補其「文戲過多」帶來的「弊端」,反而帶來了更多的「遺憾」。
03無奈的背景畫面——
我們知道,《神奇女俠1》能取得成功,與導演對「天堂島」的刻畫有很大關係,天堂島「美輪美奐」,不但為電影增色不少,也讓過去「DC電影」的「暗黑」氣質有了改變。
而這次的《神奇女俠1984》,導演在開頭再次展示了「美麗天堂島」的同時,又在之後以「80年代」的美國為背景,對1984年美國的進行了完美的「複製」。
那時的美國,是一個「紙醉金迷」的時代,經濟已經復甦,「摩登時代」剛剛開始,而與「蘇聯」的關係,又成了美國最「頭疼」的問題。其實導演的用意也很明確,就是打「80年代美國」的「情懷牌」,想喚起觀眾對那個時代的「懷念與共鳴」。
不過,這張牌顯然沒有打好——
【1】對於「外國」觀眾來說,對80年代的美國實在無感,除了對當時美國的「發達程度」有些許「讚嘆」之外,「情懷方面」的感觸,恐怕是很難會有。
【2】對於美國本土的觀眾來說,能深切感受過1984年的觀眾,顯然如今已經「年過半百」,即便是80後的美國人,也不會對當時的環境有太多了解,而那些熟悉那個年代的60、70後,顯然不是「觀影」主力,所以對「80年代美國」的描寫,很獲得像「天堂島」般的讚賞。
可見,《神奇女俠1984》將背景設計在1984年這一點看似巧妙,但其實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沒能大規模的激起觀眾對那個時代的「懷念」。
04彩蛋——《神奇女俠1984》最大的亮點:
整部電影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彩蛋」,「琳達·卡特」轉身的一瞬間,所有熟悉「神奇女俠」的觀眾都會為之一「振」。據說,這也是整部電影最大的懸念,連上映前的「試映會」上,導演都未讓次彩蛋加入。
但是,對於很多並不熟悉「神奇女俠熒幕史」的觀眾,也許會對琳達的登場「一頭霧水」,實際上,她才是第一位被搬上熒幕的「神奇女俠」。
1975年,美國第一次以「劇集」的形式將「神奇女俠」影視化,而「琳達·卡特」就是神奇女俠的扮演者,在那個電影技術不是很發達的時代,琳達以一人之力,用完美的「演技」徵服了觀眾。可以說,在「蓋爾·加朵」扮演神奇女俠之前,琳達一直是很多美國人心目中的神奇女俠。
近幾年來,琳達多次與蓋爾·加朵出現在同一場合,雙方對於對方的演技都十分認可,連「聯合國」授予神奇女俠「女權形象大使」,都是兩位「女俠」共同領獎。
這一次,已經69歲高齡「琳達」在《神奇女俠1984》的彩蛋中登場,很可能預示著她正式加入「DC電影宇宙」,扮演「金鷹戰甲」的原持有者「流星女神—— 阿斯忒瑞亞」,我們很可能在《神奇女俠3》中,看到兩代女俠同臺的「史詩畫面」。
綜上所述:雖然觀眾對《神奇女俠1984》的期待值非常高,但這部電影的表現有些「不盡人意」,但這絲毫不影響觀眾對「蓋爾·加朵」的認可以及對「神奇女俠」這個角色的喜愛,我們也期待在今後的《神奇女俠》系列電影中看到更多的經典故事。
——關注「大叔看漫威」,了解漫威風潮。